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328期:讲究的能力

    片花一:为什么中国人和中国制造在其他国家都很容易被辨认出来?为什么说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渐养成了一种只追求某种目的基于全不顾及的信念和习惯?为什么说多个价值点的精致组合才能形成产品和品牌的良好形象?中国制造企业为什么尤其缺乏讲究的能力?为什么说山寨的灵魂是将就?军队的内务为什么就是战斗力?为什么说长期以将就的心态生活的人不可能做出讲究的东西?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讲究的能力》

    片花二:一个品牌的感知品质为什么往往来自于产品和服务之外的东西?专业为什么是一种能量场?为什么说具备专业精神的人用不着端、拿、装,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尊严感?教育和教养为什么是两码事?为什么说能随时激活别人正能量的人就是有涵养的人?为什么说制造本身就是创造?为什么说对教养的忽视导致了中国商业软实力的缺乏?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讲究的能力》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328期:讲究的能力.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2013-01-13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呢,我在微信上的一个朋友转了一条小小的故事给我,我转发了很多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这个故事啊,很能代表一个我对当今中国很多人的一种感受,包括对自己的一个反思。这个故事很简单,是一个在海外留学的大学生啊,成绩很好,你知道能够到海外去读一些好的学校的肯定智商也不低的。这个故事呢说的是呢在05年的冬天哪,主人公她说我再找不到工作呢,灰溜溜的回国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但是呢,她再一次被拒绝了,原因呢是因为她的形象很邋遢。就她去面试的时候啊,她面试一个很高的位置,但是那个形象呢并不符合。她说呢,我的房东莎琳娜太太呢是一个很苛刻的中年女人,她规定我必须晚上十二点钟之前熄灯睡觉,规定我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从浴室出来,规定我如果不穿戴整齐就不准进入她的客厅,不准用她的漂亮的厨房做中餐,她甚至规定我在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她就很生气,她说我非常讨厌莎琳娜这样的所谓的英伦女人的尊严,但是所有人都说莎琳娜是最好的房东。她说我实在看不出来她哪里好,等等等等。有一天呢,她又搞得很混乱的样子,刚刚洗完头坐在床上,一边看报纸一边吃带回来的面包卷,这违反了莎琳娜的原则。她的房东冲了进来,一把夺过她的报纸,用英文大声说,你这个毫无素质的中国女孩,你给我滚出我的家。于是她披头散发地在睡衣外面裹了一个大衣呢冲出去到了一个咖啡馆里面,结果咖啡馆里面很多人看着她那个眼神也很异样嘛。可以想像穿着很贵的名贵大衣,但下面穿一球鞋,里面穿着一睡裤。你知道吗,这种感觉。她进去之后呢有一个老太太呢就写了一张纸条给她,那个老太太呢就说,左边的后面有一个洗手间。于是她拿着这张纸她就去了洗手间,那里面有面镜子,她看到蓬乱的头发,以及呢有些面包屑在她脸上,那个睡裤下面是她的球鞋,外面裹了一个很名贵的大衣。她瞬间知道了一些东西。她有段话很有意思,她说在欧洲的很多高级餐厅衣衫不整是被拒绝入内的。我想我可能进去的原因是因为我穿了件价值不菲的大衣,但是她看到那个餐桌上有个太太留了另外一句话,她说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后来她就把自己捯饬得很好之后呢去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她结语的时候呢,我很想跟你分享啊。她说,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连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的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而在此之前,我的母亲用二十五年都教育我女人最重要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外表。所以呢,她觉得她的世界观得到了一个彻底的颠覆。老吴,我跟你讲过,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呢,我发给了几乎我们公司的所有女性。啊,也包括了我老婆。我老婆说,你是不是发给我看的?我说也包括你。为什么我要发这个东西呢?我发现了现在很多中国人,你去日本、去韩国、去欧洲,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个中国人,这点很糟糕啊。而你如果有机会看到六十年、七十年之前的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那个时候年轻的时候拍的照片,你会发现他们的那种整洁是让你觉得特别美好的,尽管那个时候他们很穷。

    吴伯凡:嗯,你这样说的时候,我在想我们以前讲到的话题--审美竞争力。就是说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其实就跟刚才你说的这个故事里头的这个女生一样。就是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Made in China。这个差别呢,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你说过一句话,说穷人是知道自己没有钱的,但是没有品味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没有品味的。就自己觉得还挺合适的,但是在别人眼里头那种一看就知道你很不合适,那些山寨和准山寨的那些产品,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生产和设计这个产品的厂商他们觉得没什么不合适的。但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山寨。啊,山寨的背后是劣质化,是一种只求某种目的别的全然不顾的这样一种心态,你说他投机也好,你说他粗糙也好,都可以,这就是山寨。这个女孩她跟房东之间的冲突,我觉得就是山寨和精品和良品之间的一种冲突。表面上好像是一个个人生活习惯的问题,就几十年来,我们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信念,一种习惯。就是,我把这个目的达到了就行了,别的可以不管。而恰恰做人、做事、做产品、做品牌,它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价值点,它是多个价值点精致的组合,才能够形成最终的一个好的形象。

