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墙上的咖啡2013.9.2

     最近案子比较多啊,所以今天咱们聊聊法律。

    美国著名大法官homes对法律下过一个别致的定义。他说啊,法律不是什么一套规则,一套公理,一个推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一个和法律接触的人从来不在乎什么规定,他只想知道,我这件案子,法院将会怎么判。所以,法律就是法院事实上将会对人们做什么的预测。从这个定义出发啊,我们就能洞察所谓的“选择性执法”的坏处,因为在选择性执法下,人们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推测法院将会对我做什么,一个人都可能是不安全的。选择性执法让法律回到了蛮荒时代,实际上就等于没有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善良不是道德的儿子,而是良好制度的产物。

    今天回复“善良”两个字,给你看一个生动的例子。

    墙上的咖啡

    作者:王慧云

    本文来自友@关德芳推荐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罗胖曰:

    这个故事的关键——

    不是“慈善”,而是“制度”。

    不是“私德”,而是“公权”。

    因为这个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咖啡馆老板不会偷偷地把墙上的那些“一杯咖啡”撕下来,收归己有。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