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闯祸又何妨?2015.5.24
罗胖:
我在上一期视频节目里谈到,化学家拉瓦锡在法国大革命当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头一眨眼的功夫就被砍下来了,但是花一百年时间,也不见得再能长出一个。节目播出之后呢有人评论说,革命嘛,难免要交学费,为了集体的进步死一个人还是值得的。我靠,我们权且不去讲什么人道主义,什么伦理底线,仅仅是从算账角度说这也是不划算的呀!在动物界,传承基因是整个种群的任务,只要能让种群延续,个体的价值确实不大。但是这个规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适用的呀,为啥?因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传承,靠的不主要是基因啊,而是文化啊,而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那,一万个英国人和一个莎士比亚,一万个中国人和一个李白,这之间谁轻谁重是没法衡量的呀,保护有创造力的个体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使命啊!今天您回复“人类”两个字,给你看一篇文章。

一分钟物理学
1889年,埃菲尔铁塔、华尔街日报、梵高的《星夜》、可口可乐、希特勒都诞生在这一年。
发明家托马斯·米基利也是一样。
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广受赞颂。
但是在他死后,他被追加了两个不光彩的称号——
1.“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
2.“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
他对社会的一系列贡献是灾难性的。
在20世纪20年代末,米基利首次合成了氟氯烃(CFC)。我们通常知道的是其中一种——氟氯昂。
为此他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珀金奖章。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我们释放的所有的氟氯烃,每十年都会侵蚀大气层中臭氧层的4%。就像是制造伤口的病毒,直到你我去世很久后这个伤疤都无法完全愈合。
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米基利发现将四乙基铅加入汽油当中,发动机的爆震将减少。美国化学学会为此将1923年的“尼克斯奖章”颁给了他。安全替代品也存在,但通用汽车公司与米基利共同拥有此项专利,他们可以因此获利,所以他们宣扬称:“这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几乎在一夜间,地球上每辆机动车都将铅排放到大气与土壤中,从而进入我们的血液,毒害我们几十年。
通常健康儿童的血铅含量参考值应小于50微克每升。在米基利的含铅汽油流行开后,88%的美国儿童的血铅含量便已翻了一倍。当含铅汽油终于在七十年代面临淘汰时,上述数值大大下降。
铅是一种神经毒素,即使是轻微地暴露,都会造成智力减退与反社会行为增加。福坦莫大学发现在年轻的成年人当中,血铅含量实际上是违法行为和暴力犯罪的预报器。在20世纪期间,全世界青少年暴力犯罪次数的起落,与其在学龄前儿童时期血铅含量的起落轨迹有显著的相似。
米基利的最后一个发明对于他来说更糟。
在1940年,他染上脊髓灰质炎,为了让他的家人与朋友帮他从床上翻身,他设计了一个由滑轮和绳索组成的复杂系统。正如他的人生一般,他的发明一开始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四年之后,他意外地被绳索缠住,他自己的发明使他窒息而死。
从时长上看,米基利的人生占人类文明史不足1%。粗略地说,你的也一样。
本文由罗友 陈亚 推荐整理。选自视频节目“一分钟物理学”,字幕翻译“煎蛋小学堂”。
罗胖曰:
如果说米基利要对臭氧层和铅中毒负责的话,那居里夫人又该当何罪?
1.她发现了镭。后人用镭制造了核武器。
2.居里夫人最终死于放射性元素导致的恶性贫血。
这两个故事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善意的创造者不受责难——
这是人类文明起码的道德信条。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