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美国电影的色情标准2015.6.28

     罗胖:

    昨天我和朋友聊到宪法的问题,他的观点很有趣哈。他说啊,宪法的本质不是成文法,而是习惯法,只要社会精英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并且共同遵守,这就已经是宪法了,成文宪法写成什么样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精英有没有共识。哎,这个说的有点抽象哈,打个比方吧,很多大学里面,学生都是拿一本书或者贴个纸条,在自习室里占座,这就是习惯法。但是自习室通常还有一条官方规定啊--不许占座啊,就是成文法呀,这两个法是矛盾的呀。一个同学说,我先用书占的座,你凭什么坐呀。另一个学生说,学校有规定不许占座。哎,双方都有道理,但是哪方最后会赢啊?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通常习惯法会赢。这就是不成文的精英共识的力量,它稳定而高效。今天您回复“电影”两个字,给你看美国电影审查制度是怎么被共识一点点破掉的:电影。

    

    杜敏

    你如果喜欢看美剧,应该小心脏会经常被里面“越雷池”的情节戳到,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有些情节甚至过于热情奔放,让你不得不矫情地捂住眼睛说:“哎呀,美国真自由,怎么什么都敢演!”

    但你可能不知道,美国电影史上也曾经有“不自由”的阶段,甚至也出现过惨遭剪胸的戏码。1941年拍摄的电影《歹徒》,本来导演为了突出女星简·拉塞尔傲人的胸部,亲手制作了一副胸垫,最终却被当时的法典执行局要求剪掉,只能酥胸半露。

    当时依据的那部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典,就是《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于1930年由耶稣会神父埃尔·劳德草拟,劳德认为电影是“大众的娱乐”,但这种娱乐不应随波逐流,相反,它担负着特殊的道德责任,电影制作者不能享有绝对的创作自由。

    在《光荣与梦想》就有这样的描述,“当时,电影艺术都体现着一种普世主义”, “他们不允许好莱坞电影里有长时间接吻、通奸、裸体婴儿等镜头,夫妻也只能各睡一张床。他们还要求电影里的语言‘像漂白剂洗过那样干净’。就连电影起名也要循规蹈矩:‘不贞’突然被改为‘忠贞’,‘好女孩也要去巴黎’莫名其妙地被改成‘好女孩去巴黎’”。

    这些都源于《海斯法典》的规定,为了保证电影的纯洁性,对犯罪、性、庸俗、淫秽、渎神、服装、舞蹈、宗教、场所、国家情感、片名、令人反感的主题这12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比如在“必须维护神圣的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原则下,规定影片“必须用高尚的趣味和美感把握住对卧室的处理”,不得将“通奸和不正当性行为(包括未婚性行为、婚外恋、其他‘不自然’的性行为等)具体化、合法化,或将其处理得有诱惑性”……

    诸多禁忌,被亚瑟·莱尼格在《美国电影审查史》中一言而蔽之:“法典不问艺术只管道德 。”如果一个电影工作者想冒大不韪,结局就是被“咔嚓”掉。

    就拿《卡萨布兰卡》来说,当时法典执行局的掌管人布里恩在看过剧本后,就反对明确地提及里克和伊尔莎在巴黎曾经同居,和雷诺上尉向恳求发放护照的女人索取性贿赂。

    法典的规定同时也堵死了男女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性,因为伊尔莎已经订婚,法典不允许婚外情。这反而成就了《卡萨布兰卡》的经典桥段——里克高贵地放弃这段感情。其实在法典的要求下,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法典,不少机智的导演也找到了曲径通幽的办法。

    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经典电影《双重赔偿》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经典桥段:男女抱在一起后,镜头一转,男人跷着腿躺在沙发上,女人补着妆。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嘿嘿,让观众们去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吧。

    希区·柯克在这方面也显过神通,他在拍摄《美人计》的时候,由于法典规定吻戏不得超过三秒,他就让男女演员吻三秒停一下再吻,最后加里·格兰特抱着英格丽·褒曼连续并间断地“啃”了两分半钟。

    当然,不难想见,这种保守的、由道德主宰的规定肯定熬不过市场的冲击,遑论电影本身就带着展现新的思想观念或者新的审美价值的基因。到了20世纪60年代,《海斯法典》在经受了各种“离经叛道”的反叛后,最终被电影分级制取代。

    本文作者杜敏。关于美国电影审查的历史,你可以在《光荣与梦想》中读到更加有趣有料的介绍。

    罗胖曰:

    道德有现实的优越感,但最终会被证明没啥意义。

    低俗最终会被接受,但是在现实中永远抬不起头。

    所以,比较聪明的姿态就是——

    1.私生活不妨低俗。

    2.尽可能不为人知。

    3.决不高喊自己也做不到的道德。

    所以,看A片,不公开承认看A片,不大声指责别人看A片。

    上述三者可以并行不悖。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