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小而美?小才美!2013.4.28

     文/许维 摘自“THE ONE @许维”微信公众号

    今天的配图是我前天在大连吃的一家饭店,当地朋友推荐的,说是大连最好吃的海鲜。这家饭店位置非常偏辟,我从市中心打车过来花了50块钱,大部分顾客都是自己开车过来的(门口停的大部分都是好车)。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这个店的装修很一般,店面也很小,环境幽雅跟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这个店非常爆满,昨天我和朋友排了起码半小时的队才吃上,我们后面还不断的有人进来。店里的墙壁上挂满了老板娘和不同明星的合影,它还曾经上过东方卫视的某档电视节目。

    这家店最有名的是海肠韭菜水饺,每天限量供应,每桌客人仅限购买一斤,多了不卖。据说这个水饺只有老板娘自己才可以包出来那个味道,别人包的味道和她不一样,而她每天能包的数量就只有那么多。虽然这个店名气很大,但是它并没有想过开分店,个中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吃完回来以后,我睡不着就开始琢磨这家店。这是一个典型的小而美案例。在大部分语境当中,小而美似乎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为你做不大,所以你才小而美的。我们在奉劝一些朋友走小而美路线时,也总是会这样来劝导:“野心不要那么大,干嘛非要做大呢?做大了很累的。”

    但昨天我突然觉得,其实小而美并非是为做不大找一个好听的说辞,或者说是一种心态上的安慰,小和美可能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你小,你才是美的,而你的美,就是因为你的小。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来吃这家店的客人的心态。首先,来吃的基本都是熟客,这个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是绝无可能找得到的,所以客人有一种“这是我的个人收藏,而不是大路货”的感觉。其次,它每天限量供应招牌水饺,让客人有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第三,只有老板娘包的水饺才是正宗的,其他人包的都不正宗,这就带有个人崇拜的因素了。

    我猛然发现,这不就是奢侈品吗?它简直具备了一个奢侈品故事该有的所有要素——排他性、稀缺性和情感连接。虽然它店面很破,价格也没有多贵,但是它除此以外和奢侈品没啥两样,来吃的人在当地也是非富即贵。

    假如说它变成一个连锁海鲜酒店集团,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首先是客人的那种独享的感觉没有了,本来“属于我的”,现在“属于所有人”了。其次那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没有了。第三我可以肯定的知道饺子不是老板娘包的了,那我为什么不能去吃别人家的?

    我很怀疑老板娘是不是和爱玛仕家族很熟,因为我感觉他们的套路非常像。而类似LV这些被LVMH等大型奢侈品集团收购的品牌,我们则很难再找到类似爱玛仕那样的感觉了,越来越给人感觉仅仅是高级复制品而已。

    联想到我现在做的这个所谓的“自媒体”(其实不就是个公众号嘛),和那些“媒体”相比,我的价值在哪里?想来想去,我觉得我的优势就是“小”。因为小,所以我不需要去考虑他们那些烦心事儿,比如说如何持续保持高质量内容的供给,我想不供给就不供给了,谁说我一定要每天都更新呢,谁说我一定要写正经的文章呢?因为小,所以我可以做他们不能做的事儿,比如说你们给我留言,我只要有时间就是会回复的,我是个活人而不是一个“机构”。因为小,所以我只能自己来维护这个账号,而不是今天是A记者写,明天是B记者写。因为小,所以我可以犯错,就像我昨天修正了自己前天的言论那样。

    我这个自媒体和媒体相比,有太多太多的劣势了。但是只要我不去妄图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则他们其实也是无法和我竞争的。读者阅读一个媒体,希望获得的是信息,而阅读我的帐号,则是在和我这个人进行交流。这种区别就好比是,我去超市里买一个包是为了买菜用,而我去买一个爱玛仕包则是为了告诉别人我背爱玛仕。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小而美的存在,只是由于我们所接触到的媒体更喜欢去关注大而美,所以他们就被选择性忽视了。我们在很多时候偏执的去追求那些大而美的东西,哪怕那并非自己想要的。“别人就是那么做的”,往往成了我们去做某一件事的最好理由。

    小而美之所以是合理的,并非是因为你做不大,而是因为你一旦大了,可能就不再美了。小而美的背后,总是站着那么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品牌”。你之所以美,是因为你的粉丝们喜欢你,而不仅仅是喜欢你的商品。带给粉丝满足感的,除了那个有形的物品,还有一种无形的排他感和稀缺感,这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小而美不是大而美的一个半成品,它根本就是另一件不同的事情。

    如果说在以前做小而美是一件失败率非常高的事,那么现在做小而美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我们有淘宝、微博、微信这些工具,它们都可以帮助我们低成本的服务顾客,和他们进行联络,以及更高效率和大范围的传播口碑。

    今天我的微信订阅数终于差不多到10000了,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继续推广它的动力了。我觉得已经够了吧,再多的话我肯定回复不过来(现在已经无法做到每条必复了),那我不是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媒体”了吗?如果我变成了媒体,你们干吗还要订阅我而不是订阅天下网商呢?

    罗胖曰:

    今天小小得瑟一下——聚集在“罗辑思维”这个平台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了。

    我和申音老师有共识,一定要把核心服务对象控制在10万人之内。至于理由,上面的文章已经说了。

    怎么挑出这10万人?标准包括:

    1,视罗胖为朋友或闺蜜,而不是明星或受气包。

    2,关注自己和亲朋的成长超过关注收复钓鱼岛。

    3,平时爱智求真,偶尔自寻烦恼,绝不歇斯底里。。。。。

    呃,大家继续补充。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