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世界名作都是“抄袭”2016.5.25

     罗胖:

    有一位搞人力资源的朋友跟我说,在大公司里面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是搞员工评价,想根据各种业务指标,制定一个公式打个分,公正地评价一个人,这实在是太难了。哎,我们公司是小公司啊,经验不见得管用,但是啊,我们没等级、没部门,干活就是项目制,那评价人主要是靠各个项目分配奖金嘛,怎么分奖金呢?我们CEO脱不花把发奖金的权利,给了各个项目的领头人,就提一个要求,奖金你不能人人都有,至于其他的,你是公开发还是私下发,都是给一个人还是平均主义,你爱咋发就咋发一概不管。脱不花的道理很简单,对复杂的事情做评估,发明什么标准从来都是无效的。有效的方法是两条:第一,相信靠谱的人作出靠谱的判断;第二,只要稀缺性存在,市场配置的力量就会起作用。那今天您回复“标准”两个字,给你看和菜头写的一篇异曲同工的文章:标准。

    1

    我的一篇微信文章被举报了,网友要求微信团队撤销这篇文章的原创标志。

    事情是这样的:经常有读者说,我文章后面的评论比文章本身精彩。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3000 多位的圆周率,然后,请大家去发表精彩评论。那么,这篇文章算不算原创呢?

    在给微信的申诉材料中,我只放了这么一张图:

    

    ▲?这是杜尚在 1917 年送展的作品,名字叫《泉》,是现代艺术的经典作品。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个陶瓷的男厕小便器,100% 工业制品。

    杜尚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上面签上了送展时的化名“ R·Mutt ”和 1917 的年份。那么,这个作品算不算原创?还是剽窃了卫生洁具厂?

    

    ▲?再比如上面的金汤宝罐头贴纸,是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卖得并不便宜。它和金汤宝罐头完全一样,那么,安迪·沃霍尔算不算抄袭呢?

    ◇

    对于那篇文章,有人说是网友评论构成了整件作品的主要部分。不错,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和 1651 条评论构成了完整的作品。但是,没有正文哪里来的那 1651 条评论呢?

    不服?来,看图。

    

    ▲?这是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一次展览,其中有一件作品是一间贴满了各色波点的房间。那么,是草间弥生自己贴的吗?不是。展览主办方给每个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发了一堆彩色贴纸,让她们进入房间之后随心所欲地到处贴。

    那么,这件作品算是草间弥生原创,还是小朋友们的原创?

    ◇

    我认为,我的那篇被举报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互联网作品。

    因为我提出了很严肃的命题:是不是评论真的比正文精彩??

    我提交了很严肃的验证方法:用 3000 多位无限不循环的圆周率值构成毫无文本意义的正文,看评论会发生什么。

    结果,有 57214 人阅读,写下了近期创纪录的 1651 条评论,共同完成了这件作品。面对正文和评论,可以有许多种解读,每一种都给人不同的感受。

    2

    假设我们真的把判断原创的权力交给机器,让电脑标记每一个比特,依照相似度来判断是否抄袭,那么,可以让机器扫描一下这张画:

    机器通过扫描和比较,会发现它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似度超过 99%,属于像素级的克隆,除了几笔小胡子(这叫做系统可容忍的误差),所以,这张杜尚的世界名作会被判定为不是原创。

    问题在于,杜尚的确是像素级的克隆。而他的这幅作品,正需要像素级的克隆,越像达·芬奇的原作越好。甚至可以说,如果不考虑到《蒙娜丽莎》的文化遗产价值,杜尚应该在原作上直接画胡子。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古典大师和他们的作品不是云端之上只能供后人顶礼膜拜的神祗,神圣的意义可以被解构,可以被消解。

    今天,杜尚的这幅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同样被视为艺术品,而且是杜尚的原创。但是,机器和算法并不承认这一点,因为审美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趣味同样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尤其到了网络时代,原创的定义变得更为复杂。

    我们再来看一张画,号称是表达了美国精神的五大杰作之一《美国哥特式》,由格兰特 ? 伍德在 1930 年完成:

    我猜想很多人大概没有看过原作,而是更熟悉前年网上的另外一个版本,由俄罗斯女数位画家 Svetlana Petrova 制作的猫咪改良毫无 PS 痕迹版:

    

    ▲?请问 Svetlana Petrova的这张作品算不算原创?在名作上粗暴地 PS 了一头肥猫,而且得到了全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还要开展览,这怎么算?

    如果机器扫描的话,大概 75% 以上的内容和《美国哥特式》完全一样,像素级拷贝,判定结果会是什么?

    

    ▲?再来,这是一张《美国哥特式》的《南方公园》版,除了图画的构型,颜色、人物造型都变了,这是不是抄袭?是不是原创?

    如果用机器来扫描,相似度可能在 30% 以下,那么,它会做什么判定?

