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366期:那些高考作文题

    片花一:2013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同学关系》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变化?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什么说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什么是社会资本?为什么说社会资本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读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用自己的字典来说自己的话?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那些高考作文题》

    片花二:四川卷高考作文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上海卷的《更重要的事》暗合了两地人民生活态度的何种区别?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为什么要倡导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现代文明造就的工作和生活的泾渭分明有何种弊端?如何做到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休闲?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那些高考作文题》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366期:那些高考作文题.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3/06/16 11:30-12:00

    主 讲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文字整理:陈昕静 逍遥男 lym210 三界 自在行

     文字校对:桃之11 平平淡淡

    下载:冬吴相对论-366.那些高考作文题.mp3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高考了,高考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看见关于高考的新闻,突然弹指一挥间想起来,距离我的高考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了。人生啊,白驹过隙,二十年前,我们是怎么样高考的,我现在都忘记了我在哪里高考的,这事儿太可笑了。前两天我发了一个微博,就是我经过二十年高考之后的总结发现,当年,比我低一百分的人,混得不比我差,比我高一百分的人,也跟我一样,为儿子不肯吃饭而焦虑。看来,高考这个分数的确没那么重要。

    吴伯凡:如果我们回归到一些基本问题上,人的差别其实是很小的嘛。但问题是人们永远不会在基本的问题上比拼,或者说永远不会在特别重要的事情上比拼,往往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进行比拼,进行较劲。

    梁冬:对对对。那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上面也讲了,各个地方的这个高考作文题……

    吴伯凡:我发现这是一个现象,就每年到了六月六号那一天,各地的高考题目一定是一个非常显眼的甚至是头条新闻。

    梁冬:当然,它很能够说明问题。

    吴伯凡:说到这个,我还想起去年的今天,我们老家的一张报纸——我是湖北人嘛,就是湖北的高考作文题考我,让我以这个题目来写一篇一百四十字的作文,我当时还真写了,写了还发表在那个报纸上了。

    
梁冬:
写了些什么呢?

    吴伯凡:它是这样说的,它说,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个纸质书信还有没有价值?是这样一个问题。你仔细想,这问题听起来好像很平常,其实也是很深刻的一个问题吧。

    梁冬:对呀,互联网咱们别说这个传播这个事情了,起码在输入字体上面就发生变化了。我们在输入字体的时候,其实现在有各种联想,各种拼音。我今天给人家题字,写“何事惊慌”,突然发现这个“事”字不知道怎么写,“慌”字怎么写,也不是很清楚。但我其实是知道的。

    吴伯凡:你是认得,但是你要写的话,将来有很多人都不会写字,他会认得字。就像有些繁体字,我们认识,但是你要写可能是不会写的。

    梁冬:对呀,《冬吴相对论》的“对”字怎么写,对吧?所以,就是说现在随着你说到的这个互联网时代,找一天我们以后再讲这个话题,就是关于文字书写这件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不会写字。

    吴伯凡:而且,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就是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一个载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载体,它一定会决定它所承载的信息的特性。同样一封信,你用Email写和用纸质的这种写,其实是……

    梁冬:用毛笔写

    吴伯凡:完全是不一样的。我给你念一下,我现在还找出来了,梁冬:呵呵,这件事真棒!

    吴伯凡:这一百四十个字,我是这样说的:“发达的通信技术造就的是一个“言而无信”的时代。(只会说话,不会写信了嘛。)一机在手,再也无需“嗟我怀人,望断天涯路”。但正是在这看似无障碍的沟通里,浸润在纸质书信里大量的隐性信息已被严严实实地屏蔽。关山远隔中近乎绝望的思念和期待,方能激活那样的言语和深情,如今这些已经荡然无存,网络能传递的只剩下干瘪的激情。”

    梁冬:这有多少个字儿?

    吴伯凡:一百四十个字儿。

    梁冬:呵呵,挺多的了,是吧?像我们以前小的时候,八百字的作文怎么写?后来想想也就是四五个微博,也不难,是吧?