    梁冬:就你不光要吃到,你的吃相还要好看。

    吴伯凡:对,就山寨的灵魂可能就是将就,而不是讲究。当我们长期不是以一种讲究的心态而是一种将就的心态在生活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东西你能讲究吗?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梁冬:啊,我观察了中国有一些原配啊,由于运气好,她们能够在十年到十五年前呢离开了职场,然后她们就活在了一个十五年前的意识形态里面了。虽然她个人的帐户上呢是可以支撑她过一个比较精致的生活的,但是呢,她不用了,因为她已经上岸了嘛。另外一些人呢,她还在职场里面工作呢,她就与时俱进,很讲究。你就会发现说,走在街上的时候呢,你就会迅速的发现这两种人是很不一样的,你理解这种状况吗?

    吴伯凡:呵呵,对,我理解。

    梁冬:而这种掌握着巨大社会资源的原配呢,因为她已经获得了一切了,是吧?房子、儿子,关键是儿子在手上的时候呢,她了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呢令到她放弃了她的本身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天呢我跟我外婆聊天啊,我的外婆九十多岁了。她告诉我说,以前一个女人的发型是很有讲究的,没结婚之前你是有披帘儿的,就是前面是有一些那个东西的,结婚的时候你就要梳起来,然后呢,干干净净的包齐了,不能有一丝的乱。一个家里面的女性老大家长那个发型代表了这一个家族的道统和尊严。

    吴伯凡:仪态嘛。

    梁冬:对,叫仪态。

    吴伯凡:这个礼和仪啊。仪式之仪是什么呢?是一种对日常的、随意的、不讲究的那种山寨的状态的一种反抗。或者呢是对日常的各种零碎的一种很严格的打扫和整理,让你摆脱这种日常的这种状态。这个呢,在军队里头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是吧?内务就是战斗力。一个被子叠不成豆腐块的人,打仗最后就你刚上场就可能被子弹给撂倒了,是吧?我们说相由心生,你所处的环境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的书房,你的卧室,你的客厅,是由于你自己造成的,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是准确的反应着你的内心的状态。你的内心是一种凌乱的、疲沓的、邋遢的那样一种状态的话,你在你周围所留下的痕迹纤毫毕现。

    梁冬:嗯,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两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中国人和中国制造在其他国家都很容易被辨认出来?为什么说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渐养成了一种只求某种目的、其余全不顾及的信念和习惯?为什么多个价值点的精致组合才能形成产品和品牌的良好形象?中国制造企业为什么尤其缺乏讲究的能力?为什么说山寨的灵魂是将就?军队的内务为什么就是战斗力?为什么说长期以“将就”的心态生活的人不可能做出讲究的东西?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讲究的能力。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呢是从一个海外留学的女研究生,甚至可能是个女博士生的求职经历聊起。她呢,能力很强,但是因为呢过去几十年来,她的父母教育她的只要靠能力,不要靠外表,甚至有一种觉得外表很低级的这样的一种错误的心法,在海外求职种种的挫折的一个经历。她最后得出的一个反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洞察你优秀的内在。这个故事实际上引发了很大的一个反思,就是我们当今的中国有很多人都处在一种将就而不讲究的状况,这是一种非专业状况,不光是人;一个单位也是这样;一个产品也是这样。

    吴伯凡:嗯,对,我们说这个很不Professional,很不专业,这是二个层面,一个是具体到你的职业技能上的是否专业,一件事做下来,几句话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行家。

    梁冬:灵不灵的清。

    吴伯凡:呃,这是一种状态。还有一种吧就是他并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但是你发现有一种特质,你也可以把它叫专业精神。他身上有那样一种状态的时候,他可能来三个月就有可以会超过那些老员工。他就是讲究。在做事大格局和小细节上,他都能够做到非常的讲究。这一点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当中啊,尤其是制造企业当中,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

