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173期: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

    冬吴相对论第173期《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mp3下载在线收听:为什么“宝马撞人”会成为一种社会符号?“宝马撞人”的新闻为何总是备受关注?公众对开宝马的坏印象为什么会成为宝马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宝马的品牌形象定位为什么在中国和西方起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消费品如何选择消费者?什么是消费品的修为?为什么说每种消费品都会吸引带有特定气质的消费者?什么是消费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映射游戏?品牌为什么是不讲道理的?为什么说宝马的品牌塑造忽略了中国的现实语境?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173期: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mp3

    冬吴相对论第173讲——本期主题: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0-10-09 18:30-19: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徒步去旅行 晓杰 了了 婉婷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伯凡你最近看到一个消息吗?惨绝人寰啊!话说呢就是有一个宝马男开着一个车在小区门口把一个男孩子轧过四次,关键是后来新闻报道啊,说这个妈妈还看了这个新闻片段,哭的死去活来。

    吴伯凡:最新的新闻是,这家人搬走了,他不能够在这里头住了。

    梁冬:那肯定了,你知道这个新闻是谁跟我讲的吗?我太太跟我讲的,你说做妈妈的人看到这种新闻呐,那种义愤填膺那种恨不得把电脑砸烂的那种情绪啊,就是说这种人要真是这样的话,枪毙四次!当然我们是个媒介,我们没有权利去做这个事啊。

    吴伯凡:而且这个案子呢,还没有判,具体案情到底是什么样?还不知道。

    梁冬:对,所以呢我们……

    吴伯凡:我们不能够妄下结论。

    梁冬:对。但是呢,这个事情抛除了情绪以后呢,我倒是在想另外一个问题,您说哈咱们经常听到宝马撞人案,一会儿呢是又扬长而去了,一会儿酒后驾车了,一会儿又冲下来两个妖艳少妇,又怎么样了……是吧?

    吴伯凡:刚才在录节目之前,我还查了一下,你只要打“宝马撞人”这四个字出来一百五十七万条信息。

    梁冬:足可见这已经变成一种共例了。那我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一说起什么什么撞人都是宝马撞人案?你很少听说奥迪撞人案,奔驰撞人案,桑塔纳撞人案的。

    吴伯凡:夏利撞人案。

    梁冬:夏利撞人案。我想请问一个问题,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这么多人一提起宝马撞人的时候就这么义愤填膺?

    片花:为什么宝马撞人会成为一种社会符号?宝马撞人的新闻为何总是备受关注?公众对开宝马的坏印象为什么会成为宝马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宝马的品牌形象定位为什么在中国和西方起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消费品如何选择消费者?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

    吴伯凡:我记得以前也讲过这个问题,一个呢就是新闻好像是在报道真实的东西,但是它聚焦在某一点上你就不会聚焦在另外的点上,它自己好像是客观的报道一件事情,但是你把众人的眼光引向那个地方的时候,实际上你无形当中就忽略了很多东西。

    梁冬:套用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盗梦空间》里面讲,什么东西是最无法免疫的?就是一个想法。如果某一个观念它已经被植入到社会公众的大脑里面去的时候,那么它就无法免疫了。现在呢宝马和撞人这些词,已经变成一种病毒。暂时……

    吴伯凡:意识雷达,就我们以前讲的意识雷达也是这个意思。你的雷达里头植入了这个信息,那么相关的只要一出现,它就马上抓住这个信息了,所以,宝马撞人案呢,典型的从2003年在哈尔滨的,然后是2005的11月在北京的,又是在浙江的,在温州的,又是在上海的……网上你只要是查,大量的关于宝马撞人的各种各样的新闻,关于宝马的新闻,现在就变成了就是它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撞人的新闻,现在是这样的一种……

    梁冬:这样很可怕啊。关于宝马的第二个联想很有意思,就是如果这个宝马,而且是红色宝马的话,它很具有某种社会符号的意义,红色的宝马轿车,最好是个跑车,里面坐着一个美丽的少女,一看呢凭工资就买不起这个车的人,也可能是爸爸妈妈给的,也可能是男朋友给的,也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老公给的,总而言之呢,这种社会联想很恐怖,你知道?

    吴伯凡:它就变成一个形象,带有很大的代表性,其实是暗藏着某种偏向性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一旦占据别人的头脑……

    梁冬:就是公众大众头脑。

    吴伯凡:它就形成了什么东西,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梁冬:这叫什么?

