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
2015/3/24 现代护理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现代护理报》
__本报由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与现代护理报社合办,我国惟一的综合性健康护理类报纸。办报宗旨: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现代护理报》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卫生专业主流媒体,在全国卫生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欢迎关注!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和医护人员一样,每天围绕在患者的床前,但他们没有无影灯下的起死回生,也没有身着白衣的天使称谓。他们就是护工。
37岁的梅小芳就是这个特殊群体的成员之一。16日,记者走进她的生活。
护理病人,不是简单的活
当日早晨6点,在市中心医院·同济咸宁医院住院部神经科,整夜守候在病床前的梅小芳洗把脸,打起精神,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梅小芳是通山人,因生活所迫,她做起护工。五年的护理经验,让她护理起病人来驾轻就熟。她轻手轻脚地打来一盆温水,为病人擦洗。“来,爹爹,抬抬胳膊。”她动作轻柔,仿佛对待亲人一般。
接着,她冲了一份牛奶蛋花。用过滤器滤去较大的蛋花后,再用注射器给病人送食。每顿饭,梅小芳要喂半个多小时。
忙完这些事,梅小芳协助护士帮病人打针。打完针,梅小芳给病人按摩,陪病人说话。九点多钟,趁病人家属看守时,她去过早,给病人买排骨。十点钟,她把排骨炖上,再给病人榨果汁,喂果汁。中午,用排骨汤做米糊,喂病人吃饭……
做这些事情时,她不时仰头看看输液袋的余量,以便提醒护士换药。看着她忙碌的身影,让人不得不感慨:“护理病人,不是简单的活。”
整夜不眠,十分钟就能打盹
伺候病人,病人不睡,护工也不能睡,一夜起来三四次,或整夜不睡,是很正常的事。
梅小芳护理的这位病人,脑溢血加肺部感染,插着鼻管和胃管,喉咙处还开了道用于排痰的口子。因此,护理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喂食时,要很慢,不然食物就会从口子里流出来。
梅小芳说,每天白天,病人还能安静地躺在床上,到晚上就很闹。踢被子,咳嗽,喊着回家……状况百出。她不得不一次次地为病人盖被子,替他按摩,陪他说话……
“干这个活拼的是精力。现在给我个凳子,我坐上10分钟就能打个盹。”梅小芳说,晚上病人不吵不闹时,她就睡在陪护小床上。
梅小芳表示,不管多辛苦,都没关系,只是一天24小时呆在医院,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很少。“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我都没时间顾及她。”
护工柔情,不被理解和认可
护工工作如此辛劳,却很难获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尊重。
“我很幸运,平时很少受委屈。”梅小芳说,但她与同行交流时,能感受他们受的委屈很多。
她的一个同行,护理过一位做过肠切除手术的病人,基本是吃多少拉多少,而且经常失禁。最频繁的时候,不到1小时就排一次便,那段时间,那位护工每天几乎睡不到1个小时,便盆更是不离手。
然而,辛劳的工作没有换来病人家属的理解。一次,因为去上了个厕所,病人排了便,家属发现后,立刻大声指责她。
“活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是希望这个职业能得到理解和认可。”这是很多护工的心声。
“其实,护工也是天使。”梅小芳说。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