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例】正确处理手外伤 警惕小伤口惹出大麻烦
2015/3/16 现代护理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现代护理报》
__本报由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与现代护理报社合办,我国惟一的综合性健康护理类报纸。办报宗旨: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现代护理报》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卫生专业主流媒体,在全国卫生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欢迎关注!
病例
王先生在开啤酒瓶盖时用力过猛,手指末节被瓶盖划出了约1厘米长的伤口,他在简单涂抹红药水,用橡皮胶布包扎伤口后就照常进食。当晚入睡时,王先生感到伤指疼痛,指末节已轻度红肿,便服用了两粒抗生素。
第二天因工作忙而忘了吃药、更换胶布。晚上他感到伤指呈跳动状疼痛且红肿加重,肿胀的皮肤上出现小水泡,他便又服了一粒止痛药,但效果并不明显。第三天上午到医院就诊时发现伤口已有黄色液体分泌物,医嘱给予每天换药及广谱抗生素口服处理,但肿痛消退不明显。
伤后第七天,王先生肿胀的末节手指皮色发紫,X片检查显示末节指骨骨质破坏,并有坏骨形成,虽经积极治疗,未向近端扩展,但于伤后二周因患指末节皮肤坏死,指端血液循环障碍而需进行截指手术。
正确处理手外伤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提醒,发生手外伤后,要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出血量较多时可以用健手压迫指根部止血,也可用橡皮条结扎指根部,但1小时要放松一次,否则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
同时,伤口感染也不容忽视。预防感染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清洁伤口。顾玉东表示,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冲除伤口中的污物,减少微生物。
越早闭合伤口,感染的机会越少。闭合的方法,可以用各种医用消毒的胶布,大的伤口应去卫生站或医院处理。
手外伤后,普通人的伤口1周左右即可愈合。但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伤口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会出现溃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应尽快就医。
走出手外伤处理的六个误区
处理手外伤时,许多人常会陷入伤口处理的误区中。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六个:
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出血时,立即用止血粉等止血。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药,反而会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马上清除。
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涂双氧水、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
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燥,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要先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 杨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