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第458期:私人董事会

    片花一:大家帮助大家的私人董事会为什么往往会变成相互批判、质疑的杀人游戏?为什么说两点之间最长的线是沟通?怎样才能避免人际沟通中的噪音映射?什么是欣赏式探寻?为什么说“心中有怨恨,出口即矛戈”?欢迎在线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私人董事会》

    片花二:很多私人董事会为什么最后都从解决问题的会议变成了宣泄情绪的会议?什么是习惯性防御?卓越领导者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什么是选择并不拥有权力?什么是私人董事会的路西法效应?欢迎在线下载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 --《私人董事会》

    

    下载【冬吴相对论】第458期:私人董事会.mp3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4-07-13 11:30-12:00

    主 讲 人:吴伯凡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我去参加一些会学了一新名词儿,这个词叫“私人董事会”,据说是现在企业界、咨询界非常热门的一个流行词语。你听说过吗?

    吴伯凡:我听说太多了,私人董事会在中国开始流行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梁冬:对。

    吴伯凡:最近是很火,在北京、杭州、广州都好多这种私人董事会。听起来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跟董事会有什么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个虚拟董事会。比如说,我、你,再找几个,单数的啊,董事会都是单数的嘛。七个人、九个人。

    梁冬:搞得跟常委似的。

    吴伯凡:程序是这样的,就是有一个人在主持,他有他的主持艺术,就他需要不偏不倚,去引导,不要去干预这个内容。七个人,就每个人提一个问题,你的问题是带有相当普遍性的,那么感兴趣的人就会比较多,最后就看谁的问题感兴趣的人多,那么就讨论你的问题。

    梁冬:对。

    吴伯凡:比如说我有一回参加一个私人董事会,我就提了一个问题。我说:“怎么对待五年左右的员工”。五年的员工他一个悖论,他的那个职业生涯,一个他在这地方干五年以后,基本上是个收获期了。对他个人的预期来说,人脉也熟了,上上下下,要走早就走啦。他就在这个地方能够待下来,工作也比较顺手了,他就进入一个所谓的收获期,对薪酬,对职位都有诉求了。

    梁冬:对。

    吴伯凡:你要是不给他,他就会很……

    梁冬:很不爽。

    吴伯凡:很不爽,工作积极性就没有。

    梁冬:你再跟他讲职业啊,梦想啊,人生啊。

    吴伯凡:所有这些……

    梁冬:都讲完了。

    吴伯凡:就变成老油条了嘛,你这些都不管用啦。所有的刺激,所有的激励,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那个零激励和负激励了。就是零激励就是说奖金给你,他就认为……

    梁冬:应该的。

    吴伯凡:应该的。或者是……

    梁冬:讲职业梦想、人生理想,他是觉得你扯。

    吴伯凡:比如说我做了一项目,每个人自己写下一个百分比,我对这个项目的……

    梁冬:贡献度。

    吴伯凡:贡献度,一般加起来有个十个人的团队,差不多加起来那个数是百分之四百。

    梁冬: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实际的贡献要多四倍。

    吴伯凡:对。

    梁冬:多3倍,是4倍。

    吴伯凡: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儿。与此同时他的工作的干劲,他进入一个倦怠期,就是一方面他要求更高,但他付出的他没有那种打拼的那种状态了,激情在降低,所以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感兴趣的人有那么三个、四个。最后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吴伯凡:有时候呢,我发现这种……

    梁冬:那那次谁的问题获得了大家的讨论呢?

