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243期:激情与审慎

    拥有7亿用户的Facebook上市在即,千亿美元的社交王国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什么是斯密特化?为什么说每个成功的上市都是企业的一次转型?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经历过从激情驱动到审慎驱动的转变?Facebook和那些突然名噪一时、很快销声匿迹的天才应用软件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天才的盲区?只聘用聪明人的企业为什么很难获得成功?为什么说历史往往是激情和审慎两种力量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而驱动的?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243期:激情与审慎.mp3

    冬吴相对论第243讲——本期主题:激情与审慎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2-02-18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晴天娃娃 培ス丽θ 点儿 修身齊家 青莲 慧从卢溪

    梁冬:梁冬、吴伯凡——《冬吴相对论》。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这个……由于我们的片头经常被掐掉,所以呢我们必须要强调一下,这个《冬吴相对论》这个“冬”是指梁冬的“冬”;《冬吴相对论》的“吴”是吴伯凡的“吴”,当然我很忝列啦,我是前缀,重点在吴伯凡这里。那,今天呢我们想讲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呢跟最近呢这个Facebook上市之前这个炒作有非常大的关系。哇,一个Facebook据说,如果上市的话是比波音还要大的。

    吴伯凡:初步的估价,反正是超过一千亿嘛,一千亿呢就是……听众朋友可能没有概念啊。

    梁冬:一千亿美金啊!

    吴伯凡:啊,一千亿美金可能没概念。

    梁冬:没有纵深感。就好像说,我们看到范仲淹和王安石和孔子好像差不多,都是古代人物。其实,范仲淹到孔子和我们到范仲淹是差不多的。

    吴伯凡:对,说一个简单的类比就知道,新浪大家都知道啊,新浪的市值,现在是……

    梁冬:不到一百亿人民币?

    吴伯凡:哪里啊,现在,已经跌的很厉害了。

    梁冬:是吗,大概是……

    吴伯凡:最高的时候是接近八十亿美金啊,现在是接近三十亿美金,有可能跌到三十亿美金以下。那么Facebook是一千亿美金,相当于三十多个新浪。

    梁冬:“新浪”可是“新浪微博”加“新浪门户”加所有它其他投资所有东西加到一起。

    吴伯凡:对对。

    梁冬:而且是这个刚刚上市的公司,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一个深水炸弹,是吧。所以很多人就在想,这个公司到底能不能值那么多钱,它会不会值那么多钱?它怎么估值的问题。就有人说了,如果呢你认为Google、苹果这样的公司都值两三千亿,那为什么Facebook这样的……你想同样那么多人,七亿人口,全世界,它为什么不会成为一个向Google、苹果这样的公司呢?

    吴伯凡:它是个F国了,嗯。

    梁冬:啊,是吧?那么于是呢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它到底值不值这个钱,因为我们以前在互联网工作过呢也讨论到这个问题。我对这个事情的观点是这样看的,我认为呢如果Facebook发展得好的话呢,它不止这个钱,但是,它如何才能发展得好?这个就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你去看。我研究过Google,Google它们刚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是两个技术天才,佩奇和谢尔盖,他们两个人呢可以说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是个天才,所以呢他们做到了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但是呢当Google成为一个公司开始运转起来,要商业化,然后呢有组织有流程要对政府进行公关,要跨界,要在不同的国家做这个事情,要BD(BD,英文缩写,全名为BUS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商业合作……等等的时候呢,他们发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足以(应对)的,于是呢他们找到了一个叫做艾瑞克?施密特的人,这个人呢,以前是SUN这个公司的。

    吴伯凡:这个施密特呢……

    梁冬:艾瑞克?施密特。

    吴伯凡:他的施密特的名字呢后来就延伸一个词叫“施密特化”,什么叫“施密特化”呢?就是说一个公司,在它最初的这种爆发点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头,成长的速度非常地快。但是当它到了即将上市、上市和上市之后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有人能够把这个舵掌得很稳的话,这个格局比较大的话,这个公司呢就会涨,涨的非常快。好多公司呢由于没有在这个完成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借用哲学家尼采的话说就是从“酒神精神”到“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就是一种冲动,就是一种爆发,就是一种天才的狂想,这叫“酒神”。“日神”是阿波罗。阿波罗就是那种平稳、宽广、主宰四方,那样一种宁静的统治,那样一种感觉。一个公司必须要完成一个从“酒神精神”到“日神精神”。前一种呢是激情笼罩的,激情驱动的,后一种是审慎驱动的。

