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人丑就不能犯错,晓得不?2015.1.27

     罗胖:

    前两天啊,领教工坊的蒋晓捷给我看一篇阿里巴巴的数据大神,车品觉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他搞的一次面试了,他出了一道题,说,假如你面对一家知名电商的CEO,而今天是星期一早上的九点,请你给CEO提供三个数据指标,向他证明在过去的一周里,企业运营的一切正常,可以让他放心。那你认为是哪三个指标呢?其实啊,这道题的真正命门在于--没有所谓的答案,车品觉是要考察面试者的数据意识,题目中的数据是要证明企业运营正常,那有数据意识的人通常就会反问:你什么叫做正常?那题目中的数据是要让CEO放心,那有数据意识的人通常就会反问:怎样才能让CEO他老人家放心呢?所以这道题问的不是答案,而是方法。学校嘛总是让我们找答案,而社会总是让我们找方法。今天回复“方法”,给你看文章。

    

    杜敏(编写)

    话说去年某光头明星与某帅哥明星吸毒被抓后,网络上比较了看客们截然不同的反应,各路网友纷纷扼腕叹息:“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呀!”当然这个看脸的世界也呲牙咧嘴地展示他森森的恶意:“人丑就不能犯错,晓得不?”

    其实何止是现代,你以为在古代长得丑就好混吗?

    罗隐是唐朝末年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诗传布甚广。宰相郑畋的女儿对罗隐的诗歌非常喜爱,朝夕咏诵,手不释卷。郑畋很赏识罗隐的才能,见女儿如此痴迷于罗隐的诗歌,就想着凑合凑合他们俩。

    他借故将罗隐请至府中,让女儿隔帘相亲。谁知那罗隐长相丑陋,郑女顿时惊呆了,不忍直视啊,连那些以前爱不释手的诗句都变成烫手山芋,赶紧往外扔了,从此不屑一顾。

    难道以貌取人真的是穷鬼猛兽来着?这还真值得思考。不管是摆在明面上,还是隐在人性后,以貌取人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现象,但却奇怪的一直被人们的理智所否定,更奇怪的是为什么屡屡被否定却否而不定?

    《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一书中提到,男人在千分之几秒的时间里就可以凭外貌决定是否受某特定女子吸引。科学家表示,若因此批评他们太肤浅并不公平,因为这确是基因演化的结果。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喜好甚至习惯,都会以表观遗传的形式在DNA上打上印记,比如“高大威猛者生存力强”“丰乳肥臀生育力强”的认识会一代代传下来。

    从生物学角度解释,我们择偶时之所以倾向于“以貌取人”,是因为我们希望能把优良基因传给下一代。这项研究说明,有美丽脸孔的女人能投男人生存本能所好,被男人认为生育力强,能够多养育孩子,延续家族生命。

    而多项研究也表明人类可以在毫秒间迅速从对方的脸上获得其所需信息,第一印象是人类在数千年进化和社会生活演变中获得的感官能力。其中很多关键因素都与美貌和激素联系在一起,帮助人类辨识出一些吸引人的特质。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针对第一印象的准确率展开了一项研究。在事先采访了一些男性后,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照片展示给女性看,要求她们通过第一印象判断其中哪些人私生活最混乱。

    结果表明,判断准确率高达60%。换句话说,如果在婚恋网站上寻找另一半,相信自己的直觉可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除了准确度较高外,这些判断耗时也非常短,几乎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因此我们称之为“直觉”。

    当然,你大可不信邪,立志要与这些“基因”“直觉”抗争到底,维持你“外才不足、内才有余”的不平衡感,成天不修边幅,邋遢见人。

    如果你还觉得以貌取人是有一些道理的,相信“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的生活哲学,那咱看完就赶紧整整自己,“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年代,咱当然能一边赚钱养家,一边貌美如花,是不是?

    本文由 杜敏 为罗辑思维编写。主要参考材料:李秉鉴《趣话古人的以貌取人》;齐亚凤《以貌取人科学不?》;《新科幻》杂志《“以貌取人”与生俱来》。

    罗胖曰:

    借着长相这个话题,再啰嗦几句关于答案和方法的关系。

    答案是通用的,而方法是具体的。

    答案是确定的,而方法是机变的。

    答案是别人的,而方法是自己的。

    比如——

    长得丑的人,就各种艰难;

    长得美的人,就各种讨巧。

    不公平?不正义?不服气?

    这个时候,没有答案。

    这个时候,有用的只是方法。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