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麻将,等着代理商死去......
2015/4/22 医药云端信息
作者:点苍鹤(个人微信:dch466)
谁也没有预料到所谓的招标大年竟然是以湖南的凶狠砍价开始,浙江的未招先降价过渡,再发展到安徽的16个地级市逐一带(er)量(ci)采(yi)购(jia),看着括号里边的拼音也蛮难过的,干脆撕开括弧这块遮羞布说吧,很多地方也在遭遇二次议价的巷战,一城一战。
面对这种新常态,药企资源正朝各地出现的不同方式的招标方面倾斜,当下,药企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比拼各自的政府事务能力。标没招上,市场壁垒无法突破,就算你有拯救患者于危难的大品种,就算你有销售铁军都是枉然。
市场的变化也从医药人才招聘上可以看出端倪,据广州午马猎头公司透露,某上市企业的政府事务地区经理,月薪已经开到3.5W,还是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对于医药代表及招商经理的需求,相比同期,则减少不少。
然而,作为曾经的同行,我看到一些省区经理和代表,在经历了多次招标周期的历练后,不是变得成熟了,而是变得无所谓的态度。觉得降价已成定局,自己又不能改变什么,反正招标事务,公司有部门和专人在操心,地面上,还有代理商在承担。代理商交了保证金提了货物,还有上个标期大量的医院投入和资金沉淀,他比我要慌得多,有他出头,自己急什么?很多人还在调侃,该喝茶喝茶,该打牌打牌,打着麻将,等着代理商死去!
但点苍鹤作为过来人,还是得提醒一下,每次关键的招标阶段,不管对于药企还是代理商而言,都是一场市场大洗牌的恶战。你的微信朋友圈流传了太多「90%的药企将会被清洗」之类的令人心惊的预判,但你有没有想到,药企在倒下之前,最先被清洗的恰恰是这些药企的员工,而在市场一线的大区、省区经理,则是高危人群。
从本质上说,省区经理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省代,同理,营销副总是国代,地区经理是市代。在医药价值链上,你所起到的价值与对应的代理商相比无足挂齿,却天然存在竞争而非合作关系,你的身份仅仅是公司赋予你的产品市场管辖权。而一旦这个管理权限没有发挥作用,也就是无法撬动相对应代理商自身的价值之时,对不起,要么是公司,要么是代理商,一定会把你从营销链条上撬走。
从今年各省的招标采购趋势看,药品准入门槛变得突然高起来,招标政策的复杂化改变了以往的药品定价和采购销售方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招投标的报名突然有了门槛。 这表现在福建、安徽等省,没进招标目录,没有投标资格,等于丧失了该省市场。并且省级目录、地级市目录,层层筛选,且处于模糊和半隐秘状态。请问,这些工作谁来做?如果还认为有公司和代理商扛着,那要省区经理干嘛?
2.采购方式发生大变化,连带医院开发工作一气呵成,时间紧任务重,时机稍纵即逝。这表现在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的采购方式上。比如,广东在竞价议价之前先报量,那么,这个量如何产生?从何而来?难道是医院自己会自动上报自然产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通常情况下,没有销售人员配合代理商的推动,是无法产生报量的。报量,对于新产品来说,就存在医院开发工作,这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中标后的事,而现在的规则下提前完成了。对于老品种,也需要提防竞品的进入甚至遭遇PK排斥。
浙江、福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遴选目录就意味着确标、勾标等连贯动作。而在安徽的带量采购中,议价的过程其实也是确定能否留在医院继续销售的过程。以上省份的采购工作,一旦尘埃落定,虽不敢说未来的销量就能保证了(带量采购从现在来看,量价之间还没形成契约关系),但至少可以说开发了或保住了某家医院,在层层遴选之后药品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还是具有一定销量的。
因此,招标+采购+销售很大程度上几乎「三合一」了,过去那种分工很清晰的工作流程在今后的集采工作中变得边界模糊,如果招商只知道找到代理商签约,医药代表只知道和医生搞客情关系,而不看清这些变化和趋势,那么,未来的路很难继续下去。
药企面临这样复杂多变的趋势,也需要重新来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应将政府事务部门纳入营销体系中,或将市场准入等工作分解到营销团队中。但究竟是政府事务工作推动销售?还是营销思维下的政府事务一盘棋,这需要研判未来医药行业的走向再具体考量。
相关话题的研讨,请你参加5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新常态下药企面临的危与机》,我们将找到答案。
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云端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