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乐观更长寿?2013.12.22

    最近啊,我的合作伙伴申音老师说了一段很牛很牛的话呀。

    他说,所谓互联网思维,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可能并不是搞个互联网的加号,不是多做一个网站,多做一个App,多开一个天猫店,多搞个社会化营销团队,相反,互联网思维却恰恰相反会是一个减号,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障碍前提,增加它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内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外的所有欲望冲动,减掉基业长青的春秋大梦,回到重新,新装上阵,也许就已经是互联网思维啦,其实啊,传统企业确实在思路上有惯性,就是总想用增加新的资源来解决新的问题,其实未必吧,就像有的病少吃点药,也许就有疗效。

    今天回复“疗效”,给你看文章。

    

    乐观更长寿?

    来自科学松鼠会 孙亚飞译

    1979年,医学刊物《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发表之后,有一种观念变得很有吸引力,即乐观精神可以让你保持活力,至少可以抗击癌症。这个研究跟踪调查了72名乳腺癌病人长达五年,研究者发现那些对于他们病情采取“战斗精神”的病人相比于那些感觉“无助”或者“无望”的病人活得更好,存活得更久,仍有残癌的症状也更少。后续的研究似乎证实了这个结果,并且乐观精神的好处逐步进入到了医学理论中。

    然而令人悲观的是,最近的一些大规模后续研究(多种研究的综述)发现缺少可信证据来证明乐观精神真的可以延续癌症病人的生命。无论是拥有正面情绪如战斗精神,还是诸如没有负面情绪如无助或绝望,都无法用来可靠地预测更好的结果。JamesCoyne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学院行为肿瘤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说:“新的断言会不断出现,如果人们寻找联系,他们总能找到。”而他对之前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如果你是健康的,而且你生活在让你保持健康的环境里,那么你很可能更快乐。”

    不说缺少确信数据,相信积极乐观具有魔力的观念传播得如此广泛,事实上或许带来了危害。癌症病人即使在感觉心烦意乱时也许仍会倾向于表现得乐观向上,深埋绝望情绪而不去寻求安慰或治疗,或者在病情恶化时责怪自己。事实上,这样的压力让我们难以知道一个病人是真的具有战斗精神还是只是因为她知道一个病人“应该”如此,从而导致未来对于积极情绪的科学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原文首发在美国著名科普杂志《PopularScience》

    罗胖曰:

    乐观也许不治病。

    但乐观会让自己好受些。

    也会让周边的人好受些。

    所以,药是什么不重要,要治好的病才重要,要达成的效果更重要。

    今天语音里谈到的“互联网思维”也一样。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