【冬吴相对论】第61期: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片花一:美国企业一百强的CEO都在读那类书籍?财富杂志推荐的图书为何大多与商业无关?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商业精神与宗教精神有何关联?沃尔玛的商业理念从何而来?企业家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片花二:中国古代大臣为何大都精通医术?黄老之术蕴含了怎样的商业智慧?《道德经》对投资者又有何种启示?什么是智慧?为什么说智慧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61期: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mp3

    冬吴相对论第061讲--本期主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09-05-30 18:30-19:00

    主讲 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徒步去旅行 文清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来自于太美科技的梁冬,而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冬吴相对论》播出来之后呢,本来觉得是一个娱乐项目,哪成想居然有人关注了,本来是顺道打劫,没成想弄假成真。呵呵,伯凡现在也成为一个明星级的人物了,天天上博客网站搜索一下《冬吴相对论》+吴伯凡,看看大家怎么讲,还要在博客搜索里面搜啊。看着看着呢我就发现原来呢还真有人听,不过呢到底大家对这个节目关注什么?需要这两个人来点评天下吗?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点评天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说到此处呢,伯凡啊,我想讲一个题外话,前两天呢一个朋友,发来一个邮件,说的是对美国100强的CEO的书柜进行了一个调查。根据很多人的这个想象,作企业的肯定对于什么经济啊企业管理啊财务啊,很感兴趣,哪成想,这份关于CEO的书柜调查,却令人大跌眼镜。

    吴伯凡:结果是什么?

    梁冬:结果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书都和经济基本无关,与此同时我再跟你讲一件真实的事情,你知道有一个图书公司叫天翼图书吗?

    吴伯凡:嗯。

    梁冬:这家公司专门在学院尤其是在商学院卖各种书籍。有一天呢,他们这个卖书的这个小女孩啊,跟我说梁冬啊,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说什么现象?她说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啊,越来越不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反倒是喜欢看历史类的、人文类的、心灵类的、哲学类的书籍,噢,我觉得可能它是一种回归了。

    片花:美国企业一百强的CEO都在读那类书籍?财富杂志推荐的图书为何大多与商业无关?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商业精神与宗教精神有何关联?沃尔玛的商业理念从何而来?企业家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梁冬:所以为什么让一个哲学硕士……专门研究哲学的人来做了《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呢?伯凡,我说的就是你了。在这个社科院里面,专门研究哲学的,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

    吴伯凡:嗯,有一回我在深圳的一个游艇会里头啊,那个老板,丁老板,他一直看我的文章,他一直想跟我聊一聊,后来就是在深圳的时候碰上他了。他问我学什么的?我跟他讲了一下,我说我学哲学,也研究过宗教。他说哦是这样的。不过一想我明白了,他说这个实际上……比如说宗教吧,宗教讲的其实也是一门生意。

    梁冬:对。

    吴伯凡:按照商业的眼光来看,宗教就是一个投资回报。你投入什么东西然后回报什么东西,只是它把这两个世界给隔开了,你在这个世界投入什么的东西,然后在那个世界回报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怎么干然后怎么来进入天国,宗教比较狡猾的地方就在于他那个回报你看不见,你就不停的投入,就那个回报,不在现实中兑现,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后来我看到郎咸平有一次演讲啊,他就讲到这个股份制是怎么出现的,原来股份制这种经营模式,是跟教会有关的。

    梁冬:诶,怎么说?

    吴伯凡:因为在中世纪的时候,教会拥有财产最多的组织,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归教会所有的,但教会的这些人呢天天……按他们的说法叫侍奉上帝,他们不可能来天天侍奉土地。他们也做一些生意,因为这些财产嘛必须要经营嘛,经营的时候他必须要请跟他的神职业务无关的人来做商业业务。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经理人。

    梁冬:对。

    吴伯凡:而且呢教会他是没有后代的,就是说他不是像那种家族企业可以传给后代的,他以一种组织的形式信托给这些职业经理人,然后职业经理人呢就在经营,他要对这个组织负责,他不是说对哪个家族负责,所以股份制、什么信托责任、职业经理人这些传统实际上是从中世纪开始的。