    吴伯凡:这叫品牌!品牌就是通过大量的信息……

    梁冬:反复……

    吴伯凡:反复地用一个形象,说五遍、六遍、七遍、八遍……一直这样说的时候,最终你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形象。

    梁冬:对,如果它是一个好的形象的,我们称之为叫祈祷,或者是叫做保佑。如果是个坏的形象,那就只能用诅咒这样的字眼来形容。

    吴伯凡:好的叫福音,坏的叫诅咒。

    梁冬:对,你们搞宗教的专业术语啊。原来福音是对应着诅咒这个词。

    吴伯凡:对,福音就是祝福你嘛,诅咒就是……

    梁冬:诅咒你嘛!

    吴伯凡:呵呵,对。

    梁冬:诶,我觉得我们可以深层的分析一下,为什么宝马会给人留下这个印象。我在两年之前,我发现过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最近几年呢,不那么明显了。两年前,我发现那时候可能我认识的有钱人和有文化人都比较少,所以我不认识一个有文化的人开宝马的人,后来我好几个还不错的还有点文化的开宝马的都是最近一两年,所以慢慢有所修正,但是在两年前这个印象给我特别根深蒂固。

    吴伯凡:我记得你有一句名言,你自己都忘了。每当偶尔不得已,坐谁开宝马车来接你的时候,你经常说的一句话。

    梁冬:是什么?

    吴伯凡:你是我见过开宝马素质最高的!

    梁冬:哈哈……所以啊这个人那就怕旁观者,是吧?

    吴伯凡:我最近有一个发现,我身边的我认识的开宝马的人都在换车。

    梁冬:真的吗?

    吴伯凡:其实说到这里,我扳着手指头一算,也有五六个了,我很好的朋友,其实是。

    梁冬:也开宝马。

    吴伯凡:也开宝马。我说的是……

    梁冬: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呢?

    吴伯凡: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呢,不是说他们是一个什么形象的人,但是现在问题就在于,宝马跟某种形象已经非常固定地联接在一起了。就像万宝路跟那个歪骑着马,带着一个牛仔帽,就那么一个人……联在一起。这是广告的最高境界,就是瞬间联想和瞬间认知嘛。

    梁冬:公允地说呢,宝马还是一款相当不错的车,驾驶、研发各方面也好。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为什么奔驰不给人这个印象?奥迪不给人这个印象?这个东西就有意思了。

    吴伯凡:对,对。这就是它的品牌价值,你知道吗?这个形象已经成为它的品牌资产了。不管这个资产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它已经是宝马的品牌资产当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东西了。所以我周围的我知道的现在有三个人--换车!

    梁冬:哎哟,这话说的太狠了!但是呢,咱们冷静想想,宝马也是德国人生产的,德国人咱不反对的,是吧?咱们经常在节目里面评价说,德国人素以严谨啊、认真著称。我认识很多外国朋友开宝马的形象没有那么糟糕一点。就说我在想,宝马这个东西它怎么在中国就被妖魔化了,这个东西有意思。就是可能跟最开始的时候,中国最有钱的那帮人喜欢开宝马有关。

    吴伯凡:它有先入为主嘛。最早它跟某些身份、财富、地位比较显赫,但是在整体的背景当中,它又是一个非主流的这样一些人连在一起了。

    梁冬:对。在强调个性释放的西方,因为这个车的产品特性也是这样的,它可能也是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你的成功和你的个人张扬这两个之间并没有完全的联系,甚至你的个性张扬本身是个反动的词。

    吴伯凡:关键在西方它是中产阶级占主流的,中产阶级的生活,老实说是比较的闷的,比较平稳嘛,如果有那么一款车,能够让你觉得不那么闷的话,那就很有个性了嘛,它是针对这个消费群的,但是在中国呢所谓的激情啊、梦想啊,张扬啊,甚至是傲视一切呀……

    梁冬:这些词啊充其量用在动感地带上面。

    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再高一点,这样就不对了,是吧?所以,我觉得有一段时间呢,一帮广告人看了一些国外的广告片,然后拿着人家国外的广告的诉求呢就来中国用。

    吴伯凡:把富人的减肥药当穷人的救命粮,结果搞出了一些莫明其妙的效果。最近宝马的那个广告,我可能智力有点问题啊,是我感到最莫明其妙的一个广告!

