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20110326 梁冬对话吴伯凡 第六讲 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

    20110326国学堂—梁冬对话傅京亮第六讲

    本期主题: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

    主 讲 人:傅京亮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3-26 23:30-2011-03-27 00:15

    本期预告:

    画外音:什么是龙涎香?

    傅京亮:它是来至自于抹香鲸一种的分泌物。

    画外音:宋代人品香用掉了多少国民财富?

    傅京亮:能达到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

    画外音:苏东波苦守七年为哪般?

    傅京亮:梅花芯上的雪水。

    画外音:《西厢记》里香为媒。

    傅京亮:是用香贯穿出来的一个故事情节。

    画外音:香文化研究者傅京亮做客《国学堂》,讲述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带你领略时尚复古香生活。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延续上一周的话题呢,我们有请的是香药大师傅京亮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国香文化。上次我们讲到汉朝的时候呢,大家玩香玩成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讲到唐宋以及元明清,因为时间有限,我们集中一下。诶,傅老师啊,在唐朝的时候、隋唐的时候,我们的香道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呢?

    傅京亮:历史记载,隋代的皇帝就是大肆地敛财呀,包括我们现有国内的这些所有的疆域里面,甚至也包括了西域,南方像越南呀等等等等这些地方,当时都属于我们的藩属国,都要来进贡。那么隋炀帝特别喜欢香,当时隋朝的这些国家进贡,主要进什么?香药是主要的贡品之一。在隋炀帝的时候呢,皇宫里面的香药那就是堆积如山,非常的大,各国进贡的,也包括沉香、檀香、酥合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叫龙涎香。

    梁冬:这个龙涎香是什么东西呀?

    傅京亮:龙涎香呢它是来自于抹香鲸的一种分泌物。那么古人呢他不知道抹香鲸这个东西,他认为这个东西在海里面飘着,漂浮着,遇到这个海岛、礁石的时候,因为它是黏液,就会依附到石头上面去。那么经过了风吹雨淋、海水的这种清洗,就产生了香。实际上它是什么呢?产生于抹香鲸一种分泌物。

    梁冬:是抹香鲸的痰?

    傅京亮:还不是,不是。它是什么呢,抹香鲸它的食物是什么?它喜欢吃像乌贼鱼呀这样的东西。它吞下去了,那么乌贼的里边有一种软骨,它吞食以后,软骨不能消化,在体内会使它的脏腑受伤。

    梁冬:就是刺激到了嘛。就跟我们吃了鱼骨头之后,刺伤了自己的肠道一样。

    傅京亮:对,那么它的身体就会再分泌一种物质来疗伤,它要慢慢地把这个东西这个鱼骨包起来,让它不要再刺伤它的身体、脏腑呀,这样一种东西。

    梁冬:然后就吐出来?

    傅京亮:那么它经过海水反复地淘洗和阳光照射,经过许多许多年以后,才慢慢地变成香,是这样一种东西。那么龙涎香实际上在唐代的时侯就已经出现了,隋唐的时侯已经有了。但是呢,隋炀帝他最喜欢的还是沉香,所以隋炀帝呢,我讲到大运河的时候,他就巡河去,去视察工作嘛。

    梁冬:对。

    傅京亮:他这一路要烧香,他怎么烧呢?他是皇帝,至高无上的,他就不像我们这么节约了,小香炉子烧一点香,他把沉香要配上其它的,包括加香……等等等等一些香药堆起来,点上火来烧。

    梁冬:他经过这条运河边上,两岸都应当很香了?

    傅京亮:是的。所以当年哪说隋炀帝所过之处香闻十八里。

    梁冬:哦,史书真有记载?

