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20090510 梁冬对话红叶 第一讲

    国学堂—文化太美—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一讲文字版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 2009.05.10 23:00~24:00

    主讲:红叶 主持:梁冬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一直以来呢,我们都觉得说中国的文化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用来讨论的文化,更是用来生活的文化。例如说孔子,他一直以来呢,对于怎么样生活,其实是有一套自己如何令自己舒服的,我们用现代话来说——策略哈。今天我们呢特别有幸地邀请到这个红叶老师,尽管他一再说不应该叫老师,啊,但是红叶呢跟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孔子的药食观。红老师你好。

    红叶:啊,梁冬好,大家好!

    梁冬:哦哈,想不到这个红老师的这个声音哈,蛮年轻的,但是呢,这个红老师对于这个孔子怎么吃呢,啊,花了很多时间地研究,但是我觉得很好奇啊,为什么您会从孔子的这个饮食里面去思考呢?

    红叶:呃,因为呢,我作为一个中医来讲,了解这个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间呢,首先要明确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理路,那么从我们熟知的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呢是接触传统文化,呃,理路的一个重要的一个门径,不光呢是国学,传统医药,饮食,包括我们的京剧,所有的传统文化的门类呢,都要从这个里面去找它的支撑点。

    梁冬:都要从孔子和老子嘛!

    红叶:至少要从孔子和老子这两方面。

    梁冬:好,马上进入主题,哈,红叶!就是你怎么看这个孔子他怎么样去生活的?

    红叶:孔子啊,大家都知道,他生活在呢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医药条件是比较差的,但是呢孔子老先生能够活到73岁,那么他肯定是有一套他独特的饮食和医药的指导的思想。那么值得我们去好好的深究它。

    梁冬:嗯,那么孔子他对于这个吃东西来说,他是鲁国人嘛,对不对?

    红叶:对!

    梁冬:坦白说了,恕我无知,我觉得鲁国菜,就是鲁菜啊,不是最好吃的。其实作为一个广东人来说,你说是吧!

    红叶:我们现在所谓的鲁菜啊!

    梁冬:啊!

    红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鲁菜了!

    梁冬:啊,真的吗?

    红叶:对啊,现在我们看到的鲁菜是以海鲜为主!

    梁冬:嗯!

    红叶:传统意义上的鲁菜呢,实际上是一个,包括现在鲁地中原地区的一个菜系,不太涉及到海鲜这个门类。

    梁冬:那他吃什么呢?

    红叶:就像我们现在的宫廷菜,中原菜那样子,主要是一些蔬菜、谷物还有一些鸟兽为主。

    梁冬:哼,鸟兽哈!我们说回来这个孔子,孔子当年据我所知呢,因为他那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红叶:对,这是孔子最主要的饮食思想之一,他的饮食思想呢,主要可以归纳为呢,“两不厌”和“十不食”。

    梁冬:嗯!

    红叶:“两不厌”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梁冬:嗯。

    红叶:所谓的“食不厌精”呢,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饮食的烹调啊,选料啊,不厌其烦,从精细上来做文章。脍呢,大家知道吗?脍在造字上呢,指的是……

    梁冬:月会啊!

    红叶:啊对,月会。实际上是指的是生鱼片或者生的肉片。

    梁冬:噢!

    红叶:嗯,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日本料理里面的次生,对于脍的制作的时候呢,要切得非常地精细,古代有一种著名的切法,叫做“缕切”。

    梁冬:什么叫“缕切”?

    红叶:金缕玉衣的那个“缕”。丝丝缕缕的“缕”。

    梁冬:对。

    红叶:就是指呢切的非常精细,不像我们日本次生一样切成片,它是切成丝的。

    梁冬:那怎么吃呢?

    红叶:也是蘸着特殊的料。

    梁冬:当时在孔子的年代他们蘸的什么料?

    红叶:古代把这种料叫做齐(旧读jì指合金,也指调味品)汁。

    梁冬:嗯。

    红叶:包括一些香辛的料,主要是为了去掉这个脍的寒性,是为了养身保键用的。

    梁冬:好。刚才我们讲到其实孔子还有他的这个文化观,饮食观,和这个疾病观。我们先聊聊这个孔子的这个他自己的一个文化观,我们都知道他说欲修其身,首先正其心,欲正其心首先诚其意哈。

    红叶:对

    梁冬:你怎么看待这段话?

    红叶:呃,我们现在呢经常提到的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实际上呢,这只是孔子的文化观里面的上层的那一部分;但是呢,就像一个建筑一样,你不可能没有一个地基就直接盖上面的房子吧!

    梁冬:嗯!

    梁冬:那么前面的呢,诚心正意是它的地基,实际上在诚心正意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

    梁冬:对。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什么叫“格物”,什么叫“致知”?什么叫“诚心”,什么叫“正意”?

    红叶:格物呢,就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我们不要歪曲它,用客观的心去了解他的存在,比如说在这个房间里面,有怎么样的声音,有怎么样的陈设,我们不带个人的感情去评价它,只是去接受它,以一个完全客观的心态把它放在自己的内心里面。

    梁冬:这就叫格物?

    红叶:这是格物。

    梁冬:我以为是格式化的物品,比如说把东西分门别类,格物嘛,对不对?格式化。

    红叶:这是强调一个客观。

    梁冬:嗯哼!

    红叶:格物!致知呢?就是通过格物以后把它变成我们的一些已知的,就像知识一样,慢慢的深入内心的过程。要深入内心不让这个客观事物变形,那需要让自己内心端正,让自己的心呢有一个诚意,这是,比如说学习中医啊或者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础,再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够了解到要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理路。

    梁冬:嗯,那这些东西跟孔子他的生活观有什么关系呢?

    红叶:实际上呢是很客观的,生活观呢,也不是说平地就架起了一座房子。

    梁冬:嗯。

    红叶:它有一些客观的基础,有实践意义。就说孔子的任何生活观、饮食观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

    梁冬:他怎么生活的呢?

    红叶:我觉得要了解他的生活啊,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东方的文化体系呢,它是以普遍规律是有演绎性的,它往往呢,注重一些老人的思想。中国啊有很明确的敬老的学说,包括呢,从这个典籍的传承上啊,早期的典籍往往啊比晚期的典籍呢,对生活啊、对艺术,包括对科学技术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梁冬:对,你看那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言必称上古之人,是吧。他就觉得说越古的东西越好,而那个西方的文明呢都觉得说未来会更好。

    红叶:对。

    梁冬:诶,这个这个差别为什么会有的差别?

