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记录手术室中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2016/3/28 现代护理报
↗点击“现代护理报”关注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女医生怀孕6月席地而眠被赞最美睡照

朋友圈转发的叶美芳“睡照”
在建德的朋友圈,有一条微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微信内容为“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外科主任叶美芳在连续做了两台手术后,靠在手术间的墙上睡着了,她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而前一天她已经通宵值了一个夜班。”
接下来几天,整个朋友圈都被这组照片刷屏,大家都被这位外科女医生所动容,称之为“最美工作照”。笔者通过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找到了微信中的女医生,还原了事情的前后。
护士长随手一拍 引发朋友圈讨论热潮
这组照片是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长方琴拍的,拍摄时间是2016年3月9日下午两点左右。照片中的主人公是该卫生院的外科主任叶美芳,怀有6个月的身孕。
3月9日,叶美芳在经历24小时值班后,做了交班工作、查完了病房。紧接着在上午9:30左右开始了跟台做股骨骨折术后取内固定术,手术大概中午12:00左右结束。叶美芳和其他同事花了几分钟吃了一个快餐,马上又进入手术室,开始了一台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融合术。这台手术结束后已经是下午2点多。连着30个小时的工作,又怀着6个月的身孕,叶美芳在走出手术室的瞬间,累得瘫倒在地,靠墙睡着了。
“我当时和其他护士在做手术后的清洁工作,看到她累成这样,觉得心疼,就偷偷地拍了几张照片。”护士长方琴说自己是在第二天,才把照片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的,除了照片她还配了几个字“大肚子睡着了”。没想到此条微信一发,成了她朋友圈里点赞最多的一条,大家对此的关注度超出了她的想象。“叶美芳医生又是一个低调的人,在她的要求下,我第二天就把这条微信删了。”
基层医护人员短缺 值班、手术多了“连轴”忙
方琴的那条微信在朋友圈里不到一天就被她本人删掉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也有不少有心人默默地收藏了这组照片。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陈海堰就是其中一个。在世界睡眠日当天,也是她通过卫计系统的公众号重新发了出来。陈海堰说:“这是我们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再美的睡眠照片也比不上这张普通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照。”
在卫生院的手术室前,笔者终于看到了微信中的主人公。此时的她刚刚做完一台手术,当她得知笔者的来意后,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我们基层医护工作人员短缺,值班、手术连轴干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我自己由于个人原因怀有身孕,比较容易疲劳。我没想到这些照片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
当笔者好奇地问她是真的睡着了吗?她说:“手术室一出来,绷紧的神经一松,真的是一下子就睡着了。但这个睡眠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会自觉清醒。因为我们外科医生的职责——要在术后第一时间到病房开手术后医嘱,告知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叶美芳说她当时并不知道同事偷拍了照片,微信里发出来后才看见,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事也马上就删了。对于这条微信在朋友圈里引起的轰动,叶美芳感慨地说,一开始,觉得让同事见笑了,自己一不小心成了“网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叶美芳说她就借此机会呼吁下,希望大家对医护工作人员多一份理解。
医生紧捂4度血袋照疯传 网友点赞

>" class="" />
近日,一名在手术室内捂着冰凉血袋的医生感动了不少网友。2月27日凌晨,为了尽快给手术台上的患者输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润将两袋只有4度的血细胞抱在怀里,嘴里还念叨着“求求你,快点升温,快点升温,救命呢”。

>" class="" />
患者需要大量用血,前面的血浆快输完,要输的血细胞温度上不来。平常都是用手暖,轮流用手暖,眼看来不及了,他一急把从冰箱拿出来温度只有4度左右的血袋搂在怀里。他身高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瘦瘦弱弱,他叫张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

>" class="" />
据该手术室负责人王苏回忆,这个患者是多发骨折,正在为其紧张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因为手术困难,从2月26日22时开始,一直持续到27日2时手术还没结束。也就是说,事发时,已经持续4个小时。

>" class="" />
因为张润年龄最小,平常大家都把他当做孩子,他的举动在年长者看来有点逗乐,一位麻醉师,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就随手拍了下来。
护士连续十小时手术后累倒在躺椅上
照片刷爆朋友圈

值了一晚上夜班,接了N台手术的第113医院护士小刘累倒躺在手术台旁座椅上的情景被同事拍了下来。这两天,照片刷爆了宁波人的朋友圈,大家纷纷为小姑娘的敬业精神点赞,护士小刘也因此“火”了一把!
记者闻讯前往医院手术室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据手术室护士长陈海亚介绍,事情发生在3月5日,当日急诊手术特别多,一台接着一台。凌晨三点的车祸手术持续了十个多小时,6日白天上班后她接了小刘的班,一场手术下来医生和手术室的护士都累倒在了手术室。
当日凌晨3点33分,“120”的呼啸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一名骑摩托车不慎被小轿车撞伤的患者杨某被送到解放军第113医院。杨某撞伤地点是在慈溪的一条主干道上,发生车祸的第一时间杨某先被送往离出事地点最近的慈溪人民医院,医生当时检查发现左下肢远端冰凉,已完全没有血运(血液的运输和循环),遂把患者送往技术力量更加雄厚的第113医院。
急诊科在给予急诊检查后,以“左下肢大动脉断裂伴神经损伤、左小腿骨筋膜综合症、左胫骨骨折、左膝关节关节囊及交叉韧带损伤”收治入院。
值班医生谭医生清楚知道,患者下肢已发生大面积撕脱伤,车祸时间已过6个小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血管探查,左下肢肌肉容易坏死,患者的左大腿就肯定“保不住”得截肢了。
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经血管探查发现,手术必须立即进行。一切术前准备工作就绪后,凌晨5点,患者被推进了手术间。
剔除游离碎骨、切除断端多段血栓、测量损伤血管长度、设计斜形切口、分离小腿静脉、修剪血管、断端动脉吻合……每一个动作都得确保万无一失,汗珠子成直线从谭医生的脸颊流淌下来。时间嘀嗒嘀嗒地走着,转眼已经到了15点,谭医生观察到杨某左下肢血运恢复通畅,患者的左大腿终于保住了,十个小时的手术完美收官。看到杨医生打出了一个漂亮的胜利手势,大家悬在心上的石头终于都落了地。
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通过护士术后的精心护理病情正在逐渐好转中。
其实,这些照片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只不过由于大多数人很少能走进手术室,也就无法真正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光鲜背后的心酸。他们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了患者,而最疲惫的一面只有自己能体会。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