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当我表演写作的时候2013.12.2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其实都是架不住刨根问底的,比方说,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说法,也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提起这个说法我们都觉得是世界公认的吧,是中国文化扬眉吐气的一个力证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这个说法其实是1962年黄左岭先生在一个会议发言上的提法,在80年代初被国内反复引用,于是成了一个假想的世界共识,关于这一点啊,其实连黄左岭先生自己都不认同,想想也是啊,就算在西方戏剧界,他们也不同意他们的表演体系只有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两种吧,更不用说其他的非西方民族咯,人家日本人有能乐,那又算算什么表演体系,印度也有自己的戏剧,又算什么表演体系呢。

    今天您回复“表演”两个字,给各位看一篇蒋方舟写的有趣的文章。

    当我表演写作的时候

    作者:蒋方舟

    媒体来拍摄我的生活,会这样问我:“你平常一般干什么?”“写东西啊。”“好吧,那就拍你写东西吧。”

    于是,我就需要从事一件非常搞笑的工作:表演写作。

    这事我以前也干过。我小时候开始写作,周围亲戚和街坊邻居都知道蒋家出了个小作家,于是,每次串门的时候,都满脸期待和逗趣地对我说:“小作家,表演一个写作呗。”我就拿着笔和本子,坐在小板凳上,做出一副凝重而苍老的样子。

    时隔多年,我又开始了这项固定的表演。

    拍摄我写作的摄影师,总是以为灵感就像水龙头一样,一拧就出现了,镜头对准我和纸笔:“好!现在你开始写作!”

    每当这时,我只能在纸上写:“从前有座山啊,最近有点烦啊……”

    有时,我还需要眺望远方,做思考状,每当这时,我就在思考一个宇宙级的难题:“到底有哪些东西热量低得不得了,又不至于难吃得让人想去死呢?”想得认真而入神。

    表演写作的时候,我如果穿得鲜艳活泼,摄影师就会与我商榷:“能不能穿得再……再,再作家一点!对!作家一点!”

    人们心目中的作家应该穿什么?汉服旗袍还是中山装?我有一个朋友,当发现一个乡土作家竟然穿牛仔裤开奥迪的时候,表现出了万分的惊讶:“你不是应该穿着农民的衣服,背上背了一个竹筐,手上拿着一个火钳,一边走路一边拾粪么?”

    我已经在认真考虑,是不是该添置一件写满了汉字的白色长袍?全身咆哮着“文化”两个字?不,干脆在衣柜里开辟一个单独的版块,塞进一些古怪的布料,这个版块叫做“当我cosplay作家时,我都穿些什么。”

    写作几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枯燥的行业,和他人没有互动,和环境没有互动,没有炫目的道具,没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就是一个人,面无表情地纠结着自己。

    ——这样的职业,在媒体画面中表现出来,当然是无聊的。

    这时候,别人就问我:‘你写不出来的时候,一般情绪反应是什么?”

    我说:“一般就是继续写下去啊!一直写,灵感总会来的。”

    听者继续皱眉,表示对这个答案的不满:“你不会开始抓头、咬笔、撕纸、挠门、砸窗么?”

    我说:“也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是,唉,那也行吧。”

    我从事完全套的写作表演工作之后,还需要一脸忧国忧民地总结道:“我从七岁开始写作,我敬畏它,它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总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恨不得立刻给“写作”作个揖下个跪磕个头:“不好意思啊,写老师,委屈一下,委屈一下。”

    当我再看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时,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海明威活在当下会怎么样?

    他在巴黎的咖啡厅孤独地写作,旁边是各种灯光、摄像机、摇臂,话筒对着他。导演吩咐周围人:“菲茨杰拉德,你去假装和海明威交流文学……不不,要有冲突一点,激烈一点!燥起来!燥起来!”

    写作者表演着写作,文化人表演着文化。现在很多公关公司做活动,像是炒菜放调味品:需要一个明星里获取眼球,一个成功人士来增加分量……然后,然后再来一个文化人吧,显得这次活动很深刻。

    文化人写了什么不重要,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不重要,他的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看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因此我经常看到一些好笑的场景。在一些很商业化的场合,长袍学者格格不入地坐在聚光灯下,话筒传到他那儿,所有观众和主办方都非常期待地看着他,目光仿佛在说:“文化,你讲两句吧,深刻一点哦。”

    “文化”就只好开始讲:“传统帝制中国与酒文化”“儒释中国与石英表”“从当代中国社会撕裂现状透射电动车”。

    没办法,文化也得吃饭。

    我忍不住想:在现代社会,人们真的需要写作,需要文化么?

    很显然,人们需要,人们需要它们的存在,来作为这个社会还没有完全退化和堕落的标志,而展示的方式,就是在商业社会的当下,不时地把可怜巴巴的它们从好久不开的储物柜里拎出来,掸去灰尘,向他人展示:“喏,我们还有文化哦!”用毕,再把它们搁回。

    我曾经遇到一个导演,对我仍然坚持写小说而排斥写剧本感到惊讶。他说:“小说这个行业马上就要消失啦!在好莱坞,所有的小说都是为了被改编成电影而服务的。”

    我说:“可是,它存在了这么多年,不会就这样消失的吧。”

    他说:“这是迟早的事,还不到一百年前,人们还在马车上呢,谁能想到现在的飞机。发展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小说就像远古人们拿来记事的绳子,文字一旦被发明,谁要用绳子呢?”

    交谈结束之后,我还久久没有回过神。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全世界还在坚持写作的人全部聚集到了部落,自给自足,不知今夕是何年,渐渐地,成为了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很久之后,BBC(如果那时还在的话)派了一个摄制组来拍摄,说:‘听说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失落的部落,他们还保持着被人类淘汰多年的技能,今天,我们来探访一下吧……”

    罗胖曰:

    有观众的地方,就有表演。即使不在舞台上。

    在互联网的笼罩下,无处不是观众。因此,无时不在表演。

    “开饭了!”“慢着。先拍个照发朋友圈。”

    有能力区分“表演”和“本来”的人,有福了。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