    红叶:西方的文化它比较偏重于一种归纳性,东方的文化呢偏重于演绎性。

    梁冬:啊,是吗?我以为东方文化偏重于归纳……

    红叶:你看就像……

    梁冬:西方文化会偏重于演绎。

    红叶:啊,就像那个学医的时候都要……都要学《黄帝内经》。

    梁冬:对,对。

    红叶:它是给了一个大框架,你在《黄帝内经》下面你去发挥。

    梁冬:对。

    红叶:西方呢,你像西方内科学啊什么的,它都是在总结出更先进的、更深奥的知识,当你总结出一个新的版本的一个内科学的时候,前一个版本可以废弃。

    梁冬:哦。

    红叶:而中医就不可能了。你不可能说我们看了中医内科学以后把《黄帝内经》扔掉了。

    梁冬:噢。

    红叶:对吧!但是中西方文化在这个理路上面呢他都一些缺点和优点。比如说东方文化吧,它对人的心性和悟性要求比较高,面对同一个事物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感悟也不一样,收获也会不同。但是它的缺点呢,我们就很难把它进行市场化和普遍化。历史上一直有人在想把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普遍化的一个教育。

    梁冬:对啊。像麦当劳化嘛。

    红叶:包括儒家文化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梁冬:是,啊。

    红叶:儒家学说在我理解是想把道家的某些片段归纳化普遍化,实际上就成了一个道家某一些片段的一个教学版,但是教学版是有害的。

    梁冬:诶,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哈,我们一直以为呢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呢,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形成。诶,你却认为呢,儒家思想只是说道家里面擓一小勺,然后呢,呵呵,把它拿去分门别类做那个教学版,然后呢不厌其烦的把它拆开来讲。

    红叶:是,因为历史上有记载啊。

    梁冬:啊,怎么说的?

    红叶:孔子对老子是非常的崇尚的,另外孔子呢曾经问道与老子,老子呢还用一些很经典的理论来教育他。

    梁冬:对。

    红叶:那么我们不能说它原文了,但是老子呢。在《史记》里面记载老子曾经教育孔子,说你看那个舌头和牙齿啊哪个更坚强?哪个更柔弱?孔子说:“那是牙齿坚强,舌头柔软。”

    梁冬:对。

    红叶:但是老子就又说了,说为什么人到七老八十的时候牙齿先掉呢舌头却完美呢?在那个《老子》里面有很明确的一句话叫:“生于柔弱,死于刚强”。

    梁冬:嗯。

    红叶:“吾因柔弱而生,刚强而亡。”

    梁冬:嗯,所以呢,就是平常太轴的人那都很危险。

    红叶:是啊,相当危险。

    梁冬:嗯,就是你看见那种血气方刚啊、铁骨铮铮啊、铁肩担道义啊,都有点危险,但是我个人感觉啊,就谈开来说去,那好像孔子这个思想就是中国儒家思想是比较强调这种所谓的中流砥柱的,而道家思想呢,它比较随遇而安的。

    红叶:对啊,诶,你就跟人打仗一样啊。

    梁冬:嗯哼。

    红叶:我见过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人家跟我讲什么的人能够活下来?拿着冲锋枪打一会儿把枪扔了,往前爬一爬再捡起敌人的一个枪再往前冲,那个一直扛着枪不撒手那个人往往最后被人给消灭了。

    梁冬:噢!这个……

    红叶:他的这种灵机和机巧是随着势而变的。那一根筋的人就先被灭掉了。

    梁冬:啊。很有意思。好了稍事休息下之后呢,继续和红叶一起来分享从孔子而阐发的孔子的文化观和孔子的饮食观。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啊,依然是梁冬呢和红叶一起分享孔子的文化观和孔子的饮食观、药食观。之前我们聊到啊这个孔子呢他提到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啊。其实呢,刚才呢那个红叶也特别讲到说我们首先要这个格物致知之后,然后呢,端正自己的心性,才能够去客观的更好的面对世界,是这样吗?

    红叶:对。

    梁冬:嗯,那你可不可以继续往下聊到这个“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红叶:呃,如果一个人呢想要让自己内心端正,那么他应该有一个态度。

    梁冬:嗯。

    红叶:这个态度就是诚意。就是一步一步引申的过程,就像内心的一个挖掘的一个过程一样。

    梁冬:嗯,他是不是一种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这样一种……一种态度呢?

    红叶:这是绝对的一个境界。

    梁冬:嗯。就是因为你们也是做中医的嘛哈。就是说你们在做医生的这个过程里面,你们是怎么体会这个……这句话的?

    红叶:啊,比如说,你给一个人看病的时候,那么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嘛。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呢?

    梁冬:嗯。

    红叶: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思放在病人的身上,你不能考虑,比如说药商的回扣,比如说病人会不会投诉你。当然这个东西也要考虑了,但是你不能把它放到主导上面来考虑,如果你的心不正意不诚的话,疗效就肯定不好。

    梁冬:有道理。其实呢孔子的文化观里呢,还有一个观念叫君子不器呀。其实呢一直以来我也不是很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什么叫做君子不器?

    红叶:这要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讲理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么一个呢,是表示主观的层面,一个是表示客观的层面;一个表示主导思想,一个表示实际的行动。

    梁冬:嗯,那这个君子不器,我怎么觉得大家都讲过这个上之谓之道下之谓之器是吧。但是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话听……

    红叶:我们可以把这个器啊,就直接理解为一个容器。就像一个……古代叫,比如说鼎或者一个晷或者一个斗。我们现在呢,就把它看做一个饰物的一个器皿。

    梁冬:对。

    红叶:或者呢看作我们客观的人体。这个在养生啊和医疗上面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把它引申一步啊。我们放在这个医疗这个比较小的层面里面,我们叫做我身不器,就是我的身体不是一个器物。

    梁冬:噢!

    红叶: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大家现在经常宣传的几个养生的方法。比如说我不止一次听人说,每天早晨要喝八杯水,这样才能健康。对不对?

    梁冬:对啊。好多人都这么说啊!

    红叶:对,但是呢这个习惯啊,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个一个坏习惯。为什么呢?因为每天早晨啊,人的阳气在上升,天人合一嘛。

    梁冬:对。

    红叶:实际上天人合一这句话也值得商榷,天人本不二,不必言一。他本来就是一体的对吧?

    梁冬:对。

    红叶:早晨阳气上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应该顺着阳气,应该呵护这个阳气。

    梁冬:对。

    红叶:那么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啊,早晨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喜欢吃肉,没有食欲,因为阳气没起来,从西医角度来讲,消化酶的活性没上去。这个时候我们要提高它的活性,提高人的阳气。水是什么东西啊?水是阴寒的。

    梁冬:对就像一大早下一场雨一样是吧?

    红叶:至柔之物,对吧?你在阳气上升的时候,上面有至阴的东西往下压,这人能舒服的了吗?

    梁冬:噢,但是为什么这个观念那么流行呢?

