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198期: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

    为什么说儿童教育的缺失是生态的缺失?父母的优缺点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什么是问题父母?为什么问题父母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内在父母?什么是内在父母?内在父母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心理阴影?为什么高考状元走向社会后却鲜有成就?读书时成绩在5到15名之间的孩子将来的成就为什么比1到4名更大?什么是内在小孩?为什么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博弈会形成拖延的习惯?如何改变拖延的习惯?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198期: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1-02-20 2:30-3:00

    主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较早之前我们讲的话题啊,是讲扫除的问题。其实呢是除旧的话题啊。那另外呢就有迎新的话题。什么叫迎新?对于我来说,最近感触最深的迎新,就是如何看见我的儿子的成长的迎新。有些时候很有意思,我感觉他是一个新的梁冬在成长,你理解那种感觉吗?他跟我长的实在太像了。然后呢,但是另外一方面呢,我又变成另外一个我以前所讨厌的人。逢人呢就讨论小孩子的教育应该怎么做了,结果呢前两天有个朋友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这个世界哪有儿童教育这回事儿,本质上来说全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你是一个孝顺的人,以后你儿子就会变成一个孝顺的人。因为他每天看你怎么对你的父母。他就怎么对你。你是一个要事优先的人,那么他将来也是要事优先的人的习惯。你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你的儿子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所以根本没有怎么教育小孩子这回事儿,你会发现说,你要想让你的小孩子变好,你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断的砥砺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因为他每一秒都看这你。

    吴伯凡:嗯。

    片花:为什么说儿童教育的缺失是生态的缺失?父母的优缺点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什么是问题父母?为什么问题父母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内在父母?我们该如何去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如何避免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儿。

    吴伯凡:这涉及到我们以前讲的一个话题,就是个体生物和生态的问题。如果是从一个生物体的角度呢,那么我们就会去对他个人该施加哪些影响。但是在一个生态里头,一个植物和一个动物,它真正的生命力是在整个生态里头,生态是一个大生命。它的生长的轨迹是跟整个的大生命--这个生态是连在一起的。

    梁冬:所以一个小孩子他的成长,一定是和他的家族和他的周遭环境是共同体的。

    吴伯凡:对,真正影响他的成长的是这个生态,所以父母呢有时候是采取这种植树造林的办法来不停地对小孩儿施加各种各样的正面的负面的,常常是负面的这种影响使得他不能够健康地成长。而不是给他营造一个生态。很多时候我们教育里头有个非常大的缺失就是对生态意识的缺失。言传身教,身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生态。就是……

    梁冬:一个环境的影响。

    吴伯凡:内环境,小孩儿有大环境……社会环境,跟外面的人打交道,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个教育的过程。还有跟家里人,最重要是跟他每天息息相关的这些人,也就是说他真正的老师。我们做过一个计算,一个小孩儿在课堂的时间,占他整个生命当中的比例其实是很短的。大量的时间都是跟父母在一起的或者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这就是……

    梁冬:或者跟保姆在一起。

    吴伯凡:所以他周围的那个环境,这种影响力啊是远远大于课堂的这种影响力的。我有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小孩儿回来的时候啊讲一口英语讲的很好的,后来找了一个保姆,那个保姆是河南的。

    梁冬:哦,说的一口流利的河南英语。

    吴伯凡:不是英语,后来英语全忘了,因为他大量的时间都是跟保姆在一起的嘛!

    梁冬:所以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这样说,他说如果你的儿子跟随保姆的时间比跟你老婆的时间还多的话,你觉的你应该花多少钱请一个什么样的保姆,是吧?你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这样的保姆和培养成那样一个保姆的样子,那差别太大了。

    吴伯凡:保姆是他的这个生态里头决定性的力量的时候,他的成长就不是你天天教他认几个字啊,学几句英语啊。现在很多小孩儿,你问他总能够说几个英文的单词,这就是他在他们学校里的教育。但是呢这种教育根本是没有用的,顶多是父母用于炫耀。和叔叔说一下,桔子是怎么说的,大象是怎么说的,都会说,这就在学的所谓英语。其实这些是根本不管用的。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引喻。我们的很多的教育成果都只能说banana,但是呢并没有实现一个真正的成果。他怎么去使用一种技能,使用一种方法。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上只有问题父母,没有问题孩子。