    梁冬:对。这一点我觉得特别特别的重要。就是我们后来发现在互联网行业里面,这个行业很特殊,可能你是一个很棒的技术天才或者是个产品天才,你对互联网的趋势非常了解,你对用户体验非常了解,你有一个很好的点子,规划出来很好的产品,把它扔到互联网上突然之间一夜长大。Facebook是这样的,是吧?还有很多包括……

    吴伯凡:无意间撒出了一颗种子,结果长成了非常吓人的一棵参天大树啊。但是这棵参天大树如何变成一片森林,变成一个好的生态,那就是跟你当初扔那个种子的最初的那个爆发点关系就不是太大了。

    梁冬:对。所以呢我后来发现呢,就是向Google拥有了艾瑞克?施密特之后呢,它终于就由一家非常炫的公司变成了一家非常赚钱的大公司,甚至在国际化上面参与了很多的影响力。另外呢比如说微软,微软公司呢它实际上在成长过程当中,我认为,比尔?盖茨是受到了来自很多的鲍尔默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管理者。另外呢,比尔?盖茨在后来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巴菲特和巴菲特的那个拍档……

    吴伯凡:叫芒格。

    梁冬: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他们的影响。所以呢你会发现说在比尔?盖茨身上有了一种互联网人所不具有的一种沉稳感。尤其这几年来,你会发现他在变化。当年的一个技术和产品的天才,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在产品方面,他有他的天分,他知道人们需要什么,所以他总能做出很炫的东西。但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很年长的人帮他去掌这个舵,所以他有一个出走,直到这个出走令他必须完成一个人生中最痛苦的成长化的过程之后,他才有能力重新地又执掌回苹果,成为今天的公司。

    吴伯凡:对。就是我们刚才说这个“日神精神”也好“酒神精神”也好,施密特化也好,还有激情和审慎。“审”就是审查的审,“慎”就是慎重的“慎”,审慎,英文当中叫prudence,这个东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希腊文明里头对这个词赋予了一个非常高的价值,就是审慎,或者叫明智。

    梁冬:所以我化繁就简,对于Facebook这个公司它的估值,我认为就是讨论一个问题,扎克伯格,就是Facebook的这个创始人,他是不是否能够找到一位像艾瑞克?施密特这样的一位老同志,帮他从一个很炫的成长非常迅速的公司,变成是一个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一个公司,这样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对待政府关系、对待商业谈判、对待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一类非技术、非产品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得好?这是这个公司是不是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不光是一千亿美元而是两千亿三千亿美元公司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吴伯凡:嗯,对。应该说呢,Facebook它现在还不完全是处于初期的那种狂飙突进的那个状态里头。

    梁冬:它已经有好几年了嘛。

    吴伯凡:从04年正式启动啊,到现在也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本身这是一个奇迹啊。从八年前开始到现在,马上要上市,成为一家一千亿美金的大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它也分阶段的、部分的完成了这种“施密特化”的东西。但是这都还不能说它最终它上市以后的那个大格局下的一个我们说的由明智、审慎、日神精神所笼罩的、能够规范它的激情和创新力的那样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还是一个疑问。但是呢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中,它之所以没有像那些小公司凭一个天才的产品……

    梁冬:一个应用。

    吴伯凡:一个服务,应用,就在市场上有了一些小名气,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逐渐的江郎才尽,销声匿迹。它是一直再往上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它也有前期的、部分的完成了“施密特化”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已经开始做起来的时候,扎克伯格就不知道听谁说,说有一个人很厉害必须得去见,这个人叫什么呢?这个人叫肖恩(Shawn Fanning)。肖恩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早年的时候呢,创办了一家网站,叫Napster,岁数大一点的人都听说过这家网站。

    梁冬:连我都听说过嘛。

    吴伯凡:呵呵……

    梁冬:这个Napster的这个肖恩到底和Facebook的这个创始人扎克伯格之间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互动关系,又如何帮助扎克伯格后来能够比较成熟的避免了某一些的风险呢?稍事休息马上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之《冬吴相对论》。

    片花:拥有七亿用户的Facebook上市在即,千亿美元的社交王国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什么是“施密特化”?为什么说每个成功的上市都是企业的一次转型?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经历过从激情驱动到审慎驱动的转变?Facebook和那些突然名噪一时、很快销声匿迹的天才应用软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Facebook能在过去的八年中不断壮大?什么是天才的盲区?为什么说天才的种子需要优秀的农夫才能成才?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激情与审慎。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刚才我们讲到一个事情啊就是这个扎克伯格呢,他所发展的这个公司叫Facebook,这个公司呢已经是一个……如果用国家来说呢就是全球第三大国家了,它这个Facebook这个平台上有七亿人口。