    吴伯凡:就是我们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没有做。我们不妨做一做我们小学时候的作文题。《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或者说《今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梁冬:《我的理想是什么》

    吴伯凡:《我敬爱的人》,等等,你可以写一辈子的。你发现没有,每写一次,你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高考的那一年作文题是挖坑的那个……

    梁冬:挖井,呵呵……挖坑,哈哈……这个我知道的,以前我们在节目里也提到过。我们试试讲讲今年的高考题。

    吴伯凡:对对对!反反复复的。其实我们不断要回到原点,就是每年去做做这些高考作文题。

    梁冬:今年的这个高考题有点意思。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是以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为题,它有个材料说,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同学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百分三十六的人认为一般,百分之四的人认为比较差,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认为多一点理解和信任会促进同学间的关系。关于这个材料,我觉得它有点意思。你说,它里面说百分六十的人认为关系是比较融洽的。但是有百分七十三的人认为多一点理解和信任就会促进同学间的关系。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认为,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不够的,这个事情很有意思,调查就是这样的。我看到的事情就是说,当你问你幸福吗?大部分人都说,还可以。当你问,你认为有多少人幸福呢?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别人是不幸福的。其实在调查里面,它有一种所谓的陷阱。我们进中欧的时候,有一天很有意思的一个老师,在第一堂管理课里面问所有同学们,你认为你是这个班里面最优秀的那百分之三十的人吗?结果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举手了。你不觉得这个很有趣吗?你是百分之三十吗?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举了手。

    吴伯凡:因为调查的时候,他是这样,他有一个场景性。调查有几个陷阱,一个是抽样陷阱,就是你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不同取值范围的人,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调查是自证其真,他好多问题是那种陷阱,你一定会那样回答的,他们是某种胁迫,表面上好像是客观的调查,其实这个结果已经是他预知的了。

    梁冬:你认为你幸福吗?A、非常幸福。B、比较幸福。C、很幸福。D、幸福。呵哈哈!得出这个结论是全国人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自己是比较幸福,还有百分三十认为是幸福的。哈哈……

    吴伯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调查的准确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接受调查的时候,常常都是戴着人格面具的。如果私下里头问,不是非当面的问,匿名的这种调查,和当着大家的面的这种调查,比如举手这种,结论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有些调查我们只能说,他不一定说明了某些真实的东西,但是能够真实的说明某种东西。

    梁冬:嗯!当然了,如果我们俩今年再重新去参加高考,不一定能拿很高的分。

    吴伯凡:我经常做这样的梦,突然有一天,我就梦见自己不知道怎么又要回去高考去,怎么也考不上大学,就那感觉。

    梁冬:我有些时候在想,幸好我早参加了二十年的高考,你要是今年我来的话,我估计,无论是数学英语,sin、cos,早就忘了。tan、cotan、sin、cosin,有一天有一个人跟我讲起这几个字的时候,天外飞仙的字眼,完全忘记。这到底是什么?哈哈!花了好长时间都记不得,更不要说化学那些东西了。所以今天这个全国高考作文题,其实我认为?第一个向我们专递的信息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主流社会已经意识到,社会关系已经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面。人们的关系是否融洽,构成了幸福的一个基础。

    梁冬:好了,稍作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2013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同学关系》,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变化?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什么说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什么是社会资本?为什么说社会资本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读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用自己的字典来说自己的话?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那些高考作文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跟今年的高考题目有关。讲的是全国的高考题是讲百分之多少人认为人际关系比较融洽或者是比较差比较好等等等等。借由对这一个高考题目的分析,我们的一个态度就是说,现在大家发现说,人际关系构成了我们是否幸福,以及说我们人生的很重要的部分。

    吴伯凡:就是开始关注关系了,就我们讲说企业个人,其实都有几种资本嘛!最初的我们只是知道金融资本,就是钱嘛。后来呢?才发现还有……

    梁冬:智力资本。

    吴伯凡:人力资本,原来人力是一种资本。还有一个,后来才意识到,你既有钱又很聪明,也不一定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必须要有一个社会资本,或者叫关系资本,关系资本成为一个人的幸福和所谓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最近我又想起我们大学时候老说的,老重复的一句话,我发现这个话真的是非常准确。就马克思说的,“人是什么?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梁冬:这话很深刻啊,以前不觉得,就是背嘛。

    吴伯凡:以前不觉得,现在你想想是不是,你的手机里头就是定义你这个人的。假如你捡到一个手机,这个手机还没有加密的话,你就可以一下子就知道他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清楚,他的社会关系。所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梁冬:这句话以前我是听过的,好像中学的时候,就学过这句话。那个时候还写完形填空,它也有这样的吗,对吧?那个时候不懂的,以为《马哲》是一个只是用来考试的一个学科,没有任何趣味,你今天把这句话翻出来再念给我听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多么无知,现在终于明白了中学的时候,就背过的一句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吴伯凡:所以,你的价值就是你的关系的总和的价值,这很重要,如果你的关系里头有太多的负资产,那你的这个人的价值有可能就是……