    傅京亮:有记载,有记载。但是隋代,它的时间不是很久,就进入唐代了,唐朝了。那么唐呢,唐朝建国以后,在开始的阶段,像李世民他是比较节俭。他认为呢,我们唐代现在所……国库里面的东西很多是上一代存下来的,我们自己还没有积累,要节约。所以唐代最早的香是比较简单的,他不允许烧很奢华的香。

    国学堂记:龙涎香原来是抹香鲸肠胃受伤之后的产物,经过时间的锤炼、阳光和海水的洗礼,最终成为帝王的掌上之宝。相对于奢靡的隋炀帝“香闻十八里”,唐王朝李氏一族又如何用香?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传奇?

    梁冬:所以香这种东西本质上来说,在古代就是很奢侈的事情?

    傅京亮:对。你看所以李世民呢,他那时候用的香有几款是以柏木柏枝为君药的。

    梁冬:什么意思?

    傅京亮:这个东西比较便宜一点。

    梁冬:就是柏木?

    傅京亮:啊,柏木。

    梁冬:松柏的“柏”?

    傅京亮:松柏和柏树枝为君药来合香的。他就用的量很少就是沉香、檀香这些,呃……龙脑香也用,但是量比较小,不像隋炀帝那么奢侈了。这个唐代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唐代的皇帝有许多都是信佛的。所以形成一个规制,每一个皇帝登基以后,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建一座寺庙。什么寺庙呢?供皇帝去烧香的专用的寺庙。从李世民有他的寺庙,那么李世民的寺庙建在哪里呢?就是他在他的老家,在太原,他的老宅子。他当了皇帝以后,把这个老宅子就改建成了一座寺庙。但过去古代建寺庙和现在人的概念不一样,古代建寺庙呢,是先要立塔,要建塔,古代的佛的供养是在塔……佛塔里边,而不是在大殿里边。还有一个唐代的,应该算是唐代的皇帝吧,她虽然自己改了国号,叫什么大周。

    梁冬:对。武则天。

    傅京亮:武则天。像武则天呢她是信佛,真信假信不好讲,但她很有才华,她自己还制订文字,她还写了烧香的偈语,那么武则天登基以后,也建了一座供她自己烧香的寺庙。叫什么呢?叫普救寺。

    梁冬:普救寺?

    傅京亮:普救寺。这是供武则天自己烧香的一座寺庙。因为武则天呢她和佛教有很深的渊源的。

    梁冬:我听说武则天她自己的私人幕僚很多都是高僧。就是那些高僧,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好像禅宗的一些高僧还曾经帮助武则天制定了一些治理国家的一些策略。

    傅京亮:对。那么当年有一次,当时武则天还是妃子、贵妃的时候,就陪同李治到少林寺去。当时这个方丈他认为武则天将来可能会非常发达,所以就和武则天……就告诉了武则天,说我给你一款香方,那么你回去以后呢,请人把这款香……按这款香方严格地把它来配伍,来做出香来,那么你要经常地用,说将来某一天,你怎么样以后把它作为你的专用的香。那么这一款香呢,是少林寺的方丈……

    梁冬:少林寺?

    傅京亮:嵩山少林寺的方丈,送给武则天的。

    梁冬:这个事情在史书上真有记载吗?

    傅京亮:这个事情是有的。从我所得到的香方里面,也有这样简单的记述:本方源于少林,归于武则天。

    梁冬:现在你也得到了这个香方了?

    傅京亮:实际上少林寺这个香方已经没有了,是在石友三火烧少林的时候,把它的这些书籍烧掉了。所以是少林的师傅问我,这款香方还有吗?

    梁冬:那你是别的地方找到的喽?

    傅京亮:诶,这是我家里边的东西。我说不仅香方有,这个香我也有,已经做了好多年了这款香。这款香呢那么应少林寺的要求,就给他做出了这款香。

    梁冬:又做好还给少林寺了?

