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5分03秒的讲述,发人深思!
2015/6/4 现代护理报

2015年5月22日,北京,首届医院影像文化高峰论坛,一部名为《她走了,在第五次心肺复苏之后》的微电影获得展播机会。影片仅用5分03秒的长度讲述了一则与死神抗争的生命故事,旨在传达“尊重医学的有限性,只有理解和信任才能促进医患和谐”这一主题,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现代护理报记者联系到了微电影的作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和谐医患与战略传播讲师团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施琳玲,为大家揭开这个微电影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请允许我讲一个生命的故事,一个已经逝去的幼小生命。这些图片拍摄于2013年4月,我原本是雪藏的,因为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太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去传颂那些成功的救治案例,来赞誉医者的妙手回春,却不知医者也常常回天无力,那些生命逝去时,心痛不仅在她们的亲人,亦在医者。面对失败的案例,医者宁可暗自舔伤,宁可独自饮痛。他们是医者,不是神,他们无法超越医学的有限性。
《她走了,在第五次心肺复苏之后》

小文轩第四次心肺复苏成功,她也终于等到了从上海赶回来的父亲和母亲

小文轩还是走了,她在第五次心肺复苏之后,医护人员的眼中是多么的不舍和不甘

故事的故事
2013年11月3日,新浪博客作者“午后雨林”(施琳玲)发表了一篇名为 “她走了,在第五次心肺复苏之后——” 的博文,以图文的形式讲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全力抢救因车祸而生命垂危,但终因伤势过重,在经历5次心肺复苏之后还是未能留住生命的6岁女童文轩(化名)的事件。博文发布后,真实、朴素、细腻的风格立即引起网络上的广泛关注,迅速被新浪博客设为头条置顶,并在人民日报的官微上广泛传播。随后在《现代快报》、《新华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做深度报道,并被新浪、网易、凤凰、腾讯转载,获得南通市政府新闻奖、江苏省卫生好新闻一等奖、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传播激励计划”十佳影像作品;2014年9月,基于新浪博文制作成的同名微电影又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最感人作品奖”、“首届医院影像文化高峰论坛唯一展播作品”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2014年度纪录片收录”等奖项。

一个“失败”的案例
引发对“医学局限性”的关注

提及这些奖项,施琳玲并没有太多得奖后的喜悦,她说:“从我发表博文的那一刻,甚至是我拍摄抢救现场的那一刻起,我从来没想过我要拿什么奖项,我只是想以照片的形式更直接的展现在现实抢救过程中医生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患者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患者家属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仅此而已。”
当被问及后续的意想不到的影响时,施琳玲说,“这样的效果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发表之后,其实我是做好了‘满屏幕谩骂声’的心理准备的,因为我写的可以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这里面并没有像我们经常见到的为医生歌功颂德、称赞医生妙手回春的篇幅,我只是想将手术室里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但当我看到网友的留言后,真的只剩下感动了……”
在医患关系“人声鼎沸”,医生、患者、媒体、社会舆论关系错综复杂的当下,施琳玲主任提到,医患关系中关于“医学有限性”的问题在今年才刚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会逐渐得到解决。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施琳玲对当前的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我们不是“传奇”
我们最为熟悉的时常见诸报端的如“XXX医院XXX疑难手术获得成功”、“XXX医生凭借高超的医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患者的生命”等等,其实这样的报道无可厚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递我们医学行业的正能量,给患者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对抗病魔。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样的报道会在无形之中抬高“医学”的能力,同时也会将患者的期望值无限抬高,却忽略了“医学的有限性”这个概念,反而会把医患之间业已存在的“鸿沟”再度加深。
“传奇色彩”的报道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神话”,首先是“医疗技术被神话”,在医学技术已经快速进步的今天,由于这些报道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容易让患者和家属们形成一种“我的病理应被治好”的心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什么差池,医患矛盾就会迅速激发,挽回的余地非常小;其次是“医生被神话”,很多报道将医生塑造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群体,可以有无限的能力将患者的病治好,但从患者的角度理解,就变成了“医生是绝对不允许犯错的”,殊不知,医者也常常回天无力,面对那些逝去的生命,面对失败的案例,医者宁可暗自舔伤,宁可独自饮痛。因为他们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法超越医学的有限性。施琳玲建议媒体的报道应该从“尊重科学”的角度出发,将“医学有限性”的真实展现给社会,展现给患者。
感言
“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医院的故事,不管什么要夺去谁的生命,我们医护都会拿起手中的武器,与它战斗到最后一秒。门外是母亲的哭泣,口罩下帽子下,却是那难以掩饰的,医护的心碎……”(摘自@罩得住爸爸)
“记得我的领导在我第一天上班就告诉我不要当着家属流眼泪,因为会被误以为你做错了什么。从此,我的情感是被深藏的。然而我还是因为挽救不了一个生命,半夜躲到卫生间流眼泪。那种无能为力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我知道我们不是神,我们能做的只是竭尽全力……” (摘自@笔落心墨)
“医患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我感谢张医生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把爸爸救了回来。我清晰的记的医生满头大汗的走出手术室,手里拿些抽出的淤血和骨头,告诉我放心,救回来了!我感谢素不相识的医生为我们做的一切。” (摘自@坚不可摧IT女超人)
来源:现代护理报 记者 邵志深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