    

    ▲?在这张《海绵宝宝》版本里,别说机器,就算是人也得看了想一下,觉得有点熟,然后才会想起《美国哥特式》,并且笑了起来。

    机器根本无法分辨这张图和《美国哥特式》有什么关联。那么,它算是抄袭还是原创?如果是抄袭的话,为什么一定要非常强调海绵宝宝里的铲子,为什么海绵宝宝要戴上醒目的眼镜?穿上这种古板的衬衣?

    ▲看到这张图片,大概所有人连带机器都开始欢呼了吧?相似度超过 80% 以上,无非是在衣服上画了点花,逮到你了!抄袭也抄得太拙劣了吧!

    嗯,它的来源是著名奢侈品品牌 Gucci 在 Instagram 上举办的活动,叫做 GucciGram,让艺术家和设计师给世界名画中的人物穿上新衣。这算是原创还是抄袭?

    3

    你会说,上面你说的都是画作,文章就不一定如此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看看这个:

    《南乡子》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怅望送春杯:来自杜牧《惜春》

    渐老逢春能几回:来自杜甫《漫兴九首》第四

    花满楚城愁远别:改自许浑《竹林寺别友人》

    何况清丝急管催:来自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

    吟断望乡台:来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

    万里归心独上来:来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

    景物登临闲始见: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譬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一寸相思一寸灰:来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

    整首词作者自己就写了四个字:伤怀、徘徊,剩下的全是别人的诗句。抄成这样了,这首词算不算是原创?

    嗯,这首《南乡子》的作者是苏轼,苏东坡。

    4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来,对原创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乔布斯也说过,所谓创新,就是把已知的点连接起来,这让他听起来像是个拼贴画画家。

    定义原创困难,根源是创造本身是自由的,创造出前人所未见,材料未必是前人所未有。尤其是到了今天的网络时代,针对原作的二次创作再常见不过。我们常见的同人、翻译、戏仿、拼贴,甚至解说都是创作的一种形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再引用一张画:

    ▲?这是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在 1918 年创作的作品《白上白》。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这种东西我也可以画啊,不就是白色的画布上再画一个白色的正方形么?那么,为什么我们画个《白上白》、《黑上黑》、《黄上黄》不是艺术品,也卖不了高价呢?

    原因不单纯是因为他第一个那么画白底上的白方块,而是因为他是画家,是持续不断的创造者,《白上白》是他一直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有美学上的连续性。

    你只是一时抽风,马列维奇则是一直抽风。

    5

    回到我们最早的问题上来,杜尚的原创问题早已经得到了解决:把杜尚的作品也扫描进入数据库,当作和《蒙娜丽莎》等同的原创作品。

    也就是说,数据库“承认”了蒙娜丽莎有小胡子是原创。那么,被承认的究竟是什么?是杜尚,人们承认他是一名艺术家,那么他的作品自然都是原创。

    机器判定文本是否抄袭是最低的门槛。但不要忘记了一点: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原创文章,而是保护原创作者。

    原创标记不应该认定文章,而是认定人。审核是审核人的一贯表现和行为,而不是单篇文章。一切的努力,落脚点不是文字,而是人。

    ◇

    最后,我想再说一次:请强制所有订阅类公众号付费阅读。

    微信朋友圈不堪重负,各种垃圾文章充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体现不出来。而强制所有订阅类公众号收费,可以非常便当地验证一篇公众号文章的价值。

    你不喜欢天天转鸡汤文么?打开一篇 5 块,你一天开几篇?你不觉得养生文有价值么?打开一篇花 10 块,你要人民币尊重这种价值?

    你当真觉得一篇文章非常有价值,值得你的朋友都看看??5?块一篇,麻烦你交?500,买?100?份的。然后贴到朋友圈,先看到的?100?人蒙您的恩惠,看的是免费文章,第?101?人起,请交?5 块。

    这么做,让内容直接变成了钱,原创的问题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司法问题。读者举报,那是真正的苦主举报,维护的是付费者的利益。原创、抄袭问题转化为一个民法甚至是刑法问题,这比什么审核团队都好用。封禁一个账号,遣散所有读者,比任何惩罚都更有力度。

    对于整个微信的生态来说,所有流传的文章,都是活生生用人民币投票投出来的。这才体现了对原创的肯定,更让朋友圈的阅读压力降低许多。既然微信里的朋友不是随便结交的,那么,里面的内容也不应该是随便分享,随便阅读。

    你从未为此付出过任何代价的东西,不能说是对你有任何价值。

    本文作者 和菜头,和菜头文集《槽边往事》,罗辑思维独家发售。

    罗胖曰:

    这篇文章很长。

    但是我觉得这是和菜头今年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值得你一字不落地看完。

    世上万事太复杂,总有人试图通过规则统摄一切。

    而自古至今,定纷止争最靠谱的手段从来只有两个——

    1. 相信杰出的人。

    2. 相信市场给出的价格。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