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牛和人,谁是谁的奴仆?2015.10.31

     She was a silent white rose

    她是一朵沉默的白玫瑰

    who lived in a tall iron tower

    住在一座高高的铁塔里

    Barefoot she wandered in her room

    她赤着脚在自己房间里徘徊

    dreaming of life and a lover

    梦想着某种生活,梦想拥有一个情人

    And in a night she threw a net

    一天夜里,她往海里

    into the ocean wide and deep

    撒下一张宽而深的网

    And some of the things she caught in there

    从中收获的一些东西

    made her sad and made her weep

    让她哀伤,让她哭泣

    A fiery warmth embraced her heart

    当阳光照射在她的头发上

    when sunrays caught her hair

    她的心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

    And then she looked upon the world

    而当她仰望世界时

    her longing got hard to bear

    她的渴望变得让她难以忍受

    She was locked in an iron tower

    她被锁在一座铁塔里

    with windows but no doors to be found

    里面有窗却没有门

    Often she listened hard at night

    夜晚,她常常努力聆听

    for a voice in the ocean's sound

    来自大海的一个声音

    And voices was mingling with her own

    而那些声音和她的声音混在了一起

    waves were singing,flee the tower

    海浪在吟唱 从那带你下去的楼梯

    By the stairway that takes you down

    逃离铁塔

    follow the ocean's song my flower

    一路追随大海的歌声 我的花儿

    Silent the rose went down

    玫瑰静静地走下去

    she was shivering in the dark and the cold

    她在黑暗和寒冷中颤抖着

    Through in an opening in the wall

    透过墙上的一个缺口

    the ocean sang as fortold

    大海像先前预示的那般吟唱着

    Floating upon the warm blue sea

    漂浮在温暖的蓝色海洋之上

    by the waves to a shore she was led

    她被海浪带到了岸边

    Among the trees red roses grow

    树丛间 红玫瑰绽放着

    and the white rose turned to red...

    而那白玫瑰也变红了

    Ocean rose 这首叙事歌曲收录在专辑《WYN》中,《Wyn》的含义是“给予,加护,对最高神明的接近。

    Shine Dion是来自挪威第七大城市Skien(斯基恩)的二重唱组合,他们的音乐被认为是挪威和爱尔兰民谣的结合体,在音乐中经常使用很多乐器:小提琴、风笛、萨克斯、曼陀林(类似中国的琵琶)、三角铁、美乐特朗(一电子琴) 、木吉他。其中Janne Hansen(很温暖的女声)是主唱兼歌词创作,Per Selor则主作曲和吉他弹奏。

    Shine Dion歌曲的灵感通常都是来自挪威当地的神话,传说及风土人情。他们的音乐成功实现了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田园般的宁静,灵魂的脆弱,及时间的无涯。

    ------------

    罗胖:

    话说台湾有家高档百货商店的广告在广告界很有名哈,那词啊就一句:在时装店里展示头脑,在书店里展示时装。哎,这句词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利用了人最普遍的那种好胜心和分别心吧!再比如说,读书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说句老实话,很多人读书除了求知之外,还有一个隐秘的动机啊,就是在社交过程中,用谈吐和见识把别人给比下去。这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这就是事实。就像我们正在卖的那套郑也夫的书,其实我们并不是想让大家了解什么社会学,而是因为这几本书里面到处都是对世界的独特的解释,这种解释你而是积累多了,同样看到一个事物或者现象,你的解读就不是俗知俗见,而是别有一种高度,所以读书不是纯粹的求知,读书本身就是积累社会竞争力。那今天您回复“竞争”两个字,给你看一个例子。

    

    郑也夫

    我留学美国时,曾造访一个家庭农场。叔侄二人的最终产品是牛奶。他们种植和收获玉米及青饲料,每日喂牛和挤奶,还要配种和繁殖下一代奶牛。他们过得充实惬意,收入高于工人。但他们对我说:只有一桩事情不好,就是不能外出, 不能旅行,因为每日牛要产奶。

    他们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仆人。牛被他们圈养,牛无需绳索围墙也捆绑住他们。

    一方驯化或控制了另一方,形势似乎是强势一方的目的和意愿所造就的,其实不然。驯化者拥有的目的、意愿是被驯化者允许他们拥有的目的和意愿,是被互动塑造了的目的和意愿。

    人类驯化了野生的麦子和稻子,削弱了其晚熟、倒伏、果实皮厚的品性,它们服帖地遵从人类的意愿:不倒伏、按时成熟、果实饱满。

    但常人很少反省到,驯化是互动的,人类驯化了作物,作物也驯化了人。作物失去了野性,人类也失去了野性:不再做身无长物、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不是人类的生存节奏决定作物的生存节奏,而是作物的生存节奏决定了人类的生存节奏。春播、夏锄、秋收、冬藏,莫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作物。

    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个体的多数行为发生在与他者和外界的互动中。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事者的目标和手段,塑造了他们的心理和性情。但不幸的是,身在庐山中的人们不识庐山真相,常常高估了某一方的主观目的性和意志力。

    军备竞赛中的双方肯定有各自的目标和方案。身处持久抗衡、取胜无望之中,他们未必不想削减军费,乃至享受和平的红利。就是说,正在实施的增加军费的方案,与其说是他们的主观意愿,毋宁说是“囚徒困境”式的互动所致。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

    即便其中一方的首领是战争狂人,其心态未必不是长期恶性互动的结果。双方或多方博弈的结果,非但远离各自的初衷,而且超出各方预料。历史上军备竞赛的负面效益历历在目,其未来的续存更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

    这种互动也给了人类文明发展以特异和超强的促进。武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其获得转化为民用技术乃势所必然。而没有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就没有最先进技术频繁地、不计成本地更新换代,其中自然孕育着发明乃至突破。对文明发展的此种动因和轨迹当然要反省和质疑,但前提是对其全面的认识和领悟。

    互动产生了互动前所没有的新的格局、关系、心理、性情。

    人类与动植物尚且是相互驯化。人类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何尝不是这样。众多人被彻底管束住,一小部分人的身手、心灵也被其背负的监管重任彻底异化。独立于互动的目的已不复存在。

    本文作者 郑也夫,选编自其新著《文明是副产品》。

    罗胖曰:

    人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而实际上,你的目的,大多是由环境暗自强加给你的。

    比如——

    人和小麦,哪个是最成功的物种?

    从人来看,小麦的目的是养活人。

    站在小麦的立场来看,人的目的是伺候小麦,让它从一个区域性植物发展成全球单本量最大的物种之一。

    如何换个角度看世界?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