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托克维尔究竟想告诉中国什么2013.8.27

     最近读书,看到了新加坡郑永年教授写下的一段话,他说啊,在西方历史上,是先有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然后等它崛起之后反过来制约和改造国家权利。可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不是这样,整个过程是倒过来的,必须先由国家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说白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的儿子,那这个儿子就不能制约老子啊,就不能改造国家权利啊,所以,在后发现代型国家,都有一个基本矛盾,那就是经济改革需要自下而上的集权,而政治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分权,比如说在清末吧,一边是地方自治为主流的政治改革,一边是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改革,那到头来呢,这两个相反的力量就会把一个朝廷撕碎。

    今天回复“问题”两个字,给您看一篇文,它是一百多年前法国人托克维尔对我们的提醒。

    托克维尔究竟想告诉中国什么

    作者:张千帆

    《旧制度与大革命》确实对中国有很重要的启示,值得深入挖掘。这本书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是公众期望攀升律,有人称之为“托克维尔定律”。原来一个社会是否发生革命或暴乱,不一定是在它经济最糟糕或社会最压抑的时候。相反,恰恰在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反而容易发生革命,因为社会期望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实际生活的改善,而人民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行动自由。中国“大跃进”的时候,经济状态糟糕到极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饿死了那么多人,却完全没有革命的迹象。现在冻死几个流浪儿都会变成轰动全国的新闻,饿死人的事一般不会发生了,大家却都在谈论革命。

    二是“治权特权合一律”。托克维尔比较了英法两国,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如果享受特权的精英同时也掌握实际统治权,这样的社会比较稳定;如果两者发生割裂,就容易发生革命。严格地讲,英国不是完全没有革命,但总的来说历史演化比较延续,而法国却发生了大革命。为什么?根据托克维尔的分析,英国由贵族统治,同时贵族享受着特权。相反,法国贵族有特权而无治权,他们在大革命之前已经很长时间不履行治理社会的职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法国贵族之所以非常看重自己特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实际统治权,所以把特权看作是丧失治权的一种补偿,但是在老百姓看来,这帮人什么都不干,却在那里养尊处优,社会不公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描写的当年法国贵族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

    “社会期望攀升律”和“治权特权合一律”虽然富于启示,却并非《旧体制与大革命》所要论证的重点。托克维尔真正想要着力论证的是第三点,那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根子在于中央集权专制。他花了很大篇幅论证法国社会的割裂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贵族、平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在他笔下,当时的法国已经变成一个各自为政的社会,每个人只想着怎么去得到更多的特权和好处。法国贵族这样的既得利益阶层变本加厉地为自己捞好处,很容易遭到社会底层的憎恨。税收体制之所以在大革命前变得越来越不平等,就是因为贵族等富裕阶层都只想着自己从这个国家得到好处,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以前在封建体制下过着一种贫困但有保障的生活,有点像我们以前的“大锅饭”时代。到了18世纪工业化革命以后,他们不仅没有分享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而且基本生计、教育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这样导致富人和穷人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利益、交往和相互同情,造成彼此不能相互理解、共同生活的局面。这种局面本来是集权体制造成的,现在反过来加固集权专制。

    一个严重割裂的社会不能自治,只有依靠一个更加集权的政府来统治社会。

    (本文有删节)

    罗胖曰:

    王岐山先生多次推荐《旧制度和大革命》这本书。据说书店也多次卖到脱销。

    思考题:他推荐的,到底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名称?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