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肝日,专家提醒警惕沉默“杀手”丙肝!
2015/3/18 健康一身轻

     点击上方“健康一身轻”可以订阅哦!

     今天是第十五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丙肝是健康沉默杀手!

    

    


     相比乙肝的“家喻户晓”,病毒性肝炎家族的另一位成员——丙肝显得默默无闻,但在医生眼里,它是不折不扣的“沉默杀手”:很多人感染20多年,进展到肝硬化时才发现。

     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放着不管,最后85%的人都会进展为肝硬化,有些甚至会发展成肝癌,最后导致肝功能衰竭。

     中国丙肝患者约四千万!

    

    


     中国丙肝感染率约为3.2%,患者数约四千万,逾九成患者疾病晚期才去就医。

     全世界约有1.85亿人感染丙肝病毒,近年来中国丙肝患者增长明显。

     由于丙肝尚无疫苗可供预防,且发病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症状不明显,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验丙肝这一项,患者就医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逾3/4受访者不知丙肝可治愈!

    

    


     在中国,约有10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若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正确、合理的抗病毒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近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对甲肝(91%)和乙肝(95%)的知晓度。

     丙肝隐匿性强,低诊断但是高误诊率,早发现、早诊断目前很难实现。

     有数据显示,15%的丙肝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发展晚期。

     此外,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因为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

     九类人群是丙肝潜在感染者!

    

    


     丙肝是传染性很强的一种肝炎,而且,丙肝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其感染途径与乙肝类似,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丙肝虽然恐怖,却也并非无孔不入,关注丙肝的传播途径,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做好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丙肝的最好方法。

     专家提醒,以下九类人群为丙肝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丙肝检查:

     一是曾输过血或输过血制品者;

     二是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三是曾共用注射器者;

     四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感染丙肝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

     五是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

     六是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行为者;

     七是曾进行介入性诊疗患者(如胃镜、内窥镜、牙科器械等);

     八是有过文身、文眉、穿耳孔者,在小医院做过人流手术的妇女;

     九是曾和他人共用剃须刀者。

     预防丙肝,从我做起!

    

     虽然目前对于丙肝的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因为丙肝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对付丙肝的关键还是在于预防。

     预防丙肝,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NO.1 严格筛选献血员,避免高危人群献血。

     NO.2 医疗单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医疗器具严格消毒。

     NO.3 对不能戒毒的静脉药瘾者,劝其尽量以非注射途径代替注射途径给药,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NO.4 丙肝可在家庭内传播,家庭成员间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牙膏及理发用具等,但共同用餐、同用食具一般并无传染危险。

     NO.5 提倡单一性伴侣,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丙肝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用保险套;向青少年普及丙肝预防知识。

     NO.6 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及分娩传播,对丙肝病毒RNA阳性的母亲,妊娠期间应避免穿刺操作,分娩时尽量减少胎儿和新生儿接触母血的机会;抗病毒药物应在妊娠前使用。

     虽然大家可能很少听到丙肝,但它的确对咱的健康影响很大!全国爱肝日,好好保护自己的肝吧!同意的点个大拇指吧!

     本文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东方网、医学论坛网、广州日报、钱江晚报

    

     世界睡眠日马上就要到了,小伙伴们,你们最近的睡眠质量咋样呢?快来微社区晒晒你那可爱的睡眠姿势吧!

     晒睡姿,赢好礼!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参与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一身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