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2013.11.16

     一位营销专家说过一句特别牛的格言,“虽然你的任务是要卖给客户一台钻孔机,但是你千万别忘了你的客户其实只是要墙上的一个孔”。

    这句话其实一语道破了工业时代的一个轨迹,就是把所有我们需要的服务,都变成了产品,时间一长了呢,我们就产生了一个误解,把产品想像成服务本身,把手段误解成目的本身。比方说,我一个并不喜欢做饭的朋友家里装修了一个豪华的厨房,花了很多钱,我算了一下,足够顾一个厨师做上十年饭了。再比方说,现在养一部车的费用,远远高于在互联网上带司机租车服务的费用。但是很多人仍然摆脱不了要拥有一部车的冲动啊,很难接受用更低的价格去享受更好更便利的用车服务。

    今天您回复“读书”两个字,告诉我们所主张的读书也是同一回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节选)

    作者:周国平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为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化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是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不得多,否则他也许成不了西塞罗、各克、培根了。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后,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己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罗胖曰:

    书,本来只是贤者的言辞。

    古人读书,是因为不能亲近贤者,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读书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书只是由“服务”转化而来的“产品”。

    所以罗胖读书的态度就是——

    有听高人胡扯的机会,就尽量不看腐儒写字。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