    梁冬:你的所有缺点,性格里面的弱点全部会累加到小孩子身上。当然优点也会。

    吴伯凡:当然了,你的优点和缺点跟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关系。关键是你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态,有一句话叫什么“勤快父母懒生儿。”有时候父母特别勤快,小孩特别懒。原因……

    梁冬:原因是并不是勤快会传染成勤快,而是勤快营造了一种他懒的氛围。

    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所以我们要想的事情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说要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给到他。

    吴伯凡:我们说到问题父母的时候啊,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但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是什么呢?是你父母作为一种权威,作为一种管理者的这种姿态,逐渐地会内化在小孩的内心当中。也就是说,你父母来呵叱他、你来恐吓他的时候,小孩逐渐他也养成了一种呵叱别人、恐吓别人,最重要的是呵叱自己、恐吓自己的这样一种心态。

    梁冬:哎,这个话有点意思了呵。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呢,在这个家庭里面呢,能力呢往往是变成反向函数遗传下来。而性格呢,是正向遗传下来。此话怎么说呢?比如这个父母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吧,小孩子呢往往粗枝大叶。但是呢性格里面呢,父母是一个苛责的人呢,哎,小孩子也是苛责的。你理解我意思吗?就是有些东西是正向遗传下来的,有的是前面加个负号遗传下来的。所以呢,笨蛋的父母呢,有的时候儿女呢比较聪明;特别善于赚钱的父母呢,儿女不太善于赚钱。但是呢,他性格里面的那个东西呢,又反而比较容易遗传下来。

    吴伯凡:就怕是我们看到一些富二代,他们是这样的:就父母呢当年呢就是这种省吃俭用,用那些野蛮生长的办法赚到了钱。这样呢造成了二个后果:一个是小孩儿对金钱的这种敏感度不强。

    梁冬:没有hunger。

    吴伯凡:对对对。

    梁冬:没有饥饿感。

    吴伯凡:没有饥饿感。这样呢他就是这种创业的激情啊不行。

    梁冬:他就算以后继承了你家业,也是一个责任,他不是内在的。

    吴伯凡:对啊,他没有你当初那种野蛮生长的初期的时候,你看到一点点微妙的机会,就会把它放大成一个巨大的机会,然后全力以赴地去投入到里头去,把一个机会转化成一种现实。他没有这种能力。很多富二代都有这样一个毛病,这就是他的第一个缺失。但是呢父母的这些性格的东西,比如说,对员工特别苛刻,该大方的时候不大方,反而特别小气;该善待的人不去善待,不该善待的人呢,他反而是很大大咧咧。就是这种内疏外亲啊这样一种性格,很容易传染到小孩儿身上。这样呢就是没有创业激情;没有这种企业家精神,同时呢又染上了父母身上那些人性的弱点,就会变成一个即……

    梁冬:能力很差,品性也很差那么样一个……

    吴伯凡:对对对,这是在富二代教育里头一个很常见的一个现象。

    梁冬:对。但是我们今天话题呢不是讨论富二代,因为绝大部分的人想做富二代也做不了,是吧?但是呢我觉得呢我们每一个人要意识到一个东西:为人父母者啊,你要学会如何把你的一些极积正向的人生态度,以一种氛围的形式传递给你的小孩儿。另外有些人做为儿女者呢,要意识到你的父母曾经给你了一些什么不好的东西,你要有觉醒的时候呢,去剔除它,千万不要再把它传给你的下一辈。

    吴伯凡:对。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要觉知。禅宗里头讲这个很多的负面的那些情绪啊,第一步,不是要去除它,而是要觉知它。

    梁冬:这个觉知我给你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前两天我听了一个人讲了一个情景,他说很有意思。他说:很多的父母啊,自己都混得很一般,然后呢天天跟小孩子说,你要努力学习,以后学习好了之后,你会找份好工作。似乎呢这是绝大部分的家长对小孩子天天讲的话。