    梁冬:什么广告?

    吴伯凡:就是叫什么悦,喜悦的悦,一个京剧脸谱,京剧脸谱给我的感觉是很不悦的,包公啊那种的,看到那个脸谱,我就马上想到是沉重,想到的是《铡美案》之类的东西,把那个东西跟那个“悦”联在一起,喜悦的悦,然后是一大堆,就是故意弄的错别字,现在是广告里面故意弄的那些错别字,念起来句子不通,就是说,想有个性,但是又有点个性得穿了帮的那样一些语言,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糟糕的一个广告!

    梁冬:所以,老吴,像你这样有文化的人,打死你也不会买那个车的。

    吴伯凡:如果谁送给我,我可能是到限行的时候,是吧?平时我可能是把它放在家里,真的是限行的时候,没办法偷偷地开一下。

    梁冬:不好意思被人看见,是吧?偷偷开一下。那这个事情呢我觉得中庸一点来说,其实我觉得宝马是个受害者,在这个事情上来说。

    吴伯凡:网上有一篇文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首先,受伤的是老百姓啊,是这个三岁半的乐乐啊!

    梁冬:但这件事情本身宝马有什么错啊?它是个卖车的,是开车的人的问题,你不能把它混在一起……

    吴伯凡:但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反复地强调,我们现在不是在评价宝马这个车怎么样?我们是说它的形象、它的广告……

    梁冬:它吸引了一群什么样的人?

    吴伯凡:对!不知道是说是因为它有这种特质呢,吸引了一群什么样的人?还是说那群人特别喜欢这种形象?我也搞不清楚。

    梁冬:对!

    吴伯凡:很多公司啊都花很多钱去雇形象代言人,可是宝马呢它不需要,因为宝马呢它拥有一批不请自来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这些车主。这些车主他们的行为、他们给大家造成的这种印象,它实际上就是活生生的宝马的形象代言人。宝马的品牌形象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呢是跟这一批不请自来的形象代言人关系密切。我们说品牌有时候它其实不过就是一种幻觉和一种偏见,有的幻觉是比较好的幻觉,是一个在你的形象之外放大、美化的一种幻觉。有的呢,偏见呢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偏见,是把一种你本来不成具有的、由于通过某种暗示、通过某种塑造而形成了一种偏见。那么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好的正面的幻觉和偏见。那么一个坏的品牌形象呢,很简单就是一种坏的幻觉、坏的偏见。宝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冤枉,我不是这样的!问题在于一旦这种幻觉和偏见形成,你就很难改变,这就是品牌价值。

    梁冬:对!我觉得我们以前讲说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区别,说呢消费者就是可以选择的人,而消费品是无法选择的人,对吧?但是呢我们现在观点改变了,其实消费品也是可以通过它的产品设计来选择消费者的。比如说我跟你讲一个事情,我认识一个人啊,他说实际上另外一款车蛮贵的那款车呢,他们可以把那个动力系统设计得跟宝马一样,开起来呜呜的,但是呢刻意不这样做。原因就在于说,他们认为那样的声音和那样的驾驶快感呢,会选择某一种人,而那种人呢会比较容易的是那样一种性格的人。所以呢就是说,我想讲的重点就是:很多的消费品也在透过它的某一些的自我的设定来做一种隐性的消费者的选择。

    吴伯凡:或者说它原有的那种特质,在德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特质,它到这边来了语境变了以后呢,一下子它就会吸引的是另外一种人。所以呢一个消费品本身啊它也是一种修为。

    梁冬:到底什么是消费品的修为呢?稍事休息,马上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消费品的修为?为什么说每种消费品都会吸引带有特定气质的消费者?什么是消费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映射游戏”?品牌为什么是不讲道理的?为什么说宝马的品牌塑造忽略了中国的现实语境?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为什么撞人的总是宝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讲到一个话题啊,就讲到说:到底为什么消费品的修为呢,老吴……

    吴伯凡:其实呢这一说就简单啦,苹果,苹果的产品就是一个产品,但是它总是让你想到的是某种性格的人。可以值得说的产品啊,如果不是摆在地摊上的话,它的设计过程、它的制造过程一定是凝结在那里头,某种相当于做人的修为一样,它就凝结在那个地方,然后呢这东西呢就会带着那种特定的气质,吸引力法则--同类相吸。

