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解剖一次胜利给你看2015.12.11

     罗胖:

    今年啊,我个人的阅读兴趣非常关注抗日战争这个话题,倒不是因为什么胜利七十周年了,而是我越来越觉得,抗战是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起点,是国家之根那。你想,是抗战让中国登上了现在的大舞台,更重要的是,抗战是一次很深的全民动员,八年苦战终于打造出了全民的国家认同感。当然我个人对于抗战的兴趣还有一个啊,那就是当每个人都有小算盘、小利益,意见纷杂,派系众多的时候,怎么还能凝结成一个统一的力量,其中的教训和经验都是什么?这个对我思考自己的创业也大有帮助。在今年,我所有阅读的相关书籍当中,我觉得最值得推荐的是这么一套,叫《一寸河山一寸血》,几经磨难,这套书今天终于可以在罗辑思维独家首发面市,您今天回复“国家”两个字,给你看这套关于国家之根的书:国家。

    

    罗振宇

    罗胖的解读: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一寸河山一寸血》,是一套全景式扫描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好书。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算热门题材,很多出版社都出了相关图书。

    为什么七八月份那些热闹我们不赶,偏偏在热潮过后的年末推出这套书呢?

    我恰恰是在等尘埃落定,解剖一次胜利给你看。

    “抗战”这个词,在中国很容易变成简单的结论,或者简单的情绪。基于结论和情绪,理解始终是最浅表的。

    胜利有理由吗?

    据蒋纬国回忆,抗战中期,蒋介石身高173公分,体重只有60公斤左右,常常在洗澡时,在浴室里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天——、“妈——”可见这是什么样的压力和绝望。

    胜利这件事就是这么奇怪。

    身处其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刮。

    1944年的蒋介石,和1944年的希特勒,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在苦苦支撑。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战略”的戏谑定义:

    “所谓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的好运气。”

    关于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以有种种分析。

    但对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来说,管它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党的领导,还是国军威武,委员长神勇,或者美国人帮忙……简单的结论都实在是苍白无力,而且对你我当下的人生其实毫无意义。

    “抗战胜利”对我们有意义的是什么?

    超越得失的时间感

    这场把所有中国人都卷入其中的考验,每天都有好消息,也都有坏消息,而结果是未可知的。

    这跟今天许多人的处境是多么相似?

    我们每天都在期望自己的胜利。但往往是前一天你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后一天又深感穷途末路。

    其实,昨天和今天没有任何区别。

    当你坐在时间的两岸,看过中国历史上如此丰富、复杂的一次胜利,再来把握你自己的生命,就能获得一种超越得失的时间感,能够拼接所有的胜与败,忧伤和喜悦,失望挫败和狂喜得意。

    胜利,只有放到时间的维度里去理解,才有厚度。

    更何况,读这本书,可以——

    知来处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观念,是从抗日战争才真正开始的,“十万河山十万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是中国最全面的一次国家动员。

    知人情

    国难当头,有小算盘的人,未必没有民族大义,比如张自忠。有民族大义的人,未必就能做对事,比如汪精卫。理解人的复杂性,是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温婉处世的根基。

    知真相

    关于历史的认知和结论,别人三言两语告诉你的,都架不住细节的盘问和冲撞。谁功谁过,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细节看到真相。

    作者关河五十州,举一人之力,查访抗战遗迹,拜访抗战老兵,积累了400万字的笔记。大事件真实,小细节生动。

    《一寸河山一寸血》,绝版多年,此次磨铁图书再版,罗辑思维独家首发,限量20000套。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