    红叶:社会需要新鲜的刺激。

    梁冬:呵呵……

    红叶:这跟你们媒体人有很大关系。一,我先讲讲这个喝八杯水以后,会有什么恶果。

    梁冬:嗯。

    红叶:第一,浑身没劲;第二腰酸背疼。这个腰酸背疼啊,往往被误认为是颈椎病和腰椎病。

    梁冬:嗯

    红叶:实际上不是,是肌肉的某些位置水肿。水肿以后呢他会压迫一些神经。而且这种疼痛呢或者酸痛啊,它是一种这个波动式的,不是所有时间都这样。它是随着水肿的程度而减轻或者是加重的。

    梁冬:嗯。

    红叶:还有很多女性的经前期综合症。快来月经了,人跟疯掉了一样,自己也不理解自己。喝水喝多了,水中毒。

    梁冬:是嘛?

    红叶:古人很重视这个的。

    梁冬:啊,怎么说?

    红叶:我看过近一千年我能看到的所有典籍。没有一部典籍要求人多喝水的。

    梁冬:在中国古代典籍里面?

    红叶:对!除了在特殊的病理状态之下,比如说高热的时候,乳额的时候,乳额指的就是扁桃体化脓了。

    梁冬:啊。

    红叶:这个时候呢,可能会要求他多点喝水。

    梁冬:嗯哼,所以说你刚才讲到这个君子不器啊,我觉得就是从身体的观念上来说,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的身体理解为像汽车一样的那么一个东西,当然这个器是器皿的器哈。

    红叶:对。

    梁冬:但是汽车它也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物理刚性的东西。

    红叶:对。

    梁冬:而君子不器呢,其实是说我们的身体呢,它是柔软的,他是有应激性的,它是互动的,它是有细胞壁的,它是有情绪的等等等等东西……

    红叶:他是在时间地点甚至于你待的环境这个层面上他都有意义的,讲一个例子,我有个病人,类风湿关节炎,在北京治疗呢,效果非常好,这个人是威海人,一回到威海以后,用我这药完全没有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威海的南面靠海,这相当于在我们人体八卦来讲火位有水,这跟一般城市的一个水系结构是完全相反的。

    梁冬:是吗?很多城市南面都有水啊,比如说广州那个河南就有一条珠江啊,什么的。

    红叶:它是一条江没有关系,因为江流动性很强,它在南面有水位,有水位的时候呢,就能够伤及人的阳气,那个人的病呢,她是阴血偏弱的,她用了好多养阴的药,一到那儿以后,胃立马就不行了。

    梁冬:噢,诶,那很多楼盘门口都有一大汪水啊,还觉得叫水景啊什么的。

    红叶:呃,要看它的布局和方向,很有意义的。

    梁冬:很有意义的,对。这个……

    红叶:今天我们没法探讨这些。

    梁冬:呃,没关系,我觉得这个呢,纵横开阔哈,这个稍微呢,这个随时跑题随时回来。呃,稍微休息一下之后继续和红叶呢一起来分享从孔子的文化观和药食观所看到的中国人的优雅的生活。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梁冬和红叶呢一起来分享孔子的文化观和药食观,刚才呢红叶讲到这个君子不器的时候呢,特别提及啊就是说身体呢它不是一个像汽车那么一个刚性的东西,不是说我们想当然,你喝点水之后呢就可以把那个血啊弄散了,弄淡了。这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唯物观的那种观念。但身体恰好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汽车。它是也是有生命的,它是有情绪的。而且呢是和整个世界都有很多呼应关系。刚才呢,这个红叶在讲到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他的病人哈,本来吃那个药呢在北京蛮好,到了威海之后呢再吃这个药就不行了,因为威海的南面啊,他认为是有水……因为有水,水呢,在南方的时候火位,火位有水呢,其实是伤人阳气的,所以他都化不开那个药了,好了,继续我们聊到这个话题哈。就是红叶呢认为这个饮水,就是喝水这个事情呢就特别能够反应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概念的,怎么说?

    红叶:对呀,我们在临床上呢,可以见到很多病人,比如说颈部肌肉疼痛的病人,往往被人描述为颈椎病,实际上不是,实际上仅仅是颈部肌肉的水肿。这样的病人呢,如果他上一点年龄,很可能在X光表现上面是有颈椎增生的。

    梁冬:但是这个都是表象。

    红叶:但是这个增生啊,跟他的症状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在跟一些骨科大夫探讨的时候呢就可以看得到,有的病人X光表现颈部呢已经压迫很厉害了,但这个病人一点症状没有。

    梁冬:不疼。

    红叶:对,没有任何症状,比如说肿胀感啊,啊远端肌肉的或者远端肢体的麻木感啊,或者疼痛感或者眩晕的感觉一点没有。还有的病人呢,你看他的那个颈椎X光表现呢,其实还说的过去,或者说压迫程度呢,其实是很弱的,但是他临床症状却很重,那么这种情况我们用一些特殊的药物啊能够消除局部的水肿,消除水肿以后呢病人X光表现没有变化,但是症状会完全消失。

    梁冬:噢,言下之意就是这种疼痛其实来自于水肿。

    红叶:实际上来自于肌肉的水肿。

    梁冬:噢。那就是跟多喝水有关了。

    红叶:跟不正确的饮水有关。

    梁冬:那怎么才能正确的饮水呢?

    红叶:我们也不是要求不喝水,大家知道不知道那个水的古体字的写法?正好是坎卦的那个写法。上面是两个断开的,实际上代表的是阴气,中间是呢……对,上下是两个,代表阴,中间代表阳,实际上水最有益的地方和我们要追求的地方正好是中间那根阳气。

    梁冬:噢,就这个坎卦呢,是横着写的,上面两横,然后中间一横,再下面两横,如果你把他转九十度竖起来。

    红叶:就是古体的水字,一模一样。对于水的选择啊是非常有技巧的,我们可以在时间空间不同的层面,包括人体层面来选择怎么样饮水。在人体层面上来讲呢,我们要注意第一呢,早晨不多喝水,我们可以归纳为几句话,这句话呢,是第一点,叫:晨不多饮。第二呢,叫不渴不饮,一定要听我们身体的声音,这是为了贯彻我身不器的思想。我们自己身体觉得渴了才去喝水。叫不渴不饮。

    梁冬:那有些很多的,我看很多那种各种的宣传文案啊,说当你意识到你渴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非常缺了,所以呢应该在提前就喝,我看见这种资料很多啊。

    红叶:在临床上毫无意义,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而且我就见过喝水喝多了心衰加重的,我手里就有这样的病人。

    梁冬:噢,那还是刚才这样早不多饮啊。

    红叶:晨不多饮,不渴不饮。第三叫饮必热饮。

    梁冬:饮必热饮。

    红叶:对。喝的话呢,我们一定要喝一些温热的水,这也是为了贯彻水中间那个阳气的思想,我们千方百计的发展或者发扬水中间的那个阳气,而避开它的阴寒。第四点叫饮必三口。

    梁冬:什么叫饮必三口?