    傅京亮:又还给少林寺了。

    梁冬:有意思。

    傅京亮:可以通过它来造福于众生嘛。

    梁冬:我觉得很有意思,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很多东西啊,你这个机缘巧合啊,比如说以前那个蒋烨老师就给我们曾经说过一个话题,他说为什么宋朝叫宋朝,是因为赵匡胤起义的那个地方呢就是以前的宋国。所以呀,历史它会很长的时间会进入地下,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又重新回来了,就像这个暗河一样。你说这款香,假如真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的话,它流传,然后被烧掉了这个方子,然后这个方子后来到谁家里了……最后到他们家的时候,最后又回去了。你要是把自己抽身在一个两千年的历史上来看这个事情的时候呢,你就会觉得弹指一挥间的历史真是充满了无数的机锋和趣味啊。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女皇武则天受赠的少林香方经过千年辗转,最终又重归到梦开始的地方,而它究竟是怎样的一款合香?为何物所造?什么是唐香呢?《国学堂》带您领略时尚复古香生活。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讲到这个傅老师呢,把他们家的那个香方啊重新又献回给少林司了,做了这样一款香的一个故事。我觉得呢很感慨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很多的事情呢不是没来由的,你认真想想,今天你之所以会这样,一定跟若干年前的某一些事情是有关联的。这也是弗洛伊德反复地要催眠、反复让大家去想童年曾经受过什么样伤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说远了,说回来。诶,傅老师,这款香呢,叫……这个字念什么?

    傅京亮:念“zhān"。

    梁冬:旃檀微烟贡香。这个旃檀是什么意思呢?

    傅京亮:旃檀它是因为檀香里面呢有三个大类。一类是白色的檀香,白旃檀香,还有一类是黄色的,黄檀香。还有一类是紫色的,紫檀香。那么这里边呢,传统的做香,从唐代来讲是以白色的旃檀为主的。

    梁冬:这檀木还有白色的吗?

    傅京亮:它是……不是纯白的。

    梁冬:是浅一点的颜色?

    傅京亮:浅一点的颜色。那么这个旃檀香呢,我们讲到白色的旃檀香呢用来做香的比较多。但是檀香里边香气最大的是黄檀香,黄色的檀香。黄檀香它的香气比白檀香浓烈,但是古人一般不用它做香。

    梁冬:为什么呢?

    傅京亮:它典雅的这种成分不够。

    梁冬:有点骚?

    傅京亮:过于燥、火。

    梁冬:有点骚,反正就是。

    傅京亮:对,那么紫檀呢古人多来做染料。而不是来作为香药来用,它有淡淡的香气,主要是做染料。那么为什么要用白色的旃檀来做香呢?因为唐代的香它有个特点,非常地华贵、典雅。光华贵不可以,要典雅。这个非常地华丽、华贵、那种大气啊,贵族的气要出來啊。典雅,典雅那就说不能像爆发户似的吧。

    梁冬:我明白了,实际上是这样子的,这个叫名可名非恒名。你试图用语言去讲一些非语言的东西呢,本来是讲不清楚,道可道非常道,是吧?你要非要说华贵,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非要吃一下梨子的味道,那就知道了。一样的道理,我们看到你现在重新做的这款香呢,这里面有一个东西叫做“白檀陈檀唐香”。什么是唐香?

    傅京亮:唐香呢,是唐代做香的大家们把几种香药炮制合和而成的一种……

    梁冬:准产品。

    傅京亮:诶,准产品。它不是香,它是一种香药,这就是唐代一种秘传的东西。

    梁冬:现在也有啊。

    傅京亮:还有的,有的。

    梁冬:茅香是什么东西呢?是香茅草吗?

    傅京亮:茅香呢,是一种香草。是类似于我们的蕙草,长长的叶子这样的东西。

    梁冬:我们去吃那个泰国料理的时候,它会有一些这种香茅的那种水。

    傅京亮:对对,那么茅香呢还有几种,有白茅香,白茅香就是我们说的茅草那个根,白色的那个根,甜甜的,有点甜的味道。

    梁冬:那还有就是马蹄香。

    傅京亮:马蹄香就是一种植物的根茎。

    梁冬:我在看这个香啊,这个檀香这个贡香呢,它里面有一些原料,叫马蹄香。安息香是什么?安息是一个国家嘛,对不对?