    梁冬: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呢?就是说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是生产一个产品的人,那么我们就有这样一个定位,就吸引了这样一种人。然后呢你又对你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他们又把他们的这种特殊的这种趣味呢,反射给你,于是你就形成一种所谓“反向循环”。加强了你这个产品的功能,或者是这个诉求,或者是品牌广告的这样的一种强化,然后这种强化就加强了对这一类人的一个吸引,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正校效应”,这就是索洛斯所讲的“反身性原则”。

    吴伯凡:对,对。

    梁冬:索洛斯特别讲到这个事情,他说股票不是单独的股票,它是在操作股票的这一些人和这一支股票,也就是这一个公司,他们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个共生、共有、共存的所在!你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呢所谓的宝马的品牌,它既不在宝马车那儿,也不在宝马的消费者这儿,而在他们两者之间的某一个……

    吴伯凡:它形成了某种反射游戏。

    梁冬:对!

    吴伯凡:比如说万花筒,这一面的射到那射一面,那一面射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跟它原来呢是很不一样的东西,进行了一个“映射游戏”或者叫“反射游戏”。所以我们说一个产品和品牌之间它是有关联的,某些产品的气质是它的品牌的一部分,同时呢产品它不是孤立的、品牌也不是孤立的,它是跟它的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互动,所以有时候说“尴尬人偏遇尴尬事”。

    梁冬:拧巴人总遇拧巴事。

    吴伯凡:呵呵,对!

    梁冬: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吴伯凡:所以它在这个语境里边一下子就把它些东西吸引过来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连宝马自己都觉得冤枉的一个现象。

    梁冬:对!

    吴伯凡:不仅是消费者,而且还有,你是什么样的一种气质,你吸引来的帮你设计广告的这个人都可能是有某种宿命性的东西。

    梁冬:对,那说到此处呢,我又想话题一转讲到另外一个话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今中国很有意思,前段时间不是搞那种相亲节目,大家说这个“拜金主义”很恶心吗?要大家批评吗?但其实呢,它那么“拜金”有那么多人看,显然很多人在“拜金”,对不对?但是呢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呢叫“仇富”。所以呢,一个“仇富”和一个“拜金”呢,是当今中国主要的两个很有意思的心态。

    吴伯凡:那当然了,一场戏如果你要火起来一定是同时包含着这两个东西才能火起来……

    梁冬:而且很多人是既拜金又仇富,你知道吗?

    吴伯凡:当然了!

    梁冬:典型的羡慕嫉妒恨!哈哈……

    吴伯凡:你知道《非诚勿扰》之所以火,跟一个人有关。名字也带马的一个女的。叫马洛,也叫宝马女。

    梁冬:哦,是吗?

    吴伯凡:嗯,她的名言是:宁可在宝马车里头哭,也不在什么自行车上笑……反正是之类的,我记不清了。这个人跟宝马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关联。正好是大家想象的,她就是宝马车的形象代言人!

    梁冬:她是不是宝马的竞争对手安排过来的,太有意思了吧,哈哈……

    吴伯凡:她这个人身上就有两种因素都具备了,一个是“拜金”,她拜金;有些人呢也跟她一样,其实心里头也“拜金”,但是呢,“拜金”的人呢由于拜而不得,那就会有仇富。所以呢,她就会引起了很多的对她的那种仇恨,所以她的人气就会旺,你看网上那些网络红人啊,好多都是可以称为被唾骂、被指责、被发泄的……

    梁冬:千夫所指。

    吴伯凡:你才能“同”嘛。

    梁冬:关心就是力量!

    吴伯凡:电击就是力量,吸引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事,我想起范伟的一句话--缘分呢!

