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无处可逃2013.8.23

     昨天遇到一个女孩,上着上着大学,突然换专业了。原来学的是酒店管理,突然不高兴学了,改学服装设计了,那咱们帮她判断一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传统观点里啊,这一定是坏事,这完全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啊,换专业就等于是浪费了几年光阴啊。可是在今天啊,咱们就不能这么看,如果一个女孩懂一点酒店管理,懂一点设计,那没准就能成为专业的酒店软装饰设计师,旧时代的机会在于一个固定的社会管道内,而新时代的机会则涌现在这些固定管道的夹缝之中,连接之处和混搭之时。传统社会嘛,有点像烟囱,向上你才有出路,新时代呢则像万花筒,转动一下就有新景象。

    今天回复“机会”两字“,给你看一篇文章。对当下年轻人机会的不同判断。

    无处可逃

    选自 张鸣《小狗也要叫》

    本文来自友@金玲推荐

    前一阵,逃离北上广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在媒体上炒得很热。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混得不好,买不上房子,娶不到媳妇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大城市,回归故乡的小城市。能有多少人这样做不清楚,但至少从声势上,居然成了气候。在很多人看来,小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荣,但依靠父母和原来的关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过上有房有车有富余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据说比较起来。那些在大城市每月万元工资的白领,实际的好处,居然远不如留在小城市的同学。也就是说,在大城市风光,但小城市却更实惠。

    但是,有消息说,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现在又开始逃离,逃离他们刚刚落脚的家乡小城市,甚至,一些去了二三线城市的人,也开始再次回流,有回到了他们呢一度十分痛恨的大都市。

    为什么?实际上,这些来回拉锯的人,是无处可逃。小城市看起来好像生活安定,但那些从大城市流回来的人,其实多数不可能像他们留在本地的同学同乡一样,过上舒服的小日子。因为这样的小地方,市场不大,留给个人奋斗的空间相当小,想要混得好,不是进政府机关,就得在国家事业单位。但是,小城市这样的文职,都给有关系的人占满了。有的小县城,连个小学办公教师的位置,都多少人排队等着,还有些地方,世袭的政治家族,基本已经垄断了当地有含金量的位置。外面回来的人想要插足,如果没有特别硬的关系,根本没戏。退一万步说,就算回去的人有关系,有靠山,已经习惯在大城市相对自由的空气里打拼的他们,对于小城市近乎窒息的生活,也难以适应。尽管他们可能故乡在这里,但在文化上,他们已经成为异乡人。

    我们这个社会,留给有心自我奋斗的年轻人的空间,实在太小,而且越来越狭窄。当年逃离北上广,是因为发展前途无望,但是今天再逃回来,也是因为发展无望。神州虽大,他们无处可逃,但只能逃,来回逃。整个社会的流动,愈发处于停滞状态,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社会安定的角度看,这样的来回逃,不是什么好事。如果社会上哪儿都待不住的年轻人多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就增加了。游民多了,闲人多了,事也就多了,爱起哄的人更多了。

    罗胖曰:

    不完全同意张鸣老师的判断。

    在大城市,找位置确实越来越困难,传统社会结构里的上升通道确实越来越窄。

    与此同时,在大城市,找“机会”则越来越容易,全新社会生态里洞开的、尚未被发觉的、人迹罕至的空间则越来越多。

    这个时代属于“理性乐观派”。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