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护士决定患儿看病顺序妥不妥?
2016/1/28 现代护理报

    

    欢迎订阅《现代护理报》2016改版升级 点图放大看详情

    

     近日,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又到了流感的高峰期。记者从厦门市各大医院儿科了解到,门急诊量均有明显增长。作为本市儿科门急诊量“领头羊”的厦门第一医院,更是首当其冲。然而,近日,多名家长致电反映由于第一医院儿科急诊采取预检分诊制度,由护士判断患儿的病情,并安排就诊顺序,导致个别患者候诊时间过长。“护士凭什么判断孩子的病情?”一些家长质疑。

     据悉,第一医院是目前本省唯一一家推行儿科预检分诊制度的医疗机构。然而,现实中,预检分诊制度却遭遇推行难。

     市民声音

     预检分诊制度不够完善 “护士凭什么判断病情”

     近日,市民简女士反映,她的孩子咳嗽了一天一夜,一直咳个不停,所以当晚8点多,她带着孩子到第一医院挂急诊号,挂号单显示的时间是晚上8点20分。“儿科急诊由导诊台护士评估孩子的病情,决定就诊顺序。”简女士说,导诊护士告诉她,孩子的情况不严重,要等一下。结果,简女士和孩子一直等到晚上10点半才被叫进诊室。

     “我不知道护士衡量病情是否严重的标准是什么,但孩子咳嗽了一天一夜,如果不严重,我干吗要连夜来挂急诊?”她提出质疑:一个护士凭什么判断病情严重与否?

     市民孟女士称自家的孩子上个月孩子因感冒发高烧两三天,于是连夜带孩子到第一医院儿科挂急诊,“当晚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急得跟护士都吵起来了。”

     分诊制度很人性化

     建议设置等待时间上限

     市民刘先生在来电中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力挺分诊制,认为第一医院儿科急诊的分诊制度很人性化。“我也曾带孩子去看儿科急诊,有两次我觉得孩子的病情并不严重,只是精神不太好,可护士了解病情后,很快就安排孩子进诊室了。事实证明,那两次孩子的病都很重。”

     刘先生说,家长一般都很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比较专业。如果采取取号候诊制,对一些病情危急的孩子,可能就会耽误治疗。

     他表示,像孟女士那样等数小时确实有些夸张,建议设一个等候时间上限,照顾一下这些家长的感受。“孩子的病情是会变化的,可能来时不严重,等几个小时后病情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院方回应

     由护士分诊是国际通行的 分诊护士都经过特殊培训

     对于家长的质疑,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吴谨准表示,从实践来看,儿科预检分诊制度是合理的。他介绍,该院儿科急诊从2013年8月开始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至今尚未遇到差错,起到了有效分诊的作用。“医院不能讲先来后到,特别是儿科急诊。”吴谨准说,儿科急诊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急诊预检分诊可以对患儿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此外,预检分诊还能及时排查传染病。

     “全世界预检分诊都是由护士来做的。分诊护士都是经过特殊培训,且经验丰富的护士。”吴谨准说,该院预检分诊制度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采用同一套标准。分诊护士要求在急诊工作3年以上。此前,医院还邀请了加拿大温哥华的护理学教授进行了专门培训。

     医生看病时,护士预检分诊的数据也提供给医生参考。此外,在等候时出现问题,家长可及时向护士反映,由护士再检查一次,如病情变化可马上调到前面。

     护士定期在候诊区巡诊 有异常会上调优先级别

     第一医院儿科急诊护士长张丽月告诉记者,预检分诊刚实施时,很多家长不理解:“别人凭什么插到我孩子前面?”

     为此,护士们没少做工作,耐心解释预检分诊的好处和分诊的依据。候诊区的醒目位置和LED大屏幕上,都有显示分诊标准。为防止出现急危重症患儿遗漏的情况,护士都每小时会到候诊区巡诊,发现异常马上将孩子的优先级别上调。

     “针对近期家长向晚报反映的情况,我们打算对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解释,并张贴出来。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她说。

     医院数据

     将患儿病情分为五级 九成患儿无需看急诊

     据介绍,根据病情,该院将患儿分为五级:危急、重症、紧急、亚急、非紧急。其中,一级患儿需立刻抢救,二级患儿要求在15分钟内抢救,三级患儿等候时间要求在1小时内,四级患儿等候时间在2小时内,五级患儿可能等候2小时以上。

     “如果按照国内外急诊标准,99%以上的急诊患儿都是非急诊。”他说,据统计,2014年该院儿科急诊病人中,五级病人占90.3%;2015年五级病人数占77.67%,其中,住院者仅占0.1%-0.15%。而与之相反,一级患儿人数虽然不足1%,住院者比例却达近九成。

     医院的急诊资源很宝贵,是“生命通道”,但很多非紧急病人却挤占了“生命通道”。“世界上最重的病是什么?是自家孩子的病。”吴谨准说,一个急诊医生一晚上要看200多个孩子,其中90%都是不需要看急诊的。

     提醒

     急诊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会挤占“生命通道”

     吴谨准提醒家长:“不是所有的病都要看急诊,而急诊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吴谨准说,有的孩子咳嗽一两个月,就不要看急诊,而应该到专科门诊就诊。

     “有的家长一天带孩子跑好几趟医院,上午刚看过,晚上一发烧又来了。”市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一民建议,家长应提高医学常识。对于那些非急诊患儿,不必多次就诊,“家长累,孩子也累,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更挤占用了十分宝贵的急诊医疗资源。”

     此外,杨一民说,目前的儿科急诊号过于“廉价”,根本起不到调节作用。而在国外,急诊费用通常要高出门诊许多,通过价格杠杆,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

     来源:厦门晚报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