    吴伯凡:啊,它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

    梁冬:对。那这个公司呢在过去的八年里面可以说是野蛮生长,可以说疯狂的野蛮生长。那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一个年轻人所创办的公司,二十多岁创办的公司,现在可能还不到三十岁吧,他怎么能够hold得住,他怎么办呢?老吴刚才就讲到一个话题,说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啊曾经去找过一个人,这个人呢创办了一个音乐……

    吴伯凡:共享网站。

    梁冬:叫Napster。Napster呢很多年之前我听说过,他呢就是用一种技术化的平台让所有人呢可以……

    吴伯凡:98年的时候它才起来的。

    梁冬:对,可以用很方便的方式就把音乐跟所有人分享。

    吴伯凡:对,你比如说你买一张碟,你就可以进入这个平台里头去,听腻了这张碟,你就可以跟别人来交换。这被那些唱片商认为是一家盗版网站。但是呢,他自己认为,这是一家反映互联网精神的黑客精神的这么一家网站。就是信息是用来共享的,不是用来垄断的,就这样一家网站。你想想当时它的影响力当时会有多大,尤其是在西方这种版权保护非常严格的社会里头,一下子就发展得非常快。但是最后一些公司就起诉他,打官司,最后他打输了,这个网站就消失了。但是这个肖恩,这个人,从这场失败当中,他获得了很多很多的教训。他回过头来再想,如果当时不是那么愣头青,不是那么年轻气盛,如果是有一种节奏,有一种旋律,有一种格局的话,也许不是“其成也速,其败也忽”啊,就是起来得特别快,倒下去得也特别快,所以呢,他获得了很多的这种教训。别人推荐让他去找这个肖恩去,肖恩就在一个餐厅里头,就跟扎克伯格……

    梁冬: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吴伯凡:诶,就跟他讲了。让我们想起了,就像刘备到隆中去见诸葛亮,那种大局观,我们印象都很深的。那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场管理咨询,是吧?当时讲完以后,刘备不是(说),听先生一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啊。这个肖恩当时就给扎克伯格这样的感觉。后来呢,扎克伯格就把他引入到公司,让他来加盟这个公司,公司的从治理结构、股权设计,包括他的那个合伙人被干掉,也是这个肖恩出的主意。最后就是一下子把那个人给稀释掉了嘛,那个股权,是吧?还有怎么来运营一家公司,当一个公司达到一千人得时候就很难运营了。但他懂,这个肖恩,这是一个。就说他如果早期没有遇到这样一个人的话,这个公司很可能会成为因为某一款天才的应用软件而名声大噪,但是逐渐地归于平淡。

    梁冬:这是事情说明什么呢?就是其实产品和应用是一回事,公司治理是另外一回事。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公司,你最终都涉及到一个问题,跟人打交道的问题,这些不是互联网天才真正擅长的东西。

    吴伯凡:对啊,所谓天才,我自己对天才有个很土的定义,当你认为你是天才的时候,你必须要承认你是在某个单点,单一的点上,极其地出类拔萃,但是极其地出类拔萃是什么为代价的呢?是在整个面上,你是极其地白痴为代价的。

    梁冬:怪不得我老婆逼着我把袜子洗了,把饭做了之后,我发现我不那么优秀了。呵呵,有道理的,我老婆用这一方法泯灭了一天才。

    吴伯凡:当年钱钟书啊,我原来在社科院嘛,有个笑话。就钱钟书于俞平伯两位老先生啊,国家二级研究员,拿很高的工资啊,在文革时代拿三百多块钱的工资,那很高的了,是吧?让他们到河南的明港干校去干什么?去烧开水。结果两位老先生用了半天的时间,一锅水没有烧开。当时就有人说,两个人拿这么高的工资,一锅水都烧不开,当时他们自己都觉得有点自惭形秽。话说回来,就是所谓天才,你必须要认识到,你在这个单点之外是大量的盲区,但是有些致命的诱惑,很多天才啊,我们目前都能看到,有些天才,他是在某个领域里头有了单点突破以后,就禁不住这种诱惑,想在所有的点上都要……

    梁冬:光芒万丈。

    吴伯凡:光芒万丈。

    梁冬: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吴伯凡:对对。站在那个点上,然后就说一句,土话啊,说一句家乡话(湖北话):这些全都是老子的。

