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
2016/8/29 现代护理报

     ↗点击“现代护理报”关注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来源:现代护理报微信(ID:xdhlbs) 作者:王秀丽

     最近,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没有人给看孩子,只好带孩子上班,遭到患者投诉一事触动了我的泪点。

     对于所有医护人员来说,孩子没有人带是常事,这是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而带孩子上班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作为医护人员,说实在的,这些年,我们真的是愧对孩子了。

     医护的辛酸谁人知

    

     时间极其不规律,加班加点是常事。医护人员在临床上班,尤其是参加倒班的一线人员,指不定什么时候要加班,抢救,业余时间还要参加继续教育。过年过节也不一定能按国家要求休假,因为病人可不管你什么时候放假,作息时间要以临床需求为中心。

     孩子没有人看护是一个共性问题。这些年,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报考医学院的生源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而农村的优秀学子们凭借好的成绩考取医学院,当一名医生虽然是苦点累点但既能治病救人实现价值,又能衣食无忧回报父母,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一条很现实的出路。所以,农村里飞出来的“凤凰男”和“凤凰女”在大医院占相当一部分比率。而这部分人在城市里打拼,结婚生子,孩子没有人看护往往是一个共性的问题。

     “二孩”政策导致临床超负荷,医护更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前,二孩政策开放,社会上扎堆备二胎,医护人员压力骤增,特别是儿科和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更是超负荷运转。更严重的是,医院内部年轻的医护人员也开始着手备二胎,而这一个年富力强的群体的集体生育,从卫生院到县级医院到省市医院,都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上班的医护人员更加超负荷运转。这种特殊情况下,催生了各个医疗单位“限期怀孕”“排班怀孕”等各种无可奈何的“家规”出现。 “限期怀孕”固然是不合法,生育权本身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而这种“二孩”大环境下,在岗的儿科产科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和压力突然加重,就更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

     辛酸:关于带孩子的那些事

    

     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单位

     刘医生是外科的一名主治大夫,妻子因类风湿卧病在床多年,父母身体也一直不好。她的女儿自小就跟着爸爸值班,因为在家根本没有人照顾她。我记得有一次,刘医生去做手术,我们护士也是在病房忙治疗,而小宝宝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走廊的椅子上睡着了!我和刘护士赶紧把她抱到值班室。从此以后,我们护理人员就兼职做了刘医生的“保姆”,孩子来了,就把她带到值班室,备好水、吃的和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一个人玩,孩子也特别的听话。更有的时候,我们就把孩子托付给病房的家属,请人家给带着,小家伙和谁也不陌生。哎,谁的孩子不需要爱和陪伴,但没办法,不知不觉孩子也就长大了。上学之后,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我们也就不能经常见到她了。想起来,真是辛酸。

     妈妈,我都一星期没有见你了

     齐医生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级,偶尔休息一天,她也不会做好饭给儿子,儿子总对着爸爸告状,“妈妈又总是让我喝米粥”。他爱人这么多年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平时孩子有他爱人管着,也能照顾好。只是一放假,孩子就没有带了。齐医生作为妇产科主任,天天围着产房和手术室转,甚至有时候连续加班,三更半夜跑到单位是常事。最近,齐医生每天回家孩子就睡了,也指不定什么时候又离开家到单位加班。一天,孩子说,“妈妈,我都一星期没有见你了”。齐医生对我们说的时候,声音有些哽咽。

     幼儿园老师说,医生的孩子接得都晚

     崔是妇产科的护士长,他们家老二正在上幼儿园,每天都是她爱人接送,这次她爱人出去进修半年,可把崔给着急坏了,父母都在乡下,她的时间也没有个点数。为此,她把手机定上铃,到接孩子的时间就能提醒她。最近科里有三个年轻护士都休产假,作为护士长,她还要顶班。好几次,不是她忘记了接孩子,而是实在加班走不了。赶到幼儿园时,都很晚了,孩子在那里哇哇直哭,老师倒是没有什么怪罪,说,“哎,医生的孩子都接得晚,下次如果不能按时接孩子,记得给我提前打个电话。”也是没办法呀!

     孩子一个人惯了,我们回去孩子自己就睡了

     梁医生是我们单位的外科专家,大女儿已经到外地上大学,二女儿在家上初中,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孩子妈妈是一名老师,也经常值班,说起带孩子,他说,我们孩子习惯了,有时候我们回去晚了,孩子就自个儿睡了。张医生两口子都在医院当大夫,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值班室睡大的,父母值班,孩子就在值班室做作业,休息睡觉。早晨起来,到单位食堂吃上一口,自个儿就上学去了。一直都这样,直到孩子离家上高中。提起孩子,大家一声叹息,哎,都这样!

     贴心:北京友谊医院人性化服务做到了职工心坎上

     孩子没有人带,医院负责看!北京友谊医院人性化的举措真是暖心。对于看孩子,医院当做大事来办,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看管孩子并督导作业,和孩子玩游戏,同时,还满足硬件需求,准备房屋设备,给孩子上保险等等,凡是孩子需求的,单位都想到了。作为为人父母的医护人员,真心为医院点赞!

     期望:让患者满意,更让孩子满意

     孩子没有人带这对于全国为人父母的医护人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如何让患者满意的同时,更让孩子满意,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呢?这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配套举措。

     在这里期望社会能更真实的了解医护人员群体生活的现状,个人能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包容医护人员的无奈之举;单位里能拿出物力财力精力开展像友谊医院的人性化举措;社会能成立针对照看医护人员孩子的志愿者服务队或者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教育和照看医护人员的孩子等等,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医护人员更专心的在临床奔走,实现医者初心。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