    梁冬:就是一个负资产,你就是一个欠债累累的人,业障深厚的人,呵呵……很有趣。另外一个高考作文题是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今年是《爱迪生如何看手机》。这个事情也很有趣,有人说,这个爱迪生有一天在地下碰见了乔布斯,说你只是重新发明了一种灯泡而已。在爱迪生看来,他没有手机这个观念,如果给一个手机给他,他也是把它视为是一个可以亮的灯泡,扁平的灯泡。

    吴伯凡:对呀,是电又可以是亮的,在他看来那当然是了。就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字典,你的字去说我们的话嘛,每个人的字典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说,当电视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把它叫做看得见播音员的收音机,我们都是用一个我们已知的东西来理解一个未知的东西。

    梁冬:我想起来当年发明这个电话的时候,一个底特律人跟一个纽约人打电话说,“喂,我刚才跟你写一封信,拜拜。”给挂了,他认为彼此交流还是要写信的,电话只是告诉你我给你发了一封信过来。

    吴伯凡:对对,这个问题一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梁冬:很有意思。

    吴伯凡:就是说爱迪生那么伟大的人,那拥有那么多项发明,其实不是发明,是创新嘛,电灯并不是他发明的,他是第22次重新发明了电灯而已,就是说它是一个实验室的电灯,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才可以让它发光的一种工具,变成了普通人购买得起而且很安全、很有效的、低成本的这么一个产品。

    梁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爱迪生在美国发明灯泡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在清朝。很多人都没有这个观念,以为爱迪生反正就是解放前,可能就是解放前的某个世界,清朝的人你知道吧,这个很重要。

    吴伯凡:他看待手机的话,他只能够以他的那种概念去理解。有一个预言,苏东坡写过一个预言,说一个盲人跟别人请教那个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别人告诉他太阳是可以发光发热的。他说什么叫发光发热呢?他说,蜡烛你总知道吧,就用他的手去接近那个蜡烛,当他握住蜡烛的时候,喔,原来太阳是一跟管子,他是这样理解的。再后来说不是这样的,太阳它看上去像一面铜锣,他就去摸了那个铜锣,他就把铜锣敲了下,喔,太阳是可以发出一个悦耳的声音的。反正他只能以他的那种概念去理解一个新的东西,他实际上是永远不知道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梁冬:你说到这个事情,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提到过的那个日本籍的一个物理学家,他写了一本书叫《超越时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意识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都活在我们已知的世界里面,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别人看到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我们能够知道的角度和我们能够知道的比喻去理解那个东西。就像说,鱼它以为人就是另外的一种长的鳍的鱼,对吧?我们以前也提到过。所以,爱迪生他看见手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景?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有意思一种思考,我想起了孔子在《论语·学而》里面讲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第三句话讲得特别好,其实我现在慢慢理解,就是《论语》是一个幸福操作手册,你看它最重要的第一句话,前两句话讲的是你怎么Happy,最后一句话是什么?避免不Happy。如何避免不Happy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你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彼此之间的人不知而不愠这件事情很重要。

    吴伯凡: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里头,开头那一句话就是说,我的父亲曾经教过我,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想一想,其实世界上很多的人都并没有拥有你这么多的机会和优势,那你就不批评了。

    梁冬:稍事休息,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今天我们聊到的话题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片花:四川卷高考作文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上海卷的《更重要的事》暗合了两地人民生活态度的何种区别?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为什么要倡导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现代文明造就的工作和生活的泾渭分明有何种弊端?如何做到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休闲?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那些年的高考作文题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谈到的话题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之前聊到的是北京的作文题《如果爱迪生看见了手机会怎么样》。我们引发的思考就是,很可能他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灯泡。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站在自己已知的世界去看待别人的东西,所以,这是构成我们不幸福和不快乐的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构成了我们所谓人的狭隘性等。但是,另外一个话题特别有意思。就是上海和四川,这两个地方的作文题可以进行对比。四川人写什么呢?四川高考作文题是《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而上海的高考题目是什么呢?是在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地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但是世界上似乎还有更加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呵呵,这两篇题目很有意思。其实,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文地理的解读。你看四川,过平衡的生活,上海人都说,要过重要的生活。很悲催啊,很悲催。

