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丨这世上,有种帅不会过期
2016/9/24 智慧场

    

     ◆◆ ◆

     文 | 十点君

    

     十点君第一次看陈道明的作品,是钱钟书老先生那部大名鼎鼎的《围城》,一个长衫书生晃悠悠地从小树林里踱出来,心头一紧,我去的,好一个眉清目秀的中国书生啊。

     后来,看《康熙大帝》,看《大汉天子》、看《喜剧的忧伤》,看《归来》,看这个人在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干净地行走,活得出人意料的淡泊和宁静。

    

     都说陈道明是娱乐圈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别人都忙于收割名利,他偏要剑走偏锋,离群索居:

     身在贵圈,却多年来潜水于圈外桃源,还能始终站在一线最贵男演员之列;身为演员,身上却透着一股少见的文人气质;他是名人,却从不以“陈道明”的头衔在大众面前搔首弄姿、哗众取宠。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即使不得不参加一些公开的宣传活动,也是惜字如金:一生当中说的废话就够多了,不能再让观众听到这些化过妆的话。

     他从不上真人秀,不炒作自己的私生活:台上已经是在演了,台下就免了吧。

     拍完戏,别人都出去喝酒娱乐,他来了一句:“没事别找我啊”,转身回家。

     人在江湖,却潇洒自如,因为不在乎。陈道明更在乎的是,读书、画画、练字、弹琴、打球、下棋、自己和自己对话、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甚至啥也不干,就发呆。

    

     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事情”。陈道明淡淡的回应道: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如今的陈道明已经61岁了。眼神依然凌厉,骨子里的书生意气仍然给人一种清冷、孤傲的感觉。有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帅且帅,只是没有内容,没有味道。

    

     总觉得现在的影星身上少了些什么。仔细想想,也许就是少了一点睿智冷静、正气斐然的气质和对帅的自知吧。

     只在戏里低头

     陈道明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姥爷当年与李叔同一起赴日本留学,父亲是大学教授。16岁进入天津人艺,之后又因为女友杜宪,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84年,陈道明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一角,一举成名。溥仪这个角色,他琢磨了4年。

     人们高度肯定他的演技。他却说,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电视剧,也能把一个人全国共晓之,自己的成名完全是,得来全没费功夫。

     1990年,他又把《围城》中那个玩世不恭、怪癖难测的方鸿渐演绎的入木三分,并因此囊括多个表演奖项,奠定演艺界的实力派地位。

     《围城》播出后,钱钟书特意给陈道明写了一封信,说陈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也正是因为《围城》,陈道明结识了钱钟书老先生,并三次拜访钱老,坦言在钱老家里,能闻得到书香,那时就感觉,自己在学问面前特别可怜,屁都不是。

     从此,一个尊重学问,敬重学术,慎重节制,处处反思又极其谦虚的升级版陈道明出现了。

     陈道明并不高产,30年的演艺生涯,参演的电影不超过20部,电视剧不超过35部。有时他会一歇几年不拍戏,全凭自己高兴。

     拍完《围城》后,正处于事业巅峰的陈道明,拒绝了当时所有的片约。那时的他精神状态很不好,不想演戏,那就不演。结果,一闪就是六年。

     六年的时间,足以让观众忘记任何一个当红演员。但陈道明就是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被羁绊,难被诱惑。天地茫茫,我心却悠悠。

     所以那六年他过的很快乐。而当他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的时候,带着更多的智慧。

    

     冯小刚说:"陈道明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还有人说他是“戏霸”,合作导演称陈道明在片场从不坐凳子,说只要坐下演戏的感觉就消失了。他曾骂哭过演员江一燕,教育过佟大为,可他的圈内口碑甚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

     然而在出演主角之前,陈道明跑了七年龙套。匪兵、伪军、特务、八路等杂角色他反复演了个遍,而且一句台词都没有。

     正是这七年甘于寂寞甘于平庸的龙套底蕴,锻造了这样从容淡定的陈道明。只可惜如今的明星早已没有耐心等待七年……

    

     陈道明被视为国宝级的演员。别说这个级别的演员,就是普通的三流演员也不会愿意被人说是戏子。但陈道明自己总说:“演员就是我的一个职业,我就是一个戏子。”并毫不客气的指出:

     “戏子太易蜕变,戏子之所以被人看不起,就因为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职业。当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便低眉垂眼,四处求人,一旦红了,立刻不知天高地厚。张狂、轻浮是中国演艺界的一大恶习,一种非常幼稚小儿科的思想水准。”

     对娱乐圈陋习的看不惯和直言不讳,让陈道明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特有的焦虑和愤怒。

     他曾炮轰涉毒艺人,当涉毒艺人用压力大作为吸毒借口时,他当即发飙:“现代人谁没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吸毒就是没教养”。