    吴伯凡:就特别通俗的、有点无趣的那种问题反而……它就像那个媒体一样的,那个选题最终是大家都觉得可以说,其实也说不深的那种话题,容易引起大家,因为大家是觉得有话嘛。

    梁冬:都可以讲嘛。

    吴伯凡:都可以讲,所以什么“企业是做大还是做小”变成最后的一个议题。当选定了你谈这个话题是做大还是做小,那我们作为这个私人董事会的成员,就帮你出点子,提问题,然后深挖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个人的那些问题在哪儿,你公司的毛病在哪儿,上上下下……

    梁冬:总而言之就斗私批修呗。

    吴伯凡:就是个批斗会嘛,一个内部的一个批斗会,很容易搞成这样。

    梁冬:就本来这七个人不是一公司的,大家都是做企业,都是玩的。

    吴伯凡:对呀。应该从理论上是很好的,大家都是有经营公司的经验,至少像我们这种人也算管一个小的一个……

    梁冬:小团伙。小团队。

    吴伯凡:对。他多多少少他有这种管理经验,有的还加上学点什么理论什么的,总是有的话说。但说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话都特别多,说得都特别细,实际上私人董事会它利用的就是人的这一点。有一个试验,说你认为你的公司目前面对移动互联网,你该怎么做。你往往是说不出太多的东西出来,因为你顾虑好多东西啊。

    梁冬:对。

    吴伯凡:一想起马上就想起老板对我不是太那个支持,我的那个副手也不是那么得力,下面的人怎么怎么,就又很多那种困难,你就说不来一个什么所以然了。你觉得那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换一个话题,说对方的某一个公司,你朋友的公司,你了解的某个人的那个公司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你马上就滔滔不停。

    梁冬:对自己呢,都是在活该的状态。对别人嘛,都是应该的状态。

    吴伯凡:这个应了那句话,就是“人至愚察人则明”。再蠢的人看别人都是清楚的,是吧?再聪明的人,察己则昏嘛。所以他就用别的人的视角、别的人的这个立场来为你的公司做诊断,这本来是好的啊,如果整个流程控制得很好的话,它的的确确它能够达到一个相互学习,你在说别人的问题时候,你也会想到自己的问题。关键是很受益的那个人,平时你要是请一个咨询公司,甚至在座的有的就是咨询公司的人。你要是去请他们来,那花很多钱,还不一定管用。在这样一个比较平等的氛围里头,大家平心静气说一些事情,这比商学院里头你去上课,听跟你企业其实不搭界的,尤其是那些老教授们,他们基本上讲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如果是咨询公司,表面上好像很搭界,其实咨询公司都是这样的,都是谈项目的时候,刚开始就诱导你签这个合同的时候,是一个挺有经验的人,几句话一露,让你觉得惊为天人,这个人是很有洞察力。但最后合同一签完,他就派两个刚刚毕业的MBA来跟你说那一套东西,所以往往这个效果也不好。这样呢,就是有实际的经营企业的经验,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的这样一些人来坐在一起,帮你的企业进行诊断,那应该是有好处的。但它问题就是,它会陷入到就人性的弱点。所以管理永远是在跟人性的弱点打交道。

    梁冬:对。

    吴伯凡:有的是在跟人性的弱点作对,有的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总而言之你控制不好,这个人性的弱点就会开始发作,发作以后跟你的预期就完全不一样了。

    梁冬:比如说刚开始预期的时候,是大家帮助大家,是吧?你别收我咨询费,我也别收你咨询费,但是实际在语言的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在讲别人的时候无意识中会带出“你是比较笨的,我是比较聪明的”,这样一个潜台词。

    吴伯凡:那当然啦。就是这个潜台词实际上是可以分析的,实际上是可以解读出来的。有一种咨询方法就是讲情景规划,讲这个深度会谈,就深度的对话的里头,它有一种分析方法,你只要说一段话,那边它一套分析方法,大量的潜台词,你都很吃惊的。自己都不知道的,有时候你随便说一段话,那些掌握一定技巧的人来跟你分析的话,他能知道你这里头潜台词,让你自己觉得很吃惊:“我说了吗,透露了这么多信息吗?”事实上那些算命先生啊,他就有这个本事,你说的东西,包括你的反应,你的身体语言等等,你觉得没透露多少东西,实际上人家天天干那个的,他就有一个像X光来给你照出很多东西出来。所以我们的潜台词,你自己是不觉得的,别人一听是能够听出来的。

