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创新|护士拿到的国家专利藏着哪些“秘密”?
2015/6/26 现代护理报

核心提示:晚上病情突发,怎样迅速找到护士?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带有引流袋的患者,能否自由活动?在杭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是漠视问题的存在还是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她们选择了前者。


旧式冲洗装置
不久前,杭州市人民医院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证书——该院共有4项小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小发明均由一线护士们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这些小发明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护士们是如何搞出这些小发明的?小发明给患者带来哪些方便?记者进行了探访。
发明一:护士指示灯
作用:晚上帮助病人家属迅速找到护士

护士指示灯
走进杭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立马会被一盏盏“护士巡视指示灯”吸引。它们就装在每个病房的门口。粗略观察,这些灯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透明的罩子,内装着一个个小灯泡。
这项发明是由陈钟英和徐海霞完成的。
身为肝胆外科护士长的陈钟英告诉记者,去年初,他们科的病房就都安装了这样的灯。“以前晚上值班时,整个科室只有一名护士,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在给患者护理时,其他病房内的患者也需要帮忙。”她说,由于病区范围比较大,患者家属无法快速找到护士,心中肯定是焦急得不行。有些患者家属就会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患者休息。
“在病房门口装一个灯,护士进去时把灯摁亮,这样其他患者就能马上知道护士在哪儿了。”她说,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夜间患者家属找护士难,而且也保证了夜间医疗安全和病房的环境安静。记者看到,每盏灯的表面还被护士们贴上了这样一行字:“我在灯亮的病房哦。”
别看这一装置原理简单,但解决了患者和护士信息不对称的大问题,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
发明二: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
作用:患者可自挂引流袋走动

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
在该院肝胆外科的一个病房内,患者老梁正下地活动。一根带子斜挎在他的肩上,一直延伸到腰部。这里有一个扣子,固定着一只引流袋。“方便、舒服。”他这样评价这根带子。
记者了解到,这根带子最近有了专门的名字:可调节长度的引流袋固定带。它的发明者也是该院肝胆外科的护士长陈钟英。
“以前,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袋是靠‘拎’的,若由家属帮忙拎着引流袋,走路时两人要步调一致,且须提防与人碰擦;若患者自己拎着走路,单手行动更是不便。”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她,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总不忘提醒一句:“小心些。”
去年初的一个下班路上,她碰见一个人,身上斜挎的布包给了她启发。回到家后,她顾不上吃饭,缝制好了5条固定带。第二天,她兴致勃勃地把固定带拿给患者试用。不曾想,由于身高的不同,带子挎在他们的身上,有的过长,有的太短,不是很实用。于是,她又进行了改良,在带子上镶了一个可活动的扣子,患者只要调整扣子,引流袋就能舒服地固定在腰部位置。
发明三:封闭式冲洗装置
作用:减少尿液挥发,减轻病房异味

封闭式冲洗装置
以往,去泌尿外科探望病人,总免不了这样的尴尬:病房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而现在去市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病房,情况就不一样了。这得益于该科室的护士长傅亚飞的一项发明——尿路冲洗袋改进装置。
有着17年泌尿外科护理经验的她告诉记者,膀胱对流冲洗是泌尿外科很常见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为了能直观地观察引流是否通畅,避免导管阻塞,习惯采用开放式引流的方法进行冲洗、引流。
“引流出的血液、尿液就接到地上的脸盆、脚盆等容器内,污染物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不仅影响患者家属的行走,而且破坏了病房内的整体环境。”她说,房间内的人稍不留心,就会将容器踢翻,甚至有人因此滑倒。
经过反复斟酌,傅亚飞设计了一款封闭式冲洗装置。记者看到,改进后的冲洗装置是这样的:由3000ml大液体袋取代1000ml小引流袋,并接上滴管,整个装置形成了无菌、密封的管路。“改进装置一次性容量大,减少了陪护、护士倾倒冲洗液的次数;病房内的异味也有了明显减少,同时有利于护士观测小便流速。”她说,该改进装置一经使用便受欢迎,现已广泛应用在护理工作中。
除了以上三项,还有呼吸内科的“便携式引流接口”,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观点:患者的不便就是革新的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杭州市人民医院,几乎每个护理单元都有自己的创新举措及小发明、小创造。
眼科护士制造了实惠又舒适的“冷敷眼罩”,重症医学科护士改进了“气切固定带”,骨科设计了“护士定位导向牌”,康复科的护士们设计了一款“七彩康复被”,一物多用,不但可用作盖被,还可变形为枕头或靠垫;该院普外科20多个科室,每个科室的病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手部受伤的患者,穿的是开肩式病服;腿部受伤的,穿的是裤脚侧开式病服。
“这些小发明、小创新都是一线护士们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该院普外科护士长周菊珍说,“患者住院期间,坐卧行走都会有诸多不便,现有的器具与办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周菊珍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其实在日常护理中,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发明创造,服务无止境、发明无止境,她们不会停下发明与改进的脚步。“患者喜欢的发明就是成功的。”她笑着说。
该院护理部主任马红丽认为,护士的发明创新得益于医院创造的良好氛围。“医院鼓励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从细节上方便患者。”她说,在这样一个“爱”与“被爱”的氛围中,护士们充满了工作激情。“这些创新发明既丰富了服务内涵,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病人的满意度自然也会更高。”
来源:杭州在线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