    傅京亮:安息呢应该是安息国。

    梁冬:对。

    傅京亮:那么安息香实际上它出产于这个阿拉伯地区。就这样一种……也是一种树木的分泌物,油脂类的东西。

    梁冬:还有丁香枝和益智仁。

    傅京亮:我们的很多的名贵的香药,包括酥合香、乳香、安息香、沉香,它都是来自于植物的分泌物,都是来自于这个东西。

    梁冬:其实麝香是不是也是动物的分泌物?

    傅京亮:麝香也是动物的分泌物。

    国学堂记:同为檀香,其色分白、黄、紫。其性也大相径庭,白檀香因为气息华贵典雅而入选唐香制作之列;而黄檀、紫檀则含恨落选。越过华丽的盛唐,香迎来了它千年生命的鼎盛时期。在宋朝每年究竟有多少国家财富随香烟消散呢?

    梁冬:在宋朝,宋朝的时候呢有一个很著名的一幅画,叫《清明上河图》。我记得傅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在《清明上河图》上面呢,只有做香的这些呢是被标出来什么什么记什么什么号的,是这样吗?

    傅京亮:它是这样,因为香在宋代的时候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梁冬:高在什么地步呢?

    傅京亮:而且宋代它每年呢国家烧香的消费占国民经济多少呢?超出四分之一,你想我们国家现在哪个产业它创造的价值能达到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而我们宋朝的人呢,烧香就消耗了四分之一,而且还要多。

    梁冬:这个数据时从哪里来的?

    傅京亮:这个历史有记载的。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在宋代,包括地方志,都有记载,可以查到。

    梁冬:那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一定是因为当时宋朝的皇帝自己在玩香。因为呢,都是这样的,皇上会影响贵族,贵族会影响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会影响平民嘛。

    傅京亮:我想宋代呢皇上是一个方面。更重要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呢,是宋代的知识分子不仅烧香,是玩香的高手而且是香研究的专家。

    梁冬:宋代的知识分子就是唐宋八大家喽,包括苏家的人喽?

    傅京亮:苏家,都是高手。

    梁冬:是嘛?

    傅京亮:黄庭坚。也包括蔡家的,蔡京、蔡襄等等等等,还包括陆游啊,这一些人都是……还有李清照啊、辛弃疾啊……能找到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是高手。

    梁冬:他们当时这些文人之间怎么玩香,怎么比香呢?

    傅京亮:那古人叫香会或者斗香。

    梁冬:在宋朝的时候文人之间是如何斗香的呢?

    傅京亮:像香道这种东西呢,它应该是来自于唐代这个时间,从中国这种形式不是这个名词,从中国传到了朝鲜,从朝鲜又传到了日本,开始这样一个事情。那么我们传去的是什么?传到韩国的,传到日本去的是香的本质,香的内涵的东西文化。而现在社会上做的香道呢,我自己认为是有其形而无其质。

    梁冬:就是动作很复杂。

    傅京亮:做一套非常复杂的像舞台上表演的东西。那么宋代,我们说宋代,包括唐代的斗香,香会,是干什么呢?就是你在家里边合香,合出来几个香品,那么我也合出来几个香,他也合出来几个香品。某一天,我们几个朋友到一起,分别点上去,来品,谁合的香好,这种好包括香的韵味,香韵,香气等等各个方面,包括香烟,很多个方面的元素,大家来品评它……哎呀,说梁老师做的这款香最好,香魁啊,最高的,那么我要学习啦。

    梁冬:哦。

    傅京亮:大家相互交流嘛,啊,你这款香怎么合的啊,你用的哪个香?什么时间合的?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梁冬:用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光线下面,是吧?

    国学堂记:品香竟然品掉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宋朝的好香之风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早在彼时,中国的文人阶层就已然出现品香俱乐部,其形式与现代香道十分相似。这其中又是谁曾为成就一款香品而苦守七年?《国学堂》带您领略时尚复古香生活。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欢迎大家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傅老师啊聊到这个话题,就讲这个宋朝的时候大家在这儿比香。在古代的时候呢,大家是有一件共同的事情,是能够借由一个器物,或者看得见的空气,彼此分享灵魂和情操。啊,玩的真高级,是吧?所以以前我们学那个书,说要培养高尚的情操。一直不知道什么叫培养高尚的情操,现在知道了。诶,那我想请问了,在宋代的时候,文人之间那个比香,比完了之后,有没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呢?