    梁冬:对。

    吴伯凡:比如说上司跟下属,大人跟小孩,其实很多时候就透露很多潜台词,这里头就是叫信号和噪音的问题。信号和噪音是通信学上的一个术语,发出一个信号的时候,它都会夹带噪音的。只不过是说噪音的大小。

    梁冬:有经验的人用他的模型套出来你的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信号和噪音。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和私人董事会有关,一个看过来相当2.0的咨询模式,它到底又带出一个什么样人性的弱点呢?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大家帮助大家的私人董事会为什么往往会变成相互批判、质疑的杀人游戏?为什么说两点之间最长的线是沟通?怎样才能避免人际沟通中的噪音映射?什么是欣赏式探寻?为什么说“心中有怨恨,出口即矛戈?”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私人董事会。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到这个话题就是最近在企业界内部很流行一个玩意儿,这个玩意儿叫私人董事会。听起来蛮高大上的一个事情,其实本质上有点像玩杀人游戏,我是这么理解这个事情。它玩什么呢?就是以前一个人,他比如做企业的,他很想请一些咨询公司来给他做顾问,但是请咨询公司是贵的,那好了我们来个2.0的互助方式,七个人都是企业家或者都是有相关经验的人,大家提出一个议题,谁的议题最好呢,其他人就做顾问,这个人就相当于是被顾问的人,用一种大家帮助大家,UCG的方式,是吧?其实就是社区方式嘛,是吧?

    吴伯凡:用户产生内容。

    梁冬:用户产生内容嘛。大家讨论一些平常在单位里面也没法讨论的问题。号称“私人董事会”。

    吴伯凡:对。

    梁冬:这个话题或者这个做法听起来好像很makesense,但是……

    吴伯凡:对呀,它这个确实在美国已经是很流行,确实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啊,要不然它怎么会流行起来呢?

    梁冬:对。但是有些时候我在想,因为我有些时候目睹过一些这样的个案之后,我发现它有一个情景,就是当我们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自己也很努力地控制了,但是还是有意无意地传递出“你比较笨我比较聪明”的这样的一种态度和信息。

    吴伯凡:这种噪音就是你自身携带你自己不知道啊。

    梁冬:对,对话的人接触到了。

    吴伯凡:而且对话的人是马上就能感觉到的。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要从这些显性信息里头,听出各种更关键的隐性信息。那么跟你的意图不相符的,你本来不想说这个东西的,至少是理智上不想说那些东西的,但你已经顺带说出来,那种东西叫噪音。如果你控制得不好的话,这个信噪比,就信号和噪音的比,比值就比较低,那个噪音其实是很大的你自己不知道,信号其实是很小的,最后大家听到的什么?是噪音,不是信号。问题就麻烦了。最后是噪音对噪音,是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已经丧失了沟通的可能性。其实有个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家说的话在对方听到的,都是他并不是想那么说的,但是他对方他那个解读,一个是他有一个框架了,他有一个雷达。他专门捕捉那些东西,你是不是在说我。父母跟小孩之间容易产生这个。小孩他对你形成了一个认知框架的话,那么你说的每一句话,你想说的,本意他都过滤掉了,不是本意的东西他立即就接收了,你是在说我怎么怎么怎么。那么小孩他自然就是这个噪音……

    梁冬:对抗。

    吴伯凡:这个噪音引发的是他内心的噪音,就是他本来他并没有说特别想跟你敌对,这个噪音它就激活了他的某种情绪和某种观点的话,那就反射回来。一旦反射回来,就把你本来其实已经有的那些东西,又给激活了,这变成个映射游戏,就是放大,不停地放大。我们以前讲过两个人对着打耳光,两个并不认识的人,被那个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警察抓住了以后,是吧?就是让他们互相打。刚开始的时候是打不起来的,因为我跟你无冤无仇。但是每个人在打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出手是轻的,别人出手是重的,就这里头也是信号和噪音的问题了啊。