     他曾在节目中,颇为严厉地训斥不懂装懂胡乱点评花鼓艺术的青年评委:“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因此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季羡林先生称其(指陈道明)饱读诗书,大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

     2011年,在首谈话剧《喜剧的忧伤》演出感受的采访中,当采访人说出上面那句话,并问到“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这样一个去高校执教的机会,您会欣然接受吗?”时,陈答道:

     “我真的不知道季羡林老先生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倘若季老先生真的这样讲,我真的是诚惶诚恐。我教书的话,只能是误人子弟。在一个行业里小有成就的话,未必能在其他行业里有所成就。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小有成就的演员、一位公众人物,就敢站在神圣的讲台上。过去讲‘干什么吆喝什么’、‘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样的话很多了。”

     在十点君看来,这实在是才高于志的人才能有的大傲若谦。

    

     娶妻当如杜宪,嫁人当如陈道明

     陈道明和杜宪爱情,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两人也极其低调,从不秀恩爱,却细水长流地成了佳话。

     初相见,他24,她23,恋爱3年,然后结婚生女,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样子。

     有位“粉丝”评价说:“这一对啊,几乎是空前绝后世间少有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很少有争执。难怪杜宪会说,嫁人当嫁陈道明。”

    

     外人也觉得,杜宪嫁了陈道明,真是命好。毕竟陈道明是这样一个男子,不仅英俊,还有内涵;低调,却深情。

     可是在陈道明却说,遇见妻子才是他最大的运气。谈及妻子,他会自豪的说: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

     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

     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

     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我无一可举,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杜宪是这样评价陈道明的:“他要是演皇帝之类,回来脾气是大一点;演一些小人物之后,回家就会比较谦逊。”陈道明则这样评价杜宪:“荣辱不惊。”

    

     王伟忠说:“婚姻的路是每天类似的风景,同样的过程、淡淡的,要相处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对象不能光想找个腿长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帅哥,要找个让自己想起他来心里甜甜的,回头一看,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最好的对象。”

     陈道明对于杜宪,大概就是如此吧。不论外面有多风光,内心深处惦记的始终都是家里的那盏灯火。

     而如果好男人真的可以用标准定义的话,那么首要标准可能就是爱回家。

     陈道明说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如果能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

    

     为了两个女人,从艺人到手艺人

     很难想象,一个国宝级的大明星会把自己关在家里,没事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穿针引线缝制包包。

     陈道明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这几项手工活他都拿手。

     这些手工活,其实是陈道明多年前为了改善和女儿紧张的关系特地自学来的。小时候的女儿喜欢糖人,他就学做糖人,喜欢面人,他就开始捏面人。最后做出来的糖人面人,都可以拿街上去卖了。

     变成手艺人后,她和女儿之间还有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3岁的时候,陈道明就把陈格送去英国留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陈格终究没抵住名牌的诱惑,虚荣心渐起。

     察觉女儿的心思,陈道明在去法国时,特地到LV店里买回一块皮革。他仿照当时最流行的款式,亲手缝制了一个包送给陈格。不明就里的陈格拿过来,看了看,又漫不经心地把包放到一边。

    

     父亲问她为什么喜欢LV。小姑娘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质量好,款式新,手工定做……

     陈道明一脸严肃,告诉她这个包就是LV的皮革,纯手工打造,最新款,"你看中的不是包,而是包上的logo。"

     陈格满脸通红,自此再没追逐过名牌。

     陈道明买不起LV包吗?不是。很多人说:女儿要富养。但这个"富",也许根本不是指必须要多么优厚的物质条件,而是一种情感上的不被放低,一种从小培养起的健全的人格,和一种被打开的眼界。

     对于女儿,陈道明也没什么蓝图。就三样:"我希望她第一身体好,第二要快乐,第三尽量有所成,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凡人,是普通人。"

     当然,陈道明最乐意干的是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

     妻子几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夫妻俩就同坐窗下,一个绣花草,一个裁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如果用冯小刚的话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

     可是这世界上的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

     追求有用之物固然没错 ,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何尝不是一种超脱?

     “所以我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陈道明只给自己设定了为“人”的下线,即你可以不知道对社会和朋友有多大贡献,建设性是零都没关系,但一定不能有破坏性。这是做人的底线。

     拥抱家庭、陪伴孩子、拒绝低质量的社交、享受平淡;

     不和家人争执,不望女成凤,只要她们快乐;

     不要野心,只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无奈于这个世界,也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自己。

    

     十点读书会“10天共读一本好书”计划正在进行

     目前正在共读?

    

    


    

     公众号回复关键字“领读包”

     查看往期18本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智慧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