    吴伯凡:实际上他是一种自责投射到他小孩儿身上。

    梁冬:关键重点在哪里呢?他令到这个小孩子这一辈子人生最高的理想,就是找一份好工作。这是很可怕的。这个人群当中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父母,会跟他的儿女说,你要好好地努力,外面呢有九十九个人呢在找工作,你想想办法给他们解决工作。如果有一个父母给他小孩子是这样讲的时候,这个孩子将来呢才有可能成为领导者。

    吴伯凡:呃,他不是挣工资的人,是发工资的人。

    梁冬:对。

    吴伯凡:父母在教育小孩儿的时候,他有一个误区就是,他并不是从孩子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而常常是把自己的观念、自己的那些方法投射到小孩儿身上。比如说他由于贫穷,他就对那种表面的那种富有有一种病态的狂热。他所攻击的;他所指责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在小孩儿身上有,实际上还是在自我指责。他自己感觉不到。就是自己身上有什么毛病的时候,很容易在别人身上发现这种毛病。其实不一定是发现,只不过是把某种倾向进行放大,甚至是完全是一种幻觉。这样呢,他就会对小孩儿进行那种极其严厉的呵责,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引导。

    梁冬:这个地方又说回来,就回到之前的主题啊,我们在节目开始之前的时候呢,曾经提到过一个观念,就是说实际上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父母对小孩子教育这一说,哪有对儿童的教育啊,完全都是父母透过对自身的觉醒,让自己变的完美起来之后呢,然后呢再去让你的小孩子变成和你一样。

    吴伯凡:你要做到让自己完美起来其实是很难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你要做到一点要对自己的毛病,对自己的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到各种各样的这种小的习性都要一个清醒的意识。

    梁冬:老吴咱们说点私家话题,你觉得你在教育小孩子里面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省么?

    吴伯凡:比如说,小时候我就有一种恐惧嘛,一直到前几年还要做这种考试梦。

    梁冬:你也有啊?

    吴伯凡:是吧,这种考试梦呢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给人留下来的一个巨大的阴影。当你处于焦虑的时候你会梦见自己在一个考场上马上就要交卷了,你上面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不能够把这种焦虑传染到小孩身上。

    梁冬:做了什么事情呢?

    吴伯凡:所以当小孩把他的成绩给我汇报的时候考第几名的时候,我都是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如果他这次掉了几名,那么我就会跟他一起来讨论为什么会掉几名,这次出题的倾向是什么?这次你在考试当中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从这个考卷里头反映你在这个科目上头到底有那些弱点等等。这样呢,你跟他一起去探讨这个问题所在。

    梁冬:变成战友,不是敌对双方。

    吴伯凡:找到那个错误的地址,然后跟他去怎么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读中学的时候经常是考第一名嘛,但是我是最痛苦的,因为我时时……

    梁冬:寂寞啊,时时刻刻害怕被别人超越。

    吴伯凡:对,时时刻刻!就那种恐惧,每一次那个考试发榜出来的时候,我都是极度的……

    梁冬:我太高兴了你知道不,我终于知道一个排名第一的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了。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内在父母?内在父母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心理阴影?为什么高考状元走向社会后却鲜有成就?上学时成绩在5到15名之间的孩子将来的成就为什么比1到4名更大?什么是内在小孩?为什么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博弈会形成拖延的习惯?如何改变拖延的习惯?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呢吴伯凡讲到一个年级优等生的真实的心路历程,让我很高兴。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拿过第一。除非是偶尔转到一个很差的学校,一两个学期以外。大部分的时间我在一个还不错的学校里面都没有拿过第一名。所以呢刚才吴伯凡跟我说,作为第一名的那种寂寞和害怕,是吧?当你做第一名的时候,你永远陷入到一种可能被超越的那种恐惧。

    吴伯凡:而且有第一次我考了个第二名,那种对我来说当时就是噩梦一般。就当时就感觉那个成绩公布的时候,你发现所有的人都以嘲笑、奚落的那种眼光在看着你。

    梁冬:很高兴你终于下来了。

    吴伯凡:哦,对对对。而且确确实实有的人啊他确实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梁冬:当然了一个永远都是第一名的人突然出来,那得多解民恨呢,你这样看,你变成全民公敌,因为你是第一名嘛。所以你就意识到这一点,你怎么样去转化不要对你小孩子的那种……

    吴伯凡:所以我现在在跟小孩讨论学习问题的时候首先是把焦点移开,不要在第几名上。这样会对他形成一个很可怕的心理阴影。我们把他叫做内在父母。

    梁冬:嗯,此话怎讲?

