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尽快制定《护士法》,给护士涨工资!
2016/3/9 现代护理报

     ↗点击“现代护理报”关注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李秀华

     关注紧缺人才培养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委员在发言中建议,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应关注紧缺人才培养。她以数据为依据,指出我国老龄化趋势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挑战与要求;以调研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护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尽快制定《护士法》。中华护理学会对2008年《护士条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只有40%的护士认为其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为此,应通过立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保障护士队伍的稳定;通过立法授予护士独立执业的权利,使优秀护理资源向社区及基层辐射。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护理服务的费用低廉,一直延续几十年前的标准,严重挫伤了护士积极性。要合理调整护理收费标准,理顺医疗服务收费结构。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体现护士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患者享有专业的护理照顾,进一步推动医改进程的重要举措。

     三培养紧缺人才。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护理人才培养应列入国家急缺人才工程建设中,重点扶持,更好地应对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服务需求并储备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残联主席张海迪

     国家应建立护理大学

     本报讯(张天虎)在北京会议中心福利保障组小组会议现场,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国家都已经出台了政策,但是残疾人护理人员却非常紧缺,建议根据社会需要,国家应建立护理大学,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残联主席张海迪的发言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肥乡县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的共鸣。

     刘卫昌委员建议,国家应在各地创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护理中心。同时,国家要创办若干所国家残疾人康复护理大学,在各地建立残疾人护理专业类的大中专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护理人才。除此之外,国家还应明确残疾人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文凭、工资、就业、社保、养老保险乃至职位晋升上与其他全日制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权益和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

     设立“中国医师节”促和谐医患关系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 刘巍巍)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建议,将每年6月26日设定为国家法定“医师节”。

     陈静瑜表示,“医师行业作为我国实施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主力军,应享有属于自己行业的法定节日。”

     陈静瑜认为,当下执业医师法中“全社会都应尊重医师”这一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伤医辱医现象时有发生,亟待引起反思和重视。“法定‘中国医师节’的设立,可以增强医师的职业自豪感,使医师在自豪中约束执业行为,达到自律。医师节的设立对促进医患和谐意义重大。”陈静瑜说。

     关于“医师节”的日期选择,陈静瑜说,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通过,执业医师法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法制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此作为医师节是恰当的。“同时,中国医师协会自2011年起倡导行业协会的医师节为每年6月26日,这在医院和医师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磨长英

     提高医养护理质量实现健康养老

     本报讯(张严方)“当前我国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低,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在接受采访时建议称,应抓紧研究制定养老服务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加快制定出台护理行业的管理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护理人员队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医院、养老机构承担护理人员的监管责任。

     记者了解到,针对老龄化养老和老年人失能护理问题,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明确提出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为患慢性病老人、疾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相融合的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马玉花

     建立职业化乡村医生队伍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 彭昭之)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镇罗家河湾村村医马玉花建议,要筑牢乡村医疗“网底”,亟待建立职业化的乡村医生队伍。

     马玉花说,近年来虽然乡村医生队伍基本稳定,但依然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像村医的身份现在依旧是农民,在履行乡村医生职责的同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名份”,让很多农民对其行医水平依旧不放心,也让许多村医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另外,村医的医疗能力还有待提高等。

     她建议,一是将乡村医生身份明确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纳入农村基层卫生管理。二是国家对西部地区乡村医生岗位实行专项补助,健全乡村医生队伍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机制。三是建立乡村医生岗位规范化临床培训制度,提升村医临床实践技能。

     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

     培养失能老人专业护理队伍

     本报讯(常春晖)“据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老年人患病几率逐步增加,大约有4000万以上的老人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自理能力,约90%的失能老人需要专业护理服务和专业治疗来缓解痛苦,但在社会上,这样的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来自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的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十分关注失能老人护理问题,并多次提出有关建议。

     易连军建议,应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医保、保险进入养老服务体系,适当降低养老机构办医准入门槛,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鉴于市场需求较大,政府可考虑从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出发,与各地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增设老年人护理专业,长期、持续培养和输送有资质证书的老年病治疗、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加快专业护理队伍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对持有护理证书上岗人员的“传帮带”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熟悉、从事护理工作,让更多失能老人远离痛苦,享受幸福、舒心的晚年生活。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