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印象】重磅:看农资电商国家队,花式吊打传统农资企业
2016/5/26 发现良田


【编者按】:“农商1号”,为何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
2015年7月16日,中国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在北京正式上线,传统农村市场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冲击。
背景强大
“农商1号”注册资本12亿元,一期投资达到20亿元。
都获得了哪些资本的投资呢?
由财政部和农业部两大直属基金——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和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各出资3亿元和6千万元,占比25%和5%;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东富和通(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出资3亿元,占25%;北京京粮鑫牛润瀛股权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占8.33%;江苏谷丰农业投资基金出资4千万元,占3.33%,及金正大共同组建而成。
在六大股东中,有五家是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农商1号”也被业界人士称为是“农资电商国家队”。
作为发起者、大股东的金正大是中国最大的水溶肥、硝基肥和缓控释肥生产商,出资4亿元股权占比达33.34%,负责“农商1号”的日常运营管理。
金正大副总裁、“农商1号”CEO罗文胜介绍道,这一电商平台定位于中国农资行业的“亚马逊”。
它将一改传统农村市场环节多、加价高、选择少、服务差、缺技术、担心多等诸多弊病,将国内外“冠军”品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向新型农民进行直销;同时,还将把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城市。在城乡间架设一条“互联网+农业”的全新桥梁。
目前,“农商1号”已集结金正大、中化、中种、晋煤、瓮福、鲁西、冠丰种业等国内知名农资企业和以色列瑞沃乐斯、美国硼砂等国外农业巨头。
按照发展规划,“农商1号”最初以农资为主,进而涉足整个农业领域,最终的目标将把农资、农产品、农化服务、金融服务等一起构建到这个平台,形成完整的农业生态圈。
重塑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农耕延续着“牛前人后”落后生产方式。
罗文胜却为未来的中国农民画像——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购齐所有的农资,在I-PAD上就能操控浇水施肥,远程连线就能获得全球权威专家的技术指导,化解农业生产一切问题。
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财政也将拿出20亿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由此,政策、补贴开启了农村电商的迅速兴起——阿里、京东、顺丰等纷纷启动农村战略,电商大佬集体冲进了尘封已久的农村市场。
可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电商大佬向农村销售的全是从城市运来的生活用品。其中,服装鞋帽占65%,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占19%,数码产品占4%,家具类产品占7%……
唯独没有农民最需要的农资产品——2014年,整个农资市场约有1.5万亿消费额,农民购买农资支出占总消费的40%。如此重要的生产资料竟然在电商中不见丝毫踪影。
原来,其中的秘密在于农资不像标准化的服装,越是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越是需要提供技术、服务。不同地域、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种植解决方案。就像看病一样,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通过简单标准化药品就能治愈。
如今,全球各国农资销售普遍存在与技术、服务捆绑输出的现象。这与阿里巴巴等其他电商搭建一个平台,由入驻商家单纯售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模式。
金正大副总裁、“农商1号”CEO罗文胜介绍道,与普通电商不同的是,“农商1号”将形成“互联网+农业+配送+技术+服务”为一体独特的运营模式。
在他看来,“农商1号”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价格优势,还在于可为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提供包括种子、农药、化肥、技术、服务、贷款等种植业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农商1号”已联合上百名农业专家,按照擅长作物和所在地区差异进行了划分,搭建起一个线上农业诊断平台。农民根据生产遇到的问题,在线上传文字和图片,或者借助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便可“点对点”交流,分布在全国的千名线下农化人员可直接上门指导农民生产。
一直以来,农资线下配送是制约线上销售的一大难题。网购图书和服装,快递几块钱全国包邮,但一袋化肥却重达四五十公斤,一辆摩托车只能带上一袋化肥。
为化解农资配送的瓶颈拥有了国家资本支持的“农商1号”与中国邮政、京东等渠道资源深入合作,开始打造线下服务和配送体系。
罗文胜介绍道,未来3-5年“农商1号”将坚持线上为体、线下为用,在全国搭建100个区域运营中心,负责运营、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建设1千家县级运营中心,以县为单位提供配送和技术服务;发展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1千万名农民会员。
按照测算,1千万优质会员代表1千万农户,以每个农户种三亩经济作物为例,意味着每年农资消费是1万块钱,1千万的会员代表一千亿农资消费。同时,以1千万会员每年每户生产10万元农产品计算,农产品总体规模高达1万亿。这将是未来“农商1号”的发展前景。
不过,尽管有了政府背景的资本、有了邮政和京东物流的配送、有了金正大专业的农业营销团队,“农商1号”推广仍旧将面临着拓荒式的困境。
首当其冲的就要面对农民意识落后的难题。
尽管农业变革诞生了千千万万的新型“农商”,但大多数仍是年纪偏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的传统农民。以前他们多是先行赊销,粮食卖了再结账,而电商购买,却要见不到货就付款。改变农民传统消费观念、接受新型消费方式,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此,“农商1号”设计的线下架构中,县级运营中心负责配送和农技服务,村级服务站则担负了电商与农户之间的信任纽带,负责帮助农民上网下单、查询信息,以及提供其他便民服务,以解决部分农民不会使用电商平台的难题。
农资电商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目前电商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城市建一公里体系,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但是在农村可能只有三五个消费者,而且互联网、电脑以及配送体系等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这意味着农资电商运营必然是重资产,体系建设的成本、能力要求都远高于轻资产的传统电商。
不过,在罗文胜眼中,问题就是商机,困难蕴藏着财富。他认为,如果农资电商等一切都完善了,可能商机也就失去了。
中国“地少、水缺、人多”的国情,倒逼着传统农业进行着一场现代化革命。如果说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要依靠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流通的现代化就要通过电商来实现。
“农业生产技术与商品高度重合的特性,决定了农资电商的诞生将对整个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位农业专家指出,搭建农业电商平台,将重塑农业流通体系和农资企业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与服务的输出将重塑农业的生产方式。
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千千万万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传统农资企业如何切入电商圈。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发现良田”微信公众号
希望你的农创项目也被报道?立即联系我们吧!
发现良田

新浪微博:@发现良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发现良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