    吴伯凡:什么叫内在父母,就是说当你的父母经常在苛责你的时候,你逐渐也形成了一种对自己的一种苛责心态,就是当你父母来骂你的时候逐渐也会变成你习惯的口头用语,虽然不一定说出来,当心里头也会强烈的这种自责。比如说当我考到第二名的时候用不着父母,用不着哥哥姐姐来指责你,自己那种无地自容的那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梁冬:是因为你的父母对你要求就是这样的嘛?

    吴伯凡:嗯,对啊!对我要求这样,他们即使不说的时候,这种父母已经内化为我内心的一种声音。这样就是形成一种强烈的这种恐惧感。这就有一个现象,就如果考试这个卷子不是那么怪的时候,我会发挥就会非常好,因为那个时候内在父母没有发作。因为不恐惧嘛。这样我的状态往往比第二名就高出好多出来。如果是这个卷子有点怪,是我感到比较陌生的时候,往往就是特别费劲,往往有时候就比第二名高出1.5分,尤其是做第二名的时候就……

    梁冬:生不如死。我太高兴了,我知道了一个偶尔得第二名的长时间的第一名的人原来比我要苦很多。我心里太高兴了。您释放了我大概十多年前的一些痛苦的焦虑。那个时候我成绩最好的是第五名。我觉得能进前十名,每次都很高兴。

    吴伯凡:而且现在有一个现象,那个时候有一个企业家讲他自己的这个经历的时候,他说他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嘛。他是一直在五名到十五名之间。

    梁冬:我就是这样的人。

    吴伯凡:哦,下面的话听到你更高兴。据说有一个调查,五到十五名之间的人往往是成就最大的。

    梁冬:什么原因呢?我很高兴,那你得告诉我原因。

    吴伯凡:一到四名的人能够有所成就的人非常少。

    梁冬:你太会安慰我了。太会激励我了,老吴。什么原因呢?

    吴伯凡:就我们每年都有那种高考状元嘛。

    梁冬:对啊。

    吴伯凡: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个跟踪记录的话,这些高考状元后来都做了些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没有听说过一个高考状元然后毕业的时候又是如何如何,总是在做状元,没有的。这种淘汰明显机制啊,它只是某一个面的。

    梁冬:对。

    吴伯凡:它选择一个标准的时候,他实际上屏蔽了别的标准。他只是在这个标准上他得了第一名,但问题就在于……

    梁冬:你的人生不是按考题来做的。

    吴伯凡:对啊,尤其出了学校以后你面对的答卷是看不见的答卷,这个时候你往往就慌神了嘛,还有一个负面的因素就是这些人就是这种功名利禄之心啊往往比较强。

    梁冬:哦,为什么呢?

    吴伯凡:从小他这个意识是很强的嘛。

    梁冬:哦,对。没有这么强烈的意识他还做不了第一名。

    吴伯凡:哦,对。

    梁冬:就你知道,一个人从第五名到第二名都容易,从第二名到第一名啊,那绝对不是这一点点的努力的。你要多很多努力才能做到第一名。

    吴伯凡:而且你要一直保持第一名,你付出的那种努力啊你其实是……

    梁冬:没有尽头的。

    吴伯凡:对啊,这种痛苦父母是感觉不到的。

    梁冬:很多人老想做老大,其实是不对的,做个老二就可以了。小三也行。第三也行。

    吴伯凡:这种内在父母啊,它无意让人形成一种心理疾病,是什么呢?当你遇到稍微重大一点事情的时候,有一点挑战性的时候,这个内在父母就开始苏醒了从你的内心里头。

    梁冬:对。

    吴伯凡:开始你要是做不好会怎么样?马上你就会紧张,适度的紧张是让人可以有一种斗志的,但是高度紧张以后,往往带来负面的东西就像我们以前讲过那个埃姆斯,美国那个射击运动员,他的成绩是跟比赛的重大性成反比的,全美大学生运动会他一定会是冠军。一到奥运会往往是最后一名。原因就在哪里呢?就是说他的内在父母太强了,当他遇到越重大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内在父母那种呵斥、恐吓,那种声音就越强。小孩一遇到这种时候呢他就慌神,还有一点就是说内在父母他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因素,他一定会造成一个对立面,就是内在小孩。