    傅京亮:它是这样,有很多文人为了做一款香,它可能不是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甚至用十年八年的时间,甚至用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合和成一款真正的好香。那不是像我们现在想象的,用几种几十种香药打成粉,合到一起,做香就完了。那么宋代的时候,比如说有一款香,这个苏东坡做的,应该叫雪中春信,就是春天到了,梅花要开了。

    梁冬:突然下雪了?

    傅京亮:诶,他要做成一款(雪中)下雪的过程里边,梅花盛开的,这种……

    梁冬:用香来表达这个意境?

    傅京亮:诶,来表达这种意境。

    梁冬:哇,好高级啊,好通感呢。就是说……这就是通感嘛!你看见了雪中的那个梅花,你要把这种感觉换成那种味道,比如说有些人看到这个景……贝多芬看见田园,是吧,他用音乐谱出来《田园交响曲》。那,苏东坡就是看到这个景象之后呢,要用香来表达。

    傅京亮:对,那这一款香呢从不完整的史料我们来分析。他大概做了最少有七年的时间。他在等什么?

    梁冬:他等什么?

    傅京亮:他在等一个特殊的时间--梅芯雪水。梅花芯上的雪水,等这个东西。

    国学堂记:为获得梅花芯上的雪水。诗词以豪放见长的苏东坡竟然苦守七年,叫人不得不敬佩其良苦用心。元曲佳作《西厢记》广为流传,可您单知道这男女主人公流传千年的爱情桥段,是由小红玉成好事,可其中另外一为重要媒人又是谁呢?

    梁冬:有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诲淫诲盗的。《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啊?

    傅京亮:啊,《西厢记》应该是讲了一个是唐代后期的一个故事。他的主人公莺莺呢是……她的父亲呢是唐……

    梁冬:她叫什么莺莺啊?

    傅京亮:崔,崔莺莺。

    梁冬:崔莺莺。

    傅京亮:她的父亲是这个唐代的一个宰相。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啊,它这个故事当中的香呢,在里面起到一个非常特殊作用。

    梁冬:话说东汉末年……

    傅京亮:首先是呢,我也是偶然发现这个问题啊,故事的产生地点……发生地点叫普救寺。

    梁冬:就是那个……武则天那个寺吗?

    傅京亮:对。我们前面讲过武则天,她的寺庙是普救寺。当时呢莺莺也在普救寺的后花园里边,在焚香拜月。张生来了,闻到一股高贵的特殊的香气。他随着香气去了,当他赶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香气犹存,但是伊人已去,只听佩环叮咚声。”崔莺莺上哪去了?沿着竹间小路走了,回去了,烧完了香了。你自己在那儿闻香去吧。

    梁冬:所以古代的文学作品啊,人不在,有一些香味,有一些那些玉器和玉器叮咚敲响,拖在青石板上的那种声音啊,这种美学的那种意境啊……真的是很高级!哈哈哈……我们这种低级的人,说所有好东西(都是)很高级。

    傅京亮:从西厢记对香的描述,使人们想到了这肯定是一位大美女。非常有修养,出身不凡的……

    梁冬:呵呵,一个丑女难道不配用香吗?