    吴伯凡:是啊,当你念这两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事情,就是我们有时候随口说出的东西,我们认为自己是很随意地说的。殊不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你认为什么信息都没有透露出来。

    梁冬:其实什么信息都透露了。对一个四川考生来说,他根本不会知道上海考生看见什么,对一个上海考生来说,他也不知道四川考生考什么。只有我们把这两个地方的高考题目一放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上海和四川的这个文化真的是很不一样。所以你去成都,到今天你还是会发现大家有五万块钱还是买一奥拓开着先,是吧?地震来了,也先要把麻将带出来,过平衡的生活。反正怎么舒服,怎么巴适怎么来。那个巴适,那个舒服。

    吴伯凡:那个安逸。

    梁冬:安逸,啊哈哈……上海就说,重要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怎么办?呵呵,所以上海的经济比较发达是有道理的,呵呵……

    吴伯凡:这个平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你知道查尔斯·汉迪,他后来他一直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因为他注意到我们世界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说,越有工作做的人,越是要加班。你发现没有?就是那个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永远坐不完的飞机,出不完的差,开不完的会。

    梁冬:像我。

    吴伯凡:而你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匀给别人做呢?好像又不太可能,就是说有些人忙的忙死,有些人闲的闲死,忙的人苦不堪言,但是闲的人又很羡慕他们。这就很不平衡嘛,就是它只朝一边倒。就是闲的人,他是越来越闲,忙的人越来越忙。他的解答是这样的,他说在古代社会,我们工作和生活它有时候是很难有一个界线的。

    梁冬:对啊,对一个手工艺人来说,比如说玉器匠人,他的工作本身也是他的一个娱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吴伯凡:我们古人讲那个桑麻之乐,我大学的时候,去中南海去参观那个毛主席住的那个地方,我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菜园子。原来人家介绍说,这是主席在工作之余享受桑麻之乐。桑麻之乐,就是种桑种麻,是吧?在我们看来从事农业生产有什么乐趣呢?

    梁冬:现在人们对桑麻之乐的理解就是“桑拿”和“麻将”,是不是,呵呵……现在也有的,呵呵……

    吴伯凡:现在它是这样,就是他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拼命拼命的工作,工作为什么呢?

    梁冬:为了挣钱。

    吴伯凡:挣钱又为了干什么呢?

    梁冬:挣钱又拼命为了消费。

    吴伯凡:去消费,然后消费完了就赶紧回来工作,工作,古人呢?

    梁冬:在快乐中共作,在工作中休闲。

    吴伯凡:慢生活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认为很多东西是工作。比如做饭,我们现代工业文明它就是一个分界线,要么是在工作要么则生活。它不承认什么东西即是工作又是生活。比如说做饭这样的事情,甚至擦皮鞋这样的事情,就是自己给自己擦皮鞋。如果你能够从给自己擦皮鞋的过程当中得到一种乐趣的话,证明你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甚至你给自己擦皮鞋都当作工作的话那其实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真是这样,这个界线泾渭分明。甚至是极端的情况就是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所谓“工作狂”,并不是好事,“工作狂”一方面我们现在听说那种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你发现那些高薪的人,月薪十万以上的那些人,你发现他们脸色很少有好的。

    梁冬:嗯,当然了,当你挣了十万的时候,你发现你有差不多五万块钱交了税,呵呵……然后用一万块钱买了三险一金,还有另外两万块钱给了老婆,还有一万块钱给了儿子,五千块给了你妈之后,你发现剩五千块钱可以用,你脸色能好嘛,呵呵……

    吴伯凡:关键不是这个,当你挣完十万块钱的时候,你必须要有相应的消费。

    梁冬:对,对,过十万块钱的生活,是吧?