    梁冬:哦,对。

    吴伯凡:内在小孩是什么呢?就是说当父母在呵斥你的时候,在恐吓你的时候,在批判你的时候,你由内心也会产生抱怨、辩解、推诿,你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的话,你也会养成一些生存技能嘛,你即使是不说来,但是内心一定是那样那样……在辩解的,这样呢就形成一种心理习惯,要不就是逃避,要不就是推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用各种各样的说辞给自己找台阶下,这就很可怕了。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方面是内在父母的那种恐吓和呵斥,另一方面是这种逃避啊,是遮掩啊,这种伎俩,这个时候呢两种力量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很要命的一个行为习惯,就是拖延。这个拖延是怎么造成的呢?就是说这个事情一旦有一点挑战性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一个声音高喊着,你要是做坏了会怎么样?那个不停地在你脑子里头这样回响,成为一个背景噪音。另一方面呢由于这种恐吓之下你就形成一种对于进入当下场景的一种恐惧,这样两种合力之下就会形成一种掩饰性机能。就是说这件事情呢明明我理智知道不得不去做,同时呢我又心里头呢又在逃避这件事情,那么怎么办呢?我就会做一些外围的事情。这里头就形成第一个掩饰性技能,就是不断准备。比如说,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方面就要骗自己的内在父母我在做,我就会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反正是或许有用的事情,甚至是会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说,我本来平时不爱散步,但是会欺骗自己,散步可能会有助于我把这件事情想清楚。然后就在那散步,本来这本书对于你写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或许有用处,这样呢,你会是好像很投入的去看这本书,好多人看的书最投入的时候,我自己就有这种习惯,效率最高的时候,往往是在这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掩饰和替代,去读那本书去,读得很认真,实际上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就是在拖延,我在做着这件事情,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地去做这件事情。

    梁冬:嗯,所以呢,你觉得说,由于你小的时候外在的环境对自己很苛刻,所以令到你呢喜欢做一些不太重要,但是好像很忙碌的事情呢来显示或推诿实际真正做这个事情这样的一个过程。

    吴伯凡:嗯,是一种无用的忙碌嘛。

    梁冬:对。

    吴伯凡:本来你理智上是明白德鲁克教导我们说:要要事优先,但是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重要,所以你就会产生恐惧感嘛。

    梁冬:哦,然后就推。

    吴伯凡:我觉得准备不足,我就不停地在准备,实际上是在拖延嘛。所以你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在哪儿博弈。

    梁冬:所以,许多行动力差的人,其实是因为小的时候,他被他的父母严格要求之后,他不断地需要做一些门面的功夫,来解释和推诿,他要面对这样的一个矛盾的一个时间。

    吴伯凡:对,他实际上是一种非工作性的努力嘛。一种掩饰性和替代性的技能,后来我是看了有关这方面的书以后,我怎么来化解这个事情呢?

    梁冬:对。

    吴伯凡:一旦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首先是要觉知这件事情,哦,原来我内心有内在父母,也有内在小孩,这样呢你就是抽身出来看自己,你看,我的内在父母又复活了!这个内在小孩,又开始觉醒了。当我去做那些实际上没用的那些准备工作的时候。知道这是内在小孩在发挥作用了,只要你一识破这一点,它就消失了。

    梁冬:那你怎么用你的那种觉醒贯穿到你对你小孩子的教育里面呢?

