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当公民成为"国家的敌人"2013.7.13

     “战乱之时,法律失语”,是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名言。即使到了近代,战时法律与公民权益之间的冲突,也屡见不鲜。这个时候,一个独立、公正的司法机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高法院在“日裔公民拘留案”中,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942年2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授予军事指挥官重新安置日裔美国公民的权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就在几周前,日本轰炸了珍珠港,西海岸民众和军方部分人士都担心日军进袭西海岸。

    不久,电台评论员、社论作者、有影响力的农业团体、政治人物纷纷倡议,用一位国会议员的话说,要把“所有的日本人,不管是否本国公民,都安置到位于内陆的集中营去”。

    1942年6月,约十万名“日裔居民”(7万人是美国公民)被强制送往位于加州东部和落基山脉沿线各州的收容营。收容营被铁丝网围住,由卫兵监管,里面的生活设施“简陋艰苦到极致”。

    需要指出的是,有几千名美籍日裔公民在收容营中报名参军,开赴欧洲战场。第二代日裔移民组成的第442步兵团成为欧洲战场上“获得勋章最多的部队”,日裔士兵们因为作战英勇,共获得一万八千多枚勋章。

    有人选择为国而战,有人选择法律抗争。

    弗瑞德·是松选择了后者。是松是美国公民,出生在加州奥克兰市一个日裔家庭,他因拒绝向重新安置点报到被警察逮捕,随后被定罪,案件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是松发表声明说:“集中营是为危险的敌对国侨民和公民准备的;有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卫把守,违规者将被射杀。只有经过公正的审判,才能监禁这些人,这样的话,他们才能以民主的方式,为自己的忠诚辩解。但是,目前采取的监禁措施,根本就没有经过公正的审判!许多有异心的德裔和意大利裔人士也被抓了,可他们也没有像日裔那样,被像牲口一样武装圈禁起来——这难道不是因为种族原因么?如果不是,忠贞爱国的公民要求用一场公正的审判证明自己的忠诚!他们当中,也有许多能对美国证明自己的忠诚的侨民!我的官司或许能为大家讨个说法。

    是松最终没能讨到说法。1944年12月18日,“是松案”宣判。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维持了对是松的定罪。胡果·布莱克大法官主笔的“是松案”判决意见非常简短,判决写道,“审慎的军事当局”发现,鉴于当时形势“紧迫”“需要尽快将所有日裔公民暂时驱离西海岸”。而且,因为“国会在战时更信赖军事长官——通常也只能这样——关于军方有权这么做的判断……现在,我们当然不能——在事情发生后,凭借事后之明,冷静审视之前发生的事——说当时那么做是不对的”。

    战后,是松很快获释。近半个世纪之后,加州一位律师偶然从解密档案中发现,当年司法部为说服最高法院大法官而提交的报告中,有许多信息其实是军方在谎报谍情、误导政府,而司法部当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却故意向最高法院隐瞒。律师随即找到是松,决定以此为由,提起申诉,争取平反。上世纪80年代,位于圣弗朗西斯科的联邦地区法院正式宣布,对是松最初的定罪无效。

    随后,美国国会启动了对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所受待遇进行调查。通过详细调查,并听取七百多位证人的作证,于1983年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二战期间,政府在没有对个案进行审查和掌握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对日裔美国人实行迁移和拘留,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不公正。1988年,国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正式向二战期间被赶出自己的家园的日裔美国人道歉,并为每一位曾经受到拘留、仍然在世的日裔美国人提供两万多美元的赔偿。1998年,比尔·克林顿总统授予弗瑞德·是松国家最高公民荣誉——总统自由勋章,奖励他当年为争取公民权益,发起法律抗争的行为。

    当年的许多大法官都在回忆录或后来的判决意见中进行了反思,承认“是松案”判错了,把本国公民当成了“国家的敌人”。这起案件充分说明,在战时或国家紧急状态下,最高法院更应当保持冷静,提醒总统依循宪法行事。

    罗胖曰:

    一位历史教授讲过——

    如果再来十次“911”式的恐怖袭击,美国完全有可能退化为一个法西斯国家。

    如果日本再来一次珍珠港偷袭,美国政府完全有可能把是松再次关进集中营。

    漫长的时间才能积累起可见的道德进步,但一次成功的恐吓就会让所有的进步毁于一旦。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