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张謇冒藉风波2014.4.29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大牛人呢,叫张謇,他不仅是个大企业家还是个状元啊,牛吧!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四十二岁之后的事,就是我罗胖今年这个年纪。

    他在少年时代啊其实很窝囊,他十五岁的时候考秀才,家里为了不花钱请保人,私下和一个叫张驹的人商量,冒用张驹家的身份参加了考试,所以考试虽然过了,但从此就被这个叫张驹的人勒索,前后五年啊,张謇家几乎倾家荡产,张謇本人甚至一度坐牢,后来回忆起这一段,张謇说自己青年的时候一天都不曾高兴过。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读到这个故事受用终身,第一,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要避免让自己未来处于被勒索的境地,即使当时看起来很划算,一旦被勒索,宁愿自己承受很大的损失,也绝不让勒索者得逞。

    今天你回复“勒索”或“敲诈”两个字给你看故事。

    

    张謇冒藉风波

    清朝科考与现在高考最类似的一点就是考生资格审查,不过现在高考重视的是户籍,到处查高考移民。而清朝重视的是家庭出身,如果三代以内没有读书应试的人,就会遭到公开的歧视。“三辈不读书,一家赛过猪”,是之谓也。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称为“冷籍”,家中子弟如果要参加科举考试,经常会受到地方学官和保人的多方刁难、勒索,稍稍应付不当,就可能误了考期。

    不幸的是,张謇恰恰是出自这样的冷籍家庭,15岁那年,张謇首次参加童试就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张彭年对儿子的才能满怀信心,他不想儿子的成绩因家庭出身而受到影响,因此,就想方设法避开这种困难。

    这时,张謇的老师宋琳出了个冒籍赴考的主意。他多方活动,找到了如皋人张驹。经过磋商,双方商定,张謇冒充张驹的孙子张育才,在如皋参加县试,如果县试考中,张彭年必须付给张驹一定数额的酬金。作为中人,宋老师当然也有提成与酬金,人家这叫教书买卖两不误。

    冒籍考试就是古代的高考移民,被揭发的后果同样很严重,但为了儿子能顺利考中,张彭年甘愿冒险。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张謇参加这年的如皋县试,一考得中;随后参加通州州试,成绩却不理想,名列百名之外。但同乡中与张謇同年的孩子却考中了第二名,因此,乡里人都嘲笑张謇,说神童也不过如此。

    最恼火的还是张謇的老师宋琳,他本想张謇顺利考中秀才好名利双收,不料小张州试成绩就如此之差。恼羞成怒之余,他当众嘲笑张謇说:“如果有1000人应试,取999名,不取的那一名一定是你!”

    当众受奚落,张謇泪流满面。从这一天起,他在自己的卧室的窗户、蚊帐顶上、床头、案头等处都写上“九百九十九”五个字,警示自己要用功。这年10月,张謇在院试中考取第26名,顺利获得生员也就是秀才资格。

    儿子考中秀才,张彭年也信守承诺,如约向如皋张家付款,张謇也以如皋生员的身份入如皋县学读书。孰料张驹是当地的无赖,他不仅要张謇父子再交学官所派的其他费银150两,还以其他借口让张彭年再拿200两白银作为酬谢,不然就要向官府举报。

    与此同时,知道张謇冒考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以类似的理由进行敲诈。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张彭年就请宋琳出面疏通,让张謇修改学籍,回家就读。哪知宋琳也是局中人,利益攸关,哪里肯去拆骗局。他斥责道:“归籍等金榜题名之后申请不迟。现在申请,张謇的功名就要立即被革除,你们家出一个秀才容易吗?”

    自此,张謇一家成了待宰的羔羊,谁都想来讹一把。

    有一次,如皋张氏诬告张謇,如皋县衙便派人来捉。张謇得悉后连夜逃往朋友家躲避。出门不久,狂风暴雨就劈头而来,一不小心,他掉进了烂泥深达3尺的护城河里,险遭灭顶之灾。张謇挣扎着爬出来,这时外雨内汗,衣服已经湿透,到朋友家的路不过3里路,他竟走了三四个时辰才到,一双脚磨得血泡连连。

    张謇一生坚忍不拔,耐力超人,这些性格品质的底色都是从冒籍风波而来。正是这人生的第一碗苦酒,让他在未来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哪怕是斯文扫地,也依然能挺住!

    为了彻底摆脱纠缠,张謇主动向学校申诉,要求革除自己的秀才,让他到南通重考。海门书院的院长王崧畦和海门训导赵菊泉看到张謇的才学,十分同情他,他们四处为张謇说情。后经与知州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九余等人的多方交涉,1873年,礼部终于同意让张謇重填履历,恢复原籍。

    此时,张家因为张謇冒考的事情,负债达1000多两白银,濒临破产。张氏昆仲原指望老四(张謇在家中排行老四)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不料却是这样一个结果,看来这不是什么有前途的投资项目,此时不撤更待何时?于是,兄长们正式提出了分家,几番吵闹,大部分债务落到了张謇身上。

    功名重要,吃饭更重要。从此,为了养家糊口,张謇半工半读,再也难以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也许就是张謇后来屡试不第的重要原因之一。

    罗胖曰:

    我经常在微博上说一些很没有节操的话,比如——

    “爱看就看,不爱看走开”、“脑残勿入”、“傻逼,滚”之类的。

    这一方面是真心话,另一方面,也是在有意剔除无法沟通的人。

    更重要的是:假装包容一切、假装心胸广阔,不仅我自己想干的事干不好,还会像张謇一样——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万劫不复。那是虚假自我对真实自我的一次勒索。

    暴露真实自我,就是免于勒索。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