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赋能:创意时代的组织原则2015.9.23

     罗胖:

    现在的公司都在谈管理转型,为啥?因为围绕公司发生的一切关系都在变化嘛,比如说,最近我看了曾鸣教授的一篇文章,他说啊,过去的公司强调管理,现在的公司强调激励,而未来呢,公司组织的作用就剩下一样,叫赋能啊,也就是让员工有能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说白了公司不是裁判,而是运动场地,员工才是运动员,他们自己玩自己的游戏。其实还不仅如此,公司和用户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我的同学吧,爱空间的陈炜,最近就提出来,公司和种子用户之间的关系,何止是买卖关系啊,种子用户给你们公司的帮助,其实相当于创始股东啊,所以公司不仅要为用户干好活,还应该和第一批支持公司的用户,分享公司未来的成长。那今天您回复“关系”两个字,给你看曾鸣教授这篇文章,以及陈炜要在我们这招募种子用户的活动:关系。

    

    曾鸣

    当信息文明全面取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公司,这个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组织创新,也必须被超越。

    然而,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组织模式?

    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聚集一群聪明的创意精英(smart creative),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组织的逻辑必须发生变化。传统的公司管理理念不适用于这群人,甚至适得其反。

    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工业时代最深刻的观察者彼得·德鲁克,把过去200年的组织创新总结为三次革命。

    第一次是工业革命,核心是机器取代了体力,技术超越了技能。

    第二次是生产力革命,大致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核心是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普及,工作被知识化,强调的是标准化、可度量等概念。公司这种新组织正是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而兴起。

    第三次是管理革命,知识成为超越资本和劳动力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体力劳动相比,知识工作者是否努力工作很难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应地,管理的重心转向激励,特别是动机的匹配。期权激励是这20年高科技企业大发展最主要的组织创新。

    沿着这个思路,我把我们正在面临的时代大变革称为第四次革命,即创意革命。

    在可见的未来,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劳动,甚至较为复杂的分析任务,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但人的直觉,对知识的综合升华能力,是机器暂时难以超越的。相对应的,未来社会最有价值的人,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核心特征的“创意精英”。

    而在创意革命的时代,创意者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激励是他们的特征。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激励,而是赋能,也就是提供他们能更高效创造的环境和工具。以科层制为特征、以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赋能的原则如何体现?

    第一,激励偏向的是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而赋能强调的是激起创意人的兴趣与动力,给予挑战。

    唯有发自内心的志趣,才能激发持续的创造。命令不适用于他们。因此,组织的职能不再是分派任务和监工,而更多是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这往往要求更多的员工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和更灵活的组织。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员工使用了组织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公司雇佣了员工。两者的根本关系发生了颠倒。

    第二,赋能比激励更依赖文化。文化才能让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

    创意精英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考核、激励,公司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奖励。本质上他们都是自驱动、自组织的,对文化的认同非常较真。为了享受适合自己的文化,创意精英愿意付出、拥护、共创。一个和他们的价值观、使命感吻合的文化才能让他们慕名而来,聚在一起,奋发进取,因而组织的核心职能将演变成文化与价值观的营造。

    第三,激励聚焦在个人。而赋能特别强调组织本身的设计、人和人的互动。

    新兴学科,例如复杂网络和社会物理学的研究,都指出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机制的设计对于组织的有效性可能远大于对于个体的激励。

    谷歌那些声名远扬的免费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员工福利,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很大的一个目的是增加他们的互动。2009年我参观谷歌的时候,他们介绍到餐厅等待的时间基本控制在4分钟,正好让人可以简单寒暄和交流(大于4分钟就很可能拿出手机干自己的事了)。良苦用心,让人深思。

    创造是很难规划的。只有提供他们各自独立时无法得到的资源和环境,有更多自发碰撞的机会,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谷歌AdWords广告体系的突破就是5个员工在玩桌球的时候,看到拉里·佩奇对广告质量的挑战,一个周末就把AdWords广告体系的算法搭建完成。而且这五个人没有一个人是广告部门的。这个传奇背后依然是一系列配套的机制设计,例如每周员工大会的透明沟通、员工的自主权、跨部门调动资源的能力等。所以,促进协同的机制设计,这是未来组织创新最重要的领域。

    德鲁克在他最后一本书《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到,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参与创造。我相信,未来10年将出现比谷歌更让我们兴奋的新型组织。让我们不辜负这个时代,全力以赴,共同创造赋能的组织。

    本文作者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参谋长 曾鸣,选自《重新定义公司》推荐序言,中信出版社出版。

    罗胖曰:

    传统公司组织,每一个员工都是网球运动员——

    和上级球来球往。

    公司和员工是博弈关系。

    未来公司组织,每一个员工都是高尔夫运动员——

    球、球杆、18个洞就在那里,各显神通。

    公司和员工是“场地”和“玩家”的关系。

    动作自己选。成绩自己算。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