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咨询平台】焦虑中国怎么办
2016/1/23 失眠症咨询平台

---温馨提示---
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焦虑等症状,连续超过3周,一定要及时咨询检查,2016我们要告别疾病,告别痛苦,拥抱健康,拥抱快乐。
焦虑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据报道,20%~30%的人可能达到临床水平的焦虑。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吴文源教授介绍了我国焦虑障碍(AD)的研究现状。她表示,AD是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是综合医疗机构常见精神障碍之一,易于与其他疾病共病,且对患者功能损害严重。尽管如此,我国对于AD的研究远远不足。
检索CBM数据库发现,自1999年,我国大陆发表的AD研究共6548篇,近几年的关注度逐渐上升。2009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中国四省AD月发生率为5.63%(男性4.06%,女性7.25%)。一项对沪、京、湘焦虑抑郁认知调查研究显示,公众多认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抑郁症等与环境因素有关,仅对社交恐惧症认为是个体因素所致;认为与遗传、基因和大脑化学物质相关者最少。在求助方式上,公众倾向于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首选心理咨询,只有惊恐障碍者首选看医生,且主要是内科医生。
一项对AD诊断标准的掌握情况研究显示,综合医院专科医生和专科医院专科医生对AD诊断标准和焦虑症亚型诊断明确程度类似,但综合医院非专科医生的相关明确度较低(图1)。这说明,非常有必要在综合医院非专科医生群体中推广AD诊治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于AD的治疗率均较低,世界范围内AD治疗率为10.1%,我国为6.1%。主要是由于就诊率和诊断率低。治疗研究方面,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训练、复述暴露治疗、认知应对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正逐步开展。

AD诊治标准上,除2009年发布的《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一些专家共识也值得推荐。包括《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神经系统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等。
此外,AD相关基因、细胞、影像学等研究也在蓬勃发展。吴教授表示,AD基础研究中焦虑脑机制的两大主流理论和东亚人群遗传特异性、遗传药理学,以及AD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将是AD研究的热点方向。
---温馨提示---
2016别让自己生病,别让家人担心,别被不开心包围!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咨询专家
【北京军颐中医癫痫病医院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
加QQ号:1293068450免费咨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失眠症咨询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