    红叶:每次喝的时候我们就喝两三口,不多喝。我们不是说一次半杯。

    梁冬:诶,这个有意思了。

    红叶:而且啊,越爱喝水的人,喝水越多的人越口渴,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家这个水管子打开了以后呢水下不来了,我们会考虑几个问题,至少考虑三个问题吧?第一,水源没有了,第二,压力不够,第三,水管子堵住了。临床上常见的实际上是后两种。水源缺乏的极少见,因为水源缺乏了以后我们肯定会有口渴的反射,早就喝了,最常见的尤其最常见的是经络堵塞,实际上输水管道堵住了。这种情况你越喝水只能变成尿频,没有别的效果。

    梁冬:就是说喝是喝了,但是直接变成尿了,没有到身体里面去。

    红叶:对,没有吸收进去。第五点呢,叫慎选水源,就是一定要选择阳性比较足的水源。

    梁冬:什么叫做阳性比较足的水源。

    红叶:流动性比较好的水,泉水是最好的。

    梁冬:噢,诶,不是那什么?有些……有些湖水啊,还有很多是直接就喝单位里面水塔里面下来那个水。

    红叶:相对来讲呢泉水的流动性更强,因为泉水呢,经过山川的洗礼啊,他带的阳气更足一点。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水来泡同样的茶,味道不一样。泉水泡的茶更好。

    梁冬:据说那个,呃,煎药啊,就熬药啊,熬中药用不同的水差很远。

    红叶:当然了,本草纲目上面除了总论以外第一章就是指的水,那个李时珍啊已归纳出来一共有四十三种水,天水三十种,地水十三种。

    梁冬:你稍微讲讲,这因为我发现大部分的人其实没有概念的。大家认为水就是H2O。

    红叶:这个要从实验上来,我建议大家用不同的水来泡一泡茶,或者是直接喝不同的水。放在同样的杯子里面,差别非常大。

    梁冬:感觉差别非常大。诶,那我们怎么去选择合适我们的水呢?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人其实就是买那个桶装水啦,说白了,都是一样,都是桶装水,那怎么办?

    红叶:呃,大家都能喝到的,我个人认为,农夫山泉千岛湖水源地的水比较好。农夫山泉其实有好多水源地,那个水源地的水阳气最足。

    梁冬:什么叫做水的阳气很足?这句话听的吧不是很明白。

    红叶:比如说入口是时候啊,这要从体悟上来讲,它比较的爽滑比较甘美,它没有那种质腻的感觉,泡了茶以后呢,它更能够彰显出茶的香味儿。

    梁冬:这个吧,其实,哈哈哈。

    红叶:这要尝了。

    梁冬:首先第一你真得去体会过哈,第二个呢,就是重新让自己得让身体啊变得敏感才行。坦白说我觉得现在很多的朋友啊每天这个食也厌精,脍也厌细,是吧,所以呢身体不敏感,他感觉不到这个水和那个水有多大的区别,他觉得差不多。

    红叶:身体里面混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思维也是混沌的。他是一致的。这样的话感知世界的时候也是混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变自己的状态,比如说站桩,打坐,太极拳甚至瑜伽。

    梁冬:让自己身体重新沉静下来。

    红叶:沉静下来,变得清晰起来。

    梁冬:所以刚才我们讲到这个君子不器就是从水开始讲起哈,因为呢,这个从人身体与水的这个关系里面哈,去感受到君子不器这个观念哈。

    红叶:如果要展开讲水的话还有很多可以探讨,比如说啊,我们除了要考虑到身体缺水的状态,还要考虑身体的这个能量啊能不能代谢掉水。

    梁冬:这个是我们所不熟悉的。

    红叶:我们平常不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喝进去水了以后,在胃肠道要吸收进我们的血液里面需要耗能量吧?需要细胞膜之间的交换,需要这个三磷三腺苷的活动,对吧,这种情况下我们能量呢,我们往往就忽略不计了,就等于是你这个汽车,我们不计油钱,那样的话呢,实际上是很不切合实际的,包括我们要把这个水排出去,怎么样排出去。

    梁冬:我看见那个有一些老年人哈,他的那个脚就比较肿,你手一按下去就陷下来了,拿不起来。这其实是没有能够把水排出来。

    红叶:对,实际上他们能量不够。

    梁冬:是因为这个……哪一部分?

    红叶:阳气不够,按照西方科学角度来讲说能量不够。按照中医角度来讲或传统文化角度来讲就是阳气不够,你不足以把他带出去。都积累在人体最下端了。

    梁冬:对,诶,我前一段还听那个有一位郭生白老先生在讲这个做药的时候还要做这个甘澜水。

    红叶:诶,甘澜水,是,很有意义。也是为了增加这个水的阳性。

    梁冬:这个甘澜水是怎么回事呢?

    红叶:甘澜水又叫千扬水,应该拿着瓢啊在盆里面反复的扬起来,要一千遍以上,这样的水呢,据说水分子之间的电荷的顺序啊非常有序,有很强的洗涤作用。呃,现在科学发展啊,说有一种洗衣机就是不用洗涤用品,就是用类似于打出来的甘澜水来洗涤污垢的。

    梁冬:啊,这是有意思哈。所以说这个甘澜水呢,其实并不是某一种水而是说某一种水的制法。就是你把水装回来之后呢,拿那个勺啊把它舀起来,噗,摔到水上面,再舀起来,这样反复这样舀一千遍,这个水呢,据说用来泡茶也好,做饭也好呢,都特别的香,特别的有力量,特别能渗透进去。

    红叶:比如说我们在选择水源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够断定我们身体又不是很敏感,不能够断定这个水是不是适合我们,那我们可以从水果和蔬菜里面来摄取水。为什么这么摄取呢,因为它已经通过了别的生物个体的细胞膜的选择了,它相对来讲有序性比较强。

    梁冬:呵,有意思的地方就来了哈,好了稍事休息一下之后呢,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广告片花……

    梁冬:诶,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和红叶呢,一起来分享关于从君子不器看到的关于水的生活。我们也知道说老子呢,曾经的《德道经》里面,叫《德道经》不是《道德经》哦,在《德道经》里面提到了这个上善若水,所以呢他对于水的看法呢是非常非常的这个尊重和严谨的,所以呢,我们可以从水里面体会很多生命的这个真理,刚才红叶讲到这个水呢,有很多这个吃法和喝法,水——不同的水对我们身体影响也很大,那,如果我们不知道哪一些水更好的时候,那怎么办呢?

    红叶:那我们可以从蔬菜水果里面来摄取水。

    梁冬:诶,为什么呢?

    红叶:因为呢,水果和蔬菜其中蕴含的水呢都是通过了它的生物膜的过滤。这样的话呢它能让水啊变的有序性,用我们传统文化的话讲呢,能够增加水的阳气。这样呢,对人体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是选择水果的时候,蔬菜一般都是做熟了,所以呢,它不会阴寒太重,选择水果的时候呢,在慎重选择水源的人来讲应该呢,避免选择这个阴寒的水果。

    梁冬:什么叫做阴寒的水果?

