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16,风险释放之年
2016/2/3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2016年,政府将会推出哪些新政策?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资本市场表现如何?

     《中外管理》微信账号:zwgl1991采写/本刊记者 杨筱卿 责任编辑/朱丽

     管清友:民生财富首席经济学家

     2016年,在供给端和需求端,政府都会颁布新政策。但主要在供给端,即改善供应结构。主要抓手则是通过兼并、重组、破产等方式化解产能过剩,然而,化解产能过剩会造成一定的失业风险,也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但这些风险,总体来说,只要应对得当是可控的。

     在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上游传统行业,会出台一些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事实上,这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基本都是审批导致的。这提醒我们,审批方式对长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弊大于利。而在其他行业,比如家电行业,虽然库存也比较高,但总体利润率不错,产能过剩并不严重。原因就在于,它并非经由审批,而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五大政策:稳、活、准、实、托底

     除了去产能化的政策之外,其他方面,我们不妨用五大政策来归纳——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宏观政策稳,我认为是适当扩张总需求,但扩张不能是大水漫灌式的,负面作用太大。这一点应该形成了共识。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能发力比较大,我们建议发行特别国债。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货币政策要维持适当流动性,不至于造成风险,再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央行角度引导融资成本的下降。

     微观政策活,需要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除行业和领域不合理的管制,或者取消管制。

     产业政策要准。在过去,由于政府的产业政策或者引导方式不对,导致产能过剩,比如光伏产业,用特定的补贴方式,加上其他因素,最后成了一个过剩产业,这其实是最大的动荡。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认为补贴方式也有很大问题,很容易导致过剩。因而,产业政策要准,政府主要是引导,不能总是补贴给生产者,而是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改革政策要实。这是指整个改革的举措要落地,比如财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要落在实处。

     社会政策要托底。长远来看,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保障网,使其起到托底、兜底的作用。如今,在去产能化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发生的失业增长率或金融风险有一定的预案。

     理性看待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贬值是一个趋势,但贬值到何种程度,汇率走向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市场走势和央行的态度,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不存在,不过,市场并没有消除贬值预期,因而短期减持压力会存在。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数字,那么我认为,2016年人民币汇率大概会维持在“7”左右,这也是央行至少会阶段性守住的一个重要底线。

     对于这个问题,要端正态度,客观、理性地看待,合理地解读,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下滑,而我们本身的经济驱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则很正常。而汇率变动的主要任务也是尽快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价格竞争机制。

     长远来看,人民币贬值会对出口造成一定的正向作用,2015年12月的出口数据超预期已经显示了这一点。而企业如何应对呢?

     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比如是以出口为主,还是以进口为主,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有的是进口流转型,有的是出口流转型,有的是基本面敏感型,汇率波动对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其次,针对债务结构来采取措施。很多企业这几年欠了美元债务,美元利率低,美国又加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企业的债务负担上升,这需要进行一些金融工具的变通,同时针对美元长期上涨,进行债务结构的调整。

     资本市场将有反弹

     去年11月份,我们曾经总结过三句话,就是经济继续下行、政府合理对冲、市场波动加剧。因而,2016年可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整个资本市场波动会非常剧烈。

     这里有几个不确定因素,一是流动性情况的变化,比如汇率变动、美联储加息,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股票市场。

     二是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以及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从长远来看,是必须要坚持的,但它势必会对存量的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将整个估值下压或者下移。中国股票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带有计划经济的发行制,因而上市公司成为信息资源,估值很高。但这轮下跌,实际表明估值已经大幅下滑,尽管估值实际上还会升高,但这时需要更加稳妥地推进注册制。

     其实,民众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注册制之后,让太多的公司IPO,因为政府一定会在这个过渡期间保持节奏。关键是稳定汇率。

     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新三板,以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新三板主要涉及招商制度的改革,那么,如何使更多的做市商涌入?如何使用公共基金解决流动性问题?如何将中小板分层之后,使创新层能够激活?而战略新兴板推出后,很多企业会回到战略新兴板。

     总体而言,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有多个“池子”是件好事。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资产配置荒,就是资产收益率下降。过去让高收益资产来吸纳流动性,无论是新三板,还是战略新兴板,抑或是主板上的新发股,相对于现有的这些资产,实际上可能成为收益率更高的高收益资产,从而吸引流动性涌向这些领域。

     尽管资本市场短期有冲击,有困难,但我个人依然比较看好未来资本市场的前景。所以,2016年是一个改革之年,很多政策会颁布,存量市场会受到影响,波动可能比较剧烈,而这种波动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初就已经开始。

     并且在2016年,全球市场都有剧烈波动。预计可能在某一个时点,全球的供给会有一轮大的反弹,而这个时点要根据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中国去产能化的情况,以及国内市场改革的情况来看。这个“共通点”到来之前,极有可能在某一个时点产生共振,出现一拨儿大的反弹。

     管理风向标

     Q:当前企业金融杠杆过高,比如2015年就有很多信用违约,刚兑也被打破,在您看来,2016年这些问题还会持续存在吗?您觉得这种问题是否会和人民币贬值以及股市一些因素互相交叉从而引发一些金融风险呢?

     A:2016年是风险释放之年,对企业而言,是挑战大于机遇的一年。在2008年以后,高杠杆就愈发严重,特别是央企和国企。除了央企和国企之外,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的杠杆率也是比较高的,债务负担在一些行业尤其明显。据我们的统计,钢铁行业的企业如今新发的债券大概有52%的比例是用于偿还债务,但这样的债务解决方法总有一天是走不下去的。结合市场能力来看,2016年肯定要去杠杆,相关企业要作好准备。

     金融风险也是有可能的,因而注册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防范局部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一直维持刚性兑付,这样只能把问题越拖越久,而是在传统制度被打破时,能够及时制止风险,让风险转移到市场。

     如果说2013年、2014年是地方债务风险,而中央延缓了这个周期,那么2016年又是一个风险集中释放的一年,不通过一定的资本释放来解决,而是通过“拖”的方式来用时间换取空间,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Q:在您看来2016年房价情况将大致如何?房地产投资在2016年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A:总体上说,房地产市场的确到了一个拐点,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和刚需人口出现“双降”。但房地产市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区域分化非常严重,一线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包括服务资源的聚集能力,表现相对较好。甚至在用工荒背景下,大家都在一线城市买房子,一线城市的房子还会是经济增长中特别重要的引力,因而,房价很难有明显的下降,甚至还可能上涨。

     长远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会面临剧烈的波动。从现有的人均面积这个角度去看,我觉得还不够完整。根据美国、日本、德国、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经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的裂变是很明显的,什么叫家庭的裂变?就是原来一大家子上下两代人住一套房子,而现在相对来说更加小型化,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房子。目前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应该说仍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大型城市。

     但由于区域分化非常严重,三四线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以及公共服务水平不足,另外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是净流出的,因而,房地产压力比较大。而三四线城市,总体上还处于去库存的阶段,所以应解除不合理限制,在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同时在税费方面进行改革,比如在城里购房,能否抵扣个人或者其他领域的税费?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通过人口结构的调整来消化一部分房产。对于房企来说,该降价就降价,该重组就重组。

     在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房地产投资起到非常关键的拉动作用。但目前这种状态我觉得不会有根本性改善。让开发商加快拿地,再造房子,让民众都拼命买房子,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而说,房地产能够不拖累经济增长已经很不错了。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2016年2期前瞻特刊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