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该扔就扔,立刻马上
2016/4/24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文:蔡垒磊 来源:请辩(qingbian-cll)

     1

     昨天去理了个发,洗完头刚坐下,我的“御用”小哥就来了。

     “今天还是和以前一样吗?”

     “帮我理个圆寸。”

     “啥?圆寸?”

     “嗯,圆寸,左侧给我剃条杠。”

     “要多短?”

     “吴亦凡这么短。”(请原谅我拿你们的偶像出来,只作个发型对比,别激动)

     然后小哥就开始准备上了,临动手前,又再问了我一遍:

     “你真的确定,都不要啦?”

     “嗯,不要了,立刻,马上。”

    

     2

     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有些东西明明很少用到,或有极大可能根本不会再用到,你还是抱着没准以后会用到的期待将它们小心翼翼地留存起来。

     我试着“采访”过几个这样的人,他们有人是因为节俭,有人是因为懒得扔,有人是因为想怀旧,有人干脆就是纯舍不得。

     其实这是一种病,叫囤积强迫症。

     囤积强迫症的患者很少会自动意识到自己患有这种心理疾病,他们总是不停地添置新物件,却很少扔掉旧东西,他们会想尽办法将某个物件同自己的某个记忆片段联系起来,然后说服自己让那些已无用处的物件继续“寄宿”在自己家里。

     每当要扔掉一件旧家什,他们的思想斗争都不啻于一场小型战役,为了避免承受那剜心般的痛楚,斗争的结局一般就是以束之高阁作为终结。

     他们说,嗯,先放起来,以后没准会用到的。

     但事实是,那些没准会用到的东西,多数情况下都永远不会再用到了。

     让那些久久无用的东西占满你的柜子你真的不心疼么?大几万一平米买来的房子就用来堆这个?这柜子如果租出去,一年的租金也够你买这些破铜烂铁了吧?

     我是极简主义的重度拥趸,不管是家里的装修风格还是身上的物件,极简和设计感都是左右我选择的重要因素。

     喜欢极简主义久了,就会喜欢扔东西,因为你很难允许那些瑕疵破坏你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我一直没少挨“长辈”的批评,幸好我从不在意。现如今我的家里除了一本珍爱的相册以外,其余均随时可弃。

     多扔东西可以瞬间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不信?你可以试试,立刻,马上。

    

     3

     该扔就扔的不止是无用物件,还有某些无用甚至业已有害的思想。

     我们大脑里存放的各类思想就如同一个个零件,当遇到一件具体的事情后,你一般不会只用到一个零件,而是将相关的它们捏合到一起来工作。

     那些有害的思想就如同一颗颗老鼠屎,你以为平时将其随处一扔就行了,但有时候一不留神就容易把它混在巧克力堆里咽下去,而这一切你连事后都毫不知情。

     比如你明知道抛骰子对你做选择题来说增加不了哪怕一丁点儿概率上的优胜,你在平时做题时也不会用到它,但你在抉择不下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用上这种方法,这就是你没有将其彻底抛弃的后果。与其用抛骰子这种方法来选择,还不如使用“抉择不下就选C,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之类的方法,至少人家还是根据大数据来的,多少靠谱一些,你说是不是?

     毒思想、伪概念不仅会左右你的判断,还会阻止你往大脑里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拒绝同它们进行融合,产生排异反应,让你的自我提高之路举步维艰。

     这就需要你勇敢地将其剔除,别怕痛,这能替我们本来容量就不大的大脑省下一些装好东西的空间。而剔除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多经历思想的修行,多看书,多思考,没时间看书就让我帮你看,你看我就行了,只是看完以后,思考还得你自己来。

     思考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它就像呼吸一样重要,现在就开始检索你脑子里那些坏东西,立刻,马上。

    

     4

     你们有没有过失恋的体验?

     我有过。

     那些一经触碰就隐隐作痛的伤口,会让你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哪怕再温暖的事物都无法进入你业已冰冻的心灵。

     你们会如何处理那些“遗物”呢?是任由它们撩拨你无比脆弱的神经,还是找个小盒子将它们封印起来,让其永世不见阳光?

     我会将它们全部销毁。

     我有一个习惯,在我开始下一段感情之前,会将上一段的记忆完全抹消。

     很多人做不到,他们宁可留个念想,留点美好的回忆,但事实上这不仅对你接下来的生活毫无帮助,反而有那么一天,这些东西可能还会扯你现有生活的后腿。

     所谓美好,应该是在当下,假如相册里的人并不是当下的人,就请勇敢地将其换掉,什么念旧不念旧,只有把握不好现在的人才会去念什么旧。

     今天就扔,立刻,马上。

    

     合作交流微信/QQ号:1400542440

     重要启事:为保持联系,特别设定公众号“家庭(jiating-1314)”,为本平台备用号。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