    红叶: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水果啊,比如说像梨,它就是寒凉的,可以从造字里面看。

    梁冬:西瓜。啊,怎么看?

    红叶:这个梨呢,它是从利的,利就是下痢腹泻的意思,所以梨是阴寒的。西瓜呢,我们中医里面叫夏日白虎,也是寒性很重的,但是有的人为什么吃了西瓜会上火啊?我是福建人,那个我们老家就有一种说法,说西瓜是上火的,我们谈为什么会上火?他们说西瓜瓤是红色的。实际上呢,西瓜有个别的人会有上火的反应,是因为它利尿……

    梁冬:尿走了之后……

    红叶:利尿了以后,诶,人体的水液对少了,相对到一种缺水状态下了。这种情况会上火。

    梁冬:就吃完西瓜反而会……

    红叶:有一少部分人会这样的。

    梁冬:会水不足。

    红叶:对,少部分人会这样的。因为它利尿系太强了,它出的比如的多。

    梁冬:噢,就是所谓那些拉不出屎的女青年是不是就特别适合吃西瓜。

    红叶:不行,那样会伤胃的,那些女青年她为什么会便秘啊,她是因为肠道蠕动慢,你不能靠西瓜这种寒性来刺激她的胃肠,对吧?你刺激她的胃肠是饮鸩止渴啊,寒凉水果还有香蕉。

    梁冬:是吗?诶,我发现很多人是以吃香蕉当饭吃的哦。

    红叶:这样的人,男性我不敢说啊,因为男性还有别的机制呢,女性她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脸色灰暗。

    梁冬: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事啊,为了减肥晚上呢,是半个西瓜,诶,两根香蕉,甚至是早餐也这么吃,早餐就是吃水果,晚餐吃水果。

    红叶:古人有句话叫:“三世长着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诶,我们说得稍微主观一点啊,实际上呢,他这个世啊代表的不是说我们今世,不是说几代相传,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种轮回的那种关系。具体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再去探讨,再去思考。就说你如果这个人呢活过三世了,才知道怎么样穿衣怎么样盖被,如果这个人呢,有五世的传承,他才能够知道怎么样选择饮食。所以我们队这一批人呢,我们可以有一开玩笑的话说,上一世,非人。

    梁冬:估计不是人,哈哈哈。

    红叶:纯属玩笑啊。

    梁冬:纯属玩笑,纯属玩笑啊。但是的确也说明呢,就是说要很谨慎的去选择这个饮食,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哈,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呢,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非常大的冲突。

    红叶:对,完全是相悖的。

    梁冬: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红叶:对。

    梁冬:因为你要让他改变他的这种观念,比改变行为还要困难。

    红叶:是。这就牵扯到我们中国人目前的一个状态。还是我生不器。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或者不相信自己思考的结果。而相信的什么呢?相信的是报纸、杂志。别人的宣传。甚至于呢,一定要让别人来验证自己。这都是相……有关于我们现在心灵成长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医疗问题和所有的饮食问题,都是心灵成长问题。

    梁冬:心灵成长问题。

    红叶:对。

    梁冬:诶,刚才你讲到这个有寒凉的食物啊,有香蕉啊,有西瓜等等等等。那哪一些水果是稍微热性一点点的,我们吃起来还不错的呢?

    红叶:呃,水果里面啊,严格地讲没有什么太热的。啊,会有一些温性的水果。比如说桔子是温性的,比如说杏子和李,还有桃,相对来说性平的,那南方现在榴莲,温性的。

    梁冬:诶,刚才我们讲到这个君子不器哈,我看到你的这个分享里面呢,有给我们提到齐鲁之变。

    红叶:嗯,齐鲁之变啊,实际上是……是从孔子的这个生平上面来的,孔子呢曾经周游列国。孔子呢先是呢……是宋国的贵族,因为避免内乱呢,他来到鲁国。哦,鲁国是周公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春秋末年啊,鲁国的礼乐仍然保存的比较完好。啊,鲁国根深蒂固的礼乐传统呢,曾经对孔子呢有过深刻的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的时候呢曾经做过一些小官,比如说管过粮仓啊,管过放牧。三十岁的时候呢,他开始授徒讲课。但是后来呢,鲁国发生了内乱,孔子呢对鲁国的政权呢不太满意。他的不满呢,主要是对礼乐制度的崩解产生了一些不满。他想恢复呢周朝的那些礼乐。所以呢,孔子曾经一度离开鲁国到齐国去周游。但是他不久以后他发现呢,齐国还不如现在的鲁国,所以又返回鲁。

    梁冬:嗯

    红叶:就从他的这个整个的这个迁徙的过程中间呢,就这个总结出这句叫:“齐鲁之变”。

    梁冬:这是他说的话吗?

    红叶:啊,不是他说的,是后世总结的。

    梁冬:嗯哼,什么意思呢?

    红叶:所以齐鲁之变呢,代表的是对于礼乐的追求。其一辩之于鲁,鲁一辩之于道。实际上孔子有更深的追求是道。是对于老子思想的追求。只不过呢孔子的所有著作啊,都不是孔子亲自书写的。论语里面说呢,叫……

    梁冬:述而不做嘛。

    红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之我于老彭。比之我于老彭,这个老彭后世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呢老彭指的是彭祖,就是上古的一个很长寿的一个老人叫彭祖。

    梁冬:对,八百岁嘛

    红叶:对,其实呢有更多解释认为,老彭指的就是老子。

    梁冬:老子和彭祖,也有可能是这样讲。

    红叶:也有可能。我们推测。

    梁冬:刚才那个红叶给我们分享了这个喝水是一门大学问,吃水果是门大学问。其实呢每一天每一种生活呢,都是一个大学问。我们发现呢孔子啊,虽然他生活在一个颠沛流离的这个战国时代,不见得很有钱,但是呢孔子呢,对于生活的要求是很高的。

    红叶:对,比如说孔子就把饮食啊,做为了解礼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看《礼记》在《礼运》里面就说呢“夫礼之初,始于饮食”;还有说:“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存焉”;后面还有一句叫:“死亡贫困,人生之在恶存焉”。

    梁冬:这句话听得少。

    红叶:对,饮食和男女之事啊,实际上是人生最大的两个欲望,或者是驱动力。传统文化里边呢实际上是,以一种很飘逸、很自由的心,来面对这一切的。就是因为后世啊,儒家的思想极度的拓展以后,才慢慢的呢,羞于谈男女了。在孔子实际上……实际上是后世把他安排的代表儒家,实际上孔子的思想呢根源啊,并不是我们后世所见到的这种儒家思想。

    梁冬:说回来,关于这个饮食男女这个话题哈,我想听听红叶你的看法。

    红叶:呃,我是通过学习中医来学习饮食的。

    梁冬:嗯。

    红叶:因为从饮食的很多理路里面啊,可以反推出很多中医的理路。比如说饮食上面礼记里面最主要的思想,关于饮食思想叫:“甘受和,白受彩”甘甜的“甘”,接受的“受”,和气的“和”。白色的“白”,接受的“受”,彩色的“彩”。它指的是呢,我们吃饭的时候啊……中国人吃饭的传统,是饭菜交替入口。吃一口饭,吃一口菜。这样的话呢,通过饭能够养胃,能够清除掉呢前面那口菜的余味儿,能够更好的彰显下一口菜的美味。这是中国饮食的方法和理路。我们现在很多人只吃菜不吃饭,实际上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梁冬:而且吃不到菜好吃了。哦,就是“白受彩”嘛,就是你白色的布,啊,你才能画出最美好的图画。是吧!