    梁冬: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作家,我就不提她的名字了。她常年在家里面呢写文章。每天下午三点钟就停止了一天的工作。她很早就开始写东西了。早上大概七、八点钟就开始写东西了。三点钟呢她会停止她的写作。沐浴更衣,化好妆,然后呢把茶泡好,等着她的先生回来。然后呢为她的先生把鞋换好,尽管她已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了,但她仍然愿意做这件事情。她已经五、六十岁了,我的朋友告诉我说,当他知道这样的一个情景的时候,他知道什么叫专业。你前半段,你在家里的时候,你是一个专业的作家,当你先生要回来了,你是一个专业的太太的时候,你要有专业太太的样子。所以他说其实不在乎你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太太,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心有“诚敬”二字。诚意的诚,敬意的敬。心有诚敬二字面对你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言下之意我有些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感触,我参加很多那种企业家年会,我发现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长得不像企业家,我参加有些学术会议,我发现很多的教授长得不像教授,我去很多医院,我觉得很多的医生长得一点都不像医生,穿的那个白大褂恨不得三年没洗,而且里面呢要不然穿着各种颜色的毛衣,要不然就什么都不穿,甚至下面也没有穿长裤,一看就是穿着一个短裤,外面套了一个白大褂。

    吴伯凡:这样说起来别人以为我们在说这种闲话,说八卦,其实在一本很专业的讲品牌职场管理的书里头讲到:一个品牌的感知品质,很多时候都是来自这个产品之外的。比如说,一个医院的品牌,它恰恰就讲到你这个观点,病人和家属是如何感知你这个品牌的。他又不可能说把你的所有人的档案拿过来看你是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还是哈尔滨医学院的,不知道的,是吧?他只能从他能够看到的,从他能够解读的方式来感知你的品牌。就从你的白大褂开始。也许白大褂下面的更不注意的地方,就你的鞋。你的鞋可能是很高级的,但是你穿得很不高级。那个鞋带,系得不好。或者,上面有灰,等等。西方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他崇拜一个人,他要朝圣般地去见那个人,别人告诉他,你见没用,他不跟你说话,他跟谁都不说话的。他说不用跟我说话,我只想看看他的鞋带是怎么系的。其实跟我们前面讲的是一样的,就是品牌、品质的感知来源于往往是产品和服务之外的东西。其实也不是之外的东西,也就刚才说的,你一个邋遢的人,你能做出一个精致的产品,不大可能。你刚才说见到教授不像教授,你知道我从上大学第一天我就……

    梁冬:就绝望了。

    吴伯凡:就绝望,我就放……

    梁冬:放弃了。放弃了对教授的指望,只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只能靠自学了

    吴伯凡:但对我的体验很好了,就是你别抱太多的希望。

    梁冬:一个教授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让你明白,一切东西都是靠自学。不觉得他对你多好,哈哈哈……

    吴伯凡:professor就是专业者。现在我们说看到教授不像教授,原因就是他们真的没有专业精神。也从来没有讲究过要把自己真正打造成一个专家。当然我对我自己最大的遗憾也是,我觉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我们做媒体真正有专业精神的没几人,也很少。我想象当中的那种编辑、那种记者、那种总编辑。

    梁冬:都在美剧里面,哈哈哈……这个事情呢我记得我们上一年还是上两年的时候啊,在新年的时候呢曾经做过一期叫做扫除力的节目。这期节目呢对我来说呢也是一个很大的学习的过程。当初老吴就在讲啊,我们要借由对外在的扫除去打扫自己的内心。

    吴伯凡:对。其实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种莫名的烦躁中,坐立不安、寝食不安等等。不安,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有很多看不见的垃圾一直扔在那儿,你没有好好打扫。所以呢,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的看不见的眼睛看见了那个看不见的东西--那个垃圾。你就非常的烦躁。

    梁冬:我们公司有个小朋友叫小兰,他外婆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眼科专家。有一个故事呢,在他们所在的那个医院广为流传,讲了几十年。说的是呢当年呢他们在海外留学回来以后报效祖国,然后呢,当他们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比如说要用到听筒,他的外婆啊会做一件事情,每一次都会用手把那个听筒捂热了,然后再贴到患者的心口上,这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因为他们在美国的时候呢就是这样做的。就这么一个细节,在他们单位里面讲了五十年。每一年的新的同志进来的时候,就会跟大家讲,当年有一个老同事,他是这样这样做的。说到这个事情我又想起来另外一个事,三年前的时候呢我在协和医院等着我儿子出生,我就看墙上好多照片啊是当年老协和的照片。我看见当年老协和的照片里面那些毕业生各各都长得跟钱钟书一样。全那个样子的。头发一丝不苟,戴着那个眼镜,要不像胡适,要不像钱钟书。然后他们在毕业典礼的时候呢,一水的白裤子、白袜子、白皮鞋。整个班的同学都这样。哎,我就觉得很有趣,然后呢就观察,就发现呢还遗留了那么一点点的协和范。就是到今天为止,你到协和的起码是外宾门诊部和特区门诊部,你仍然能看到那些护士穿的是白皮鞋和白袜子。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吴伯凡:你知道这个传统最早协和医院是美国教会的嘛。

