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是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2016/8/1 正能量收获
无论是坐地铁、乘公交、家庭聚会或朋友聚餐,稍微出一下神,抬起眼睛向四周望望,十有八九都在刷朋友圈,或是快速略过,或是逐条细读,无非是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想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大家会戏谑的说:上朋友圈随便一逛就被惊着了,好像是个人就比自己过得好,有种恍惚和迷离的感觉:这个牛得不像话的某某某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他或她么?
这些头上自带发光体的人,之所以给人一种过分夸大或表里不一的感觉,无非是想要寻求外界的关注和认可。
寻求关注和认可本身并无可厚非,身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最初就是在最重要客体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做对事情得到认可的过程中慢慢确立自我存在感的,然后才逐渐把好的客体内化为自体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总是竭尽所能的美化自己,或是过度迎合,从不敢袒露脆弱或无助的一面,就会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假自体就会越来越膨胀,越来越难被喂养。

刚开始可能仅仅一句赞美的话就能令内在空虚的自己高兴半天,可好景不长,人一旦尝到了甜头,便想把美好的感受保持住并尽量延展。
想要引起外界持久的关注,就必须时刻活跃或制造话题度,至于营造的方法么,可卑劣、亦可高明,从最早的芙蓉姐姐到自媒体时代热火朝天的各路网红,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花入各眼,供给和需求总是匹配的。
当一切的喧嚣都散去后,无论是制造热闹的人还是看热闹的人都会更感空虚,因为在刻意营造的虚幻里,极致的美好感受注定是短命的。
检验一个人的心性和修为,最妥帖的办法便是去感受他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既可能是自恋式的夸大,也可能是压抑式的贬低。前者急需的是围观群众鼓掌叫好,后者极怕的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前者可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后者可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那些在朋友圈过分晒的、无时无刻不在刷存在感的、人前人后两幅面孔的,多半属于前者。

那后者呢?
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资质和能力都已经足够了,只需勇敢的往前跨那么一小步,就能突破自我,实现更大的目标,却还是犹豫不决、回避退缩?
因为不管别人怎么觉得,只要他内心认定自己不行,他便一定是不行的。
无论他如何刻苦练习都拿不到冠军,无论她多么虐待自己的身体都达不到想象中的完美,无论他上了多少课,考了多少证,内心始终缺乏那份底气,永远在准备中,却永远也准备不好。

我们内心是否也住着这样一个囚徒呢?
如果有,请尽早把他释放出来吧,在不断的探索中,努力积累经验和能力,获得稳定而持久的自我认知,到那时我们或许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为自己设立了好与坏的标准,以切身的体验而非他人的感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我们不一定要特立独行,但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媚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
自由地表达自己,不被外在的评价所累,衷心地认可自己,不被一时的成败左右。
尼采说:“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深以为然。

快快微信搜索ID:正能量收获关注后
回复 “答案” 即可知道答案哦!
或者长按下方的二维码识别后即可关注
关注“正能量收获”,收获正能量

人生需要正能量,这里有关于养生妙方、励志短文、行业资讯、吃喝玩乐、民生新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新鲜资讯。多多接受正能量,塑造阳光心态,成就自我,惠及他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正能量收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