    红叶:诶,对!这句话实际上对《黄帝内经》的一个理论啊,有很好的注释。

    梁冬:诶,什么理论?

    红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在《素问?咳论》里面的一句话。就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都可能反应为咳嗽,不要把所有的咳嗽都觉得它的根基在肺上。

    梁冬:那这个跟刚才的“白受彩”啊,这个“甘受和”有什么关系呢?

    红叶:诶,白嘛,在中医上来讲五行上它代表的就是肺。

    梁冬:对。

    红叶:实际上“白受彩”和“甘受和”代表人养生的两个最主要的方面,一个就是养脾胃,甘啊,代表的是脾胃,白代表的是肺经。

    梁冬:对。

    红叶:嗯,实际上呢,我们现在所学到的中医教材里面,也是误解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养生的一些根蒂。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是肺和肾,实际上呢,肾是先天之本,所谓的先天之本就是我们后世是动不了了,它就在那儿了,你改它也没用。

    梁冬:啊!

    红叶:说句题外话啊,很多人找我看病的小年青的小伙子……

    梁冬:肾虚。

    红叶:说自己肾虚,实际上是心虚,实际上是一个……呃,内心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干了一些他自己认为不正确的事情,那自己接受不了的事情以后,反应在躯体上……又比如说多喝了水了,腰又酸了,觉得自己肾虚了,实际上全是心里层面的心虚,跟本涉及不到身体层面的问题。如果那么年轻就肾虚了,我们中国人的人种那能达到这个两个世界之最吗?

    梁冬:就人数最多,是吧?

    红叶:人数最多,历史最长啊!

    梁冬:啊!

    红叶:这肯定反映两方面,一个就是中国人的肾气不可能弱,第二,中国人的本质里面不是一个性固执的这么一个民族,中国人对于这个男女,实际上是很开放的,

    梁冬:那为什么后来变得那么讳言了呢?哎呀,真是这个一时……

    红叶:教学版,教学版的出现。

    梁冬:诶,教学版的出现,是吧。

    红叶:掩盖了它的本质!

    梁冬:是。稍微休息一下之后,继续回来和红叶一起来分享生活太美!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和红叶呢,来分享这个孔子的生活观、生命观和药食观!孔子呢,讲过一句话,叫做“饮食男女”啊,人之大欲存焉,是吧!那其实呢,红叶,特别认为呢,其实孔子本身呢,是一个对饮食啊,很享受!对男女之事也不是那么……

    红叶:太抵触的人!

    梁冬:太抵触的人,后世呢,是为了搞教学,是吧!把他呢,堆上去了,我估计呢,孔子自己很无奈哈。那关于饮食男女这个话题啊,你怎么在继续跟我们大家分享下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红叶:呃,我们可以分享一下饮食啊!男女我们就不分享了。这个中国士大夫阶层是不在光天化日之下谈男女之事的,但是我们可以从饮食的理路来引出男女的理路!

    梁冬:对!

    红叶:它是相通的!比如说,我们再讲讲,就是在《中庸》的第四章里面呢,孔子有一语录叫做:“人莫不饮食也,而鲜能之味也!”就说每天都在吃饭,但是呢,不一定能享受到它其中的美味,我们都在注重营养,而不注重滋味儿。

    梁冬:嗯,这有点儿可惜哈!

    红叶:呃,很可惜啊!比如说有几个古代的故事啊,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说苏东坡啊,特别酷爱吃河豚,有人就劝他,说这个河豚弄不好会死的,苏东坡有个著名的言论,叫:“值衲一死”。

    梁冬:什么叫“值衲一死”?

    红叶:就说为了这个美味儿啊,可以值得我去冒险,冒这个生死的危险,叫“值衲一死”。这句话也就可以说……就可以看得到啊,苏东坡是一个很知味的人。现在我们把这个很多的饮食的味道啊,慢慢被湮没掉了,古人是很了解的。比如说在《三国志》里面,曾经记载,那个吃鸡肋的那件事,这句话在《三国志》里面记载,应该是食之……

    梁冬:无味。

    红叶:无味。

    梁冬:弃之可惜嘛!

    红叶:不对,不对。这是老百姓说的。

    梁冬:啊,是吗?

    红叶:叫食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儿。

    梁冬:我记得这个故事来自于当年杨修,杨修说到这个,有一天这个在吃这个鸡肋的时候,他与朋友说到鸡肋的时候,他这么讲,是吧!从这句话来反映曹操当时的心态!对不对?

    红叶:“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儿,孰可惜也!”是这么一句话!

    梁冬:什么意思呢?

    红叶:就是说要扔掉它,觉得有味道,舍弃不了,但要吃它,你觉得没什么肉,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儿。实际上我们把味道和它的营养啊,给弄颠倒了,所以现在就变成呢:“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上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原文是这样的!

    梁冬:噢,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发现味道和好吃不好吃,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的东西,

    红叶:味道和谋生;和保命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梁冬:嗯。诶,这个事情让我想起来,你说这个中国人哈,是这个全世界最喜欢吃瓜籽儿的一个民族啊。

    红叶:对。

    梁冬:你说吃瓜籽儿能吃饱吗?这显然吃不饱,但是呢,好多瓜籽儿,葵瓜籽儿哈,它炒的就是原味的它都很好吃,它不是咸淡甜的那个味道。

    红叶:它代表的是香。

    梁冬:对,它有香味,那中国人呢,发展出了吃瓜子这个事情本事,就说明我们已经很早的程度上就已经超越了吃东西是为了吃饱,是为了能够有这个裹腹这么样一个阶段了。

    红叶:对呀,这是一个……

    梁冬:他主要是消遣。

    红叶:心理的追求啊,说到这儿啊有一个例子啊,台湾有一个大文人叫张启军,这个老先生呢,特别好吃,他以一个文人的身份写了一本著名的烹调学著作,叫《烹调原理》。

    梁冬:嗯。

    红叶:其中他谈到这个中国人的育种观念,就是一直都认为中国人是不懂育种的。

    梁冬:什么叫育种啊?

