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压力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2015/7/1 现代护理报

    

     美国、日本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即医护人员因心理能量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具体表现为自卑、职业厌恶等,会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心态偏差,甚至人格异常,身心疾病多发。

    

     这类心理失衡必然会大大削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和护理工作失去热情,只能消极被动地去执行医嘱,极易造成工作失误,出现医疗事故,为患者服务、为治疗着想的工作热情会受到严重挫伤。

    

     护士工作往往超出自身体力和脑力劳动所能承受的限度,压力很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一则护士日记这样写道:“每天习惯于早早来到科室,不经意间无声无息地处理了许多事情,这天一进办公室就听说,有10个病人要住院,没等上班抓紧安排床位,然而纵有三头六臂,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如何应付这么多事情,只能加班。”

    

     再加上经常面临许多急症抢救、疾病威胁,还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若出现差错事故将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所承担的责任和心理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三班制”轮班,也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

    

     据一项对全国30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三级综合医院病房一个护士通常要管四五位患者,还要监管大量杂务。工作量大、人员紧缺、在职护士常年倒班,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长期体力透支,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住院人数剧增,工作量增大,护士的人数却没有及时补充,普遍“缺编”是护理工作相当普遍的现状。穷于应对,在职护士只能频繁倒班,得不到及时充足的休息。人民日报曾报道:香港公立医院遭遇“护士荒”,夜班每位护士须照看22人,太辛苦,护士纷纷逃离。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病科二区护士长李希玲深有感触地说:“护士的社会职业认同感依然较差,护理工作既有服务行业的性质,但与服务行业相比则更紧张、更繁重,即使与专职的服务人员相比,也需要更多的忍耐和付出。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不仅要付出体力、脑力劳动,还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所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寻找合适的减压方法,学会应付各种压力的心理防卫技能,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护士维护自身健康所必须做的。

     来源:现代护理报

     -THE END-

     做白衣天使知音,为医护发展服务

     做家庭护理顾问,为百姓健康导航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