    梁冬:哦。

    吴伯凡:所以呢从生意的角度来讲呢,它也是一个投资回报,而且这个组织存在的时间也很长嘛,几千年了,是吧?我看到有一本书呢它叫《CEO Jesus》叫耶稣CEO,他说耶稣啊是宇宙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上帝是董事长。你要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的话,它也的确也是一个组织管理,也是在经营,也是不断地发展,而且它也是持续的时间还很长,我们讲到那个……

    梁冬:基业长青。

    吴伯凡:呵呵,讲到星巴克的时候,讲到咖啡宗教。实际上呢它这种组织形式,从十二个人到现在世界上有超过十二亿的信徒,是吧?它也是一个组织,然后我们不是说去宣扬宗教,我们只是从管理的角度看,它的确是一种组织。它是一种组织形态,它也需要管理也需要经营,是吧?所以呢在西方啊你刚才说道那个书目的时候,我就想起《财富杂志》推荐的七十五本书,很多是跟商业是无关的,看似无关的,甚至有小说、有戏剧、有宗教的、有历史的,有很多这样跟商业无关的书。

    梁冬:对。

    吴伯凡: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想说,在商学院教的那些东西到底跟一个企业关联度有多大?因为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他没有上过商学院,他们不是读了商学院……

    梁冬:才成为老板的。

    吴伯凡:啊,才成为老板的。

    梁冬:是因为做了老板才去了商学院的。

    吴伯凡:反过来商学院希望把他们招过去,作为一个……

    梁冬:门面的妆点、一个消费者、一个……骗钱的人。

    吴伯凡:他作为一个消费者同时又被商学院作为一种产品在出售,你去上商学院的时候,商学院实际上是把你作为一种产品再卖给其它的消费者,是吧?因为他卖的就是同学嘛,而不是老师嘛。

    梁冬:对,对,对。

    吴伯凡:所以呢,在西方的这种宗教传统和商业传统的这种关联度啊其实是很强的,有一个社会学家叫马克斯·韦伯,他写过一本书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探讨这种宗教精神跟商业精神的这种关联,他得出的结论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经济制度、一种商业制度之间的那种关联度是非常的紧密的。

    梁冬:对。

    吴伯凡:我举一个例子吧,就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在美国你要是借钱,如果你不是教会的人,你是借不到钱的,银行如果你不是一个信徒的话,他对你的个人的品行他没办法评估,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组织为你担保。你发现那美元里头有几个字:IN GOD WE TRUST,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信任这张纸,当然这只是历史渊源的问题了。我想说的意思就是说,萨姆·沃尔顿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商业的真理,所谓商业的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认真地全身心地运用在你的商业行为当中,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沃尔玛他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嘛,沃尔玛它秉承的一个商业理念是什么?就是这个《圣经》里头讲的“己所欲施于人”,他跟孔夫子里面讲的那个……

    梁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伯凡:对,他说是“己所欲施于人”,他说你建一个商店的时候,你最想得到是什么?

    梁冬:便宜。

    吴伯凡:对,就是用最少的钱买更多的产品,所以如何实现这种让人们以最少的钱买到更多产品,这是他的经营理念,所以他说他的沃尔玛的经营理念没有什么新的,是一个古老的真理,然后在这个商业里头全身心的去利用,包括他的供应链优化呀;包括他的员工的培训啊;等等,他都是要围绕这个东西来展开。

    梁冬:嗯,所以伯凡你讲到的一个很有趣的一个话题啊,我们现在因为有了商学院,所以呢我们似乎创造了一种语境,说,诶,这个事情是专业商业事情,这其实很可能是个骗局,很可能是!因为成功的商人他一定不仅仅是在商业上的成功,他一定是在做人上的成功。

    吴伯凡:在美国有一句经常呛人的话,就是噎人的话,当你说话特别的头头是道的时候,别人就会噎你,你既然如此聪明,为什么你不发财,这个是用来说商学院的教授,说经济学家的。就是你头头是道的时候,怎么你就不发财?就是我们以前的节目里头也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尔·盖茨啊等等,有很多这样的人,默多克,是吧?他说他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他早年他读了很多的人物传记,他从那里头得到的这种知识的和精神的营养。

