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机器人护士上岗了!真是太能干了
2016/9/28 现代护理报

    

     在工业 4.0 的时代,智能机器人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在病房里忙前忙后,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

     在广东省智能化护理的示范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首批机器人护士已经 " 上岗 "。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让人惊艳的 " 智小护 " 们都是怎样工作的?

     最灵巧的 " 智小护 ":配药机器人 " 提灯天使 "

     在这批 " 上岗 " 的 " 智小护 " 里,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配药机器人 " 提灯天使 " 的 " 手 " 最 " 灵巧 "。

    
     安瓿瓶切割、掰断,西林瓶开启、消毒,摇匀、抽吸、输注 …… 在百级封闭环境下," 提灯天使 " 用它灵活的机械手 " 娴熟 " 地操作着一道道复杂的配液程序。从验证处方至配好药、出药,配一瓶由 6 支药混合而成的化疗药,全程只要不到 8 分钟。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里面的科技含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 提灯天使 " 不仅会开西林瓶,还会开玻璃的安瓿瓶。要知道,安瓿瓶的类别、品规各种各样,还极容易掰碎,国外的机器人都开不了。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等高科技," 提灯天使 " 能够识别 95% 的临床药品,不仅能准确地掰开,破损率还达到了万分之一以下,药物的残留率低于 3.5%。

     它还会垃级分类。配药过程中,针头、掰过的安瓿瓶归于锐器,放进锐器盒里;注射器、西林瓶等钝器则放到垃圾袋里,完全符合医疗垃圾处理规范,避免了护士分捡过程中的受伤风险。

     最勤快的 " 智小护 ":护理机器人 " 艾玛 "

     在首批 " 上岗 " 的机器人中," 博为 " 出品的另一对 " 姐妹花 " —— " 艾玛 " 可算是最勤快的机器人。

    
     " 妹妹 " 是医用物流机器人,在手术室里工作。手术用完的污物,护士放在污物走廊架子上,只要一按按纽,它就会马上来取并送到消毒中心。随叫随到,不怕脏不怕累。

     自主导航、自主避障、人机交互、自主充电 …… 这 " 姐妹俩 " 的智能非常高。

     最省心的 " 智小护 ":智能输液监测器

     过去输液,患者和家属总担心滴完了,护士不知道,特别是晚上,不敢放心睡觉。北大深圳医院联手深圳市联新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输液监测器,已经解决了这个困扰。

    
     最细心的 " 智小护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当前移动医疗的大热,也是深圳重点扶持的新兴科技产业。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智能病房里,记者看到," 联新 " 的多款的可穿戴设备用在了临床上。

     一个小薄片的心电传感器、夹在手指上的脉搏血氧仪、贴于腋下的柔性体温计、无线红外耳温枪,这些便携式的可穿戴设备,实现了体温、心率、血氧、脉搏等生命体征的无线智能化采集。这些持续采集的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还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对异常自动预警,及时辅助护理的决策。

     老年病、重症等行动不便的患者,最怕生褥疮,及时地翻身就显得格外重要。有的时候家属忘了翻身,护士又不知情,这项工作难免就会做不到位。一个小桌板大小的非接触式智能监护仪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只要把它放在床垫下,到了时间没有翻身,它就会在护士的手持终端上进行提示。它还有防跌倒的功能,如果病患不慎从跌床,就会自动报警。

     最机智的 " 智小护 ":" 医护安全卫士 "

     " 医护安全卫士 " 是一个嵌入工牌扣中的应急可穿戴设备。急诊遇到需要抢救的患者,第一个接诊的医护人员可以 " 一键呼叫 ",抢救团队接到信息就会根据定位马上增援。遇到暴力袭医事件的时候,也可以 " 一键报警 ",最近的保安和医护同事可以迅速赶到,保护医护人员。

    

     主动脉夹层,是患者身体里的 " 定时炸弹 ",一旦破裂,抢救生还的希望极低。此类患者往往被医生、护士要求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但没有症状时,患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更有 " 调皮 " 的患者甚至偷偷溜出病房,具备极大的安全隐患。

    
     最管事的 " 智小护 ":" 数字小护士 "

     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三查七对,要进行繁杂的护理文书的书写,要不停地在各病房间巡视 …… 在护士人手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光是应付这些繁重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护士们都疲于奔命。体力的劳累不说,还要紧绷一根弦,生怕出错。

    
     而且基于智能化的护理的大数据,联新研发的 " 数字小护士 "(智能护理决策系统),这可是护理部主任的好帮手。它通过实时汇总病区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大数据,可以为护理管理人员在临床、人力资源、风险、质量、培训五个方面做智能辅助决策,有利于护理质量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以风险管理为例," 数字小护士 " 可以汇总统计各类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自动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绘制不良事件发生趋势图,多角度统计分析各类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自动提示精确的干预措施。

     最互动的 " 智小护 ":护理APP

     智能化的护理不仅在医院,更是延续到了出院后的环节。

     在北大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护士通过一款掌上口腔随访 APP,实现了对口腔癌患者的在线随访、病症统计、满意度调查等移动办公服务。而患者也通过 APP 在线留言,与医护人员线上互动,并通过健康课堂,提升自我预防和护理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这些护理 APP 还用在了腹透、孕期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妇产科,孕妈妈们通过一款叫 " 暖妈咪 " 的 APP,可以进行 B 超等产检的预约,查询孕期知识与指导。

     机器人取代护士?不,它只是护士的好 " 帮手 "

     不叫苦,不喊累,不抱怨,24 小时在岗,精准安全。话说勤劳智能的 " 智小护 " 将来把打针、发药、量体温、巡病房这些琐事都干了,护士们还能干啥?

     " 智小护 " 将护士从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是让护士回到病患的身边,有更充裕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生活护理、健康指导等更专业的服务,提升护士的劳动价值,减少职业倦怠感,增进医患关系。这也正是智能化护理改革的核心和目的所在。

     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已经在爆发,听说还有更多的 " 智小护 " 在路上 ……

     护士们,也要做好准备,再不提高专业技能,可能就真的要 " 下岗 " 了!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