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368期:再部落化时代

    片花一:人类为什么总是习惯于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做出关于整体的判断?推荐人对于引爆流行为什么至关重要?为什么说社交媒体的筛选机制令每个人都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同质化的世界?相对于窄播媒体,广播媒体为什么更有利于我们走出信息的自我循环?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再部落化时代》

    片花二:为什么说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部落化、解部落化和再部落化三个阶段?什么是营销的幻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开放还是更加封闭了呢?什么是礼节的灾难?为什么CEO总是公司里最后一个知道公司要破产的人?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跨国公司的新角色》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368期:再部落化时代.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3/06/23 11:30-12:00

    主 讲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文字整理:琥珀 正清和 妮可莎莎 生姜红枣茶晴天娃娃

     文字校对:正清和 青莲 平平淡淡

    下载:冬吴相对论-368.再部落化时代.mp3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我收到了一些邮件,一看这个邮件就很有意思。它这个礼拜告诉我说,比赛足球,哪一方会赢。过了几天又给我推荐了一封邮件,谁谁谁会赢,它以为我会是赌球的那种人。但是我从来就不赌球,我连足球到底是12个人踢还是11个人踢现在都不是很明确。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骗局,因为我以前研究过这个事情,你知道这个骗局吗?

    吴伯凡:这个骗局它是这样的,就是比如说有些诈骗的以所谓的基金公司的名义给你发这种邮件,它找到一百万的邮箱,就给你发说预测本周的某个最受关注的股或者最有争议戏剧性最强的那种股。它就分成50万和50万,一半对一半,预测哪家公司的股价是涨还是跌。50万说涨50万说跌。如果这个涨的说对了的话,那么跌的那个他就不再给你发了,因为你不可能信任他了。到了第二个星期,它又分成25万和25万,这25万封邮件说这家公司要涨,那25万封说要跌,都是这么如此类推,结果你发现连续10周它都说对了。

    梁冬:就总有一些人收到的邮件是连续10周都对的。

    吴伯凡:因为说错了你就再也收不到了,所以你最后就会发现这是一家某个我们还不知道的股神,它成立了一家基金公司,紧接着它就会再给你发了邮件说我们有多么强的监测、预测这种能力。你来买我们的基金,如果你买了,你当然你就上当了,用这种方式。

    梁冬:就刚才我跟你讲的赌球谁输谁赢是一样的。

    吴伯凡:它只有两种可能,顶多是三种可能。

    梁冬:打平嘛,赢球、平球、输球。

    吴伯凡:对,它就分成三份,不停地这样发,不断地切分起来最后剩下一部分人就你会看到它永远是对的。

    梁冬:都不用去到连续10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连续三次看到你告诉我这支股票的预测都对的时候,你已经觉得这个公司很厉害了。

    吴伯凡:那就是又一个章鱼哥产生了,是吧?章鱼哥是如何炼成的?

    梁冬:保罗帝,呵呵,章鱼保罗。

    吴伯凡:这个章鱼哥就是这样炼成的。在某一部分人看来,每一次说的都是对的。

    梁冬:其实这个事情我以前知道,所以也不以为意。不过最近我收到这个邮件之后,其实我认真想了一下这件事很有说服力,或者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人类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其实我们每个人认识的人是很有限的,有些人大概一辈子就认识几千个人,甚至能记得住的就是几百个人。

    吴伯凡:你要是在过去农村里头。

    梁冬:就几十个人说不定,所以我们人类可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当中,发展出一种能力。就是按照我们认识的这一些人来计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是说我们没有建立起一种超越几千个人的这种概念,你理解吗?