    梁冬:哈哈……我不能这样笑,对不起。

    吴伯凡:我觉得你一开头提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桑塔纳撞人案?没有夏利撞人案?没有奔驰撞人案?它现在成了一个固定的词,宝马撞人。它是一个瞬间的联想,它就是一个第二现实。你否定不了,你说……

    梁冬:你很委屈。

    吴伯凡:你很委屈,品牌之所以是品牌之所以是品牌就在于它不用讲道理。我老跟人解释什么叫品牌,品牌就是减少你沟通成本的,一说出来五秒钟让对方明白了彼此就能形成某种认知的那就叫品牌。找工作去,是吧?你啰哩啰嗦的我啊多大读小学,然后到哪里上学……等等,说了一大堆,别人可能听不下去,没有那么多时间,你干脆你说我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两句话,为什么呢?这里头它包含着北京大学大量的信息,你知道我也知道。哈佛大学你知道我也知道。

    梁冬:哈尔滨佛学院,最近呢很流行,是吧?北大都去读佛了,哈哈……

    吴伯凡:我们回到我们是一个经济管理类的节目嘛,是吧?

    梁冬:失敬,失敬。

    吴伯凡:我们还是要回到跟产品啊跟品牌这些貌似跟管理有关的,跟经济有关的话题上去。为什么宝马会形成这么一个挥之不去的品牌印象。也就是它没法剥离的品牌资产。原因呢,除了我们刚才说了有语境的原因,由它产品特性的原因,或者说你一个产品投放在这个市场上最终形成什么格局的话,你往往是没法掌控的。除了这些原因以外,也有它可以掌控的东西。我觉得它也是没有做到的。比如说宝马始终在强调自己很有文化的那一面,包括用脸谱啊,包括它做的公益活动,叫宝马文化之旅,就是让一些车主穿越这个中华大地那些名胜古迹。它的品牌形象,它在塑造的过程当中总是想高端、个性、激情、任性等等这些东西。它也许在另外一个语境里头,在一个中产阶级的语境里头,在一个比较平和的这种语境里头,它应该是做的很成功的一种做法的。

    梁冬:对呀,它的销量不低的。远远抛离其它品牌的。

    吴伯凡:但是呢由于它在品牌塑造上不知道自己的后脑勺是什么样的,不知道别人看它的背影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它太陶醉于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那样一个形象。就象一些不会打扮的人,他觉得他自己那样很漂亮,其实是不漂亮的。所以呢,它一厢情愿的去进行这种品牌塑造的时候它忘了一些特别根本的东西。什么是根本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中国的现实语境。我这几天呀,差不多半个月开了无数个会,我一算下来绝大部分都跟公益有关,这次我们《21世纪》报系搞了一个品牌价值论坛,发现很多企业都是从公益的角度在做品牌价值的建设。

    梁冬:我觉得绝大部分企业真做公益的这个事情呀,它们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少听到说它公益的特别好,然后你打心眼里尊重这个企业,很少有的原因是什么?是很多人把公益当作真正的秀!第一个。第二个呢就是绝大部分人在做公益的时候内心是没有善意的。

    吴伯凡:嗯,心无善志。你施舍得再多,别人是能看出来的。

    梁冬:对。

    吴伯凡:就像我有一次节目里不是讲到过我们一个同事经常请别人吃饭,别人还是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原因就是别人能够从你的这里感觉到某种并不是很善意的东西。好多公益呢,据我的观察也有很成功的,做的很好的。但是呢,再成功的公益它不能马上成为一个促销手段的。它是长期一直这样做下去,就像一个做人,你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直这样做,逐渐逐渐你就是一个好人了。当你犯错误的时候,是好人犯错误,是吧?如果大家认定你是个坏人,那么你一旦做了一件好事,别人认为你是在做秀,做一件坏事,哦,果然如此!它是一个长期建设的一个过程。我把公益呢分成叫“盆景型公益”,就是在都市里头高楼大厦,接触不了大自然,但是又好像要亲近一下大自然,怎么办呢?

    梁冬:搞个盆景。

    吴伯凡:搞个盆景在家里头栽一栽,摆在那儿看一看。

    梁冬:聊以自慰。

    吴伯凡:自以为风光怡人,实际上就是一盆景,有时候浇水施肥,你好像还费了不少力气,最后它死掉了。

    梁冬:因为它是个盆景。

    吴伯凡:对。还有那种“植树造林式的公益”,啊,它花很多的精力去植树造林,但是这块土地根本不适合于长的,它不知道这个生态是什么。我在读大学经常到密云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栽树,栽了四年树,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它不适合于长这个树。还有一种是热带雨林的公益,它就是有那个气候有的土壤,你去做一个……

    梁冬:一个发心,播个种子。

    吴伯凡:对,拔一根毫毛,吹成万只猴,就有那种撒豆成兵。是因为你借助了外面的力量,借助了周围的场,借助了周围的氛围、土壤、气候、生态等等。这样的公益它才能做起来,关键是那样做的原因就是你刚才说的你怀有善志。

    梁冬:我突然想问你一下,在你印象当中,你最近感受到听到的真正让你感动的好人好事,有什么事?有哪个人呢?