    梁冬:对。

    吴伯凡:最后就双方都会认为我出手轻对方出手重,那么我就会加大我的打击力度。打击力度这个互相一加大的话,大家就打的……

    梁冬:生死搏斗。

    吴伯凡:鼻青脸肿了,怕就怕映射游戏,在人与人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形成这种噪音的映射游戏,最后就跟初衷,就是你要表达的东西完全偏离了。

    梁冬:我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所谓有效的沟通是很少的。

    吴伯凡:两点之间最长的线叫沟通。

    梁冬:不要说私人董事会这样几个陌生人之间人多嘴杂,两口子吧,挺了解对方的了,你的优点、缺点咱都知道,一辈子了,是吧?

    吴伯凡:底牌都看过。

    梁冬:全知道嘛。

    吴伯凡:对。

    梁冬:但是就这样一个情况下,有些时候呢,这老婆随口说的那句话,它还是会引发老公的很强大的反弹。她比如说:“袜子,怎么又没放好?”本来她的原意是请把袜子放到应该放的地方。但是她说:“怎么又没放好”。这背后就已经是“怎么”,已经是说你比较笨,我是裁判,又……

    吴伯凡:而且“怎么又……”。

    梁冬:“又”,“又”是说,你以前常常屡犯。你这个人是没有办法改正的了。这个男的就会觉得说,我回我的家,我爱把袜子放哪放哪,凭什么由你来裁判呢。

    吴伯凡:关键是她立即就把你所有以前的种种屡教不改的那些罪行,她就了然于胸嘛。

    梁冬:对,用潜台词互相骂了一遍。

    吴伯凡:“你今天早晨那个牙膏又是从中间挤的,那个……”

    梁冬:这带着血淋淋的生活啊。

    吴伯凡:“那个水龙头……”

    梁冬:“你撒尿为什么马桶盖子又不掀起来啊!”

    吴伯凡:“你那个水龙头又没拧紧啊!我都忍了你好久啦,我都没说你。”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信息,结果一下子就引发了巨大的噪音。

    梁冬:对,就是我们常常在表达事情的时候,总是用一种否定的方法,本来我们是想表达你应该怎么做的,但是我们常常说你不应该怎么做,但这个不应该里面就已经包含了一种指责。

    吴伯凡:批判性的质疑,它反面叫欣赏式探寻,这是一种沟通方法。这是需要学习的,就是欣赏式探寻。前提对你是欣赏的,探寻是探问。问候的那种啊。

    梁冬:“爷,吃了么?”。

    吴伯凡:比如说你今天吃饭,本来要出门了,约好的时间,结果你吃饭吃得特别慢。两种态度,欣赏式探寻,就心里会想。

    梁冬:“你怎么了?”

    吴伯凡:他平时吃饭很快的,今天为什么那么慢,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是今天做的不好吃等等,是无罪设定的,对方是正确的,即使有问题……

    梁冬:也是有原因的。

    吴伯凡:也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是这个欣赏式探寻的话,你问出来的话是不一样的。

    梁冬:对。

    吴伯凡:“这是不是太烫了啊?”

    梁冬:“都是我的错,会不会是我的错啊。”

    吴伯凡:因为善意它也是个映射游戏嘛。问话里头携带的善意,它会激活对方的那种善意,这种映射游戏会变得温情脉脉,至少不会引发负能量嘛。那如果是批判式的质疑,那就可怕了。就“心中有怨恨,出口即矛戈”,矛,矛盾;戈,就是武器。对这个人要是不欣赏,你很质疑的时候,你开口就是……

    梁冬:“你怎么吃那么慢啊!”通常表达都是:“你怎么吃得这么慢!”

    吴伯凡:对。表面上是一个信息啊。其实不是,表达的是一个情绪噪音。

    梁冬:我后来发现呢,就是很多人本来很想表达一个正向的,或者只是一个中性的事件……

    吴伯凡:但是他不会,你知道吗?