    吴伯凡:就是一种非常真诚的自恋,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后来发现来自很多城市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在的那个城市即将成为直辖市。

    梁冬:呵呵呵……

    吴伯凡:大连,那个时候大连认为自己要成为直辖市,重庆也有,桂林……反正那些在某个省里头它不愿意服那个省会城市管的那些城市,在中国有很多。

    梁冬:深圳。

    吴伯凡:比如青岛,跟济南它就这样一种关系,深圳跟广州是这种关系,桂林跟南宁是这种关系,大连和沈阳是这种关系,好多像这样的城市,包括有些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哈尔滨,我碰到好几个来自哈尔滨的人,说哈尔滨即将成为直辖市。我们外人觉得可笑,是因为我们是站在一个更广的一个范围在看这个问题,而他自己就是认为它非常非常重要。

    梁冬:我以前也没有这种观念,直到有一次我去参加了一个周杰伦演唱会。那个时候拍摄,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年轻的记者。我站在这个周杰伦他们这个演唱会下面球场上往后看的时候,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坐满了人山人海的人。他们告诉我说那是六万人,因为一半另外一半看不到,比足球场的一半……

    吴伯凡:比工体还少两万人。

    梁冬:但是你看过已经很可怕了,我才想这才六万人,那个时候我在录节目……

    吴伯凡:六万人你要是在广州,那广州一千多万人嘛。

    梁冬:对啊。那个时候我在做节目的时候,随随便便一期节目一两千万人看,像我们现在这个广播节目最少有几千万人在听,但是我们没有这个概念。我只看见你吴伯凡在我面前,你吴伯凡只看见我,顶多旁边坐一小郭,是吧?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人由于我们在集体无意识里面形成了一种人是很少的,尽管有个关于人很多的数量,但其实在我们大脑里面没有众人的观念,你理解我意思吗?

    吴伯凡:有一种营销它就制造这种幻觉的,它就是研究某一类人群的行踪。像我们这种人其实别人是很容易琢磨我们的行踪的嘛,我吿你在广州这么多年我没有去过广州的任何一个景点。什么越秀公园什么的从来没去过,我只去过三个地方,机场……

    梁冬:机场,南方报业。

    吴伯凡:对,办公室,还有住的那个宾馆,就这三个地方。

    梁冬:我认识一个人,也是你们搞杂志的。他告诉我说他们杂志自己的广告他会投放在哪儿呢?比如说他有一个客户是某个汽车品牌的,他就研究这个汽车品牌的大老板,然后广告总监,市场总监几个核心关键人他们家住在哪儿,他平常走哪几条街,他就把他们自己杂志的广告投放在这几个人的周围。决定了今年两千万广告预算的这四五个人觉得关于这个杂志的广告到处都是。

    吴伯凡:对,其实他要做到这一点。那我自己虽然理智上知道这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会根据我的非常有限的信息做出关于整体的一个判断。我在机场看到一本什么书,或者一本什么杂志,或者一个什么广告,我到宾馆那个地方……

    梁冬:大堂又看见了。

    吴伯凡:又看见了,然后我去那个报社的路上,那地方又看见了,我会觉得它满天下都是。

    梁冬:哈哈,其实可能就四个地方,是吧?哈哈,还有就是在编辑家里,但你已经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了。所以我们今天举的骗子邮件的这个例子,和你刚才我们举得这几个例子,其实背后反应出来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人类是不是正在由个人的井底之蛙的视角转化为更公众的视角,这种视角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人类为什么总是习惯于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做出关于整体的判断?推荐人对于引爆流行为什么至关重要?为什么说社交媒体的筛选机制令每个人都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同质化的世界?相对于窄播媒体,广播媒体为什么更有利于我们走出信息的自我循环?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再部落化时代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现在有很多人意识到一个现象,就是在过去的时候我们其实看世界是很小的,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那个小小的洞穴里面。比如说我们会觉得说旁边的四到五个人,最多七到八个人的态度已经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态度了。

    吴伯凡:基本上是这样。

    梁冬:基本上是这样吧,是吧?但其实很可能不是这样,我们对于众人的观念超不过一百个人,如果有机会你能看见一万个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觉得很多人了。但是你想想看很多人的微博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甚至上千万的粉丝,这个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很多时候人的这种意识的这种谬误性就会诞生。