    红叶:就是培育优良品种啊,实际上呢,中国人是很讲究育种的。

    梁冬:嗯。

    红叶:中国人的育种啊,是不从数量上育种的,是从口味上来育种的。诶,这个很有意义。

    梁冬:怎么说?

    红叶:为啥呢?我可以不吃,但是我要吃一定要口感好的,我不去吃那些垃圾,免得把我们身体弄坏了,这句话我记下来了,很有意义的。这个张启军这个老先生说啊,说这个中国有优秀而高贵的独特的育种学。中国的东西好吃,乃是多少年来育种选种培育出来的,不是天生就好吃。中国人培育品种是以好吃为目标,美国今天培育品种是以赚钱为目的。他们要选择长得大;长得快;成本少的品种,遗憾的是呢,这一类的东西呢多半不好吃,反之中国往昔培育品种的目标,是在好吃与不好吃,与西方人的易趣啊完全不一样,这是志趣上的区别,其实是心灵层次上的,艺术层次上的一些品味了。

    梁冬:嗯,这个中国人呢,活了几千年之后啊,在这方面呢,是有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红叶:对,对,对,绝对是贵族思想。

    梁冬:哈哈哈……

    红叶:我们接着看这个孔子的饮食观啊,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实际上呢,指的是做事情或者我们饮食上用心不用心这个指导思想。那么在《乡党》里面呢,还有十不食,就是十种不吃的东西或者不吃的方式。就是对食物的选择。

    梁冬:嗯哼,哪十种啊?

    红叶:第一呢,是叫:“食饐而餲,鱼馁肉败,不食”。就是说这个食物已经腐败了,或者食物因为久藏而变质,或者鱼肉呢腐烂了,我们是不吃的。

    梁冬:孔子是肯定不吃的反正。

    红叶:对孔子是不吃的。第二呢叫:“色恶,不食”,就看着色香味不行,不好……

    梁冬:也不吃?

    红叶:不吃。嗯,颜色呢,能够提高我们的食欲。呃,第三叫:“臭恶,不食”,闻着不好吃也不吃,这种臭恶呢,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我觉得也不一定孔子闻到臭豆腐不吃啊,当然了孔子跟豆腐也没有缘分。就说那个刘安是反孔的,所以历代祭孔都不用豆腐。

    梁冬:哦,是吗?

    红叶:“失饪不食”。

    梁冬:什么意思?

    红叶:没有用正确的烹饪的方法来烹出的食物是不吃的。“割不正,不食”。切割不是正确的部位或者宰杀的方法不对,也不吃。

    梁冬:这块肉是这个横切是竖切,是吧?它的肌理方向不对切出来的都不好吃。

    红叶:对,不好吃。下面就比较有意思了。“不得其酱,不食”。

    梁冬:什么叫酱?

    红叶:酱呢就是发酵过的一些比如说豆类,其实古代还注重肉酱,发酵过的一些肉。它代表的我们说明白一点,实际上代表的是对我们消化酶的诱导。

    梁冬:哦。

    红叶:我们现在一提酱,就觉得黄曲霉会致癌。实际上呢,黄曲霉致癌的那个酱啊古人叫败酱,是不能吃的,那是做坏了的酱。我们小时侯会有一种传统的方法,就说比如说在做黄酱的时候,里面放点肉末,对不对?

    梁冬:嗯嗯嗯。

    红叶:这就是今天的传承,现在肉酱呢,在湖北湖南一些地区还是有的,四川我相信也有。很注重,它通过酱来增加我们消化的功能。

    梁冬:没吃过了,很遗憾啊。现在人已经没吃过什么酱了我觉得。

    红叶:我们可以用用黄酱,或者是……你看我们在吃中国自己的酱的时候很不宽容,但是在吃这个韩国人大酱汤的时候很宽容;很热衷,是不是啊?

    梁冬:嗯。

    红叶:包括日本人,各种酱——米酱、面酱很普遍的。我们是不是得从这个周边的这些国家里面找一找我们过去的影子啊。

    梁冬:诶,你去吃韩国料理的时候,他有些点那个蔬菜呀,那些东西是有那么一个酱哈。

    红叶:对。

    梁冬:那个酱是他做好了一大锅,然后舀出来的吗?

    红叶:做好了一大坛子舀出来的。

    梁冬:它可以存放很久的啊?

    红叶:酱越存放时越久越好,老酱。

    梁冬:哦,就是我们现在很少有机会吃到这种东西。

    红叶:因为它的发酵越充分,发酵充分的同时呢,火气退得又好。

    梁冬:而且呢,它能对我们这个消化酶的诱导会更好。

    红叶:更好,对。因为它本身就是消化酶。

    梁冬:对,你刚才讲到那个“食无酱不食”。还是什么来着?

    红叶:对,“不得其酱,不食”。

    梁冬:啊。

    红叶:这个被我们忽略了。

    梁冬:什么叫不得其酱不食啊?

    红叶:就是没有得到合适吃这个食物的酱,我们就不吃了。古人啊想必是在吃肉的时候用一种酱,吃大羹的时候用另外一种酱,

    梁冬:就是吃蔬菜的时候用酱。

    红叶:他们吃蔬菜的时候还有一种酱,在吃这个谷物的时候又用别的酱。

    梁冬:我觉得这点很有意思。就是现代中国人在饮食上最大的缺失就是没有了酱这个东西,

    红叶:对!还有“肉虽多,不可胜食气”,就是说你这个家族可能很富裕,肉食很多,但是肉的气不能盖过你主食的气。这就是“甘受和”和“白受彩”的进一步的阐释和延伸。

    梁冬:就是说吃再多那个肉都一定要有更多的米饭在上面加着。

    红叶:都有更多的主食来匹配它,这样才能不伤我们的肠胃。

    梁冬:嗯,现在很多人是不吃米饭,不吃主食,光吃肉。

    红叶:对。

    梁冬:这是很危险的哦!用你这个观点。

    红叶:对,最可怕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人呢,古代啊!我们自称为自己为粒食者,这个粒呢,是一粒一粒的粒!

    梁冬:嗯嗯嗯!

    红叶:我们都是以谷物为主嘛,这谷物都是一颗一颗的,嗯!所以很多人感叹啊,最小的小米,古代叫黍,养活了最庞大的人口,粒食者它对应的呢,是肉食者!

    梁冬:对!

    红叶:中国人呢从肉食转变为粒食啊实际上是一种体质的选择。

    梁冬:诶,我一直觉得哈,就你看中国足球队踢得不好啊,那个体能也不行啊,所有但凡运动量比较大的那些运动,那中国人玩儿不好。

    红叶:对!

    梁冬: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中国人不吃肉的结果!

