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我们为什么热衷聊八卦2013.6.28

     胡赳赳

    学者们忠告说:把八卦看作是一种社交技能而非性格缺陷更可取。虽然你可能厌恶这玩意儿,但祖先们就是这么干的。

    最近,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系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从进化论的角度发表了对“八卦”的研究文章。他指出,“八卦爱好者”并非流行文化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先民们(石器时代)在建立社交圈子的过程中就有心理上的强烈动机,对周围人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注,以此更好地对抗未知风险、获取资源。因此,着迷于他人的“八卦”(似乎)早就在我们的基因上打下烙印。你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八卦的(近乎嚣张的)气味。

    也就是说,对“八卦”的热衷从进化适应性上来讲,是优势品质。史前祖先的生活范围狭窄,在穴居时代,他们必须与团体成员合作以抵抗外敌,但在获取有限资源时,内部成员又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做人真不容易)。祖先们必须记住谁是可靠的合作者,谁又是骗子;了解谁是生育能力强的配偶;学会如何经营友谊、联盟和家庭关系。天啊,早期的人类在政治、社会学方面,天生的会利用八卦知识来繁衍子孙。

    现在,我们的办公室流言,热衷的范围无外乎熟人社会的一部分。当然,名人也是熟人社会的常客。虽然他们离我们的生活甚远,但却是饭桌上永久的话题,充当了谈论的媒介物(他们真可怜)。

    在办公室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上司的八卦,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通过八卦途径可以使自己与上级的心理平等感觉建立;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八卦信息的交换与猎取(对,猎取,没错,把上司当猎物),使自己在办公室政治与办公室恩怨中,处于不败之地。

    而对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则毫无兴趣。比如前台,除非她正在猎食过程中击败了秘书,而与总经理有一腿。这时候,八卦就该升温了。

    另外,对于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同级,八卦与流言则更是横行无忌。同级、同行、同一专业人士的圈子是滋生嫉妒、艳羡、满足精神胜利法的土壤。不了解八卦简直无法立足与生存。

    为什么我们会抵制不住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在其著作《哈拉与抓虱:从动物相互梳理、人类闲聊解读语言演化》中说:“闲聊是联结社会团体的一种机制,作用类似于灵长类动物之间的相互梳理。”人类的经验证明,对他人隐私的强烈兴趣,备受自然选择的青睐,因为“能八卦”说明了具备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社会智商。

    如此看来,“能八”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甚至可以引入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的第三商:八卦商。八卦的技巧在于意味深长、欲言又止,但“我只告诉你一个”是最大的谎言,“我答应你不跟别人说”是次大的谎言。人们在这样的谎言中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时不时释放一些八卦消息,在社会学家看来,有利于“促进群体团结、增强群体规范、保证个体平衡”(不知道学者们为什么要用政党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八卦是局内人的事,如果没人找你聊八卦,说明你还不在这个圈子,你未被接受与取得信任,你被一脚踢开了,省省吧,溜墙根的人。

    罗胖曰:

    中学的时候,俺也曾经撇着嘴鄙视过马克思下的那个定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什么跟什么呀………

    后来才领悟到,这是关于人的本质的最精妙的描述。

    看一个人的格局,就看他关心的八卦。

    鸡零狗碎的八卦拼接起了他试图连接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八卦不分高下——

    关心中国怎样冲出第一岛链和关心隔壁那个小妖精昨晚去见谁了,境界差不多。

    格局只问宽窄——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才是真达人。欧耶!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