    梁冬:所以呢,我们今天的话题呢是从CEO的书橱聊出来,发现呢原来CEO呢对很多话题感兴趣的程度远高于所谓的专门的经济和管理类的话题,这也再次提出了一个观念。那就是所谓的商业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人们真实问题在商业领域里面的某一些反映。

    吴伯凡:嗯,而且呢在表面的层次上,可能大家关心的是商业的问题,一个企业家,是吧?但是如果往深次去的,他的真实的焦虑,真实的困惑往往不是商业的,往往是跟人类最基本的那些焦虑有关。

    梁冬:人类的那些最基本的焦虑时包括哪一些呢?

    吴伯凡:可能在古老的这种哲学啊、宗教啊、文学啊、历史啊那里头可能会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蕴含着某种答案,我自己有一个经验,跟企业家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不太熟的时候,就会谈一些关于经营管理啊……

    梁冬:关于品牌啊、战略啊、系统啊、流程啊。

    吴伯凡:时间长了,跟他接触深了以后,我发现一些朋友啊,跟我谈的最多的,都是这些关于身心灵的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是健康,身体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心智的健康和灵魂的健康,这是他们很关注的。远大的总裁张跃他说,我以前关注的是生意,现在我关注的是生命。

    梁冬:什么意思呢?

    吴伯凡:生意呢纯粹就是一个事物,是吧?就是一个怎么赚钱;怎么成长,等等,但是呢所有这些问题他跟我说,一个企业是有生命的,一个人作为一个身体他不是你的一个工具,企业也不是你的一个工具,当你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你会把企业当成一个赚钱机器,当成是一个手段,你经营的好像一个取款机,不停从里头拿钱出来,但是这些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他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叫《人生下半场》。它讲的就是四十岁以前和四十岁以后,四十岁以前大家关注都是成功,四十岁以后关注的是意义,这点呢我就从跟张跃的谈话当中我能感觉出来。成功了又能怎么样!当你什么都不太缺的时候,你会发现,哦,原来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解决,你真正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解决。这就是关于身心灵的问题。

    梁冬:对,稍事休息一下呢继续和伯凡一起来从CEO的书架谈到到底商业界应该关注什么样的话题。

    片花:中国古代大臣为何大都精通医术?黄老之术蕴含了怎样的商业智慧?《道德经》对投资者又有何种启示?什么是智慧?为什么说智慧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依然是和《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伯凡一起来聊这个话题啊。我们最近越来越发现这个经济呢本质的问题它还真不是经济的问题,它本质的问题是关于意义的问题、关于哲学的问题、关于历史的问题、关于身心灵健康的一个问题,对吧?我们说,组织是一个生命,生命是一个组织,所以在中国古代啊,作为管理学的这个经典之术啊,黄老之术,就是《黄帝内经》加《老子》,它是同时解决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和一个国家的健康问题的,你看我在学这个中医的过程里面老师都跟我讲,他说中国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对中医很有研究的。

    吴伯凡:过去有一句话,我插一句啊,“不为良臣即为良医”啊,而且好多大臣他本身就是医生啊!