    梁冬:哈哈,全都是老子的!哈哈……

    吴伯凡:最后都崩溃得很惨的呢!所以说这两个人,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就比较有自知之明嘛,他们就能够请一个人来,这个扎克伯格呢,他请了这个肖恩,还请了一个女士,这个名字我记不住了。这个网上大家都看到这那些报道,就是一个帮Facebook成熟的女人,是吧?Facebook离不开的女人,她是做财会,就是公司日常运营的那一块儿的,她也是一看就是跟他们完全是气质相反的人。就是账房先生那种严谨、保守,就没有什么创意的。但是她知道这个格局的每一点必须要做到如何地严丝合缝,不出漏洞。

    梁冬:嗯,我觉得这还不够。

    吴伯凡:是啊,我现在说的呢,就是说,他有了肖恩,有了他离不开的女人,但是这家网站当它上市以后,一夜之间成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时候,那个格局是很难掌管的。

    梁冬:所以呢,我觉得如果有一天Facebook的创始人,把Google的艾瑞克·施密特挖过来的话,我当机立断就去买它的股票,我会毫不犹豫。为什么?因为它显然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是有自生长价值,但是,它那个公司治理上面是不是有足够的智慧。这点上来说……

    吴伯凡:天才的种子啊是需要一个很优秀的农夫,才能够让它变成一个丰产田的。要不然的话,农夫是没有多大创意的,自己造不出种子来的。

    梁冬:对。所以说呢,我是觉得呢,比如说,可能艾瑞克·施密特不怎么了解怎么做一个互联网产品,但是他知道,当需要让一个人走的时候,怎么得体地让那个人愉快地走。当他需要去挖一个人的时候,他知道怎么样把一个人挖过来。当他需要跟美国政府甚至是其他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去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他能够在点对点,人对人的时候,把握这个分寸。这些往往不能是那一些聪明的做互联网的那些天才们所能够了解的智慧。

    吴伯凡:或者说,往往正是他们所缺乏的,这个扎克伯格之所以创立Facebook,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谈恋爱的职业的输家。

    梁冬:啊,loser。

    吴伯凡:哈哈,对。总是不能博得女孩子的欢心,他的沟通能力非常地差。

    梁冬:对。

    吴伯凡:他是这个叽里呱啦就在讲他的东西,也不管对方听得懂听不懂,这样这个女孩子就觉得很boring,就离开了。后来呢,因为没有女朋友嘛,就创了这么一个网站,就帮助大家找女朋友的一个网站。但是,这里头如果以他的沟通能力来掌管这家公司的话,那它真的是灾难性的。当然了,他能够弥补这一点,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就知道哪儿缺,他能够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呢,在同一句话,一百种说法里头,他能挑到最合适的那一种说法。对待人的一百种态度里头,他能够找到,而这个找到不是理性地那么选来选去的,就是他能很直接地就能找到。最恰当的一种方式跟别人去打交道。

    梁冬:好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说年轻人创办的成功企业,很容易形成傲慢的企业文化?只聘用聪明人的企业为什么很难获得成功?为什么说人的心灵地图是需要实时更新的?淡定为什么是一种无胜于有的气场?什么是读书的三种境界?为什么说历史往往是激情和审慎两种力量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而驱动的?值得投资的公司为什么必须拥有健康的人气?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激情与审慎。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我是梁冬。刚才呢,我们讲到一个事情啊,就讲到说,其实呢一个公司里面需要有一个很成熟的人。这个人能够把你想讲的话,公司想讲的话,用最得体的方式直接讲给最应该听到这一个人,这个就是公司管理方法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怎么样把这样的话讲清楚。于是呢我就想起一个事。前两天呢,我一个朋友跟我借钱,说呢,想买一套房子,管我借五十万。这个钱不是最大的问题啊,重点是,我当时跟他说,你不应该买房子,因为现在很敏感,这个时间段,可能过段时间,房价会反弹,但也有可能会一泻千里,你也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我问他你为什么要买那个房子,他说那个房子实在是太漂亮了,太好了,又大,又舒服,阳光又好。我说如果你这样的话,你算一笔账,租它行不行?尤其在广州租房子很便宜啊。广州郊区,像长隆动物园那附近,租一个Townhouse也就不到一万块钱。如果是公寓的话,几千块钱。他管我借五十万,还要加上其他的,几百万块钱,去买一套房子,你说那个利息,你都可以租这个房子。