    吴伯凡:这个十万块钱的生活,对你来说,就像你当年在一万块的时候,希望挣两万块钱一样的,你挣十万块钱的时候,希望自己挣二十万,就这样的状态,那么你始终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里头,你就像穿上了一双红舞鞋,不停地跳舞。不停地进行你的所谓的工作之舞,停都停不下来,查尔斯·汉迪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而且它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就是社会的贫富不均,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四川人就是他能有了就行,是吧?有些事情,比如说消费,你不是想买了奥拓,就想奥迪,买了奥迪又要买个奥什么东西。四川人他很能注意生活本身,我们活着是第一位的。

    梁冬:这是四川的最好的优良传统,我认为。前段时间,那个趣玩网,我的好朋友,以前在百度的同事周平,后来创办的趣玩网,举公司西南迁,去到了四川。有十几个北京的同事,本来就想说去帮助大家把成都公司建立起来之后就辞职了,回到北京重新找工作了,因为北京人嘛。结果,去到那边之后,突然发现在成都只要用他北京的大概四分之一不到的成本就活得比北京要幸福两倍,换句话说一下子多了八倍的生活幸福,一下子全部都留在当地了。他说,两千块钱在当地,可以租一个非常好的三房一厅的房子住,我去周平他们家看过,哇,很神奇,一万多块钱,就住巨大巨大的房子了,就是租的房子,而且买的话……

    吴伯凡:我告诉你这一万多块钱现在北京租到什么样的房子吗?

    梁冬:也就是个80平米到90平米的房子。

    吴伯凡:现在我租个房子八千六百块钱一个月,我小孩读书那地方,那个就是说一下子回到八十年代的那种感觉。

    梁冬:太可怕了。

    吴伯凡:很小很小的,当然它是所谓的学区房了,更贵了,对吧?就是……

    梁冬:恨不得坐在房间里面上网,屁股都在阳台上面,房间太小了。

    吴伯凡:它是这样的,基本上我进了那个房子以后叫坐立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找不到特别合适的坐的地方,也找不到特别合适站的地方,最后的状态就是躺床上。

    梁冬:跟香港同胞差不多。

    吴伯凡:但是就你要上了那条轨道,你就停不下来嘛,就像有时候你要去一个地方,你错过一个路口以后,在那个高速路,那个主路上,你眼瞅着你的朋友在路边在跟你招手,你必须要走到3公里以外再掉头再回来。

    梁冬:说回来,所以过平衡的生活是四川人民借由高考题目向整个全国人民,尤其是北京人民在喊话,喊要过平衡的生活。

    吴伯凡:向上海人民喊话。

    梁冬:上海人民说你觉得你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怎么做呢?所以上海人民过得真是,一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吴伯凡:上海有一个普遍的,就是上海的一些朋友,我们还有些同事,他们普遍的感觉就是觉得处于一种静静的绝望当中,用梭罗的话说。你知道吗?

    梁冬:看着外地人把上海内环内的房子全部买了。

    吴伯凡:索罗说的那个静静的绝望,你自己想一想,比如说服装这个问题,这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它是一种氛围嘛。就是说我们以前说过,上海就你哪怕是月薪5000的人的打扮……

    梁冬:你得装成5万块钱才行。

    吴伯凡:对对,在北京它有点倒过来了。

    梁冬:50万的人感觉像5000块钱的人一样,哈哈……那很有意思。我有个朋友在网上卖那个什么什么burberry,prada的那种纸袋子,他说很多上海女孩子要拿这个东西装着她们的饭盒,穿过她们的街心花园,就很多人就不下去吃饭的,就早上自己在家里面把饭做好,拿个盒装起来,然后装在一个品牌的包包里边,就那纸袋子。

    吴伯凡:纸袋子,就购物的那个专用的那个购物袋嘛,是吧?今天提一个prada,明天提一个burberry,后天搞个洁丽雅,就不停的,然后说不定还要攒钱去那个奥特莱斯,去买一件这样的东西或者甚至是那种像什么A货之类的。我们花在这个人格面具上的这个成本会非常的高,非常的昂贵。这时候,包括生活都是一种完成任务的一种状态,包括旅游你知道吗?工作和生活的不平衡,反应在我们现代人的那个旅游当中,很多旅游就特别像工作,他是带着任务去的,必须要在哪个门口,埃菲尔铁塔下面照多少张相,然后不停的……

    梁冬:微博上发表,向他的朋友做炫耀。

    吴伯凡:对对,他基本上他那个旅游比工作还累,好多人出国旅游,首先你要攒足这个旅游的钱,很累的。省出一点一点,然后去了以后比平时上班还要累。

    梁冬:所以我平时不太爱去上海,每次我去上海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智商很低的人,呵呵。我老觉得上海的朋友智商都很高。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今天的谈论的话题是讲到各个地方的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作为一个资深的老高考运动员,是吧,十几二十多年前。

    吴伯凡:退役的。

     梁冬:退役的高考运动员,得出的结论就是高考这事,真是不堪回首!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