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现身说法:如何营造恐怖的氛围2014.1.3
多年前,兄弟我在一家媒体上班,当时一位领导跟我们讲做批评报道的三个原则。
第一呢,这个报道的现象要是不普遍,那就不做,否则就成了猎奇,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大,第二呢,你批评的这个对象要是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那也别做了,因为推动社会进步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力量,第三呢,批评一件事情一定要广泛搜集扎实的证据,但是在播出的时候,一定要播一半,留一半,如果遇到胡搅蛮缠的主,你就告诉他,我们做事是留有余地滴,如果你再闹,我们就可要出续集了,说白了,一边推动社会进步,也一边要小心自己的风险,你看,这三条高明吧,不像现在的有的媒体哈,连基本的事实和观点都站不住脚,就赤膊上前搞什么批评报道,这不叫搞批评,这是搞恐怖。
今天您回复“恐怖”两个字,给你看怎么制造恐怖效果。

现身说法:如何营造恐怖的氛围
作者:张佳玮
1,减少人数,降低音量,以形成孤寂氛围。
电影里常见:一个人在树林里走,听见阴风怒号,就容易恐怖起来。一群人在森林里吹拉弹唱的走,森林周围还布满砍柴的,要恐怖也有限。
2,夸张的对比,扭转人的惯常思维。
比如,美国恐怖片喜欢让本该幼小天真的孩子担当恐怖源头;日本的恐怖氛围总是通过纯真善良还穿着校服的中学生满身血污的狞笑(参考《大逃杀》开头)。
3,制造一种无形有灵的景象,以制造”看不见的存在“这一幻象。
比如,明明有脚步声却看不见人,桌上的书忽然自己翻开了,开始显示字迹,等等。
所以,一个标准的恐怖镜头就是:处于孤寂之中的一两人;你身旁的朋友忽然流露一反常态的微笑;周围本该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始动弹起来。
大致如此。
随便写个段子:
一个素食主义朋友请张佳玮去他家吃饭。在餐桌上坐下后,张佳玮发现家里只有他们俩人。那个朋友穿得西装笔挺,低声做饭前祈祷:”感谢上帝赐予我的肉类”,然后回头,微笑着看看张佳玮。他餐盘上的刀和叉忽然无风自动,就像有双看不见的手在摆弄似的。张佳玮看看餐桌,发现桌上一道菜都没有。
接上一个故事。鲁滨逊和他的大副张佳玮遭遇风暴,漂流到一块大礁石上,每天靠吃潮汐退去时拣来的海藻过活。这天,张佳玮正在拣海藻,发现鲁滨逊若有所思。“想什么呢?”“嗯,你说最省佐料的肉菜做法是什么?”张佳玮想了想,“蒜泥白肉?”鲁滨逊点点头,看看张佳玮,"这地方,蒜比较难找啊。
罗胖曰:
恐怖片的生产是一个程式化的工业流程。
不过,要说“程式化”的毛病,毛片可比恐怖片严重多了。
那也不耽误一代代的狼友在程式框架下的细节创新。
一个细节创新,就可以逆袭大佬,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福分。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