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未来30年,孩子面临怎样的职场世界?2015.3.17

     罗胖:

    还是昨天说的领教工坊的那次私董会,一帮经营企业的人聚会嘛,开头就互相打听,最近都有点什么新鲜事啊?有一位就说了,今年有一件事挺奇怪,往年啊过年后工人的返回率都不高,最多百分之八十,但是今年还没过大年十五,居然回来了百分之九十五,啊,奇怪!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都说今年确实是这样,很明显,工人的工作不好找。一位餐饮业的企业家就说,今年他这也是这样。有趣的是,今年服务业的用工成本比制造业还有低,也就是餐馆服务员的工资低于工厂的工人。那为啥呢?服务员们的答案是这样的:在城里呆着,见的人更多,有更多的社交,未来的机会会更多,所以即使工资高,也不愿意去工厂。2015年的中国,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人的心态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今天您回复“变化”两个字,给你看一个更长远,也许也会更重要的变化。

    

    古典

    如今,我们让孩子们所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你是否能考虑到,未来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其实未来根本不需要跑步,而是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孩子们不再需要考试的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在三十而立(2040年的社会),职业生涯顶峰时候的人际能力。

    在这里,我大胆地对2040年的职业环境进行一下预测。首先,信息时代已经开始向概念时代转变。当下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地被机器人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很多在传统行业工作的人都将面临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5~10年后或许就会被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虚拟自动柜员机取代。

    计算与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那么概念时代的核心是什么?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上世纪90年代,他们67%的员工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降低到了41%。到现在12年过去了,这一比例仍在不断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MFA(艺术硕士)。

    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苹果并不是靠程序员和工程师强大起来的,而是靠理念。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他们的核心是粉丝营销,是靠情商来运作。这就是概念时代的职业趋势——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廉价。计算可以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创意却不会。

    如果适应新的职业趋势?未来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技能?我非常赞同著名未来趋势专家Daniel Pink的观点。他给出了未来社会6种必备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并能找到意义感。简单来说,2040年的白领和小资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而且有自己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你的父母肯定会要求你考公务员,或者进国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为下半辈子的生计而发愁。而本世纪初,家长们会鼓励孩子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营销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些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对未来世界的判断或许是关乎教育的最重要话题。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为此我给自己1岁的女儿写信说:“亲爱的弯弯,我希望你活的认真,活的精彩,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也从未看见的生活。”

    本文作者古典,用户 吴亚林 推荐自《科技生活》杂志。

    罗胖曰:

    一位电影界的大拿告诉我——

    一个好导演,往往都是好大厨。

    为啥呢?

    因为需要的都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摆布好的能力。

    工业时代需要好节点。

    互联网时代需要好连接。

    学好数理化,不错。

    学好做一顿饭,也不错。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