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李稻葵×辜胜阻教你秒懂“新常态”
2014/11/25 管理智慧

     点上面 管理智慧 ↖ 关注

     著名管理学者包政先生团队运营,商业管理类用户量最大自媒体,超过60万商业精英订阅,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2013最佳管理类自媒体。

     导读

     经济新常态:一、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这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尽早使得经济结构合理化;二、艰难的改革将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对个人来说,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正在形成。

     厉以宁:“新常态”就是尽早使经济结构合理化如何理解“新常态”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最近中国的媒体经常提及“新常态”这个词,那么,该如何理解“新常态”呢?这是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间不正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这是不能持久的,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所以,现在提到的“新常态”主要有两个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长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不利的。第二,经济超高速增长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是: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效率低下,产能过剩,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其中,“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是最重要的。

     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现在我们不得不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结构调整很重要,比单纯追求经济总量更重要。

     虽然现在中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从结构上来说,中国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高。同时,虽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比较低,中国的熟练技工队伍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错过了结构调整就是最大的损失。所以,现在提出“新常态”,就有避免超高速增长,尽早使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意图。

     目前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即将结束,即将开展十三五规划。对于十三五规划,很多专家(包括我在内)都提出,要保持适度增速,不能再追求超高速增长了,政府应该考虑适当降低GDP增速。如果中国GDP能够增长7%就不错了,即使能保持在6.5%-7%也属于正常,因为经济增长要重在经济质量提升和结构的完善,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速。

     硬性的增长指标如何改

     多年以来,中国政府靠下死命令实现增长目标。比如,某年定的增长速度为9%,全国各地拼命干,力求最终达到目标。这样下去,就会产生问题,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对中央政府都同样形成压力。因为地方的发展规划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国的发展规划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一旦通过这些硬性指标的目标,就意味着要严格执行。

     于是,各地政府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赶超别人,会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的调整,政府就会很被动。

     为什么会很被动呢?主要原因在于,硬指标意味着一定要完成,一定要完成硬指标则意味着只顾增长,就把产能过剩、高成本、效率差等都放在次要地位了。过去我们总干这种傻事,政府力争今后改变这种现状。

     可喜的是,关于把增长率从硬指标改为有弹性的预测值的做法,现在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先试验一段时间,如果试行成功,再推广,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李稻葵:艰难改革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尤其国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点就是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以及债务水平的逐步调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这些分析不一定全面。他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渐进式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艰难推进、国际经济领域中中国要素的提升。

     新常态不应过多关注宏观经济表现

     新京报:中国的经济新常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稻葵: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点就是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以及债务水平的逐步调整。在我看来,这些分析不一定全面,其原因在于,这些分析过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的表现,而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些内涵。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远不是经济减速,它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渐进式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艰难推进、国际经济领域中中国要素的提升。

     渐进式经济结构调整已出现

     新京报:你说中国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是:渐进式的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理解这一特征?

     李稻葵: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二个表现事实上已经出现,那就是潜在的、渐进式的,并没有完全被观察者所识别的结构调整。这种结构的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工资率的持续上涨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新型城镇化下除特大型城市外的户籍已经基本放开、居民消费的比重、服务业的比重均不断上涨等。

     新京报: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第三个特征是“改革的艰难推进”?

     李稻葵:本轮改革的决心和目标以及覆盖面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改革的阻力恐怕也前所未有。与前几轮改革相比,当前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改革动力的缺位。

     新京报:为什么改革动力会缺位?原因是什么?

     李稻葵:改革的动力应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上层推动改革的能量,另一个是基层的力量。目前这种自上而下的动力现在非常充足,中央特别成立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但问题是,本轮改革中,基层政府与国有企业显得比较被动,整体上缺少创造力、能量不足。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一些官员激励不足,胆小怕事,不愿冒头,担心改革引发矛盾,从而导致对自身历史问题的调查和追究。

     新京报:目前自上而下的改革有哪些?目前进展如何?

