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决定规则的人闷声不响2015.5.29

     罗胖:

    最近我听到一个段子,说有个老婆,特别讨厌老公晚上不准时回家,于是就搞了个规则,说我以后每天晚上十一点钟准时关门啊,要是不回来就别回来了,我是不会给你开门滴。老公只好准时回家呀,可是人是会懈怠的嘛,时间一长,有一天就真没准时回家,老婆就坚决不给开门,老公就只好到朋友那去睡啊,可时间一长,老公觉得,哎,这也挺好啊,正好到哥们那儿去放松一天,不回家的次数还增多了。后来又有高人给出招,于是就有了新的规则,老婆说,以后你要是十一点不回家,我就不关门,我开门睡觉,隔壁老王要是摸进来我可不管,这回老公就彻底老实了。这个段子说明啊,一个好的规则不在多严密,也不在于执行有多严格,而在于它的着眼点是不是大家的核心利益啊。今天您回复“规则”两个字,给你看制定规则的人到底在哪里?在想什么?

    

    BangBang

    198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喜欢玩一个多人跳绳的游戏,两个孩子拽住一根麻绳的两端持续甩动,其它几十个孩子轮流上场跳。

    通常而言,众人的目光都难免集中在跳绳的孩子身上,以至于最后这往往变成一种表演,孩子们发明了很多种夸张的方式来炫耀跳绳技巧,最夸张的是那种边跳边翻跟头的人。没有人把目光投向甩绳子的那两个家伙,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按照某个固定节奏做机械的运动。

    但30年过去了,我仍然坚信这个游戏里最重要的人被忽略了。

    我一般喜欢做甩绳子的人,因为每当我有意地放慢节奏,我会感受到自己影响了所有人,其它人就不得不费力地调整步伐避免犯错。如果我嫌其它人太轻松了,就会提高绳子的甩动速度,让他们手忙脚乱,尖叫欢呼。

    甩绳的孩子掌握着规则,或者说,他们拥有这个游戏里最大的权力:设定节奏,其它欢乐的人们不知不觉地按着你的意志来。

    决定基本规则的人往往闷声不响,这件事发生在许多场合。

    比如,程序员划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规则,他们的偏好与品位时刻改造着我们,但他们却像甩绳子的孩童那样沉默。

    人们总是更关注风头人物,高明的言辞、戏剧化的表情和华丽的衣着很容易就吸引目光,我们为商人、明星和网上意见领袖着迷,视他们为时代偶像。但庞大而沉默的程序员在冷冷地旁观着,决定着我们的步伐。

    拿起你的手机就明白了。安卓、苹果系统,以及每个软件的的运行规则、流畅程度和使用习惯,才是划定我们生活基本框架的东西。

    倒退10年,Windows系统的硬盘划分、文件储存方式,定义了我们的工作习惯,甚至影响了我们思考事物的方式。

    自从这个世界深度依赖电脑、手机和互联网,那些代码写作者就握住了驱动我们的绳子。

    但有技术的人总是孤独的。

    回过头看,几乎没有哪个时代或领域的跳绳是由那些光鲜、醒目的人掌控的。蒸汽机车的设计者比赛车英雄重要多了,演奏家们也得在乐器制造者的框架里行事。最卓著的口琴演奏者也要被口琴工厂的设计风格影响,事实上他们熟知某种口琴品牌的独特之处,并且根据这些特性锻炼技巧。

    更典型的例子也许是游戏领域。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名为《DOOM启世录》的书,它讲了最早的3D游戏生产过程,很有隐喻性。当代码工程师完成了设计3D游戏必需的图画引擎技术后,游戏设计师们开始在这个基础上忙着制作出五花八门的游戏,玩家们则在游戏设定的规则内尽情表演。最后,大多数人会为一款游戏里的明星玩家而欢呼,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切的决定者是那个待在肮脏的办公室里一言不发、厌倦社交的古怪的代码天才。

    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世界像是一个浪花,人们依次在别人指定的规则上表演,最终的巨浪震惊了岸边的观望者,但很少有人看到源头的关键的颤动。

    但我并不是在替程序员抱不平,或者在鄙夷那些跳绳的孩子们。相反,我认为这个世界以意外的方式实现了平衡。像在跳绳游戏里那样,最终,沉默的孩子和欢乐的孩子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戏剧感的整体,我们需要选择的只是充当哪一个角色。

    本文由罗友张佳莹推荐整理。

    罗胖曰:

    人类经济体系是一个“层垒”的结构。

    1.每一层都建立在上一层基础设施之上。

    2.每一层都将成为下一层的基础设施。

    3.每一个时代最大的商业机会都是——

    建立在上一层基础设施之上,并成为下一层商业的基础设施。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