    梁冬:但是他这个问题是他不会,这个不会或者说他只会用那种质疑的方式去表达,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小的时候,就被他的父母用这种方法来沟通和喝斥的。

    吴伯凡:对。

    梁冬:小的时候他父母就是说你是不对的,父母是对的。所以为什么说我们说父母要尊重小孩子呢?它的真正的那个力道或者它的意义在于说,帮你的儿子和女儿加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心智模式。

    吴伯凡:和表达方式。

    梁冬:对,以后他去参加私人董事会的时候,他是给别人带来欢喜,他是能创造价值,还是引发仇恨。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全在最开始的时候,原生家庭父母对他的影响。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是吧?

    吴伯凡:对。

    梁冬:对不起,稍事休息一下,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很多私人董事会为什么最后都从解决问题的会议变成了宣泄情绪的会议?什么是习惯性防御?卓越领导者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什么是显得并不拥有权力?什么是私人董事会的路西法效应?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私人董事会。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今天我们讲一个话题就是最近在企业界里面很流行一种所谓的叫做私人董事会的玩意儿。这个玩意儿就是大家都是企业家或者做咨询的人在一起互相不收钱,然后大家彼此给对方提意见和建议。本来是一个咨询2.0的很高级的事儿,但是由于很多人在表达对别人的看法和建议的时候,往往不懂得如何带着欣赏式探寻的方式与人沟通,然后就会转化成一种你对还是我对,你高级还是我高级,你聪明还是我聪明的争论。最后就变成是一个情绪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讨论事情了。

    吴伯凡:变成一个情绪化的跷跷板,就是你讲我,我就讲你,是吧?你不讲我,我就不讲你。这种状态就是除了我们说话的人的欣赏式探寻不够,批判式的质疑,居高临下的那种否定。

    梁冬:习惯性地把别人的愚蠢用来支撑自己聪明的这样一种手段。

    吴伯凡:尤其是这个私人董事会,你知道去的人多多少少他不是一般人,是吧?

    梁冬:对。

    吴伯凡:平时说话,他很少蹲下来说话的。卓越的领导者有很多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叫表现出并不拥有权利的样子。就是他跟你见面的第一时刻,就迅速地让你感觉到我不是在依仗我的权利跟你交流对话,这种人其实并不多的。对不太熟的,心里头已经有了一个界限的,他能保持这种尊重。保持这样一种礼节。但一旦就是说告诉你没必要这样的时候,你上司跟下属,你就自然会觉得没必要这样。或者在私人董事会里头反复强调要坦诚相见,要实话实说,这样就会陷入到一个你的那一面,就是……

    梁冬:不把自己当外人。

    吴伯凡:做人吧,其实有一个原则,就千万别把别人太不当人和千万别把自己太当人。但是在一些情景下,人是抑制不住地就把别人不太当人,把自己很当个人。这个一旦说出来时候,会激发对方的那种反应,这种有个专门的说法,叫习惯性防御。因为这些人本身在原来的地方他都是领导。那么领导他要维护他的正确性,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对方有时候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确实带着某种噪音、情绪的噪音,带着某种居高临下的东西,但是噪音的分贝并没那么大。但你的内心有这种习惯性防御的心智模式的时候,你会放大这个东西。本来这个噪音是并没有那么高,可能也就是20分贝,但是由于你有这种习惯性防御的心智模式的话,你会把对方的这个情绪噪音会放大一倍,甚至两倍。这个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的刺耳,别人确确实实没觉得是一个很恶意的东西,但是在你听起来就会变得很恶意了。

    梁冬:当你怀着嗔恨心进行防御的时候,之前那个觉得我是给你提善意建议的人,一感到你的恶意,他的恶意就会起来。所以这个私人董事会,后来就变成是说反正我批评你也没什么成本和代价。