    吴伯凡:我刚才说了,就是不要用一种蛮不讲理的,以权威自居的一个父母的形象,来恐吓和苛责小孩,这是一个就是不要让他的内在父母很发达,同时要意识到,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个内在小孩儿的。所谓内在小孩儿,就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在人格形成的过程当中一些心理的残留物,就是作为小孩儿的心理残留物,小孩儿都有这种推诿自己的那种毛病,都希望被人呵护,被人开脱,被人保护,面对一个有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想到的是逃避,每个人身上都有,但是所谓成熟的人,我们讲到过的少有人走过的路,其中一条原则就叫承担责任嘛。这是一个人格形成过程当中必须要修的这种功夫,一方面你不去如苛责他,另一方面你要让他明白,或者说是有意识地去营造这种氛围,逐渐地让他在精神上断奶,不要是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跟他去包办,或者让她有这种找借口,推卸责任的这种语言……

    梁冬:行为苗头的时候。

    吴伯凡:对,就要及时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或者说最不应该做的事情是--他觉得有畏难情绪的时候,你马上自己越俎代庖帮他去做了,这样呢时间长了以后呢,他的内在小孩儿就去不掉了,这种残留物会越来越大,最后呢形成一个强大的内在小孩儿。我们好多时候是这样的,好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一方面呢是非常严厉的来训斥小孩儿,另一方面呢当他觉得这个事情实在不行的时候,他就自己帮他去做了。

    梁冬:这连个步骤其实都伤害的小孩的行动力,我现在发现呢,现在很多的父母在对小孩子做教育的时候,都在不断地用消费的方式,给小孩子装跟多的知识软件,但是呢,他们忘了做一件事情,如果你给这个小孩子装一个行动能力软件的话,这辈子他才真正地能够逢凶化吉,才真正的有所谓的在人群当中的竞争力。

    吴伯凡:嗯。

    梁冬:所以呢,我对老吴今天讲的东西啊一个总结,那是什么呢?有些时候,我们对小孩子的过度严苛,会带来一个小孩子内心的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会一直在那里,就是父母的呵斥。

    吴伯凡:对。我插一下,这个呵斥有时候就培养这个内在小孩儿,有一个笑话,说这个父母教育小孩儿,说:你这么不懂事,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帮他父亲在农场里干活了。这个小孩儿还挺幽默的,爸爸,我听说过,林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当上美国总统了。这个过程,有时候你呵斥的时候,一个是培养了内在父母,同时也在助长他的内在小孩儿。

    梁冬:对,所以呢我的体会就是说,很多的父母在苛求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东西给他的小孩子的时候呢,无形之中也在帮助他的小孩形成一个与这样的一个需求进行对抗的那种小孩,这种对抗呢有些时候因为小孩呢很弱势的,他不可能用强制对抗,于是就演化出来撒谎、推诿、埋怨,把责任推到别人那里,假做各种的这种准备工作,一系列的心理素质,所以呢……

    吴伯凡:最后就会形成孩子一生的心理负债。

    梁冬:心理负债和行为习惯上的弱点。所以呢,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不断地去减少对小孩子这种严苛的要求,同时呢,帮助他积极正向地建立起一个具有行动力的自我意识。如果,我们能给小孩子装上这样一个心智模式的雷达,那么,这对他来说将会是这一辈子最重要的财富。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期同一时候再见!

    相关推荐


    ● [罗辑思维微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2014.9.29

    ● [罗辑思维微信]女儿与妈妈的五场战争2014.6.26

    ● [罗辑思维微信]关于父母与爱情2013.8.20

    ● [罗辑思维微信]打游戏的教育意义2014.4.28

    ● [罗辑思维微信]4岁的孩子应该会什么?2014.3.31

    ● [罗辑思维微信]父母有恩于子女吗?2014.6.21

    ● [罗辑思维微信]富二代努力的意义是什么2014.10.26

    ● 罗辑思维2013年第20期: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 [罗辑思维微信]为什么中国父母总要控制子女的婚事?2014.6.3

    ● [罗辑思维微信]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2014.5.18

    ● [罗辑思维微信]教育的本质2014.1.6

    ● [罗辑思维微信]“逗”是大人的权利?!2013.4.25

    ● [罗辑思维微信]爱与独立2014.7.4

    ● [罗辑思维微信]切忌这句家庭魔咒2014.10.2

    ● 【冬吴相对论】第277期:人生不相信高考(上)

    ● 国学堂20110820 梁冬对话李子勋 第五讲 天才成长手册

    ● [罗辑思维微信]你和父母间的信任影响你的一生 2014.10.30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