    吴伯凡:嗯?

    梁冬:你天天,咱们看新闻看报道,有谁是让你感觉到这是好人好事?你真的打内心里爱这个人,觉得这个人干这事真好,真受感动的。

    吴伯凡:我最感动的一幕,都有二十年了。

    梁冬:啊,二十年前的事了。

    吴伯凡:二十年前的事,我一直忘不了,但很少跟人讲过这个事。就是我去找工作,九零年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找工作是非常难的。我曾经是徒步去找工作,没有多少钱嘛,跑到昌平呀,跑到那个就是那种很偏的单位里头去找。有一天呢,下了雨,我又没有带伞,我就在等公共汽车,心灰意冷。这个时候呢,我看对面有一个衣服穿的很破旧的一个老太太,拿着一个空啤酒瓶走过来了,而且她很奇怪,她穿过马路走到我面前来,当时以我那种小人之心呀,过后我都骂自己,我以为她是个……

    梁冬:乞丐。

    吴伯凡:乞丐,跟我要钱的。但是呢,她没有,她一直在跟我说话,说的外地的话,我也听不懂,完全听不懂,就是指指点点、指指点点……我就很奇怪,但我也有点不耐烦,我在等车嘛,一天,你想那种心境下,你心里头很烦,我就一直不理她。后来她实在是觉得我不太爱理她,她就蹒跚着脚步……

    梁冬:就走了?

    吴伯凡:就走了。她走了,一会儿我突然明白了,她是告诉我公共汽车因为前面修路不走这条路了。她在告诉我应该到什么地方去等公共汽车!

    梁冬:嗯。

    吴伯凡:我就一个是感到非常地非常地愧疚,第二个我突然感受到一种温暖和阳光。人家这么……生活境况不好吧,她也许是路边捡了一个空啤酒瓶,舍不得,想拿去卖了,就这样一个境况下,看见路边一个不相干的人,她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下雨,她走过来,指指点点,遭遇到了是我的那种冷遇,但还是很认真的告诉我怎么走怎么走……这个对我特别深。自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应该鼓起勇气,应该改变那种灰色的心态,

    梁冬:其实我觉得如果今天这个地方是一个有摄像头的话,你能看到我眼中的泪光,为什么呢?因为我被老吴刚才说的那种情景所感染了,我觉得谁没有曾经无知过,谁又没有被这种真正的代表中国美好的传统文化的老人家帮助过呢?但是这些东西似乎在我们生活当中渐行渐远,我们每天接触的东西如果不是充满了暴戾之气,就是充满了财富炫姿,这些东西都是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的时候,那一些温暖我们的小的细节为什么我们生活当中没有了?

    吴伯凡:就像拍电影一样,我们上次讲电影的时候讲,你不管是个娱乐性特别强的电影,甚至是一个广告片,你纯粹是为了商业的利益,但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人类那些亘古不变的那些情感,真正打动人的是那些东西。而不是轻浮地那种想象,怎么飞跃呀、跃动呀、激情啊、个性啊等等这些东西,说多了,这些东西真的是味同嚼蜡。我注意到宝马非常注意张扬自己的所谓的这些个性的这一面,但是它一直忘记了那些特别基本的东西。我注意到它做的慈善活动非常非常地少,玉树地震它捐了五十万,相当于一辆五系的车。

    梁冬:还是上牌前。

    吴伯凡:对,对!我觉得这里面它太忽略了我们中国的这个语境。你如果不能够拔动人心弦的东西,说的再多可能起到的只是副作用。

    梁冬: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吴伯凡:嗯。

    梁冬: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我们同一时间再见。

    片花:公益组织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二手衣物的捐赠?为什么说做公益首先要有良知?洞察力为什么对公益事业尤为重要?为什么爱心和力量的结合才是公益?什么是爱?为什么说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意向?什么是蜡烛型公益?伪善型公益和自杀型公益?为什么说公益事业也要有模式?什么是公益模式?公益模式如何创新?明天同一时间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让爱心充满力量。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