    梁冬:对。

    吴伯凡:教会医院,一种宗教般的……

    梁冬:虔诚。

    吴伯凡:虔诚……来行医,你刚才说是诚和敬啊,对于他们来说是近乎天然的。就是不言而喻的。你发现有的人的这种专业品质,他都是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很不在意地流露出来的那种动作和语言,那才叫真正的专业。

    梁冬:一言以蔽之,我尊敬你不是你值得尊敬,而是我本来就是一个尊敬别人的人。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一个品牌的感知品质为什么往往来自于产品和服务之外的东西?专业为什么是一种能量场?为什么说具备专业精神的人用不着端、拿、装,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尊严感?教育和教养为什么是两码事?为什么说能随时激活别人正能量的人就是有涵养的人?为什么说制造本身就是创造?为什么说对教养的忽视导致了中国商业软实力的缺乏?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讲究的能力。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对面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呢,就是专业这种状态啊它不仅仅是你的能力,更有的是能力以外的整个的一个场。我们称之为专业范。我在上一部分呢讲到了一个观念就是我在协和医院仍然多少能感受到一点点当年遗留下来的专业主义的精神态度。有一个人叫大前研一,他写了一本书叫《专业主义》。其实它里面呢也不断在讲这个事情。我认为其实大前研一是很好的把所谓西方的专业这个词professional这个词呢,和东方的诚敬这两个字眼结合到了一起。

    吴伯凡:嗯。专业,我们可以说是一种技能的东西。但专业精神,它是超乎这种技能的。

    梁冬:我记得是巴菲特的儿子写了一本书讲到他的父亲的时候呢,说他的父亲有的时候会披着一个粗布的披肩哪,在家里面看报表。当他在那些我们觉得很枯燥的数字之间阅读到了这一个企业的生命的时候,他脸上焕发出了一种像老僧入定一样的光芒。那个词用得很好。

    吴伯凡:就东方的僧人。他突然有点不认识自己的父亲了。发现自己的父亲禅定在这个报表里头。

    梁冬:充满了法喜。

    吴伯凡:这就引发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专业精神跟尊严是什么关系。就当你具备足够的专业精神的时候,你用不着端;用不着拿;用不着装,自然会散发出一种尊严来,这种尊严就是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好多人以为自己的尊严是靠权力,某巨富的新任太太是一个大电视台的小主持人。我觉得她可能从小的家境也不是太好,如果家境好的话,她应该不是那样的。她到那个剧场去,跟她的巨富丈夫去看一个演出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平时就不太讲究啊。都是很将就,她把她自己的这个座位号看错了,所以她就径直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发现有人坐在所谓那个座位上,她就非常生气,觉得是别人坐了她的位置,其实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也很简单嘛,很客气地……如果有教养的话,“请问您的座位号是几号?”啊,就很客气。

    梁冬:沟通一下就好了就。

    吴伯凡:对,完了嘛。但是她马上:“你起来”有修养的人,有涵养的人,我有一个定义就是:“时时刻刻能激活人的正能量的人”就是有涵养的人,她一下子把那个人的负能量给激活起来了。一下子给点击了,人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嘛。有这种优雅的和粗野的一面。她就一上来就点击了他粗野的一面。那个人就:“我凭什么起来。”就是那种非常强硬的那个,结果就打起来了,推搡起来了。

    梁冬:两个穿着礼服的人、去听音乐会的人打起来了。

    吴伯凡:两口子嘛,她是跟这个男士说话,结果对方的太太就觉得自己受欺负了。然后就吵起来了嘛,你想想在那个场合里头,吵起来了。

    梁冬:多丢脸!