    吴伯凡:对啊,资产负债率就是一年租金是十二万,如果是按百分之四的利息来的话,那就是三百万的一个房子了。你再用三百万资金来买一个房子,就很不值啊。

    梁冬:对啊。所以我跟他说这样。但是由于我当时呢,仗着很熟啊,就开始用教训的语言来跟他讲,你这个笨蛋,你怎么能在现在买房子呢。他就很受伤,最后钱也没借到,大家搞得都很尴尬。所以我想讲的是,其实这个世间需要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叫“火褪去”的智慧。就很多人自己都认为自己大概还是能够知道一个事情本身是什么的。尤其像我们这种人,口头修炼者,是吧?多多少少能够对宏观经济、文化作出一些判断。但是这种人呢,最容易得罪人。往往是你彰显了你的聪明,但是最后呢,是……

    吴伯凡:徒逞口舌之利。结果呢把很多事情都给忘掉了。农村里说的是:不吃饭还要送二里地。就到你家来,不给人吃饭,还要送二里地,让人家还是比较舒服地走。

    梁冬:我想讲的就是年轻的特别成功的人,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呢,觉得我不愿意跟笨的人打交道,宁愿跟一个坏的聪明人打交道,也不愿意跟一个笨的好人打交道,这都是年轻而又成功的人最容易犯的愚蠢的错误。

    吴伯凡:对。一句口头禅,叫什么?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愿意跟蠢人打交道。实际上这个世界,你如果老是想跟聪明人打交道,让你的公司全都是你认为的那个聪明人,那肯定就一塌糊涂的。

    梁冬:公司有问题。而且,你可以说,我最后就做一个……全都是最聪明的人了,连扫地的阿姨都……

    吴伯凡:都懂拉丁文的。

    梁冬:对。都懂得拉丁文的。是吧?但是你还得跟外面人打交道。一个在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成功的公司,它一定会建立起一种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就是只和聪明人交流,讨厌或者鄙视不聪明的人,这个叫“慢”,傲慢,贪嗔痴慢疑的慢。但是你要知道,你不可能永远跟这一种人打交道。

    吴伯凡:嗯。这种公司,这种人,他有一个思维模式,就是当他发现问题的时候,他认为是周围出问题了,不是他出问题了。就像以前我讲的,说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一张心灵地图,在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你的地图没有更新的话,你在拉斯维加斯买的一张地图,结果你到了威尼斯了,你看到,唉,这怎么有这么多河啊,那不是沙漠吗?他往往会……

    梁冬:你会觉得威尼斯有问题。

    吴伯凡:威尼斯有问题。他不会认为他自己有问题。

    梁冬:对。这我想起了一个事。就是呢,前段时间做《国学堂》的时候呢,一个老先生给我讲沉香的事情。他说,好的沉香呢,包括好的檀香呢,是要煨的,因为它会有很强的火气。他们用什么样的炮制的方法啊,拿茶水啊,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吴伯凡:普洱茶也要煨嘛。

    梁冬:对,都要煨。就是把它的火气去掉。越是了不起的东西,越是炫目的东西,它越要戒骄戒躁。

    吴伯凡:所以道理大家都明白,道理都明白,但是……

    梁冬:所以需要老年人,老年人是什么?老年人就是荷尔蒙分泌没那么强的人。我有段时间,累嘛,所以就不太爱说话。我突然发现自己有一种优雅的淡定,呵呵。

    吴伯凡:呵呵呵。

    梁冬:有一天,我太累了,有一个特聪明的人来跟我聊天。哇,叽里呱啦地讲。平常呢我们俩就辩论,他就觉得他有很强的战斗欲,结果那天我很累呢,我就看着他,他讲了十分钟,他毛了,你知道吧?他突然一下子害怕,不敢讲了。然后就说,对不起,我今天讲错了,就开始检讨自己,我什么都没说呢。

    吴伯凡:他的气场,一下子你就把他给击溃了。

    梁冬:对。

    吴伯凡:往往是,这个当时……

    梁冬:其实是因为我太累了,哈哈哈……

    吴伯凡:在这儿有时候这种淡定啊,不管是说……

    梁冬:有意无意。

    吴伯凡:有意还是无意的。但是呢,这种淡定,它往往是“无”胜于“有”的。就无的东西要胜于有的东西。年轻人总喜欢以所谓“有”去取胜,不知道以“无”去取胜。所以在中国古代说,读书有三种境界。我觉得做事的境界,也可以类比,这哪三种境界呢?第一个,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就是在门缝里头看月亮,看到了,你自己觉得……