    傅京亮:诶,那肯定烧不出那种韵味来,你想像嘛。实际上还有一首小诗啊,就说是写的是晚上读书啊,就是这个这个……说晚上读书呢,读了书,夫人醒来一看,半夜了还没有睡觉,香已经停了,被已经冷了,说: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郞知是几更天。这首出奇,用这种温馨,出来就变成美女了。这个美是这样一个概念。

    梁冬:对对对,所以美是一个主观问题。

    傅京亮:诶,对。

    梁冬:好了,说回来。说张生崔莺莺啊。

    傅京亮:所以张生啊,你想张生会想什么了?那我想他肯定要找……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我要看个究竟了。张生本来是要赶考去,路上要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几天,他把心思转移了。我也不赶考;我也不走了,在这住下。

    梁冬:要我儿子以后敢这样,我就打断腿。

    傅京亮:诶,非要去找,要看看这个美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最后,张生和崔莺莺他们的相见,还是在莺莺……在大殿上香的时候,那么张生也装个样子,也去上香去了。诶,一次机会。那么中间后边呢他们两个约会啊,私相会,找个理由啊,上香去。要不老太太不放的,不能出去啊。我到后院上香去。整个西厢记的过程,大家仔细看一下,是用香贯穿出来的一个故事情节。

    梁冬:哦,真的是从……一本书哈,不同的人看就看到不同的东西,是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心中有佛就有佛。你看心中有香啊,看见一本小说都是以香为贯穿的。不过这有道理。你说啊两个人的故事,总是有些背景的。背景的声音,背景的人物,背景的画面,背景的场景,以及背景的味道。这些味道呢就贯穿起来了。你用味道来贯穿一个事情的时候,它就变成是由独立的事情变成了一体。

    画外音:心中有佛所见皆佛。被嘉宾这样一番解读,这崔小姐和张生的幸福生活还真要感谢香的鼎力相助。跨过了鼎盛的隋唐,浪漫的宋元。香,在逐渐开始封闭的明清,又引起怎样的风波?葡萄牙占领澳门是打下来的吗?《国学堂》带您领略时尚复古香生活。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刚才呢,跟傅老师呢讲到了这个《西厢记》,完全是一个用香来贯穿的。宋元之后呢,就到了明清时期了。明清的时候中国人的香又怎样呢?

    傅京亮:因为宋代是香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以后呢,这个朱元璋呢就实行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政策。那么香药的资源开始被控制了。但是很多皇帝呢,他是喜欢香的啊。特别是嘉靖皇帝,他呢喜欢香。明代啊……喜欢香,他喜欢什么呢?龙涎香。但龙涎香非常非常地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怎么办呢?当时啊,海上的这种力量比较强大的葡萄牙政府,他们呢来往于各大洲之间,他们经常会得到龙涎香。那么他们知道呢,明代的皇帝喜欢这个东西,好,就来卖给你。那么以后葡萄牙政府呢发现,哎哟,这是个生财之道。我要在中国的接近的地方要建立一个基地,供我们的人来往,船舶的停靠,就选择了澳门。选择澳门以后,他为了拿到澳门,长期占据澳门的目的达到这样一个,就行贿,买通了中国的一些官吏。

    梁冬:尤其南方的一些,像广东的道台什么的。

    傅京亮:对。那么嘉靖皇帝呢他很高兴,反正你把香给我供上来了,其它的事情好说。他们要用你的地方嘛,让他用就完了。就跟人签订了澳门租赁给葡萄牙的这样一个协定。

    梁冬:换句话来说,这个葡萄牙……这个澳门这个地方它不是打下来的?

    傅京亮:它不是打下去的。

    梁冬:它基本上就是一个行贿?

    傅京亮:行贿。但是呢这里边……过程里边也有他炫耀武力。

    梁冬:对。总而言之,就是说澳门今天的历史,有好多葡萄牙人呢,你到澳门街上吃那么多葡萄牙餐,居然呢是跟嘉靖皇帝喜欢香有关系。所以很多事情啊,这个因果之间非常复杂,多因多果之间,条条明线暗线。

    国学堂记:福兮祸所依。如果不是因为便利的海上条件带来的名贵香料,可以满足侵略者的野心和帝王可笑的价值观,澳门的历史也许会被改写。聊过了澳门的沧桑往事,再把目光投向香港,这一片土地是因何而得名呢?跟香到底有没有关系?