    吴伯凡:前些年流行过一本书叫《引爆点》。它这里头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这种推荐人,这个推荐人很重要,一个活动家在里头窜来窜去的,飞到东飞到西的,他在里头让一个东西能够引爆流行。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去告诉每一个人这个东西好,而是他就是有几个关键的人就会引爆一个流行,比较笨的办法。比如说英国的一个作家叫萧伯纳,他就用那些笨功夫,当他写第一本书的时候他自己穿上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帽子,操不同的口音在各种场合里头,“你们听说过一个叫萧伯纳的作家吗?你们听说过一本什么书吗?”就是他写的第一本书,当时他还是完全没有名气的。当别人说,“没听说过”的时候,“我原来以为伦敦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城市,原来对这样的大作家都不知道。”这是关于对萧伯纳一段轶事,到底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但我觉得这其实作用甚微的,你一天可以影响多少人,你靠你一个人是完全不行的,那是典型的窄告,是吧?你用窄告的方式,你是很难产生影响的。所以后来才有广告这种方式。还有一种比广告更可怕的事情,就是你刚才说的这种方式。貌似广告,实际上它制造的是一种幻觉,无所不在的幻觉。其实它只是充满着你的有限的世界,从而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你会把你的有限的世界当作是整个世界。

    梁冬: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说现在很多的人开始有能力接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了。比如说,你可能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你有机会从后台看到很多数据。你在一个银行工作看到了很多大数据。你在一个,比如说保险公司你也看到了很多大数据,这是一种趋势。但是似乎存在着另外一种趋势,就是人又变得越来越狭隘了。怎么说呢?比如说我们以前,我们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你还会看一下报纸。你还会看一下电视,听一下电台。或者你去图书馆的时候,闲逛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现在好像这种几率反而少了。

    吴伯凡:对。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他写诗的人。他跟他的一个同事说,“最近我的读者量翻了一倍。”

    梁冬:怎么说呢?

    吴伯凡:他同事说,“哦,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谈恋爱了。”过去我们其实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传播的。当然你翻了一倍,对你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对整个世界来说是一件完全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去你写的诗一个人看,现在你和你的女朋友一起看。但后来出现了广播以后,那真的是一呼百应,有这种情况。一下子,尤其是在早期,国内外时间其实都差不多。比如说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是在90年代,在美国也是这样。90年代这个电视的广告,那那个效果非常的好。因为电视那个时候是媒体之王,就是很多人一进家门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电视。美国人家里头开电视的时间平均统计有一阵是七个多小时。

    梁冬:一天啊?

    吴伯凡:一天。

    梁冬:那很可怕。所以那个时候广告的效果很好嘛。

    吴伯凡:它就非常好,而且它电视台少,那个时候,选择性也很少。所以90年代是一个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我听过宗庆后说他当时做娃哈哈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快就做起来了。他随便打一个广告,在一个城市里头,只要连续打一个星期,立即……

    梁冬:所有人都知道了。

    吴伯凡:所有人都知道了。过去报纸,好多城市里头只有一份报纸。电台,就一个电台。我们现在什么,有这个频率,那个频率,以前都不存在。

    梁冬:所以我今天想要跟你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在人际传播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亲戚朋友的影响。后来出了大数据时代,包括广播时代之后,我们觉得应该出现了一种人类。这种人类就是他比过往的人们有更开阔的视野,他能了解自己世界以外的东西。但是,好像随着现在社交化媒体的出现,这些又重新调回来了。

    吴伯凡:对,它的整个传播的过程,比较学术的说法,最早我们是“部落化”。就是一个部落。部落么,能有多大。就是我们认为,这个部落就相当于全世界。所以那个成语叫夜郎自大,汉与夜郎孰大嘛,是吧?他问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夜郎是他全部的世界。不是有一句话嘛:“对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整个世界。”所以才会产生坐井观天也好,夜郎自大也好。不是说人家真的是狂妄,就他的那个视野来看,他真的就是那么认为的,这叫部落化。然后有这种广播的模式以后,就叫“解部落化”,就把部落解构了。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这么小啊。

    梁冬:也不是世界的中心。

    吴伯凡:你知道我这普通话这么差,我们老家的人都认为我们那个地方的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

    梁冬:真的啊?哈哈……所以你都不需要学普通话了,是吧?失敬失敬。你当时没考播音系整个浪费,哈哈哈……

    吴伯凡:他听得懂那个广播里头的话,他就认为自己说的也是普通话。往往是这样的嘛。我们老家有一个人他到北京来以后,有人开玩笑说他到北京听到的最多的话你知道是什么吗?