    梁冬:也是个月亮。

    吴伯凡:也是个月亮,也是全的。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月亮真的是意味着什么。就是月色照大地到底是什么个意思,你是不清楚的。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就是在一个院子里头看月亮,那个境界就开多了。

    梁冬:对。

    吴伯凡:但是他还是在一个院子里头,是吧?到了老年读书的时候,如台上赏月。站在一个高台上赏月。这三种境界,跟做事也是一样的。你自己看到了那一点,你就认为就是唯一的,甚至你会很凸显这个东西,眼见为实嘛。你看到的东西确实是这样的。你就缺乏格局,缺乏一种整体观,整体的意识。从气场,从眼界,从这个理智判断,一直到感知方式,你是不大气的,你是没有那种格局感的。

    梁冬:嗯。你刚才讲的,在“隙中窥月”的时候,你还是看到这个月亮的,是吧?但是你没有看到月亮旁边的“无”。对吧?当你在台上的时候呢,你感受到了月亮旁边整个周遭环境,它建立起这种所谓宏观的、整体的意识,甚至在那一刹那间,你不再是一个观察者,你变成了是月光的一部分,你和月亮成为一体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一方面是眼界带来的。一方面呢,是你的心气也没那么足了之后啊,你慢慢淡定下来了。所以有些时候呢,如果一个公司里面全是年轻人的时候呢,其实很可怕的。当然了,全是老年人更可怕啊。哈哈哈……

    吴伯凡:哈哈。这就回到我刚才说的,这是罗素的话啊,就是说,激情和审慎啊……

    梁冬:罗素素说的,哈哈哈……

    吴伯凡:说,历史往往是由“激情”和“审慎”两种力量交织、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而驱动的。过多的激情将会招致危险,过多的审慎将会导致麻木。一个好的国家,一种好的文明,它应该如何协调在激情和审慎之间的那样一种……

    梁冬:平衡关系,这是相当考究。我在过年的时候呢花了点时间读了一下《尚书》,《尚书》的译文版,原文是看不懂的,实在太难。得出了很深的一个感触,就是中国古代这个哲学啊的确是有很多的值得我们玩味和体会的东西。虽然我们这个技术进步了,现在我们有互联网,开会有视频会议了。但其实真正涉及到如何管人这个事上,中国人的智慧是没有任何进步的,甚至不见得比以前更高。对吧?

    吴伯凡:往往比以前更低。

    梁冬:啊,因为中国文化里有这个特点,它在诸子百家的时候已经达到高潮,然后呢,因为太高,所以滑了两千年,还可以往下滑。哈哈,这话不是我说的,民国的很多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呢,我觉得呢,在这个事情上来说,我越来越多的会看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去长期的跟进,就是看它的人员结构,你扒开它的业务……现在很多人在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的时候,看业务,看产品,看所在的市场,看竞争对手,其实都是诸法外求,真正的内求的就是看公司里面的人。

    吴伯凡:就以前我们讲商业模式说到,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前面的这些因素啊,什么价值主张啊、资源和能力呀、盈利模式这些也非常重要了,但是最重要只是工具性的,都是一个理智层面的工具性的东西,就像一台钢琴,五万块钱也好,十万块钱、一百万也好,它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一个高手的话,他用五万块钱,弹的比一个低手用一百万的那个钢琴要弹的好的多的多。所以事在人为,这个人的因素非常重要。而人是什么?不是说单个的能人,好的企业认为有一个能人就可以了,往往这种企业都是不值得信任的。这个人的因素是有一个灵魂性的人物,他在布局,他在制造一种氛围,他在制造一种定力和气质。在这样一种整体的气场里头,整个公司的整体的这种人气,它是非常健康的话,这个公司是值得投资的。否则不管它的商业模式再好,不管它的起飞的势头有多强劲,最后可能都是一飞冲天之后,慢慢慢慢地就凋零下来……

    梁冬:所以今天这个话题,我觉得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好的一个启示,那就是你如何尊重那一些长久的价值智慧,这些东西是超越公司本身的。那如果大家能理解这一点的话,相信对将来你的创业或者是你自己的人生方向上是有很好的帮助的,我甚至给很多的我的在职场里的朋友,给他们一个建议,希望他们找他们一个所谓的职场教练。

    吴伯凡:找一个Mentor,点拨者,点化者。

    梁冬:对,就曾经犯过跟你一样错误的人,他告诉你,你在这个地方可以少走一点弯路,对吧?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