    傅京亮:香港名字怎么来的呢?原名就叫香港吗?不是。

    梁冬:话说……

    傅京亮:从唐代开始,因为国外呢我们的国际贸易特别地繁盛,特别香药的贩运呢,每天几千艘货船在运香,上万艘货船在运香,港口接待不下了,怎么办呢?有个地方先停,在那儿停等,我要安检,就是检查的,停哪里去呢?在尖沙咀停。停排班、排队,什么时间你来检查,来做这个质检、安检,这样整个的海面上就香气四溢。还有一个问题呢……

    梁冬:还有什么问题呀?

    傅京亮:香港那地方,它本身的地理环境、气候,它适合于沉香的生长,所以香港这个地面上边一直延续到东莞这一带,长了很多很多的沉香。

    梁冬:哦,是吗?

    傅京亮:啊,沉香。

    梁冬:所以香港这个地方真是风水宝地。

    傅京亮:对。那么海上的香气加上沉香,大家就约定俗成,慢慢慢慢叫成香港了。香港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嘛。

    梁冬:所以,就是你一看这个地方叫香港,你就应该立刻联想到它到底跟香有什么关系呢?还真有关系。

    傅京亮:有关系。

    梁冬:所以就这个事情呢,我觉得我们这个话题从远古时期到汉、到隋唐、到宋……到今天这一路走下来,您会发现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其实你不管用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拿来贯穿历史。用香来贯穿历史,你就看到了一个香的中国历史。

    傅京亮:对。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一下香的特点。汉代香宽博大气,就反映了汉代一种整个国家的一种特征、特点。而唐代的香华贵典雅。宋代的香呢是冷峻,高耸、冷峻,意韵非常长久,因为宋代呢是文人呢主导了香的发展、香的研究。所以文人的东西情调更多。到了明代呢香品呢是一个广泛的普及的一个过程。所以,民间的东西掺杂进去了。而且逐步到明代的时候,香的发展呢出现了职业化。像在北京就出现了专门做香的厂家。

    梁冬:在哪儿啊?现在这个地方。

    傅京亮:哦,现在没有了。到了明代呢有一种香炉叫宣德炉。宣德年间做的宣德炉。这是宫廷里边做的。那么这个地方,应该北京它的遗址还应该……哦,遗址没有了,地名还有。就是在玄武门的附近有个叫香炉营的地方。

    梁冬:所以呢,在我们整整的六集的关于香道文化的一个话题里面啊,我们很有幸呢请到了傅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那一些我们每天看见陌生而熟悉的事物。当你哪怕只是点一个盘香,或是在家里面插几根香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日常的事物的开始,他们的那个基础是如此的烙印下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这种文化的精髓。现在我们看到的香呢,因为有夹杂了很多的假冒伪劣的产品在里面呢,所以说,烧出来已经对我们的身体不健康了。但是,你可以遥想当年。或者现在呢还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在用纯植物的方法在做一些香。让这些香呢,像可以流动的,可以看见的空气调达我们的身心。或者呢,当我们看见这个香,在缭绕之中的时候,它的那一股的这个香烟,你会回射看到自己的灵魂的投射。用这种方式,我们的中国人的精神得以延存下来。所以呢,我特别感谢,我也特别代表我们所有的观众朋友感谢傅老师,也许呢我们这个节目呢,有些时候在制作上还有不完备的地方,在讲述上呢还有不完全的地方,不够逻辑的地方。但是呢我们只希望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理解和意识到,原来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非常地优雅,婉转和智慧。如果你真的理解我们中国文化太美的话。谢谢!再见!

    傅京亮:好,谢谢梁老师,谢谢大家!

  下载 国学堂 20110326梁冬对话吴伯凡 冬吴大话道德经第六讲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mp3

  下载 国学堂 20110326梁冬对话吴伯凡 冬吴大话道德经第六讲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flv

  下载 国学堂 20110326梁冬对话吴伯凡 冬吴大话道德经第六讲香气四溢的唐宋元明清.doc

   查看 201103 吴伯凡:冬吴大话道德经 系列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