    梁冬:是什么?

    吴伯凡:“你刚才说什么?”而他自己觉得很委屈,他觉得他普通话讲的非常好。

    梁冬:一个同样典型的故事。说某个人到广东去当官,然后跟当地的官员交流完之后说,“我觉得你们广东话不是很难理解嘛,我都听得懂嘛。”那边广东官员说,“我们说的是普通话。”哈哈……你理解吧?所以,这个事情很有趣。但是就解部落化之后……

    吴伯凡:解部落化之后就全天下都知道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再也不夜郎自大了,从自己的部落里头走出来了。现在互联网它又经历了的叫“再部落化”,“再部落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就开始分啦,就开始合并同类项。

    梁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吴伯凡:带有社交性质的那些媒体,它是最典型的。微博,包括微信,连微信现在又有一个新的难题,当微信它的媒体色彩越来越浓的时候,对于过去那些所谓的微博大号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梁冬:好不容易经营起一千万人,突然没人来看了。

    吴伯凡:没人来看了,而且,比如说过去他是可以发一个骂人的话或是表扬人的话,就是可以找人来买单的。但现在很多公司觉得特别恐惧的是,过去别人骂你,你是看得到的,这个微博上头,现在你是看不到啦。在那个微信群里头,你不可能每个群里头你都去卧底吧,就是微博它是带有广播性的。

    梁冬:半广播性质,起码人骂你你看不见,你搜一下自己名字在微博里面还可以搜,你在微信里面怎么搜啊?所以,以前微博还介乎于广播媒体和封闭的社区媒体之间,现在微信变成了我们主要的接收信息的平台以后,你会发现你每天看到的就是那几个朋友转来转去的那点东西。

    吴伯凡:你的世界就是由腾讯给你推出的那四条新闻。

    梁冬:那四条新闻简直是原子弹,收看率极大。哈哈……

    吴伯凡:再加上你那些爱发言的朋友,不一定是所有朋友,有些朋友很有见解,他不爱在那发言,有时候那个微信群后来我都关掉了。

    梁冬:有一些微信群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退出,退出好像很伤人家面子。

    吴伯凡:如果你退出别人会发现你嘛,对不对?

    梁冬:很讨厌。你不退出很讨厌,它那些东西又没什么营养,是吧?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开始的时候人们是很窄的部落化,看到的世界就是他周遭的朋友,后来随着大规模的媒体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机会不再那么夜郎自大地看待别人的生活。现在人类一不小心又重新掉回部落化的世界里面,尤其是当微信开始更多的取代微博的时候,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他可能他看到的就是他那几个微信朋友里面发言比较多的几个人的几句谚语和励志小文了。好,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为什么说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部落化、解部落化和再部落化三个阶段?什么是营销的幻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开放还是更加封闭了呢?什么是礼节的灾难?为什么CEO总是公司里最后一个知道公司要破产的人?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再部落化时代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说,以前大部份的人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爸妈、朋友、亲戚、同学。后来一下子有了广播媒体之后我们看到很多新鲜的陌生的东西,才知道自己以前挺狭隘。但是这个情况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多长时间,现在人类又重新部落化了,你重新变成了一个夜郎自大的人,尤其是这种很封闭的社交媒体,像微信这样的媒体出现的时候。

    吴伯凡:对,微博其实也是这样,微博有人骂你的时候,我们就很不高兴,把他给屏蔽了,拉黑,拉黑,然后你关注的人就是你喜欢的人。他是一种自动地淘汰。

    梁冬:关注你的人也是喜欢你的人,所以他的反馈也还可以。

    吴伯凡:对呀。你就会造成一种幻觉,哎呀,说得真好啊!你好伟大啊!我是你的铁杆粉丝啊!