    吴伯凡:对,人在伤害别人、打击别人,没有代价的时候,他会诱发一种恶的东西,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路西法效应。这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做了一个实验,就是一个班上同学分成两组,做那种在监狱里头的那种试验,就一部分人当囚犯,一部分人当狱警,当狱警和当囚犯都是随机的,不是说我安排这个人有狱警的气质,我让他当狱警,那个人有囚犯的气质……不是的,他是随机的。

    梁冬:这个长得像陈佩斯,那个长得像朱时茂。

    吴伯凡:对。这它是一个随机性的,就分组了,分组了以后,他就严格地按照监狱的那套规则来,就是狱警在惩罚你的时候,给你关禁闭,甚至是体罚、骂你、喝斥都是不犯法的。都是他的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一个囚犯你必须得忍受这些东西。你想想,平时咱俩都是平等的。突然把咱俩放到一个……

    梁冬:游戏里面。

    吴伯凡:“啊,你终于落到我手里头。”是这种感觉。头一天,可能还认为不是那么真实,第二天觉得:"这是真的,我真的是狱警啊。最后就一天一天地演进,好像这个游戏不到一个星期就玩不下去,因为这些狱警完全进入角色了。把那个同学,从前的同桌的你,往死里头整,动不动关禁闭,动不动就是那个特别恶劣的那种管制啊。

    梁冬:那些犯人怎么办呢?

    吴伯凡:那犯人在那种情况下,他是仇恨的,这跟那个打耳光的那个也差不多的,我以为是闹着玩的,原来你是真干啦,真的整我啊。那他也会想各种办法来整你嘛,对立情绪就越来越强化。

    梁冬:关键是还有可能有一些犯人他们就分化了,一些就准备投靠狱警,然后就变成了犯人当中的那个投机分子。

    吴伯凡:对。

    梁冬:还有些犯人呢就随从。

    吴伯凡:因为狱警他希望有帮手嘛。他会给一些好处给那些投靠他的那些人。那么其他的没投靠的人就会特别恨他,这也是互相整。就是它跟那个监狱片里头一样的,就玩不下去,本来是一个游戏,最后越玩越真。这个教授后来被迫终止这么一个试验。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路西法效应,就是说人在可能爆发你负能量的场景里头,你一定是会爆发的,就是你过去你不知道你自己会是这样的,一下子遇见未知的自己了。就路西法他本来是这个犹太宗教里头的这个天使长的名字,叫路西法。后来因为这个天使长犯错了,这个上帝就对他实施了惩罚,他就变成一个堕落天使,就像撒旦这样的堕落天使,所以路西法就是恶魔,撒旦。就是人在可能变坏的环境下,一个好人都迅速地会把自己内心的最邪恶和阴暗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在这个私人董事会里头,虽然没有那么激烈,但是我指责你是整个规则……

    梁冬:游戏规则允许的。

    吴伯凡:允许的,那么我就会就像那个过去打便宜人,这一样的嘛。打便宜人,就是打人不付代价。这个打人不付代价那是很难得的机会啊。过去在某些运动当中啊,比如说学生打老师,你想是多大的快感呐,一些学生,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打老师没有代价的时候,那真的是,它会激发一种邪恶的快感,这个邪恶的快感会把人裹挟起来,就使这个游戏甚嚣尘上了。

    梁冬:你知道我想起来,就是说不是有个游戏叫杀人游戏。幸好这个杀人游戏啊,每一局大家随时都在换,每次法官都可能是不同的人。每一次的这个警察也是不同的人。如果一晚上的杀人游戏全是这几个人演法官,全是这几个人演杀人犯的话,那不用多长时间,每个人的角色感都很强了。

    这个事情就引发了另外一些讨论,这些讨论可能就是关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情景模式和潜台词、剧本、主角色,来设定我们的人生故事,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今天只是从这个简单的这个私人董事会的讨论里面,我们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东西,就是不管我们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颗觉察的心,你是不是在这个游戏过程当中,不小心被激发出了你人性的恶的那一面,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关键是你是不是能够觉察。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列表 百拇医药 杜义华 2012-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