     李稻葵:目前经济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三大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所以进展相对顺利,利率市场化未来两到三年内有可能基本完成,民间资本创办的银行已经开始布局,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财政体制改革目前处在规划之中,重点是完善税收体制、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目前是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的。国企改革的根本在于进一步的市场化,在于把国企与政府进一步地分离,在于国企要进一步地资本化运营,但是这些方面的探索目前远远不足。总之,艰难的改革将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辜胜阻: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正在形成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经济正面临四大阵痛

     新京报:你怎么理解“新常态”的?新在哪儿?

     辜胜阻:我认为“新常态”应该至少有三个标志。

     一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变化,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今年一至三季度GDP平均增长7.4%,而三季度是7.3%,经济增长速度进入7时代,相较于过去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言,速度放缓,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一变速是可接受的。

     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变化,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的老路已经不可持续。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促进经济内生增长。

     三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工业为主导转为以服务业为主导。过去,我国工业增长速度长期以来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工业占GDP比重持续高于服务业的比重。现在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13年服务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工业。

     简政放权推动创业潮

     新京报:虽然宏观形势不乐观,但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好,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经济增速放缓为何就业会出现惊喜?

     辜胜阻:现在我国正面临就业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农民工严重的用工荒,从季节性向常态化发展,在地域上也呈现普遍化现象。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这样一种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今年前三季度的就业数据呈现较好态势。

     有一种解释认为,因为创业可以对冲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影响。

     当前,政府大刀阔斧地简政放权,减少创业的障碍,推动了新一轮创业浪潮,大量的创业带动了更大规模的就业。

     今年以来,企业的数量井喷式地增长,简政放权已经释放出改革的红利。今年注册民营企业增长是60%,去年是30%,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上海一个调查显示,青年人创业热情增长25%。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同时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像物流、信息消费、旅游服务、养老服务等正在培育,能够有效对冲传统制造业用工的减少,对带动就业也起到积极作用。

     新京报:现在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去创业,仿佛出现了一波创业潮。

     辜胜阻:中国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以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第二次是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下海经商为特征的精英创业,包括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精英。第三次是加入WTO以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特征的“海归”创业。

     而新一轮创业浪潮和前三次不一样,它有复合性。至少有四大主体:一是金融危机催发海归潮推动创业。二是精英离职引发创业浪潮,现在不仅有官员下海,也有大量的科技人员下海。有很多人离开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创业,成立新的公司,形成一种“裂变”。三是返乡农民工掀起新的草根创业浪潮。四是官方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创业。

     新京报: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创业浪潮?是不是改革的成果?

     辜胜阻:新一轮创业浪潮有四大动力。

     第一是简政放权推动新一轮草根创业浪潮。李克强总理表示,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这些有利政策减少了创业的障碍,掀起草根创业的浪潮。简政放权已经释放改革的红利,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正在形成。

     第二是互联网技术引领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浪潮。特别是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一个小微企业通过15年的创业,最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商之一,这对创业浪潮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是高新区或者叫科技园区,像中关村,作为载体,正在引领聚合创业潮。中关村有一个创业大街,我觉得这个创业大街同硅谷的沙丘路相似。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拥有诸多咖啡馆式的孵化器,有多样化的创业服务机构,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企业的加速器。

     第四是前一段时间IPO暂停导致并购热推力,刺激了“职业创业人”崛起。推力IPO停了以后,我们的VC/PE可以通过并购完成退出,一些创新型的企业未必要通过上市来退出,也不一定能发展到上市的水平,同时一些大公司也具有并购的需求。以阿里巴巴为例,现在阿里巴巴通过并购来完善它的产业链。并且,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并购退出比IPO更快,成本更小,这些因素使得并购市场非常火爆。

     来源:新京报新媒体

    

     公众号推荐

     首席人才官(ID:CHOclub):了解更多人才官知识,首席即可!

     热点搬运工(ID:bighotnews):我们不生产热点,我们只是热点的搬运工。

     图说商业(ID:picbiz):3分钟内,为您展现商业之美。

    

     管理智慧近期最受欢迎文章推荐

     shzb2010

     同学会微信私号:vipmgt

     回复社区商务查看《白刚老师社区商务系列文章》

     回复18查看《包政:解读<华为基本法>,让管理者树立权威》

     回复08查看《李序蒙:海底捞员工为何这么敬业?——从卧底日记谈起》

     回复16查看《<华为基本法>学习专题>回复06查看《白刚: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需要新理论指引方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