    梁冬:非常著名的,比如说张仲景,张仲景以前是个太守,那原因就在于在中国人的整个历史传统系统里面他们就意识到,其实管理一个组织,如果你真的把这个组织当做一条生命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公司的那个东西和一个生命一个人的身体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说前两天呢,某国际投行,亚洲区的一个董事总经理打电话给我,我问他打电话给我干啥,他说他们最近开始关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因为他们融一笔基金呢想投,那他就过来跟我聊天,我们在聊天的过程当中,他们其实关注的不是看财务报表,不是看市盈率,不是看这个业务模式增长。他们看什么?看三个问题,第一:他们问我,反复问的是,你对这个企业家怎么看?他有什么性格?他的性情是什么?第二个他问的是你怎么看这个公司里面的人事关系,领导高管之间、高管和他中层员工之间、跨部门之间。第三你怎么看不同公司的文化,什么叫文化?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叫情志,什么叫情志呢?就是你有什么样的情绪,这个公司是带着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在做事情的,他什么样的志向,如果套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Mission和Vision,这个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叫志向。我们刚才讲到企业,在中医里面一个人的情志绝对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当你这个人盛情气爽的时候,你喜气洋洋的时候,身体都是好的。你杀气腾腾;暮气沉沉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就来了,就是说心里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当你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时候,你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你对未来很看淡、很暗淡的时候,你就觉得没有力气去做这个事情,身体的问题也会来,所以为什么说这个经济冬天来的时候,很多人事业上的低沉也会一下子反映出他身体上的问题,其实无论对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来说,中国以前的黄老之术,《黄帝内经》和《老子》的这种哲学思想呢,其实都是如出一辙的,于是这个问题就和你伯凡一直研究的这个问题有关了,哲学研究的什么?哲学研究的是意义和幸福的话题,对吧?如何脱离苦难,寻找到快乐,是这样吧?

    吴伯凡:有一部分哲学是这样。

    梁冬:另外一部分哲学是研究什么呢?

    吴伯凡:当别人问我说你是学哲学的,你怎么来研究这些问题?我就给他举一个有点极端;有点自我吹嘘的例子,我说,索罗斯就是学哲学的,索罗斯在商务艺术馆出了好几本书啊。那都是哲学书,他的老师叫卡尔波夫,一个著名的哲学家,我有一回我跟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一个高管,谈到《道德经》的时候,就引用了一句话,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当时他听了以后他就一愣,他说这个原意是什么?我就跟他解释以后,他说这一个道理实际上在金融业同样适用。

    梁冬:你先把这个道理解释给大家听一下嘛。因为我也不是很明白。

    吴伯凡:就是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就是天下都知道一个东西是美的时候,这个东西一定会变坏的。

    梁冬:对。连居委会的大妈都在炒股票的时候,都知道股票是个好东西的时候。

    吴伯凡:在股票市场上都知道这是一支好股票的时候,它一定会害人的。

    梁冬:哦,是这个意思!

    吴伯凡:比如仁义道德,是很好的,天下都知道仁义道德是很好的时候,这就一定会出现很多的伪善,就是满嘴仁义道德……

    梁冬:满肚子男盗女娼。

    吴伯凡:当天下都知道这个东西是很好的时候,大家一定会趋之若鹜,它就一定会变味,是吧?它在金融市场上也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我最近收到一篇稿子,是那个方太的总裁……

    梁冬:就是做厨具的那个,是吧?

    吴伯凡:啊,茅忠群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是最近在读什么书,读的就是你最感兴趣的中医。他就是想通过中医的这种视角,来看一个企业的机体,应该怎么去疏通那些经络,怎么让一个组织能够焕发出那个活力,避免老化,增加它的成长性和活力。

    梁冬:刚才伯凡你讲了下研究《黄帝内经》的这个啊,让我想起了中医里面有句话,很朴素的,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吧?你看痛这个字,它就是病字旁边一个甬,这个甬是指通道的意思,就是说肯定是跟通道有关的。

    吴伯凡:通道出问题了。

    梁冬:对所以就会痛,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健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健是什么?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叫使之有力。这个天行健,它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就是任何事情是不是按照客观规律在走?如果你按照规定的流程去做那叫健。康是什么字?康庄大道,是指很多条路都很通畅的意思,康庄大道嘛,所以呢健康的本质意思呢,就是通的意思,我觉的说我们今天在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经营类的节目的话题的时候呢,其实经济的问题就是--是不是通畅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昨天晚上我们不是聊到这个话题嘛。人的痛苦也是来自于不通嘛,所以呢关于通这个话题呢,让我想起了以前我曾经看到的一份关于企业疾病的一份报告,说很多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白了天底下所有的企业病就是两个,第一个上下沟通不畅,就是下面的事老板不知道,老板的想法下面不知道。第二个病就是跨部门信息不畅,或者说人员流动不畅,或者说资金流动不畅,部门和部门之间老打架,如果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所有的企业病都能解决了。诶,我觉得呢这个观点其实是我们刚才所谈到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一回事,似乎当我们从跨界,从另外的一些观念知识里面重新来对照看待我们的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当中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的多。