    吴伯凡:成何体统!最后就把拿手电筒的人都吸引过来了,怎么回事,一查原来是她把座位号看错了,本来当她说你起来的时候,她是想彰显自己的尊严,我是某巨富的新任太太,可是呢,就丢脸丢到大剧院去了。很不讲究,很不专业。

    梁冬:这就是没有教养,我那天后来跟朋友们在吃饭的时候呢,就分享到这个观念,坦白说,我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我们都缺乏所谓的教养教育。

    吴伯凡:教养和教育又是两码事嘛!现在所谓的教育就是让小孩上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又是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好坏的呢。是升学率,所以整个教育里头基本上教养被大家认为是没有用的东西嘛。高考又不考教养,我现在看到那句口号,我特别不感兴趣。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什么叫创造,制造本身它也是创造的。山寨好多时候也挺有创新的。

    梁冬:也挺有创新的。

    吴伯凡:但是它粗糙,它不讲究。一个不讲究的创造,它是没有价值的。一个讲究的制造,它是有它自身的价值的。比如说瑞士制造和德国制造本质就是非常讲究的制造。由于我们对于教养这个重要的内容的忽视,而导致了国家在国际竞争当中那种商业上的软实力的缺乏。软是什么意思啊?软就是看不见的意思嘛。所以用这个观点来解读你的一句话就很清楚了。就是“为什么没钱的人,知道自己是没钱的。但是没品位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没品位的。”原因就是“钱是硬实力,品味是软实力。”软性的东西,它是感觉不到的。如果我们每个人去把教养的这一门缺失了几十年的课补上了,我们的软实力才会渐渐地起来。而事实上来说呢,在中国的古代的包括《礼记》、包括琴棋书画的教育里面呢全部都是要让一个人变成是一个合格人的过程。我2013年主要的功课就是为人生补课。

    梁冬:一个中年男人,在中国的中年男人就应该会一些东西。应该写一手不难看的字儿。应该会谈一两首古琴曲,是吧?应该会下围棋,应该会禅定。应该呢知道穿什么样的衣服呢彰显自己的状况,应该呢背诵一些经典。在和妻子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呢有丈夫的样子,有父亲的样子,是吧?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你必须要让他值得他孝顺,等等等等,这就是为人生补课。

    吴伯凡:增加自己的正能量场,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尊敬。是首先自己感受到自身的一种充实感。儒家的美学里头有个观点叫做“充实之谓美”啊。就是充实本身就是美,美呢当然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美还不太一样。它上面是个羊,下面是个大,就是古代的那个图腾是羊嘛,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一段特别崇拜这个羊。就是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跟羊有关的嘛。

    梁冬:善呐、美呀、義呀。

    吴伯凡:祥啊,跟好东西有关的,都是羊,所以上面是一个带着羊头、图腾式的像个帽子似的。下面是个大人,什么叫大人?什么叫小人?有充足的内在能量的人叫大人,小人呢是内在能量极度匮乏、衰竭。而用外在的东西去装、拿、端的人,那叫小人。或者说,大人就是一种从内到外散发的一种力量感,屈原说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就是说内外兼修的。那样一种状态,这才叫大人。

    梁冬:所以呢,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仪式很有趣,就是到了一个年纪以后呢,就要给你换个帽子,叫弱冠嘛。

    吴伯凡:弱冠之年啊,成人礼,这个成人礼是非常隆重的一个礼。

    梁冬:就是全部家族的要看着你,然后呢,你要做一些承诺,从今天起我不再是一个放荡的小孩子。我做人要有规矩了,其实用一种仪式告诉你,今天开始。

    吴伯凡:你要跟过去的东西截断了,扫除掉了。你要当众承诺,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接受这样一种事实,你从此以后就是一个大人了。当然,它必须要有一个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要带上一个帽子。

    梁冬:有名有字了。

    吴伯凡:有名有字了,你要成人了,才有字了。

    梁冬:名者命也,是父母给的,字者志也,它是有个志向。

    吴伯凡:你不叫张飞了,你叫张翼德了,翼德,那就不一样了。

    梁冬:我最近呢,我儿子马上就要3岁了,我已经提前3个月,每天跟他说你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大人了,你要开始学会自己吃饭了。你每天要跟爸爸、妈妈打招呼。早上的时候,要说爸爸、妈妈好,晚上睡觉的时候呢要说爸爸、妈妈晚安,诸如此类。我儿子开始不接受,经过了3个月的洗脑之后呢,他每天告诉我说:“爸爸,我马上就要是一个大人了,还有6天、7天、8天、10天,我就是大人了。”他每天就在倒数这个时间,那我觉得这个事情呢很有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要让一个人知道,你有生命的阶段,其实这话对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们也是要成为一个大人了。

    吴伯凡:用一种外在的形式、礼节--这里头有服装、有很多仪式感的东西,我们长期的教育中最忽视的那一面的东西来固化这种感受,这种自我暗示。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人。

    梁冬:一言以蔽之,你从今天开始,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了,请你慢慢的把自己内在的小孩放掉,很多女人之所以一辈子成为不了一个有魅力的女人,是因为她一直放不下内在的小女孩。很多男人都60岁了还不能引发人的尊重,是因为他不能够装进去一个真正的大人。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