    梁冬:所以我常常产生这种感觉,好像《冬吴相对论》已经是全中国最好的脱口秀节目一样!哈哈……

    吴伯凡: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梁冬:有些时候你在微博时间上呆长了,你会真的有误会,是吧?其实每天要提醒自己。

    吴伯凡:包括那个我不是跟你说过,有一次碰到一个大号,我竟然不知道,她一下子她勃然大怒,拍桌子就走人。

    梁冬:就跟现在的人说,不知道《冬吴相对论》一样,觉得他太狭隘了,我还以为你是很风雅的人,连《冬吴相对论》都不知道?哈哈……

    吴伯凡:对,这其实是个幻觉,有些搞所谓大号的人,一看自己的粉丝,尽管那里头99.5%是僵尸粉,但时间长了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有一千万粉丝。有一回有一个人演讲,我亲眼所见,在某大学他有一百多万粉丝嘛,他上来就,“请问在坐的哪些是我的粉丝,请举手?”

    梁冬:结果很少?

    吴伯凡:结果没有,你知道吗?就很奇怪的,他当时是真的很震惊的。然后他当然还很幽默,“说明我的粉丝量还很有潜力”什么什么的,给自己解嘲嘛。就我们由于有了一种幻觉,就哪怕这个量是真的,但是你也别以为那就是全世界。那只是经过你刻意的筛选过滤之后产生的一个关于世界的幻觉。

    梁冬:对。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我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坐飞机的时候在机场随便买的杂志,因为在飞机上你也没别的看嘛,你就看报纸、杂志嘛,你发现挺多东西看的。原来好多是我们微博上没有的,我以前微博上什么东西都有了,后来发现原来发现微博上很多东西都没有。我有一天看了一下《21世纪商业评论》这本杂志我还觉得挺好看的,我低估吴伯凡他们这本杂志了,哈哈……

    吴伯凡:它是这样就是由于这种筛选机制过滤机制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个同质化的世界,这个同质化就是所有东西是一样的。

    梁冬: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周围全都是镜子的一个房间,看到的是满满的人,其实都是自己。

    吴伯凡:广播媒体过去大家都在批判嘛,是吧?那些传播学家们认为广播媒体不尊重个性,不尊重每个人自身的信息需求。事实上这种广播媒体它多多少少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异质化的信息,就是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梁冬:更均衡的信息膳食营养。

    吴伯凡:它不偏食,它不是对你量身定做的。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以前的RSS,后来的这种微博,微信都是我们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梁冬:但关键是我们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狭隘。

    吴伯凡:我们对自己的那种阿谀奉承的那种本能,我们自恋的那种程度是大大低估了的。

    梁冬:对,每个人都低估了自己对自己吹捧的能力。

    吴伯凡:对,包括我们都认为他是很客观的人,不喜欢被人拍马的,吹捧的,其实你搞错了。我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比如说有的老板,有的合作伙伴他表现出来是很淡然的,对自身很谦虚,不自恋。你就以为他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梁冬:这是很大的误会。

    吴伯凡:这是个……

    梁冬:我以前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误会了有几个人,我真的以为他是一个很淡然的人,后来发现这是在我工作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吴伯凡:对啊,你以为人家不喜欢这一套东西,不喜欢被吹,被拍,只不过是他希望更高明的,更体贴的,细致入微的去拍。比如说那天我听到有一个拍的,当然我还清醒,就是有一个人他为了……

    梁冬:套近乎。

    吴伯凡:套近乎,套近乎。他问我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他这种拍马屁已经……

    梁冬: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

    吴伯凡:如火纯青的地步。他跟我这样说,很平静的说,“你说啊,中国商业世界这些大佬们,先不说你自己啊,你认识的其他人他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你知道嘛,加这么一句,我还不至于糊涂到认为……