    红叶:呃,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梁冬:对!但是,他吃了米,吃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呢?

    红叶:耐力强!

    梁冬:耐力反而比较强!

    红叶:对,对类固醇的这种耐受能力变弱了,但是呢,不容易得恶性肿瘤,

    梁冬:就是说现在世界上……中国有那么多人得恶性肿瘤,是因为这个饮食习惯被改变了。

    红叶:饮食习惯是很大的一方面,当然还有这个社会……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

    梁冬:嗯。好,继续。

    红叶:还有:“唯酒无量,不及乱”,只有酒,没有每个人规定的量的多少,但是呢,你喝完酒以后呢,你不能够乱心、乱性。

    梁冬:这都是孔子他的观点吗?

    红叶:就是孔子的观点,就是十不食的原文啊!还有个:“沽酒市脯,不食”,沽酒外面买来的酒,市脯呢,外面买来的肉脯,是不吃的!

    梁冬:啊,就是我们现在街上看到很多那些……

    红叶:商品化的……

    梁冬:啊,商品化的那个熟食,广东人叫做烧腊呀,叉烧啊,是吧,这些东西!他不吃,要自己家里做的。

    红叶:对,我以前一直不理解这句话。有一年啊,我去这个……去四川玩儿,大家都很尽兴。就住在一个农家,就问这农家说,我们想喝点酒,你这有什么酒?农家说啊,说这个外面卖的这些酒啊,我们没有,我们只有自己酿的酒。我们将信将疑地说:“那就先来一斤吧”。那酒很便宜,随便拿了一个小瓶给我们装上了,结果一盛酒鲜美无比啊,最后我们三个人喝了四斤酒,没有一点儿醉意,那个如饮琼浆的感觉。为什么呢?自己家人给自己家酿的酒,它的精气神注入的够啊!你如果把酒作为一个商品的话,你在做酒的时候,你就没有那种心计,也没有那种心机,或者没有那种心力,来表达你的内心的那种东西。

    梁冬:会不会太非物质化了,你这样讲?

    红叶:对,对,是!有一点。但是,它这个饮食上面有意义的,一品尝就有它的意义。

    梁冬:就是有差别,对不对!

    红叶:这个要大家自己去品尝。

    梁冬:所以最好吃的还是自己妈妈做的饭,啊,回家吃饭,是吧。

    红叶:诶,我观察到啊,这个母亲给女儿熬的药。

    梁冬:嗯。

    红叶:就比女儿母亲熬的药,口感就要好。

    梁冬:哎嘿,这个真的是很有意义哈!还有什么?

    红叶:市脯也是这样,肉也是这样子。

    梁冬:就是说外面那个烧腊当,或者说那个熟食店做的那个肉食,一般来说孔子是不吃的。

    红叶:至少这个店要是一个小店,孔子才可能吃,它产量一上去以后啊,它里面注入的心力就不一样了。

    梁冬:怪不得你说现在那些什么各种的火腿肠,肉肠,其实真的不要吃。

    红叶:没肉味儿了!

    梁冬:啊,我估计里面都没有肉了吧!

    红叶:还有这个祭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梁冬:什么意思?

    红叶:就说这个……古代啊,是很讲究祭祀的。如果这个祭祀的肉呢,是为公家来祭祀的。这个肉不能隔一夜,隔一夜就不吃了。如果是私人的祭祀呢,可以隔三天,出了三天也就不吃了。“还有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让说话,这个实际上是一个修心的方法,呃,我们现在都解释说为什么要“食不语”,是因为怕吃饭的时候呛着,这是完全不对的。

    梁冬:嗯!

    红叶:因为吃饭的时候呢,我们从气的角度来讲啊,它都是向内收的,说话的时候呢,它的气是往外张扬的,对不对?

    梁冬:对!

    红叶:它跟我们本来的气是反的。我们吃饭的时候呢,气都往胃这方向走的,是往内收的。

    梁冬:嗯嗯嗯。

    红叶:呃,一说话呢,就会引导我们的阳气往外张扬。

    梁冬:对,所以,就觉得……

    红叶:对,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吸收啊,和实际上对食物的这个评判。

    梁冬:嗯。

    红叶:“寝不言”也一样。睡觉的时候,我们的精气神都是往心脑这方向走的,一说话就往外张了。

    梁冬:那,那些说梦话的人其实就是阳气敛不住喽?

    红叶:阳气飘出来了。

    梁冬:噢。

    红叶:还有“寝不尸,居不客”。就是睡觉的时候啊,你不要讲究那个姿势,不要直挺挺地像个僵尸一样躺着。

    梁冬:寝不尸是尸体是“尸”了?

    红叶:啊,尸体的“尸”。

    梁冬:呵呵。

    红叶:不要像那个僵尸一样的躺着。

    梁冬:那,应该怎么睡呢?

    红叶:怎么舒服就怎么睡。

    梁冬:哦。趴着睡,有些人喜欢趴着……我就趴着睡觉。

    红叶:诶,喜欢趴着睡的人胃都不好。

    梁冬:呃,是。

    红叶:他不舒服。

    梁冬:但是,也就应该尊重这样的。

    红叶:对,他肯定是要让人自己舒服的方法嘛。

    梁冬:对。

    红叶:还有呢,“居不客”。

    梁冬:嗯。

    红叶:你在自己的家里面,不要像客人一样,一个是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不要见外。别在家里面,也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那样其实对养生不利的。这就是他的两不厌和十不食。

    梁冬:哦。今天呢,我们觉得匆忙地和红叶呢,一起来分享了一些孔子的生活观。我们发现呢,其实孔子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尽管在一个环境不是很好,有些时候还有一点颠沛流离的时代,但是孔子呢,对于自己应该吃什么?怎么睡?怎么坐?他有很多的要求,而且不是很刻板的要求,都是变着法的让他自己舒服、愉快的方法。啊,而且呢,是比较知道这个事情本质之后,啊,怎么活得愉快的。所以呢,有的时候呢,我们会看见有些人,虽然有了钱以后,但是他生活变得很粗糙,或者生活就没有细致过,那就觉得深深的同情。所以,好的生活,那绝不是,光是有财富堆积的。他其实是需要有知识,需要有一颗你追求更舒服、更好、更善良、更平和的生活的一颗心。当你有这颗心的时候,你才会过上真正的贵族的生活。而这个贵族,他并是真正地有钱,或者是抱负,只不过是灵魂在高处的那样的一种体会。好了,感谢红叶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话题,我们下一期再见。

    红叶:好。谢谢大家。

  下载 国学堂 20090510梁冬对话红叶 孔子的饮食观第一讲.mp3

  下载 国学堂 20090510梁冬对话红叶 孔子的饮食观第一讲.doc

  下载 国学堂 20090510梁冬对话红叶 孔子的饮食观第一讲.lrc

   查看 200905 红叶:孔子的饮食观 系列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