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微信]《王阳明:一切心法》一切都是你和自己的战斗2016.9.23
罗胖:
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有一个选题我是一直该讲,但是没讲,那就是王阳明这个人。王阳明确实很奇怪哈,他生活在明代,但是越到近代呢,他的影响就越大,像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都是他的粉丝,甚至有人认为啊,王阳明思想会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哎,为啥呢?这一点我还真的是有点心得。但是为什么我一直没敢把这些想法做成节目呢?因为我在等一个人写的书啊,谁啊?熊逸!哈哈,熟悉我们的用户都知道,熊逸其实是他的化名,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隐士,他写书很快的,但是这本《王阳明》他居然准备了十年,写了三年,我实在是怕啊,怕错过熊逸对王阳明思想的精彩发挥。这个周五呢,就给你郑重推荐这本,我等了三年的熊逸新作《王阳明》。那今天给你看我对这本书的进一步解读。(生存)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新书是《王阳明:一切心法》,熊逸?作品。
在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里,一直有用户留言,希望我讲王阳明。为什么我迟迟没有动作?
说实话,我在等熊逸,等这本大作。
这是熊逸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新作,首发直接交给了罗辑思维。
熊逸,这位中国当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
他一直在用学贯中西的目光,冷峻地解剖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找到各个出版社,把散落的熊逸作品收拢来,一本一本介绍给罗辑思维的用户。
这就像是在拼拼图,《王阳明 》是中国文化版图不可或缺的一块。

放下那碗心灵鸡汤王阳明是个很厉害的人:
学问大,能打仗,品行高。
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钱穆、孙中山、蒋介石都是他的粉丝。
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也是他的粉丝。

但王阳明也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读为盛产心灵鸡汤的人。
遇到不平、不满、不开心、不如意,总有人祭出他的三个字 ——
「平常心」
难道不争,不抢,不斗,不怒,整个世界就一片清明了吗?
扯!
哪有成大事者是用这种方式成功的?
你没听过佛家真正的精神是「勇猛精进」么?
「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是个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轻飘飘一句「平常心」就想应付整个世界的纷乱,哪有那么容易:
心烦意乱、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急火燎……
人不付出巨大艰难的努力,根本不可能保持内心的一片澄明。
对于王阳明来说,能够找到整个世界的总枢纽,已经是万幸。

真正的心学是什么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皇上意难测,朝廷人心散,舆论乱哄哄。这就是王阳明当年的现实处境。
但他能处危不动、处急不惊、处变不乱,终究立功、立德、立言,原因就在于参透了 ——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
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什么是知行合一我们今天同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这种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所适从,紧张焦虑。在熊逸看来,阳明心学的意义,在于简化我们认知世界的秩序化框架。中国过往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里,一个人只有通过调整他跟周边的社会关系,才能获得秩序感和人生意义。过去人想要得到理想的生活,无非两条道路 ——
要么跟世界战斗,
要么压抑自己的内心。
但王阳明说,凭什么只有这两条路,为什么不可以开出第三条路?他觉得,通过驱动自己的内心,跟自己作战,也能构建最好的生活。
事实上在心和外物之间,关键看你整理哪一头。
有句话说得好 ——
心随境转,则为凡夫。
什么意思?
比如在商场中,永远跟风找商机,什么火做什么,你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倒转过来看这个世界,做最好的自己,用心来驱动整个世界,又会出现第二句话,叫 ——
境随心转,则为圣贤。
正如马云说的:
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为社会解决问题的。
持此一颗心,何患不成?
那句像天书一般的话:知行合一,就在这里。
为什么要听熊逸讲王阳明市面上讲王阳明的书不少,为什么我独独推荐熊逸?因为他从来没把谁当神来膜拜,包括王阳明。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他是那个一贯的好向导,带着我们:1. 进得去,出得来。
2. 出来后,有收获。
3. 不盲从,敢批判。
更何况他还是个学贯中西的妙人。
中国读书人心中高山仰止的老夫子,到了他笔下,从《旧约·圣经》,到热门美剧,从《权利的游戏》到《生活大爆炸》,统统信手拈来举例子打比方,毫不违和。

丑话说在前头,这书不但不是把王阳明当神一样拜的成功学,还时不时撒点心灵砒霜 ——
1. 信心是重要的,信什么反而无关紧要。
2. 为了摆脱焦虑,我们总会赋予世界意义和秩序。
3. 我们不但喜欢攀比,还喜欢幸灾乐祸。
4.只要度过了匮乏时代,财富买到的快感,深深关乎人际关系。……
把王阳明供成神,对于我们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并没有太大用处。
走下神坛,王阳明给了我们每个人最简单的一切心法 ——
通过回到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坚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周遭的世界变得最好。
返回前页 返回列表页 百拇医药网 杜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