    梁冬:把自己等同于商业大佬一样。太可怕了……

    吴伯凡:但是这种是非常有杀伤力的,你一不小心你就会中箭。

    梁冬:喔哦,真是高啊。

    吴伯凡:对啊,而且是什么?他这个吹吧,他不是赤裸裸的吹捧的,他是那种流露出来的,那种感觉,那是最狠的。

    梁冬:对,润物细无声。

    吴伯凡:由于我们有这种顽固的自恋的倾向,有那种被吹捧,被拍马的这种倾向,所以我们会进入一个自我循环的一个世界里面去。

    梁冬:真的,老吴,真的很少见到像你这样这么清醒的学者。哈哈……哎呀,中招了中招了。说回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话题,其实就是在讲说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要很清醒的意识到,你生活在一个微博和微信的时代,你落入一种所谓的正校效应,什么叫正校效应呢?就是当我们把话筒对着那个音响的时候,这个音响的声音会进入话筒,话筒又重新导回音响,于是就听见“唧”的一声,这叫正校效应。

    吴伯凡:我们在三面都是玻璃的电梯里头看到的那个世界,就你刚才说的其实那个电梯里当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发现那是个庞大的阵容。

    梁冬:而且都是支持你的跟你一样的阵容。

    吴伯凡:你发现你的队伍好壮大。

    梁冬:所以我觉得说我们现在的人,千万要记住不要落入这样的一种因为所谓的社交媒体,所谓的媒体的细分,所谓的你的媒体的这样一种暗示,我们产生的一种错觉我们认为我们掌握世界的真理。我们认为我们跟整个世界是同步的,我们代表的世界的这个先进生产方式。就是这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这种反复的自我暗示之后,最后很可怕。

    吴伯凡:因为它会有一个循环的,你只要愿意相信一个东西它会过滤掉很多其他的东西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公司里头经常会遇到这种礼节的灾难。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你是老板,而且不仅你有权利而且你有威信,你过去做的的的确确是很好的,你确实是几乎是一贯正确的,你几乎是力挽狂澜的。所以大家就很自然的就对你有一种尊敬,当他们想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其实只有一种选择。

    梁冬:就是不表达。

    吴伯凡:就是不表达。就是说沉默也好或者委婉的说法,在你看来这种委婉的说法里头人总是愿意听……

    梁冬: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面。

    吴伯凡: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面,你听不到自己不愿意听到的那一面。所以到最后就是所有的人都看到公司里头的问题在哪儿,就你不知到,所以CEO就是公司里头最后知道自己公司要破产的那个人嘛。原因就也是一个正校效应,所以现在就有一个问题算听起来有点大的问题,就互联网现在是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开放呢,还是变得更加封闭?

    梁冬:现在看过来,好像是反而更加封闭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自己的这一家公司的领导人,成为了最后知道这个公司有问题人了。因为我们不断地被强化,我们总是选择自己有利的东西。有些朋友说,你看他微博上有些负面东西看到都烦,就把那些东西都删掉了,我看的都是好的。这个在短期之内让你很爽,你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挺好的,但是长期来说……

    吴伯凡:还有一种,就是喜欢看那些说不好的,也有啊……

    梁冬:那也很危险。

    吴伯凡:对啊,你是愤怒的小鸟,你关注的也都是一些愤怒的小鸟,最后你发现整个世界就是个愤怒的小鸟组成的世界,是吧?

    梁冬:哈哈……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不断地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念,怎么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要简单的以为,以微信和微博看到的世界就是你所处的世界了,你也不要仅仅简单的以你旁边的几个人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就决定了你的世界观,这样的话你会变得越来越狭隘,而狭隘的结果就是成为了一个偏狭的人,这个偏狭将会给你带来很多的贪嗔痴慢疑。

    吴伯凡;你最后陷入的是这种礼节的灾难,就是由于大家哪怕是负面的东西都是彬彬有礼的讲出来的时候,最后实际上是坑你的。我偶尔会参加一些公司的各种会,就是内部的会,人家信任我嘛,让我去旁听一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哪个公司能够避免这种礼节的灾难。就是那些副总,那些高管,那些董事发言的时候,我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董事长听不出来。

    梁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隐喻,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自己微信世界里面自己的那一个董事长。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