    吴伯凡:嗯,我们刚才说从CEO的书架讲起吧,这个数量比如说只有5%~6%的书是商业管理类的书,他们读的书或者他们接触的那些知识和信息,都是跟商业本身无关的。这里头是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他之所以去读那些书是因为他稀缺什么东西,是吧?IBM对知识有个分类,分为四级,最底层的那个叫数据,数据之上才能够形成信息,它是经过提炼的数据,才形成信息。但信息之上是知识,在信息再提炼以后它就是知识,知识再往上是智慧。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就数据时很多的,信息就是相对的少一些,知识就更少一些,但智慧是最少的。我们在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一点都不缺乏这些数据和信息,知识也不缺乏其实,最缺乏的就是智慧,所谓智慧它不是说对具体某事某物的一个技巧一个技能,它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境界,十个人面对同样的商业机会的时候,面对同样的商业宏观经济态势的时候。他做出的判断他做出的决策是很不一样的,最终决定的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信息,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不同的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头脑当中的境界和洞察力,他们看事情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那种智慧不一样的,决定了他们最终的那种趋向。

    梁冬:所以呢,智慧呢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稀缺的东西啊,更加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好像我们现在的社会里面是重知识;重信息而轻智慧。

    吴伯凡:传统的学校教育里头他不可能去告诉你很多智慧的东西。

    梁冬:所以那个徐文兵曾经讲过一个东西,讲的特别好。他说急中生智;定而生慧,这个智呢是跟速度有关系,赶紧来赶紧去,明摆着的,日光--这个字下面一个日嘛,明明白白的东西。而慧呢,是要你要足够沉淀……

    吴伯凡:止观定慧嘛。

    梁冬:对,所以呢为什么说巴菲特成为巴菲特,我们以前曾经在节目里面聊过。是因为,他住在小城市里面,他相对而言心是比较定的,生活也是比较定的,所以他在看待股市的潮起潮落的这种慧,才会更加地宽广,才会更加有远见。

    吴伯凡:有一个人啊,跟巴菲特差不多齐名的一个人叫罗杰斯。他呢也不是学什么金融啊管理出身的,后来别人问他说这样一个杰出的投资家最重要的数字是什么?应该去读哪些书?罗杰斯说,他应该读两种书,一种是哲学,一种是文学。为什么?因为只有从这两种书里你能感受到人性是什么东西?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最终较量的不是那些谁都能写成书的那些投资技巧,那个是不值钱的。最终是一种人性的较量,就是你的高下,最后的高下是你对人性的把握,你对人性的那种感知能力,这是导致你的决策跟别人最不一样的东西。

    梁冬:所以呢今天我们的话题从CEO的书架,绝大部分书都跟企业和商业类的书籍无关谈起讲到了一个话题,原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和洞察有关的话题。

    吴伯凡:说到这里呢我想起,这个所谓智慧啊跟知识之间的那个差距啊。有人说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失败了,是因为呢德国人呢在战争当中啊他们非常强调精确性,强调这个每一次战役的规划如何要精确,有人说他们是小心翼翼的绕过一个个小陷阱,以便顺利掉的进那个大陷阱,知识啊有时候能帮助我们避开小陷阱,但是有时候知识真的的能让我们掉进一个大陷阱当中去。就是见木不见林的那种状态,就是一种知识的状态。见林又见木的状态是智慧的状态。所以我们如果一个经理人,陷于那些繁杂的知识和信息当中的时候,你就被套牢了,你就会看不见你本应该看到的最基本的那些事实,那些基本面你忘记了。《财富》有一篇文章曾经谈到过为什么那些愚蠢的决策都是那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做出来的?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永远在纠缠那些小问题,所以他们就去逃避那些小的风险,去关注那些小的成功,而忘记了大的风险,同时呢也最终倒向那种致命的失败,作为一个经理人你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但是千万别忘记了,智慧是比知识、比信息、比数据更重要的东西。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